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領域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藝術領域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藝術領域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藝術領域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初中美術“國培”活動即將圓滿結束,這次網上培訓使我極大的增長了教育教學知識,拓寬了美術學科的教學教學視野,加強了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一句話,我的感想是:獲益菲淺。爲了今後工作不斷進步,參加這次培訓是“國培計劃”可以說機會難得。培訓的內容很多,也很雜,主要以學習初中美術教材和教學方法的研究,也是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爲主,多是知名專家、教授、優秀教師介紹經驗、講授理論知識等。內容涉及到師德、新課程理念、案例分析、教學方法、心理健康等方面。學習後使我受益匪淺。下面,就培訓學習中的一些感悟談談我的認識,與大家共勉。特將本次收穫總結如下:

一、教師要有崇高的師德。

教書育人,師德是前提。作爲教師,教書育人是天職,“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種職業的聖神使命則要求我們必須具備崇高的職業道德。很難想象,一個不愛崗敬業的教師會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因此,作爲我們教師,尤其是美術學科的教師,一方面要由崇高的師德,要愛崗敬業,同時,還要不斷積極探索,努力學習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學理念,利用美術學科的優勢,將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貫徹其中。

二、要有創新意識,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美術教育教學應充分發揮其學科優勢,努力使課程內容表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三、學會揚長避短“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當前,農村初中的美術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沒有得到很好的開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還是應試教育的“指揮棒”效應。美術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美術教學條件也不理想,作爲美術教師,我們不能怨天尤人,而應該揚長避短,發揮所長,努力增強其學科的影響力。

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要加強美術學科教師的交流與活動。

通過專家的授課、教師間的交流學習,尤其是聆聽了專家教授的視頻解答,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很苦惱的問題則迎刃而解。對美術學科教育教學的自信心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總之,本次“國培”,讓我對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有了新的認識,對美術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了明確的解答,對自身今後該努力的方向有了清晰的認識,我決心在今後教育教學中會認真貫徹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努力做一名優秀的美術教師。

藝術領域培訓心得體會2

帶着期望,帶着夢想,我們如約相聚在北京。參加20xx年小學美術骨幹教師集中培訓。在此之前,我一直工作在美術教育的一線。在十天的學習參觀中,聆聽專家們的由淺入深、生動詳盡的講座,不僅使我對學校美術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讓我的思想、觀念、心靈都受到了一次觸動、提升、洗禮和昇華。此次培訓雖然時間很短,但安排的`緊湊有序,學習內容豐富,講授精彩紛呈,觀摩大開眼界。下面我就談談培訓學習中的一些感悟,與大家共勉。

一、專家講座,高屋建瓴。

聽取馬憲平教授的課,讓我認識教育要回歸原點。作爲美術教師,對學生所實施的不只是專業美術教育,更多的是生活美術教育,在教學中,淡化美術知識和技能技巧的同時,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能力。不僅如此,美術教學還要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應當把教學融入到孩子們的生活中,把他們特有的遊戲生活、身邊的校園環境、家庭和社會生活變成習作的豐富源泉。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生活,用畫筆去記錄生活,使他們從中品嚐到生活和繪畫的樂趣。只有追求兒童的需求,營造兒童學習的興趣,體驗到美術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聯繫,才能使孩子們真正的愛上美術課。並且美術並不是單純的學科,它與音樂、體育、語文、數學等爲一體,是一門綜合科很強的課程。不僅如此,在鞏平教授的課上讓我懂得創新思維方法有發散思維,逆向思維,聯想思維。這些思維都要由原生態東西,一層一層聯想,這樣的創意是無限的。還有廢舊,鄉土,簡易材料的開發和利用。所以上好一堂美術課要求我們美術教師不僅要有精深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要有廣博的文化素質,專研創新精神,這樣才能把美術課上好。

二、交流研討,共同提高。

在與學員互動交流研討中,我們都會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體會。每一個話題都會引發學員們的熱議,每天都有不小的收穫。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見,使我有了更寬闊的視野,掌握更高的教學技能。因此研討交流充實了我,讓我獲得了進步。我將把自己學到的、感悟到的應用於實踐,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使教學效果更上新臺階。

三、感悟沉澱,歷練提高。

十天的學習雖然辛苦勞累,但是讓我獲得了快樂。我懂得了只有不斷地爲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現在的一桶水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我們要給孩子們注入源頭活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動中研究,這將是我今後所追求的目標。國培雖然是短暫的,但學習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我將把我學到的知識和感受,融入到今後的工作中,用新思路、新觀念、新方法投入教學中去,在反思中所獲,在反思中成功,積極發揮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引領作用,使美術課的教學獲得新的生機。

藝術領域培訓心得體會3

本次的網絡培訓,讓我對《指南》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真正體會到《指南》的精神,講座中生動有趣的案例,豐富的知識理論,讓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了反思,對自己的思想、精神追求進行反思。尤其是對《指南》中藝術領域的解說,讓我不得不對自己進行反思。

《指南》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由此可見,藝術的關鍵在於教師“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幼兒“感受和發現美”,以及“表現和創造美”。那麼,教師如何創設?創設怎樣的條件和機會?這是教師需要着重從自身方面來思考的。

利用幼兒好探索的心理,引導幼兒通過操作、觀察、討論等途徑去發現,探索音樂的內在規律;引導幼兒自己開動腦筋,動手操作,從中發現問題,並且尋找答案,學會學習。在音樂活動中老師除了音樂形式的遊戲化,還可以在教學具準備上體現遊戲的特點。在歌曲的新授中我們常常爲幼兒準備一些生動有趣的圖片、教具等引起幼兒的學習慾望。

我們要尊重幼兒自發的表達和表現,對幼兒的自由塗鴉行爲要給予認同,而不需要教師教的,要求的。我們還要提供空間、時間、材料和藝術品,讓幼兒有機會自發模仿、自由塗畫。讓幼兒表達對事物的感受,用幼兒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來。當幼兒創作完成後,要給予他們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老師要了解並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並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要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對幼兒個性化的繪畫表達方式,我們要支持、鼓勵,用幼兒的眼光去感受。對幼兒的作品不輕易給予否定的評價。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將在《指南》的引領下,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在實踐中認真貫徹和落實《指南》精神!

藝術領域培訓心得體會4

《指南》的“藝術領域”中提出:藝術領域從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兩個方面,強調讓幼兒學會發現和感受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東西,讓幼兒欣賞多種藝術情勢和作品,萌生對美的感受和體驗;鼓勵和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和創造,培養初步的藝術表現能力與創造能力。

《指南》的“藝術領域”中還對我們教師提出要求:“和幼兒一起用圖畫、手工製品等佈置環境、美化生活。”我們的生活缺不了美的事物,對美的渴望是每個人的權力,《指南》中也說到“每個幼兒心裏都有一顆美的種子。”我們應該滿足孩子們,這對於教師而言是舉手之勞,我也確實當任務做了。這周正好是“春天”的主題,安排了製作活動,孩子們製作迎春花、桃花、梨花和柳條,有的是個人作品,有的是兩人合作。我當時只是配合師父將柳條掛起來,在我佈置好教室之後,維維走來告訴我說:“老師,我們把春天搬到教室裏來了,你看,花瓶裏有黃色的迎春花,紅色的桃花和白色的梨花,窗戶上還有綠綠的柳條,真漂亮!”佈置環境對我來說只是任務,而對於孩子來說卻有着不可思議的內涵,我被她的一番話感動了,忍不住誇獎她:“你說得正好!”她笑得可歡了。這段小故事告訴我:教室裏的環境佈置能開拓孩子的思維,一定要重視教室環境。下次一定會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如何佈置教室、美化教室,讓孩子們成爲教室裏的主人!

《指南》中強調“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爲追求‘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我的理解是:每個孩子都有豐富的想象力,能用語言大膽地表達出來,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把他的心中所想繪畫出來,這畢竟需要有一定的繪畫基礎。我們不訓練孩子們的繪畫技能,但也不能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讓孩子去創作,創作要以繪畫基礎爲奠基。當然,孩子們的創作是淺層次的,不能對孩子要求過多。想要提高孩子的繪畫基礎,不一定要教師施加給他,我想可以讓孩子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繪畫讀本,畫一畫自己喜歡的人物、小動物和植物。這是他自發的一種對於美的理解,孩子會有一種親身體驗:這本書上畫的東西是我喜歡的美的東西。這樣,既不會出現千篇一律的作品,又讓孩子有能力去創作。當然,提高孩子繪畫能力的辦法還有許多,每位老師都有着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

藝術領域包括美術和音樂,我覺得邊聽音樂邊畫畫是一種享受,有着1加1大於2的價值。美術活動時可以播放一些與該活動相稱的音樂,用音樂和美術相結合的形式,讓孩子們去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吧!

藝術領域培訓心得體會5

《指南》是幫助廣大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從而全面提高科學保教水平。《指南》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由此可見,藝術的關鍵在於教師“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幼兒“感受和發現美”,以及“表現和創造美”。那麼,教師如何創設?創設怎樣的條件和機會?這是教師需要着重從自身方面來思考的。幼兒感受、體驗和發現美了嗎?是怎樣表現和創造的?這是幼兒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而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有時往往關注更多的是結果,也就是幼兒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是不是學會一首歌了?忽視了教學情境的創設,忽視了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們不喜歡或者學不好。

幼兒天生喜歡遊戲,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如果單純的模仿學習,會導致幼兒對藝術顯示呆板、僵化,而不顧幼兒的認知規律年齡特點,盲目的讓幼兒探索創造也只能使幼兒無所適從,得不到真正的發展。那麼作爲老師就需要把握幼兒愛玩的天性,使之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可謂“哪裏有幼兒,哪裏就有遊戲。”通過唱唱、跳跳、動動、玩玩的遊戲活動輕鬆愉快的學習,只有在活動中直接地親身地體驗遊戲,幼兒才能獲得相應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利用幼兒好探索的心理,引導幼兒通過操作、觀察、討論等途徑去發現,探索音樂的內在規律;引導幼兒自己開動腦筋,動手操作,從中發現問題,並且尋找答案,學會學習。當然在音樂活動中老師除了音樂形式的遊戲化,還可以在教學具準備上體現遊戲的特點。在歌曲的新授中我們常常爲幼兒準備一些生動有趣的圖片、教具等引起幼兒的學習慾望。當幼兒在學習中又加入了各種的動作表演幫助記憶學習歌詞歌曲。戴上胸飾頭飾融入角色之中,幼兒的歌曲表演和遊戲活動更是幼兒所感興趣的,讓幼兒在整個以遊戲的形式貫穿的環境中愉快的主動參與學習、體驗快樂。

達爾克洛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因此,將音樂教育的重點還着眼於引導幼兒對音樂情感因素的體驗。那麼,怎樣利用音樂手段達到情感交流、讓幼兒輕鬆愉快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呢?我認爲關鍵是一個“愛”字,因爲老師的感情對幼兒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在音樂教學中,要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寬鬆、和諧的氣氛,以此來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比如說在活動中經常看着幼兒的眼睛講話和示範;用表情、動作等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如:當孩子們很興奮時,就說:“天黑了,小動物要睡覺了。”並帶頭假裝睡覺。)同時,還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音樂活動中,我們不僅僅是老師,還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鴨媽媽、小鳥、風等,通過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兒帶入到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音樂教育是愉悅幼兒身心的教育,對於幼兒來說,音樂教育的美麗不在於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在於音樂能啓迪、激勵、喚醒、感染幼兒的精神生活。開發幼兒的音樂感知力,讓幼兒體驗音樂的沒幹,從而促進幼兒在感知、情感、想像等方面的健康成長。贊可夫說“讓幼兒從音樂中來,再到音樂中去”。讓幼兒在遊戲中去理解音樂,感受音樂,讓幼兒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實現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標,讓我們共同努力將每一個幼兒帶進音樂美好的境界中,陶冶他們的性情,促進他們身心和諧發展,讓幼兒真正享受音樂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