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論文

1金山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論文

1.1農村勞動力短缺

農村勞動力的有效供給是農業順利發展的基礎保障。由於農村年輕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市場意識相對薄弱的特點,不容易接受新技術、新觀念,農業科技難以推廣和普及。特別是蔬菜種植等勞動密集型農業產業開始出現用工難的現象,農忙時節更是出現嚴重的勞動力短缺現象。

1.2安全監管隊伍薄弱

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目前金山區基層監管隊伍建設力度不足,鎮、村級農產品監管人員以兼職爲主,監管工作不能保證;再加上農業生產中散戶仍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且散戶規模小、比較分散、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水平較低,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任務重、難度大。

1.3農村生態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隨着城市化的推進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村、農業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工業污染源、農業面源污染以及生活污染源影響農村、農業生態環境的現狀亟需得到改善。

1.4農業組織化程度偏低

隨着我國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金山區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偏低,與市場化要求明顯不相適應,農業品牌出現散亂的情況,農業生產的標準化程度較低,嚴重影響了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1.5農業資金投入不足

都市型現代農業對資本需求要求較高,因此,資金投入不足對金山區農業發展有一定的影響。農業資金投入習慣於以財政公益性爲主的支持框架,沒有充分吸納國際資本、國內資本和民間資本對農業設施的投入,尤其是對農業科技、農業機械化的投入不多,農業科技化、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影響了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

2推進金山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考

金山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思路:以提升農業的綜合競爭力爲中心,聚焦重點產業和重點區域,突出經濟、生態和觀光休閒功能,建立農業現代產業體系、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健全資金投入體系和培育組織創新體系,推進金山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

2.1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業結構不斷優化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以“品牌農業、休閒農業、生態農業”建設爲重點,穩步推進“優質稻米、綠色蔬菜、名優瓜果、特種養殖”四大優勢主導產業。通過種植業結構調整,增加糧食生產的抗自然風險和盈利能力;在蔬菜生產上,由種植當地傳統品種向種植營養保健、色彩豐富的進口品種轉變。在穩定糧食、蔬菜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養殖、優質蔬果生產,使金山區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要立足農業產品標準化,全面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化種植和標準化生產,通過與地方實際相結合,積極梳理、制定特色農產品的生產技術和品質標準,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國家標準進行生產。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爲核心,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場佔有率高、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力強的農產品知名品牌,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效益。

2.2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加大科技興農力度,推進先進、適用技術在金山區先試先行,使金山區成爲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新高地。切實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推進新型農民培育工作,使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成爲金山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完善區、鎮兩級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建立職能明確、機構完善、隊伍精幹、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積極引進高端農業人才投身於金山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建設與發展中,可利用農業產學研基地等平臺,建立農業科技人才與國內外農業科研機構的互惠共贏的合作機制,推進金山區農業科技上新水平和新臺階。

2.3健全資金投入體系,提供可靠的財力保障

加大市、區兩級財政對金山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在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實行公共財政資金的傾斜。在積極爭取政府資金投入的同時,還可通過招商、聯合開發等形式,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金山區現代農業發展,參與金山區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

2.4培育組織創新體系,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

要深化制度建設,創新組織、創新制度。繼續推進家庭農場試點工作,完善糧食生產家庭農場的扶持政策,通過培訓、考覈等措施,逐步使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者做到持證上崗;完善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社會化水稻育秧點,擴大水稻機插秧面積,實現家庭農場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積極發展經濟作物家庭農場,形成具有金山區特色的家庭農場發展模式;加大烘乾設施建設力度。推動各條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和發展,以農產品品牌爲紐帶,探索合作社運行模式,解決農業生產經營中大市場和小生產之間的矛盾;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全面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