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山讀書活動的心得體會

篇一:讀書,讓自己真正成爲一個教育人

嵐山讀書活動的心得體會

讀書,讓自己真正成爲一個教育人

會昌縣委縣政府倡導全縣上下融入到“嵐山讀書”活動當中,我覺得很有必要,也恰逢其時。教了幾十年的書,好久沒

有這樣好好的讀書了。

以前的讀書,就是找到什麼書就讀什麼書,看到那裏算那裏。也許,一本書讀上個一年半載,或有頭無尾的讀書現象時有出現。 而現在,自從加入“嵐山讀書”活動之後,與書爲伴、與孤燈爲伴的時間大大增加。

通過與古人相伴,我們正在逐步進入到他們的內心深處,瞭解着他們當時的所思所想,瞭解他們的處世哲學,學習他們對國家社會所作的貢獻,用他們的思想感染着我們的思想,讓我們明理、增智! 讀書,的確是一種樂事!

我們作爲一名教師,我覺得首先就應該帶頭讀書。

因爲,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知識已遠遠落後於時代。我們就用當時所讀的幾年書,幾本書,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很多的新知識、新問題需要我們去學習、去思考。假如我們不學習,我們的水平有可能比不上我們所教的學生,那我們怎麼能承擔起教育下一代的神聖使命?

我們都不讀書,我們如何來引導我們的學生熱愛讀書?青少年時期所讀的書,將會影響我們的一生,現在的青少年,要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更多的閱讀方法,更積極的學習態度,而這一切,要我們的教師的言傳身教,用教師的讀書之風倡導整個校園的學習之風。

靜下心來讀讀書,才能讓我們的.內心不再煩躁。當今是一個物慾橫流的年代,而教師這個職業卻是一個註定清貧而又崇高的。我們要不與世俗爲伍,那只有與書香爲伴。靜心讀書,沉下心去思考,耐下性子教書,這不也是一種樂趣嗎?

講讀書與人生,其實說的就是一種思考,一種豁達的心態。 講讀書與氣質,其實說是就是一種薰陶,一種沉醉的心態; 講讀書與進步,其實說的就是一種激勵,一種上進的心態! 努力讀書,讓自己真正成爲一個教育人!

篇二:《歡喜》讀後感

6月份“嵐山讀書”活動是讀馮唐的《歡喜》這本書。這裏,我談談《歡喜》的讀後感。《歡喜》這本書是馮唐十七歲時的作品,一個關於青春尋找的故事。本書的主人公—秋水,酷愛讀書,有着普通孩子對社會、人生的好奇,有着成長期少年的乖張、叛逆,以及青春期少年對異性同學的複雜情感。馮唐給我們描述了一個既熟悉又有種怪怪味道的校園生活。書裏那些青春的煩惱或者說暢想,我已經不記得自己十七歲的時候是否有同等感受。馮唐的文字較爲隨性,作爲作者十七歲時的作品來說,能有如此水平,我們還能夠多說什麼呢?想想自己的十七歲,自己讀到後面都不禁涌出一種莫名的傷感,套用一首歌名就是—“時間都去哪了”。

最近幾年,很流行致青春。《歡喜》這本書中有這麼一段話:“青春是一片奇妙的林子,又深又淺,不明不暗。可多少臉頰抹滿了青春的人兒急匆匆地走過,嘻嘻哈哈地逐過,沒睹見花雪月,沒聽見鳥唱猿啼,沒留意一路上山山水水,他們太忙。匆忙得來不及觀察,來不及體會,來不及哭泣,就這樣匆忙地走過自己。” 那我們是否就這樣離開了青春呢?

青春是什麼?有人說,青春是一顆劃破天宇的流星,雖然絢麗卻很短暫;也有人說,青春是一棵常青樹,永不凋零。郭沫若曾對青春有過這樣一段論述:“人世間,比青春再可寶貴

的東西實在沒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貴的東西卻不甚爲人所愛惜,最易消逝的東西卻在促進它的消逝。誰能保持得永遠的青春的,便是偉大的人。”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這麼一段話:“生活賦予我們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這就是青春:充滿着力量,充滿着期待、志願,充滿着求知和鬥爭的志向,充滿着希望和信心的青春。”

是的,青春就是不老的心態,是拓荒的豪氣,是對生命的熱忱,是對生活的好奇,是無盡的追求。青春不是年齡!雖然你年輕,但是你懈怠和頹廢,也如老人一般;雖然你年齡大了,只要快樂達觀、積極向上,生命中充滿了浩然之氣,也會感到青春仍在!青春孕育着蓬勃的生機,飽含着無限的迫求,凝聚着不竭的活力。

20也罷,40也罷,60也罷,只要你認爲自己還行。美國詩人、作家卡爾〃桑德伯格在65歲的時候開始創作他的第一部小說,用了四年零十個月的時間,70多歲時仍然在旅行,89歲的時候這位即將告別人世的老人曾說,“如果上帝再讓我活五年的話,我還是願意做一位作家。”我國的語文教育家洪宗禮老師說過,“我的主要成果,是在60歲到70歲這10年中取得的。60歲以後,我又回到了零的起點,我給自己鼓氣:意志不老,心態不老,思維不老,事業不老。”卡爾〃桑德伯格和洪宗禮這兩位老人,雖然他們不在一個國度,但是他們都

有一顆不老的心,在晚年仍然又煥發了第二個青春,他們的青春已經不能用年齡來衡量了。

所以,青春還未離我們而去。只要保持心態,放飛夢想,就會有讓別人羨慕的青春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