聽環保知識進課堂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聽環保知識進課堂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聽環保知識進課堂心得體會

聽環保知識進課堂心得體會1

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接觸到了不少法律知識,現在我就以我學習《環境保護法》談談我在學習中的體會:

一、《環境保護法》是我們身邊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他有效促進了環境保護工作。我記得以前,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到處都聽到鞭炮聲。特別是在清明節時,人們掃墓都要到山上去燒紙,有時候因爲一個小小的失誤,引發一場火災,毀了一片森林。但現在不一樣了,環境保護可以說是深入人心,那是因爲各級政府、學校,其他各行各業都加入了宣傳環境保護的隊伍,就連我們中小學生也參與了這項偉大的工作。

二、學習《環境保護法》的過程中,老師給我們講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我們知道我們的水資源爲什麼會越來越緊張,那都是因爲我們的森林資源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大面積的水土流失讓我們的良田變成了荒漠,讓我們的河流乾涸見底。

現在我們畢節試驗區正在進行大刀闊斧的經濟建設,而水資源的短缺豪無疑問地成爲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所以我們提出的是把畢節建設成爲“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試問,如果沒有《環境保護法》這樣的法律作爲保障,這不是一句空話嗎?如果沒有對該法的宣傳普及,認真學習,貫徹實施,又如何實現環境的改善。

三、我們要做一個忠實的環境保護者。環境保護的成敗關係到未來的我們是不是能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我們都能夠看到一些類似於下面這些的資料:“經統計,上世紀60年代特大沙塵暴在我國發生過8次,70年代發生過13次,80年代發生過14次,而90年代發生過20多次,到了21世紀其波及的範圍愈來愈廣,造成的損失愈來愈重,尤其是今年,到4月23日,北京已經是11次了!其持續之久、範圍之廣、危害之大是“歷史之最”。”“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爲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爲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我想這樣的數據太多,而能給我們的優良環境卻越來越小,我們作爲這個時代的接班人,千萬不能坐以待斃,我們要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去,而且一定要勝利。

環境保護從我身邊做起。別讓可愛的生靈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消失。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每一個最小的細節做起,做一個環保衛士!哪怕是種一棵小苗,不浪費一滴水,不亂扔片果皮,節約一張紙,只要你我他都有心。我們的生存環境就會得到改善的。

聽環保知識進課堂心得體會2

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進一步推進青少年素質教育和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我校在上級部門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綠色學校創建,加大學校育人環境建設力度,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卓有成效地開展一系列創建活動,並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加強組織管理

學校在確立創建“綠色學校”目標後,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的領導小組和以書記爲組長的工作小組,兩個領導小組制定創建制度,把創建目標分解到學校各部門,使學校各部門分工細緻,職責明確。工會、教導處、總務處、少先隊再製定相應工作方案。學校定期召開創建專題會議,研究並解決創建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時提出下一步的工作目標。這樣我校的創建“綠色”工作得以有序開展,形成了多角度,高視野的創建效果。

二、在濃郁的氛圍中提高環保意識

創建綠色學校不僅是學校的面貌改變,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師生的環保素養,提高師生的環保意識。爲此,學校每學期都要開展環保專題培訓,學校領導和有關教師舉辦環保專題講座,對不同年齡的孩子講座的形式和內容也有所不同。學校還採取“請進來派出去”的方法,加強教師環保知識培訓,請進來就是請環保部門的專家來校傳授環保知識、介紹國本資.料來內外環境動態,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等。派出去就是選派領導和教師到兄弟學校學習創建經驗。通過校內外的培訓學習增加了教師的環保知識。培養了師生的環保意識。爲我校開展創建“綠色”學校工作做好了思想準備。

學校創建“綠色學校”工作的經費使用做到專款專用,並納入到學校的財務管理中,做到創建經費動態管理,在厲行節約原則的指導下保證了創建工作又好又快地開展。

三、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開展生動的環保教育活動

我們深知培養具有環保意識的現代文明公民,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把環保教育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才能使創建工作高效、長期的進行下去,最終培養出具有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爲習慣的文明小公民。我校的做法是:

1、發揮主渠道作用,滲透環境教育

爲了提高環境教育的效果,學校規定,各學科制定教學計劃都要根據教育部下發的《環境教育大綱》要求,增加適合本學科教學要求的環境教育內容。課堂教學要滲透環境教育。

2、開設環境教育專題課,重視活動課在環境教育中的作用。

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環境教育活動課。活動課以班級爲單位按計劃開展,內容有記錄,這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環境教育專題課是提升學生環保意識的又一重要工作。我校環境教育專題課有教師、有教材、有課時、有教案。學校把各班每月第一週的班隊會定爲環境教育專題課。爲提高環境教育專題課的地位,學校安排班主任兼任環境教育專題課教師,並與其它學科同樣的要求。教導處還安排領導和相關教師擔任環境教育輔導員,每學期分年級舉辦環境教育講座。

3、開展生動活潑的環境興趣小組和環境實踐活動。

我校在課堂主渠道中進行環境教育的同時,開展了環境實踐教育活動,使環境教育活動成爲課堂教育的有力補充。學校成立了兩個環境興趣小組和環保志願者隊伍。環境興趣小組和環保志願者隊伍既是興趣小組活動和環境實踐活動的生力軍,也是學校環境教育活動的引領者,並在學校環境教育工作中起到示範作用。環境興趣小組在班級開展的養綠養殖活動、舉辦環保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欄、環保監督等活動,在學校的環境教育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學生不僅接受了“人與自然”和諧理念的薰陶,也使學生得到“人與人”和諧相處的人文情懷的教育,同時也推動了學校的德育工作,豐富了學校的德育內容。

4、開展內容豐富的環保專題活動,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通過“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植樹節”、“愛鳥周”、“師生環境知識問答”、“環境知識”測試、家庭環保問卷調查、“小手牽大手”環保進萬家、學生環境徵文評比等專題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師生環境素養,拓展了環境教育的內涵,而且把環境教育推到了社會,推到家庭。如從學生環保徵文中可以看到,孩子以獨特的眼光和視角,表達了對現在環境現狀的憂慮;對破壞環境行爲的憤慨;呼籲社會和家庭要重視環保;對藍天綠水美好環境嚮往等情感。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從小就能明白自己肩負着環保的責任。

四、拓展創建工作內涵,提升學校辦學品位。

在創建過程中也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水平,從教輔資料的發放與回收、學校消耗品管理、各館室使用、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垃圾分類處理、學校工作資料的收集與使用等方面,本着資源充分利用的原則,成爲學校常規管理的重要內容,形成了學校垃圾減量化排放,校園無污染源的文明環保型校園。

五、昇華創建內涵,實現人文和諧

綠色創建的最終目標是爲人的最優發展創造最優的環境、實現人的最優發展。所以,我們將創建延伸至對弱勢羣體的關注,實現師生之間的和諧。目前,主要的做法是實施“師生一對一牽手工程”,把關注弱勢羣體納入學校的常規工作;對教師中的弱勢羣體和退休教師倍加關心。可以自信地說,現在學校的氛圍真實很好。

六、創建帶來的變化

創建使學校和師生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用區教育局領到的話說:“雨山中心小學已經看不出是農村學校了,隨時走進校門,都會有衛生、整潔、美觀的感覺”。雖然這話主要是鼓勵,但我們也確實看到:師生的衛生意識、文明習慣的變化令人欣喜。通過創建學校從面貌到內涵多有了較大改變,教育教學質量也有一定提高。創建“綠色學校”已成爲我校科學發展的又一推動力。

聽環保知識進課堂心得體會3

我校以“美的環境陶冶美的心靈”爲指導思想,不斷優化校園環境,並把環境教育融入到學生的人格教育之中,對學生進行“綠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的做法有:

一、加強管理,提高教師素質

風沙日趨嚴重,洪水氾濫成災,地球氣溫變暖,臭氧層出現空洞,種種跡象無不在告誡人們:破壞環境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從小培養環保意識已刻不容緩。基於這種認識,我校領導把環保教育列入學校的工作常規管理,提出“綠色教育”的口號,制定了以“培養意識、規範行爲、保護環境、提高素質”爲宗旨的環境教育規劃,把“樹立綠色參與意識,選擇與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行爲去影響他人”作爲“綠色教育”的重點,在工作中具體落實,建立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網,形成了環境教育的良好氛圍。

爲使環境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專門成立了環保教育領導小組,把環境衛生工作列爲評選“文明班級和文明宿舍”的條件,緊抓“計劃、實施、總結”三環節,要求期初計劃有安排,集體備課要研究,期末總結並交流。學校專設了“環境與衛生”板,宣傳知識和法規,公佈環境衛生成績,天天檢查,週週小結,月月評比,每學期至少佈置兩次有關環保的德育作業等。由於有健全的制度,做到組織、計劃、人員落實,從而有力地推動了環境教育的深入開展。

教師是環保教育工作的主力軍,關係到環保教育工作的成敗。爲此,學校除了組織教師學習“全國環境保護工作綱要”,還經常對老師進行環境保護知識的培訓,組織教師討論初中教育應當如何爲新世紀的未來公民上好環境保護這一課,以不斷提高教師的環保教育意識。對於地理、生物、語文等相關學科,要求教師把環境教育列入教學工作計劃,在課堂教學中大力滲透和拓寬環境教育,力爭使環境滲透教學達到最大覆蓋面。

二、有機結合,處處滲透

課堂是進行“綠色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們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自覺地將環保教育根植於課堂教學中,從不同側面和角度豐富學生的環保知識,瞭解人類及人類活動與環境的密切關係,引導學生樹立新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和價值觀,初步懂得協調人類的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係,做到細水長流,用涓涓細流澆灌學生的心田,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和人格素質。低年級學生重點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知道怎樣保護環境,認識益蟲、益鳥及有益的動物。中高年級的學生在不斷強化已掌握的環保知識外,逐步瞭解“工業三廢”及噪音的危害和防治,綠色植物的作用,綠化、美化的意義,初步瞭解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認識到人是自然之子,而不是自然的征服者,人與自然存在共命運和相互依存的一面,樹立起在合理利用的同時,還要保護環境的新觀念,從而做到珍惜愛護每一滴水、每一片綠葉、每一寸土地。

在教學中,各課老師都自覺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滲透教育,以課本爲本,不牽強附會,不生搬硬套,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如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描寫祖國錦繡河山的課文,在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欣賞品味優美語句,既領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產生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神聖使命感。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以環保爲題寫“一次有趣的活動”,指導學生寫動植物生長變化的觀察日記,創作環保童話故事,參加環

保徵文活動,收集環境資料等活動,在語文學科形成了讀——說——寫的序列滲透教育。

環境教育與第二課堂結合,使我校堅持不懈的有效做法,春遊秋遊是對學生進行“綠色教育”的有利時機,教師在帶領學生領略大自然美麗景色的同時,引導學生保護環境,做綠色公民。向學校師生和家長宣傳環保知識,倡導綠色行爲,多種形式的活動把“綠色教育”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每年的“植樹節”、“世界地球日”、“環境日”,我校大隊部都不失時機地開展豐富多采的環保科普教育活動,如動植物課題研究、環保服飾展,環保小報製作競賽、生物園、綠化帶管理評比,“變廢爲寶”的手工勞作以及主題班隊會等,做到每年有活動主題,形式多樣,各有特色,讓同學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提高環境意識。

“爭當環保小衛士”活動也是少先隊組織的`一項環保教育活動,全校師生積極投入到活動中,每個中隊都寫出一份“爭當環保小衛士”決心書,決心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當看到水龍頭在滴水時或者沒人時燈仍亮着,就順手關掉;生活用品用完後,就分類處理而不隨手扔掉;購物時,能自覺不使用超薄塑料袋,不製造白色垃圾;不用一次性筷子??用實際行動美化環境,淨化心靈。

三、抓住契機,強化教育

單純地說教,效果畢竟不如人意。只有把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當前的時事緊密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比如每年發生的自然災害,我們都會抓住機會教育學生,在討論中,在思考中,深深地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環保意識猶如一粒種子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

四、走向社會,深化教育

爲進一步培養學生參與環境保護,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我們把環境教育走向校外,推向社會,開展有針對性的環保教育實踐活動,並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區環保實踐,帶領學生參觀學校附近的垃圾處理場,參觀學校附近的桂畔海,讓學生更多地參與社會環境宣傳監督活動。大隊部組織紅領巾環保宣傳隊,佩戴宣傳帶,向羣衆宣傳環保知識,如廢電池的危害:一節小小的電池,危害持久,無論是裸露在大氣中,還是深埋在地下,都會嚴重危害居民及子孫後代的健康。但廢電池又渾身是寶,含有許多可再生利用的物質。讓居民知道廢電池的危害和價值所在,進而教育他們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粒廢電池,把它放到回收點去。隊員們還參與街區的“綠雅居”工程,爲孤寡老人清潔家居,爲街區花園種花種草;盧靜老師組織學生到桂畔海公園開展“彎彎腰,清潔桂畔海”活動。學校還組織高年級學生參觀塑料廠除塵,淨化廢棄的設備,化工廠排污設施等,讓學生受到了環保教育,也豐富了寫作素材。暑假期間,我校結合市鎮舉辦的夏令營,組織學生去海濱,去森林,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的美。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懷,認識到環保是一項功在當代,立在千秋的大業。

實踐活動"小手牽大手"是讓學生把環境保護意識進一步帶進家庭和社區,通過家庭環保知識競賽,動員家長和子女一起接受環境教育。通過社區調查,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爲社區環境建設提“金點子”,拓展了學生接受環境教育的時間和空間,並以保護環境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然而,環保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了,但要真正地、自覺地落實到行動上,的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部分學生仍然是說一套做一套。據我們觀察,這些學生的家長多數環保意識弱,加上社會上大部分人的環保意識不強,他們在這種環境下,已經養成了不好的習慣,一時難以糾正。我們常常看到來校接送孩子的家長在校園內不加遮掩地亂扔垃圾,甚至吐痰,卻絲毫不覺得有何不妥。有些家長不但不支持環保工作,而且還因爲老師帶領孩子參加環保教育活動,而對老師有成見??在環保教育工作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沒有家長的支持,學校工作將事倍功半。因此,在今後的環保教育中,我們將進一步的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更深入地開展“小手牽大手“的活動,使學生、家長的環保意識共同提高,爲保護我們的環境作出一份貢獻,爲順德的春天增添一點綠意,讓我們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聽環保知識進課堂心得體會4

幼兒園是幼兒環保啓蒙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是對幼兒實施環保教育的教育者,在自己首先倡導和注重環保的同時,更要儘自己的心帶領孩子加入到保護環境的大家庭裏,讓幼兒接觸自然環境,將自己有關環保的知識和經歷、經驗做學問式的整理,運用到生活中,變成自己的主動行爲。而我們家長也會充分利用特有的環境資源和條件,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通過在家裏或者外出對環保教育的探索和研究,獲得了一些心得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引導幼兒關注環境,保護環境,珍愛生命。

大自然是幼兒最好的玩伴,在那裏幼兒能發現許多問題和驚喜。我們帶如如外出散步、觀察。沿途給如如講我們一路所經過地方的自然風光,遇到清潔工人在工作,我們引導她觀察他們是如何工作的,提問她爲什麼要每天清潔公共環境的衛生,並叫如如說一說清潔工人的工作是不是很辛苦,我們可以怎樣做去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還帶領如如幫清潔工人撿垃圾,讓她知道清潔工的工作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讓她在實際勞動的親身體驗中領略大自然的美,形成保護環境的初步願望。

二、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的情感。

幼兒天生具有關注和保護小動物的情感。於是,我們在自然角里飼養金魚、烏龜等小動物,種植花草,讓如如經常給小動物餵食物,給花草澆水、曬太陽,培養她愛護動植物的情感。

三、教師、家長以身作則,做好幼兒的榜樣和表率。

幼兒年齡小,他們許多生活經驗都是從教師、家長那裏,潛移默化模仿來的。幼兒喜歡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環保心得體會800字心得體會。因此我們教育孩子要愛護環境,就從自己做起,從幼兒身邊的人做起

我們做模範帶頭作用,與老師配合,讓我們家長做好幼兒的榜樣。如:幼兒園設計了“親子環保小製作”活動,讓小朋友一起欣賞自己與我們一起製作的玩具,加深了幼兒的環保意識。讓人人都來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懂得理解和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以上是我們實施環保教育的心得,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將繼續探索,不斷進步,積極引導如如認識大自然的美與人類的關係。孩子是未來的主人,加強對他們的環保教育,意義重大而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