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克服職業倦怠學習心得體會

職業倦怠在每個行業中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但是我們該怎麼去面對呢?教師對克服職業倦怠有怎樣的心得體會呢?那麼小編給大家分享教師克服職業倦怠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教師克服職業倦怠學習心得體會

教師克服職業倦怠學習心得體會 篇1

今年的專技天下學習,我有幸聆聽了講座《教師職業倦怠》,他將現代教師存在的問題及現狀等因素爲我們教師進行了分析,使我們深切的認識到造成職業倦怠原因,以及對待其產生的問題將如何採取措施,如何加以調整。

職業倦怠一個是人的心理,一個是身體的。我個人認爲主要是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健康了,心態平衡了,即使是在工作中經常有挫折、恐懼、沮喪等也能化解,如果自己不能化解,會直接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影響人的工作效率,影響工作中人際關係以及整個工作環境的質量,影響人的職業發展前途,影響社會系統的正常運轉。這樣我們克服職業倦怠的毛病,其方法是:

1、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學會適應環境。

2、管理好自己的壓力,學會減壓。

3、爲自己建立一個社會支持系統,學會人際交往。

4、使自己的工作更有趣味,學會樂觀、輕鬆的工作。

5、讓自己變得超脫一些,學會快樂的生活。

通過這次學習我體會有深,總結三句話:一句話是,健康、能力、知識是自己的,又何必倦怠呢!二句話是,快樂的工作,有質量的生活。三句話是,有好的心態去面對一切的一切,把所有的煩心、急躁、挫折、沮喪、焦慮、統統丟在腦後,我們的一生將會一切順心、安心。

教師克服職業倦怠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對於教師職業倦怠的'消除與緩解,通過學習有關資料,我認爲應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

一、保持做教師的新鮮感,對工作充滿激情,對教育事業有神聖的追求。教師要認識到長時間做一種重複性的工作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內心深處要堅定對教育事業的執著。當教師不是爲了追逐名利,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給學生良好的影響,伴隨他們健康成長。不可否認的是,當教師達到教學的顛峯之後,通常會對之失去興趣,但優秀教師是能夠從一而終的。因此,教師要想使自己教學成功,就必須銘記一點:無論這門課你教過多少遍,對學生而言,都是新知識。同時教師應對自己的工作保持適中的期望值,要充滿一種個人成就感。

二、熱愛教學工作,關愛學生,努力與學生構建融洽的師生關係。師生間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有助於營造一種和諧舒適的學習氛圍,學生更容易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對教師也會表示好感和尊敬。教師要經常激勵學生,真誠讚揚學生的長處,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那些所謂的“問題學生”,努力去理解每個學生各方面的興趣和愛好,與之進行良好的溝通。

三、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自我充電,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懂得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而不僅僅是使其獲取知識的過程。教師應具有淵博的學識,不斷學習新知識,優化知識結構,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教師應潛心教研教改,開拓創新,勤懇務實。教師的自我充電有助於產生新的教學理念,防止產生“燃盡”的感覺,重新喚醒教師對教學的激情。

四、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協調處理好各方面的社會關係。教師除保持融洽的師生關係外,還應與教育領導良好溝通,與同事融洽相處,與家長協調合作,當然也少不了充滿溫馨的的家庭成員關係與親朋關係。

五、保持心理健康,學會自我調適,緩解壓力。教師要正確認識壓力,積極面對工作,樂觀向上,合理調節情緒,克服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並進行適當的轉移調控、宣泄調控,合理調節生活節奏,改善睡眠、飲食等方面不良習慣,加強體育鍛煉。

對於教師職業倦怠的緩解,社會也應建立相應的支持系統,建立合理的社會期待,給處於倦怠期的教師以支援和協助,幫助他們減輕壓力,但是完全緩解職業倦怠主要靠教師本人。

教師克服職業倦怠學習心得體會 篇3

4月26日,在勐臘縣教育局的組織下,我認真聆聽了陶雲教授的專題講座《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心理調適》,陶教授全面且深刻地分析了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及如何走出倦怠,讓我受益非淺,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一個教師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在學生面前,教師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都躲不過學生的眼睛,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覺察,作出相應的反應。假如教師的情緒煩亂,遇事處處不順,整天愁眉苦臉或者一副怒氣衝衝的樣子,那麼學生則處在唯恐被“無名火”燒及的恐慌之中,他們就不會樂意同教師交往。反之假如教師精神振作,和藹可親,學生也就會心情舒暢,友好相處。有了寬鬆和諧的環境氣氛和情緒,學生的思維纔有可能變得積極活躍。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師職業倦怠其實就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們不得不重視,因此,作爲教師要學會調適自己的心理。

那麼,如何才能成爲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呢?怎樣調適自己的心理呢?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次,正確認識壓力,積極面對工作,樂觀向上,正確對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要合理調節情緒,克服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並進行適當的轉移調控、宣泄調控。第三,品味生活,合理調節生活節奏,學會放鬆自己,保持健康心理,學會自我調適,緩解壓力。第四,廣交朋友,尋求社會支持。教師除保持融洽的師生關係外,還應與同事融洽相處,與家長協調合作,當然也少不了充滿溫馨的的家庭成員關係與親朋關係。第五,加強體育鍛煉,應對壓力困擾。

總之,對於教師職業倦怠的緩解,社會也應承擔起責任,建立相應的支持系統,建立合理的社會期待,給處於倦怠期的教師以支援和協助,幫助他們減輕壓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