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企業精神文化心得體會

從海航開航至今的14年時間裏,海航企業文化已逐漸發展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備的體系。下面是海航企業精神文化心得體會,快來圍觀吧。

海航企業精神文化心得體會【篇一】

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是把企業特有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轉化成爲員工的價值取向。向企業輸入先進的企業文化等同於向企業輸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企業是樹,文化是根,企業文化在企業的經營發展中具有無可替代的核心作用,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正所謂"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海航一直將企業文化視爲競爭戰略的重要方面。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海航逐漸培育出了中西合璧的獨特的企業

一、海航企業文化的創立與發展文化,在建設企業文化方面可謂獨樹一幟。企業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推動了海航的快速發展,也孕育出了知名的海航品牌。可以說,海航創業與發展的故事很精彩,海航的企業文化也同樣精彩。下面,我們就走近海航企業文化,探索其中的奧祕。

海航認識到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自創立之初就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在海航的領導人和廣大員工的共同參與下,海航企業文化建設不斷深化,逐漸培育出了自成體系的"海航文化"。海航文化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同時吸收了西方現代管理思想,實現了兩者的和諧統一。海航企業文化的發展演進主要經歷了下述一些階段。

1.海航企業文化的醞釀

海航於1993年1月由海南省航空公司經規範化股份制改造而成,1993年5月2日正式開航運營。在1993年之前的籌備、初創階段,海航的條件很艱苦,招聘的員工來自五湖四海,各項制度也處於建設和深化過程中,客觀上需要企業文化這個軟制度來凝聚大家的力量,實現企業的超常規發展。公司領導集體以改革的思路統攬全局,提倡"凝聚、奉獻、騰飛"的企業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創建了地方民航運輸企業迅速崛起的新模式。這爲海航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2.海航企業文化的形成

從1993年開始,海航全面構建現代企業制度,成爲中國民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第一家企業。從管理制度角度看,海航發展的起點無疑是很高的。儘管如此,海航領導層仍認爲,制度是剛性的,任何嚴格的制度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全。現代企業制度只是改變企業體制和

運營機制問題,而作爲現代企業制度生存的土壤---人文環境,並不是一構建就能夠適應的,現代企業制度只有與中國的文化環境相結合才能發揮其功能。陳峯將之形容爲:"窗戶和玻璃中間還需要有膩子,否則不能合縫,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管理中的膩子。"因此,在海航組建伊始,其決策層就非常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將企業文化建設升格爲企業目標的一個層面。當時,海航的企業目標是"創立一個公司、造就一批人才、創建一種制度、創造一種文化",其中,"創造一種文化"就是指海航員工必須不斷地爲發展和完善企業文化負責任,必須善於總結人類社會改造和征服自然的一切成果,最快掌握和運用世界最新技術,結合海航自身的實際情況,推陳出新,創造出符合歷史潮流、導向社會發展的新文化。

在文化的選擇上,海航把視點聚集在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上。陳峯發現,中華民族思想庫中有很多寶貴的遺產,運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感化員工的效果非常好。中國文化的內涵就是"以人爲本"、"做人的學問",用中國傳統文化凝聚大家,就會衆志成城,產生很大的力量。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海航逐漸形成了"內修中華傳統文化精粹,外融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企業經營管理思想,在企業內部樹立了兩面旗幟:一面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爲企業文化內涵的內治之道,一面是現代企業制度爲管理體制的外用之術,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渾樸與西方管理的銳利求新有機結合起來。正是以獨特的企業文化爲依託,海航才得以在海南經濟最困難的時期開拓出一條快速發展之路。

3.海航企業文化的深化

海航文化是海航決策層和廣大員工實踐智慧的結晶。海航決策層將內修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作爲企業文化的核心,並在實踐中不斷地歸納和總結出企業文化理念,促進了企業文化向縱深方向發展。海航領導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管理制度具有很深的理解,一直大力倡導企業文化建設,爲海航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海航聘請青年學者鄧英淘從國學大師南懷謹先生所撰《論語別裁》(70萬字)中精選出13萬字,編輯出版了《中國傳統文化導讀》,作爲企業文化教育的必讀教材,對內對外發行了兩萬餘冊,發揮了良好的教育意義。海航還出版了集企業文化精華的《海航員工守則》,告訴大家做人的道理,告訴大家如何不虛度有限的人生。該守則人手一本,啓發了員工的思想。此外,海航還編輯出版了多種報刊,如《金鵬通訊》、《管理研究》、《學習與研究》等,使企業文化伴隨着海航的發展壯大而吐故納新,不斷向前發展。

海航企業精神文化心得體會【篇二】

感慨之餘與友人閒聊:上學、上班、談戀愛,或許在這個過程中你聽過太多的“都是爲你好”,這句話已經成爲父母口中的必備良言。當父母與你意見不統一的時候,時常甩給你一句“我這都是爲你好!”登時讓你啞口無言、無力爭辯。

而話說又回來,我不認爲這句話有什麼錯。他們的的確確是爲了你而着想。甚至於在學生時代,父母們的要求往往也都是正確的。比如,當你貪玩逃課被父母逮到暴揍一頓,臨了來一句“我這都是爲你好”,你半點也無法反駁。因爲你的確做錯了,父母有責任把你向正確的道路上去引導。

但是在一些特定情況下,當你面對這句話的時候就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比如,當一名母親因爲過於疼愛自己的兒子,以至於習慣長期左右兒子思想的時候,這個當兒子的就很可能已經被自己的母親引入了歧途。爲什麼這麼說呢?當兒子交往了一位在母親眼中並不滿意的女朋友,母親往往都會向兒子表達自己的不滿。而這位聽慣了母親話的兒子,也會擁有一種慣性思維:母親說的話就是對的。他甚至都不曾客觀地分辨對錯,只是一味地服從。當冷靜下來或許纔會覺得後悔,然而作爲被傷害的女友,心中定會指責男友的懦弱,從而複合的機率也會很小。

再比如,你心中的夢想是做一名醫生,而父母認爲你應該去做一名公務員。於是,他們列出各種原因,比如父母的經驗的優勢、社會關係的優勢等等,迫使你從事了公務員的工作。或許在將來你會十分遺憾地說:“我並不適合這個職業,我的工作一點也不快樂。如果當年選擇了醫生……”與其這樣,你還不如在當時就堅持住自己的夢想。

在工作中也是一樣,當不同部門不同工種相互配合工作的時候,矛盾也總是很常見。陳舊規則方式和新時代青年人的思想,怎能不產生矛盾呢? 如果不瞭解對方,卻把你的思想強加給別人,並不是在幫他反而可能是在害他。“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總而言之,別人認爲對你好的勸告不一定就是適合你的。作爲被勸告者你應該在關鍵時刻堅定自己的立場。而作爲勸告者則需要做到“己所欲慎施於人”,而不要輕易地對別人講:“這都是爲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