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以現代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產業化

一、現代工業的理念的內涵

淺談以現代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產業化

現代工業的理念,就是當代工業,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科技迅猛發展的要求,面對激烈的競爭以及不斷深化的產業分工與合作的格局,爲取得發展優勢,實現最佳經濟效益,而形成的一系列關於產業組織和生產經營方面的理念。

當今社會,隨着以信息化技術爲代表現代科技的廣泛運用,社會化大生產加快發展,國際統一市場迅速形成,產品和生產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跨國界、跨區域流動,每個產業、地區、企業的發展都與整個經濟體系狀況緊密相關,如何在競爭中求生存、合作中求發展,當代工業積極應對,形成了不少令人稱道的產業發展特色。現代工業理念主要表現在如下八個方面。

(一)以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優化工業發展的主體。現代工業,不是靠政府的包辦,而是依靠以盈利爲目的、高效運作的企業自主經營、自主發展來實現產業的成長進步。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徵就是產權清晰、責權明確、管理科學、政企分開。這種制度安排,使出資人和企業經營者責權利緊密結合,明確了企業的產生和退出機制,有利於激發社會創業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穩定和管理。

(二)以市場細分和品牌特色開拓市場。企業要盈利,就必須依賴市場賜予。企業在組織生產之先,必須認真開展市場調研,在精心分類基礎上找準目標市場,制訂好營銷策略,建立營銷網絡,並依靠自身鮮明的品牌招睞顧客、開拓市場。

(三)以嚴格的標準化實現產品質量和生產過程的有效控制。標準就是公認的、可以重複使用的、必須共同遵守的、關於實體和程序的規定,在現代企業中標準已成爲成本、質量管理和績效評估的重要工具。標準的實行,可以減少摩擦、降低交易費用,促進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以裝備現代化開展自動化、專業化、規模化生產。現代工業充分利用先進的裝備,提高生產水平。以電腦控制爲標誌的自動化生產能夠最大限度節約勞動的耗費,並使整個生產過程保持理想狀態。專業化可以培育和發揮企業專長,大大提高企業生產率,形成專業優勢。規模化,可以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實現規模效益。自動化、專業化、規模化相輔相成,成爲現代工業企業突出特點。

(五)以信息化爲手段優化生產經營決策。信息就是事物有關過程、狀態的消息。信息化就是通過建立工作體系,全面、快速、準確地收集、處理、傳遞、利用相關信息,爲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和管理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支持。信息化使企業有了千里眼、順風耳、遙控器,可以大大地避免決策的盲目性,減少發展的不確定性,使企業保持一種生產經營的最優狀態。

(六)以科技創新實現產品更新換代和技術持續升級。隨着知識、信息的增長,人們的消費理念不斷更新,對產品需求的變化越來越快,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科技創新可以使企業由於知識產權的保護掌握壟斷性的優勢,加速產品更替和技術的升級,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

(七)以橫向和縱向一體化謀取發展優勢。橫向一體化是指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之間的合作,可以壯大企業的規模,擴大市場份額,優化企業環境。縱向一體化,是指產品的前向、後向企業之間的合作,可以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減少交易費用,密切產業聯繫,減緩不利的市場變化帶來的動盪。

(八)以產業集羣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培養營造有利的發展環境。產業集羣是指相關企業在空間上的成羣涌現。產業集羣的發展,有利於產業體系的完善,社會化服務的開展,可以促進企業之間的分工合作、產業成長進步、地區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壯大地方經濟實力。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指爲產業提供各種服務的金融保險、教育培訓等方面的相關組織和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有利於企業集中精力發展主業,減少不必要的拖累,並源源不斷地獲取資金、物資人力等資源方面的支持。

二、以現代工業的理念作指導是新形勢下加快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國,相對於工業來說,農業的勞動生產率不高、經濟效益低下、增長速度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據統計,20__年農業增加值只佔GDP11.8,而經過折算後的農業勞動力卻佔全國總算的40,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56.1。工農業增長速度比98年是2.54:1,20__年達到了事5.02:1。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者如此長期的、不小的差距呢?固然有工農業先天的、自然技術方面的差別,但這遠不應該是答案的全部。而且,就發達國家情況來看,差別遠沒有我們大,一般不僅是工業大國,而且是農業強國,甚至在有些領域,農業經濟效益超過一般工業水平。就是國內的先進地區,由於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產品市場日益擴大,部分產品甚至遠銷國外,農業呈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這就不得不引起人們對兩者本身的差異的思考。諸如單位生產規模、專業化程度的差別引起的規模收益的差異,勞動者素質的差別引起的產出水平的差異,機械化裝備水平的差別引起的勞動生產率差異,創新不足引起的科技水平的差異,商品率不高引起的成本效益觀念的差異,投入不足引起的集約經營水平的差異,產業鏈條過短引起的產品附加值的差異等等,人們從多種角度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這些分析,促使人們形成了一個共同的認識,農業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同樣要遵循經濟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工業最早是從農業中分離出來的,兩者均是以產品生產爲基礎,同樣具有社會化生產性質,在同樣的科技、經濟環境和體制條件尋求發展。最近,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並提出了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

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的要求。這些說明了改造傳統農業,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必須積極借鑑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尤其是要向現代工業學習,以現代工業的理念指導農業的發展。

三、以現代工業理念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

以現代工業理念指導農業,最重要的是要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實質就是將農業真正作爲經濟產業,使之主動融入社會化大生產中,在加強產業組織、做大產業規模、拓展產業體系、挖掘產業發展潛力、提高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的基礎上,提高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是農業產業化的應有之義。

(一)發展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有效支撐產業發展。農業弱,弱就弱農業組織基礎。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規模小,小而全,商品率低、盈利意識差,相對自我封閉,品種、技術更新緩慢,生產經營低水平循環。加強產業組織建設,發展專業戶是基礎。專業農戶,從事專業化生產,市場意識、科技意識較強,生產規模較大,經濟實力較強,代表該產業先進生產力水平。由一般從事多種農業生產純農戶向亦農亦非農兼業戶、由兼業戶向專業農戶過渡,這是農戶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目前,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後期,正處於兼業戶大量出現階段,應抓住有利機遇,促進專業農戶發展,加快兼業戶向專業農戶轉變。一條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在穩定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通過入股、租賃等多種方式,搞活土地流轉,使那些由於農民外出務工等原因而沒有得到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向專業能手集中。加強產業組織建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重點。要積極落實《農業專業合作社法》,通過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組建和經營,解決一家一戶難以解決的農產品加工營銷、農資供應、動植物防疫等方面的問題,發展和維護農民利益,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組織瓶頸。加強產業組織建設,培養龍頭企業是關鍵。沒有龍頭企業,農產品儲藏、加工、銷售等問題就難以解決,產業發展空間勢必受到了很大的抑制,產業的效益得不到的挖掘,產業最終也難以有力地舞起來。

(二)引導產業向優勢地區集中,做大產業規模。沒有規模就不成其產業。規模太小,產品營銷加工也開展不起來,相關配套產業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也無從建立,產業的聚集效應無法實現。做大產業規模,關鍵是要引導產業向優勢地區集中,並以此發展特色產品的專業化生產,實現特色化、規模化、專業化的有機統一。發展規模生產,要以國家優勢產業帶規劃爲指導,因地制宜地制訂地方上的全盤規劃,持續穩定地推動規劃的實施,切忌朝令夕改、到處開花,始終形不成當家產品和產業規模。

(三)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提高產業設施裝備水平。農產品基地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太差,生產不穩定,是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在積極爭取國家投入的同時,要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鼓勵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和有關社會力量,增加投入,加大農產品基地建設力度。要積極發展設施農業,推行工廠化生產,提高生產可調控水平。以水利化爲重點,增強抵禦自然災害水平,擺脫農業靠天吃飯狀態;以機械化和交通便利化爲重點,提高勞動生產率水平;以產地檢驗檢測建設爲重點,加強產地環境和投入品監測,維護農業生產安全。

(四)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產業集約生產水平。粗放型農業主要依賴土地、勞力、化肥、農藥等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加,是外延式的擴張,追求的是單純產量的增長,粗放型農業是不可持續農業。相對於粗放型農業而言,集約型農業也可說是精細農業,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精耕細作,主要依靠農業科技含量和科技附加值的提高,是一種內含式的擴張,是技術密集型農業、知識化農業和可持續發展農業,追求的是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金收益率的提高。依靠科技進步,加快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要建立農業科技直通車機制,改善對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和服務,穩定地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普及先進適用的技術,提高產出水平。同時,要加強農產品保鮮、加工技術研究應用,解決制約產業化發展的重點難題。

(五)實行農業標準化,改善農業生產組織。農業標準化,是農業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農業標準包括產品標準、產地環境標準、投入品使用標準、栽培技術標準等各個方面。農業標準的實行,有利於農業生產的條件、過程和結果的控制。可以有效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嚴格認證產品管理、加強專有特色產品保護;可以促進與國際農產品市場接軌,打破貿易壁壘,提高產品競爭力,開拓國外市場;可以降低農業耗費、減少生產成本、發展精準農業、保護農業環境。實行農業標準化,要認真做好標準的制修訂,做到農業生產有標準可循。要加強相關標準宣傳、示範應用工作,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

(六)開展農產品加工、營銷,更好地實現農產品價值。農產品加工,不僅可以緩解農產品銷售的時間、空間限制,一定程避免初級或鮮活農產品大量積壓而造成農民利益的損失,而且可以有效拓展產業發展餘地,大大地增加產品價值。農產品營銷關係到產業能否生存和發展,發展生產,產品營銷必須先行一步。樹立大市場觀念,不僅要關注本地市場,更要着眼國內、國際大市場,要把握現有市場,更要注重開發潛在市場;建立穩定便捷的營銷渠道,發展訂單農業保證產品及時、有序投放到市場;推行品牌發展戰略,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實行農產品商品化包裝,標識化流通、品牌化經營,以安全、優質、特色取信於消費者。

(七)加快發展信息化,改善產業生產經營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促進農業轉變,加快現代農業的步伐。一方面要引導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密切關注、收集和運用產業發展相關信息,及時調整生產經營;另一方面,要充實、強化各級農業部門信息服務職能,加快縣、鄉、村基層信息網絡體系建設,培養信息工作人員,結合當地實際,加強信息的蒐集、處理,及時發佈相關信息,併爲農民提供有效信息諮詢,解決影響當地產業發展和農民迫切需要的實際問題。當前要做好“三電合一”等方面工作,逐步推進信息化進程。

(八)建立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最重要的是產供銷、貿工農各個環節、經營單位緊密結合、一體化經營,並逐步形成產業集羣,做大產業利益蛋糕。其中核心問題,樹立合作共贏的理念,並以此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穩定產業聯繫,否則產業發展會是一盤散沙,農民無法分享產業化利益。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既可以通過簽訂合作協定,建立產銷對接,實行鬆散合作,也可以採取獨資、參股、控股等產權聯結的方式,以分紅方式穩定收益分配,實行緊密合作。不管何種方式,必須向農民返還一定的產業化收益。尤其是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必須按照法律和章程的規定,實現的盈餘按交易額以一定比例分配給成員。

(九)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產業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包括農資供應、職業教育培訓、技術服務、信息諮詢、農機作業、動植物檢疫、病蟲害防治、農田灌溉、資金融通、產品銷售等方面內容。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可以促進農村分工、安置勞動力、促進產業發展、繁榮農村經濟。應發揮國家、集體、有關單位組織和個人的優勢和積極性,特別是要鼓勵社會力量,採取多種形式,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當前尤要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培養新型農村金融組織,解決產業發展融資難的問題。

(十)實施項目帶動,加快產業開發。項目帶動,就是針對產業發展中的關鍵環節,制訂產業發展項目,並努力動員相關

資源,參與項目實施,推動產業開發進程。實施項目帶動,要加強可行性研究,詳盡分析項目成本和收益,保證項目的合理可行;加強規劃,建立產業發展項目庫,及時向外發佈產業項目信息;要爭取各級政府的支持,改變傳統撒胡椒麪的方式,集中國家相關資金,引導產業開發,實現資金的最佳效率;要積極開展產業招商引資,利用社會資金,開發產業項目;要加強項目跟蹤管理和服務,保證項目按照要求,按時如質完成項目設計要求,早日發揮項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