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

在此期間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動時間學習,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穫。既有付出,又有新所得。這次遠程研修讓我有幸與專家和各地的數學精英們交流,面對每次探討的主題,大家暢所欲言,各杼已見,濃濃的學習氛圍不言而露,儘管不曾謀面,但遠程研修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質,和業務綜合能力,對於今後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現在就把我個人網絡研修學習活動主要收穫總結如下: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

一、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我積極投身網絡研修的學習當中,切實做到了三個“自覺”:自覺參加上級組織的網絡學習培訓,自覺參加討論,自覺上交作業。通過研修,使我明確了現代教育的本質,明確課改對於教師提出了什麼樣的素質要求。我通過深入學習,從而明確了作爲一名教師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否則就要被時代所淘汰,增強了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責任感,樹立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思想,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二、積極研修,深刻感悟

在培訓期間,我堅持在日常教學中抽出時間在網上學習,通過這次研修學習,學了不少知識,爲我營造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天地,使我掌握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我覺得在理論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培訓中有大量的教學案例和教學經驗,深入淺出的闡明瞭理論,通過與專家,學員的在線互動交流,專家的真知灼見與精闢見解,以及同行的精彩點評,交流與感悟也讓我意想不到的收穫,專家的講座,每一專題的各個觀點及案例,很好地解決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感到束手無策的問題,也得到了很好借鑑和啓迪。對自己以前的教學有了一次徹底的反思。培訓中,我還閱讀了大量的先進材料和記錄了一些先進的理論與方法,並把這些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應用於教學實踐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培訓學習不但學有所獲,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有所用。

三、反思教學工作,不斷進取

在教學中,我不斷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繼續向優秀骨幹教師學習,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

四、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同時作爲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學生,都會對學生起着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爲習慣等。

五、研修提高,優化課堂

作爲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摒棄舊的教學方法,把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

六、遠程研修是引領我前進發動機

遠程研修改變了我的教育教學的思維方式,給了我前行的動力。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陸我們的班級,在新的作業、日誌、研討話題中汲取我需要的營養。從專家學者那裏學到了很多,也從身邊的優秀教師那裏學到了很多。學習的過程是短暫的,但學習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多年來,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講,學生聽,這已經成爲固定的教學模式,新課改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不能煥發學生的潛能,與此同時,通過網上研修學習,“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新型的教學模式爲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通過網上研修我認識到:這些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理念,老師要自覺地把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改變課堂的面貌,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關係融洽。才能充分體現教育的根本目標。

對於一個教師,通過這次網上研修,讓我懂得了網絡的重要性;讓我懂得了如何運用網絡資源。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依據教育教學原理、應用系統、科學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學系統中各要素之間及要素與整體之間的本質聯繫,然後對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等要素進行具體計劃。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收集身邊有關的數學問題,在課堂上開闢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討論關注問題的天地。通過這樣的資料互動形式把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聯繫起來,體現數學來源於社會又應用於社會的一面。讓學生學得更輕鬆也讓學生能夠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時,課堂上我重視德育的滲透工作,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陶冶他們愛自然、愛科學、愛祖國、愛勞動的思想情操,樹立關心生態環境等的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通過努力,我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迎合學生好奇心強的特性,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把課堂與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爲主,讓數學課的範圍擴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次學習,我將會對遠程研修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也會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課改工作,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能夠充分對遠修平臺的資源會更好的利用,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幫助。通過本次遠程研修學習,我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理念,它將在我們今後的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研修的平臺,利用網絡資源,不斷的學習,不斷挑戰自己,超越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努力實踐,爭取使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有較快提高,努力適應二十一世紀對學習型創新人才的新要求。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2

針對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網絡培訓,組織一次難得的教材培訓會。我們一年級組全體數學老師總結幾下幾點:

蘭淑華 : 新課標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許多方面有了以往不同的新的要求。在離別語數教學四年的我,重新走上班主任講臺,既熟悉、又陌生。

經過半年的學習和教學實踐,藉此機會,略談自己的教學體會學習新課標一年級數學教學體會。敬請有關教學領導、教學專家,予以斧正、點播,以便我快速成長,熟練駕馭新的教學教材。

新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以例題爲中心的呈現方式,在教材中不安排例題,而只是提供一定的情境圖,通過說一說、做一做、數一數、比一比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和體驗數學,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價值觀念。

我在教學中,把課堂和教材作爲培養和發展學生主動探索、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是讓學生形成良好正確價值觀的主渠道。 比如,每一節課的情境圖,無不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在學習,除了學習數學教學上的必學知識、技能,學生可以談談植樹的的意義,如何愛護環境,在良好的環境契機中,對學生進行了價值觀念的教育滲透;在學習…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我的心裏也經受了洗禮,感受到了教學相長究竟的意義,與學生共同成長了一次。

《過生日》,通過情境圖,感受家庭的溫馨,回顧自己、孩子的成長經歷,倍感親情的至上無私。學生通過如何分東西,知道孝悌,回憶父母的無私奉獻,懂得生活中,父母的愛之深。

多年來的教學,讓我深深體會課堂上說的意義:有利於矯正學生思維的缺陷、錯誤。特別是,對於一年級學生、新的課本多樣化的思路,學生必要的數學思維品質的形成,更離不開說。說,更能促進學生思維:有思纔有說,有說纔有思。所以,教學上,能讓學生說的,儘量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學生會說了,思維過程也就形成了。

教學中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15頁2題《哪一堆正合適》有的學生說“五隻小狗,每條一根骨頭,需要5跟就夠了…”,這,表達了孩子的一種滿足感;有的說“因爲有5條小狗,選擇六根那一堆,多出來的那一根,如果誰都想要,就會打架”,而此時,有的學生舉手說:“老師,我有辦法分,讓它們不打架”。我,沒有就此罷手,把課延續下來,有的說,把骨頭剁碎,每人一塊,這就提現了學生探求意識;有的說,給年齡大的…有的說,給生病的,身體不好的…這些,我都讓學生,說出理由。學生,不僅得到了知識上的發展、拓展,又得到了德育薰陶。我覺得,課堂上,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也就學會了學習,再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生能不優秀?此,我之拙識。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另外,還要教會學生一些數學方法。如,比較法、線段圖法、分析法、歸類法等等。指導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除了上課的潛移默化外,還有如,講授式、交流式、輔導式等等。

總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課程標準》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認爲:“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新教材無論是10以內的加減法還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教材都沒有明顯的算法傾向,主張各種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例如:第七單元中的“有幾瓶牛奶”,教材提供了情境圖:一隻牛奶箱裏裝有5瓶牛奶,另一隻牛奶箱裏裝有9瓶牛奶。在解決兩隻牛奶箱裏共有幾瓶牛奶時,教材沒有用一種統一的模式,而是安排了三種思考方法:(1)、一瓶一瓶地加……,9,10,11,12,13,14;(2)、把5分成1和4,9+1=10,10+4=14;(3)、把9分成4和5,5+5=10,10+4=14。再如“有幾棵樹”、“買鉛筆”等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思考方法。

以上所述,均爲我半年的教育體會,應該說感受更妥帖些——畢竟不能上升到理論高度,淺識拙見而,請各位相關領導、專家笑而斧正、點播爲盼。

馬志麗:網絡培訓活會上,教材編寫專家張丹、張紅兩位特級教師詳細說明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對本冊教材各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進行了細緻分析,並結合編寫教材時的學情調研對教師使用教材進行深入指導。在逐單元解讀教材的基礎上,數學教研員胡培進老師組織與會教師針對教學疑難問題進行了討論交流。胡老師建議教師們在數學教學中要做到:抓本質、尋手段、講道理。

通過培訓,使教師對新教材內容架構編排更加熟悉,對新課程標準理念更加理解。會後教師們紛紛表示:專家引領讓自己獲益匪淺,以往使用教材中的諸多困惑迎刃而解。

葉麗麗:針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都是剛剛入學的兒童,天真浪漫,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爲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課堂上,有時要玩一會兒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傳統的教學思想把這些特徵視爲影響學生學習的缺點加以約束,限制學生“動”,強制聽課,有的還認爲是患了“多動症”。上課不專心聽講,老師批評,家長責備,他們上課時像是被捆住了手腳,束縛了思維,完全處於被動地位,上一堂課下來又苦又累,從小產生厭學情緒。長此以往,形成大面積的後進層面,日積月累,延誤孩子的一生。如果我們上一年級課的老師,能夠讓孩子們一上學就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培養起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慾、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對孩子們來說,將受益匪淺。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3

帶着一份期待,一份嚮往,我於20xx年4月15日到17日,有幸聆聽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在鄭州市舉行的全國著名教育專家第五屆魅力課堂藝術展示。我作爲一名普通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師,通過這次學習,受益匪淺!這次展示課的有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羅明亮、餘穎、張齊華、徐斌、徐長青等。通過專家們的課堂和專題報告。讓所有在場的教師真正享受到了一次有營養的教育盛宴。一堂堂生動的展示課讓我們領略到數學深邃的思想,精彩的預設與生成、精當的點撥與啓發,啓迪臺下人的無限思索,學術的氛圍瀰漫在整個會場,感動這現場的每一個人。一節好的數學課,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啓迪孩子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要點化生命,潤澤靈魂。專家們的報告,內容既深刻獨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徵博引又緊扣主題,既發人深省又生動有趣,他們對小學數學的前沿引領,讓我耳目一新,心生敬仰,同時他們的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也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

感悟一:吳正憲老師不僅能給予學生智慧,還能給予學生力量的立體教師。她對學生、對教育的愛,讓我感動;她爲這份愛所付出的艱辛,讓我敬佩。

吳老師給我們提供了精彩的範例——小學五年級的“數的整除複習”。課上吳老師聲情並茂,從數學最本源的知識角度出發,引導孩子們去探究。學生們學的有趣味,學得生動,在動手試驗中獲得了數學知識,潛移默化中發展着數學思維,最重要的是吳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注。她用心地指導學生嘗試,在正確的操作中找到原因,在錯誤的嘗試中發現問題,不着急,不包辦,不揠苗助長。吳老師的眼睛關注着每一位學生,跟他們交流,與他們對話, 吳老師是真誠的。課堂上她跟學生一起,朋友般地交流探討,毫無老師的架子,那親切的面容,家常的言語,儼然一位上了年紀的長者,孩子們能不喜歡嗎? 吳老師是尊重學生的。她常常伸出的手臂,那是對孩子們的邀請;她低聲詢問,那是徵得大家同意的誠懇;她把粉筆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去寫下發現……這一切都是一種無聲的力量,孩子們能不喜歡嗎? 親歷了吳老師的這節課,我深深體會到:教學中,爲了讓課堂成爲學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臺,教師除了要爲學生提供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外,還要做一名善意的鼓勵者和欣賞者。唯有如此,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纔會充滿精彩,我們的課堂才能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成爲學生充分表現和發揮個性的舞臺。 吳老師在她的講座中提到:讀懂學生、讀懂課堂、讀懂教材的三懂觀點。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感受,沒有真正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犯錯誤的機會、探討交流的機會,認爲只要我們用心設計的教學環節都是有效的,學生沒有學會就是沒有用心。我們只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問題,沒有顧及孩子的看法,我們只是強壓式的要孩子去學我們認爲最有效的知識,忽略了孩子們純潔的童年世界裏,最渴望需要的東西。我們整天埋怨孩子們上課不認真聽講,課程的內容進行不下去……卻從來不審視自己、反思自己。

感悟二: 徐斌老師上的是《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課堂上,學生不僅學會了合理地摘錄信息,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及想法,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認真傾聽別人的觀點,相互接納和欣賞,相互合作交流,並不斷地對自己和別人的想法進行批判和反思,通過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學生間的多向交流探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倒推解決問題的策略,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應該就是這樣充滿生活氣息,充滿人文氣息,充滿了師生的靈性和個性。短短的四十分鐘,真正是教學“無痕”,精彩“有痕”!

張齊華老師講的是《圓的認識》,張老師課前的對話交流,老師謙和的語言,微笑的面容,拉近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和老師很快成爲朋友,讓學生願意聽老師的課。張老老師善於用評價語,進行學習方法的導向。課中激發每一位學生積極發言,對每一位發言學生都給予積極、肯定的評價,鼓勵學生認真傾聽,大膽發言;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勇於創新。在他富有激勵性語言的鼓舞下,學生思維活躍,個性得到張揚,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質疑、創造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思考、交流、傾聽、爭論和發現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羅鳴亮老師在報告中說:“課可以有遺憾,但不可以沒有思想”。 羅鳴亮老師還告訴了他追求的課堂有三個環節,第一環節:簡約而靈動的課堂:簡單的才能進入平常的課堂,能簡單儘量簡單,用簡單的材料上出富有思考的課,體現“深刻”一節好看的數學課一定是兼顧了生動與深刻。既要真正讀懂教材,抓住數學本質,把一堂課的脈絡理清晰,找到最核心的問題,把這個核心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層層遞進的小問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該出手時再出手。

感悟三: 徐長青老師對中國文化的獨特理解,對自我教學實踐的理性提升以及極富感染力的“散發着人性光芒”的語言,使我們如沐春風,如臨甘露。

“我們要讓教師輕輕鬆鬆的上好課,讓學生開開心心的學好習。”

“我們給學生的應該是什麼?不是知識而是方法。”

“教育的成功在於:學生離開了老師還在學習,還願學習;學生離開了學校還在讀書,還願讀書,就是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態度。”

“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正確答案?不是課本上的答案,而是學生思維的萌動,只要是學生能從不同角度去勇敢地思考,能自圓其說,那都是正確的答案。並要讓所有學生說出所有答案。”

“課堂上激發學生的不是興趣,而是求知慾、好奇心、動機感,然後發現其興趣,發現其強勢智能。”

“負責任的老師要教會孩子敢於承擔責任。”

“課堂上三不講” 即“學生會的教師不講, 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講,學生怎麼學也學不會的教師不講。”

“不要用我們的方式讓他們去接近數學,而是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接近數學。”

“我們爲什麼只是要‘滲透’教學思想與方法,而不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工具呢?我們要講給孩子不變的規律。”

“我們要承認差異,要讓不同的孩子更不同,這纔是對孩子的最大尊重。”

“教育是喚醒的藝術。”

“簡單就是從冗繁走向凝練,從緊張走向舒緩, 從雜亂走向清晰, 從膚淺走向深邃,簡單而不簡約,簡約而不膚淺。”

徐老師的講座,自然中流露真情,幽默中激情生動,生成中啓迪智慧,願我們都能成爲徐老師的“同路人”,學會取捨、篩選和提煉,一起追尋樸素靈動、反璞歸真的課堂教學,就讓我們“行且思在路上吧!”

“學不會是每個學生的權利”——聽徐長青講座心得

“學不會是每個學生的權利”,這是我在徐長青老師講座聽到的最有感觸的一句話,也是給我啓發最大的一句話。

曾幾何時,爲了讓後進生把知識弄會,在幾遍耐心講解仍不會後,我們臉上失去了笑容,柔聲細語變成了厲聲呵斥,孩子則膽顫心驚,每說一句話,如履薄冰。最後,老師身心交瘁,學生則如“驚弓之鳥”。本來和諧的師生關係變得疏遠,陌生,甚至是敵視。

是什麼造成這種局面的呢?“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讓多少人追捧,不當班主任的人怎知教學的艱辛呢?班級成績差,老師就不會是優秀教師——這是多少人心中的定論啊!

徐老師的“學不會是每個學生的權利”,猶如一股清泉流過原野,一聲啼鳴響遏行雲,打開了多少老師的心結,道出了多少老師的心聲啊!孩子五音不全,怎能讓他唱出動聽的歌聲?孩子記憶力差,怎能讓他流利地背誦課文?我們常說“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揚長避短”,可在學習問題上,爲什麼“一刀切”了呢?

如果把學校當成一個工廠,我們是生產者,課程是我們的產品,而學生絕不是!上好每一節課,我們能做到;讓學生都成爲成績優異的孩子,誰也辦不到!

差異是世界的美,也是生命的美。成長的意義在於經歷而不是得到。我們不知道學生的明天會怎樣!能上好每一節課,就是好老師;能認真聽每一節課,就是好學生。學不會是每個學生的權利!

衷心地希望所有同行們能上好每一節課,開心工作,成爲陽光老師;所有學生在校園裏快樂學習,做自信學生!

總之,這次有幸聆聽著名教育專家的展示課和專題講座,讓我收穫頗多、受益匪淺,讓我真正領略到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理論素養,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和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他們注意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積極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輕鬆的語言,細緻的點撥,大氣的闡述,快樂的笑聲,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對學生的密切關注無不讓人感受到美的課堂,美的智慧。讓我感受到在課堂這個大舞臺上,“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借鑑著名教育專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導教育教學工作,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4

六年級的數學教材中講到了“分數應用題”,對分數應用題我並不陌生,但對於這部分的內容的教法,我卻一直在思考,在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困惑,例如,學習分數乘除混合運算時,學生乘除應用題混淆不清,出錯非常多。

今天溫樹民老師在講到分數應用題時,舉了兩個例子:

1、紅花40朵,蘭花比紅花多(少),蘭花有多少朵?

2、紅花40朵,紅花比蘭花多(少),蘭花有多少朵?

他說他是這樣教的,跟學生總結這樣的語言:當題中比(是)的後面那個量已知時,就是已知單位“1”時,就用乘法計算,而比、是的後面那個量未知時,也就是要求單位“1”時,就用除法,並且要記住是用對應的數值除以對應的分率,即:量率對應。他說這樣學生掌握的較好,出錯較少。實際上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沒有什麼作用。雖然這種方法學生會做題了,但是想想課標的要求,這種省去學生思維過程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我拿出課本,仔細地閱讀教材,同時思考,我認爲這樣的題目可先引導學生分析題意,然後根據題意畫出線段圖來,讓學生藉助線段圖來解決問題。第2個問題,求單位1這樣的題目可以把這個未知數用x表示,用列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這樣就轉化成求x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了,即利用分數乘法的意義來解決,學生思考起來更容易。在以前的教學中我也嘗試過,我發現學生學得還不錯,尤其是對於比較難的應用題來說,大部分學生能很快地找到等量關係,設未知數,列出方程。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我一直在思考着,我也期待同仁們能給我一種解決分數應用題的好方法。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5

在統計教學中會涉及到最後的統計數據,但是學生在統計數據時往往會出現錯誤,出現與實際的數據不符的現象,這也是我在教學時感到很困惑的地方,結合各位老師交流討論和自己反思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情境圖所提供的信息,引導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自主探索得出結論。

其次,對於學生出現的原因要搞清楚,(爲什麼會出現錯誤?)比如:在分段統計表中對數段表示的意義要搞明白,如10~20包括哪些數字,包括10和20嗎?只要學生了解了各段表示意義相信學生再統計時就不會出現太大的錯誤。

再者,要教會學生記錄數據的方法,比如:不同組的數字在找時用不同的符號來標記區分,畫“﹨”、“√”、“○”等。

還有就是可以讓學生用檢驗的方法把統計的'最後結果進行合計,比如還是在分段統計表時把結果合計出來後看是否與總數一樣,不一樣時肯定是統計錯了。

當然這是我自己的一點粗淺的看法,也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用到的方法,在以後還要多與各位老師交流多學習一些好的方法。“好的方法受益終生!”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6

聽了成玉麗老師“怎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主題報告深有感觸,成老師從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研究三方面闡述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我認爲報告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做簡單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1、低年級學生對情境圖“熱情”過度,往往提一些與數學無關的信息;

2、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簡單,很難提出有價值的數學信息;

3、年級越高能提出問題的學生越少。

二、問題原因分析

農村低年級學生入學前沒有進行思維訓練,數學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他們看到情境圖後,吸引他們的是那些直觀的圖畫信息,離我們老師心目中迫切需要提出的“有用”信息還有一段距離。就如我們成人看到一幅中國地圖讓我們提出問題,我們也很難把握要提出哪些類型的問題。也可以說學生低年級學生對提問題是熱情而迷茫的。

隨着年級的提高學生慢慢能提出一些簡單問題,但很難提出有價值的數學信息我想原因主要是當獲取信息後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思考,學生沒有領會信息的真正含義,造成人云亦云,學生提的問題都一樣。長期這樣學生思考習慣就受到影響,有些同學總是在等着別人的問題,造成年級越高能提問題的學生就越少。

三、解決策略

1、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一方面留給學生觀察的時間,讓學生充分感知這些信息,二是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引導學生感知信息後不要急着提出問題,而是先要思考這些信息有什麼聯繫。只有學生充分能理解了信息才能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2、在學生提出問題前可以提一些具體的要求。如“你能提出一個用減法解決的問題嗎”“你能提出一個和別人不同的問題嗎”這是專家給我們提供的科學的方法。

3、鍛鍊學生分析信息,有序思考的能力。青島版教材提供的情境圖信息呈現量很大,二年級下冊混合運算單元一個情境圖呈現了8個信息,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你能把情境圖中的信息分分類嗎,你是怎麼想的,爲什麼這麼分?”

最後再讓學生提出問題。

4、問題意識的培養要關注到全體學生。每個班裏都有優秀的學生,我們爲了很快的切入“主題”往往是這些優秀的學生提出問題,其他學生由於長期沒有發言的機會,也就懶得思考,造成年級越高能提出問題的學生就越少。因此提出問題時儘可能讓多個學生回答,並適時給予恰當的評價。

總之,問題意識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理解,引導好每個學生。特別是低年級教師的作用顯得尤爲重要,正如韓國棟老師所講的低年級是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形成的重要階段。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7

通過這次暑期培訓,我的心再一次受到了洗禮,並且在與各同仁的交流中,教育思想產生了共鳴,我的思路再一次爲她們的理論而引領。

1、能力是練出來的,而不是聽出來的。

孩子是有思想、有靈魂的個體,我們不能因爲他的年齡小,就顯得畏手畏腳,什麼東西也不敢給予孩子,但從我這幾年的教學歷程中看,孩子們並不是弱小的個體,而是有思想、鮮活的個體,我們要敢於大膽地給孩子們能力範圍甚至是孩子們跳一跳就能夠的着的東西,這其中就是靠反覆的、多層次的練習,以達到他們這一年齡段的能力,而這並不僅僅是聽能得來得。

2、學會------會學------樂學。

興趣是學習知識的法寶,孩子願意學,有興趣學,自然會很輕鬆的學到新知,甚至還會探索到更加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同時,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並能靈活的運用知識,這時,孩子在有駕馭知識的能力時,自然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3、爭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作爲一個老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從教育大局出發,從孩子的整體發展着手,讓自己跟着時代的步伐走。

4、孩子們的常規要做到長期抓、時時抓、細緻抓,直到養成習慣爲止。良好的習慣是孩子一生受益的財富,作爲老師要不厭其煩的幫助孩子,要與家長達成統一的教育思路,讓每個孩子都更好的發展。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8

昨天學校爲我們安排了小學數學教材培訓課,這次培訓對我來說太有好處了,一天下來,我真的是受益匪淺,有一種如沐春風、醍醐灌頂的感覺。培訓剛開始,就講的是我們三年級下冊的知識,本來再在了舊版課本後還有些爲難,作爲一個新老師,很可能會重點把握不當,也可能在講課過程中存在一些疏忽,教學方法上也會不及前輩。經過了培訓,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每一單元,都有了一定的宏觀把握。

老師的講解,我總結了三點,在教學中我必須把握的。

一、結合實際生活,讓數學更加“接地氣”

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知識是《位置與方位》,學到這一點我立馬想到了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個小故事,前幾天我有一個快遞被寄到了張莊鎮,但是我不知道這個地址,我就問了班裏的一個小姑娘,實際上她知道怎麼去,但是她就是描述不清楚,不知道東南西北,不知道左轉右轉,所以她對與我的求助也是愛莫能助。這說明,我們所學的數學,很多時候都是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在教學中,把實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和題目緊密相連,把知識簡潔化,同時,也會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把課堂交給學生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性採用“填鴨式”教學,在培訓過程中,我看到了有老師把很多輛自行車搬到了教室,讓學生自主研究自行車的腳踏轉動一週車輪走的長度是否一樣的問題。雖然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不會經常把龐大的教具領進教室,但是我們應該想法設法的讓學生自主探討問題。例如在我們很快要學習的《面積》問題中,培訓老師說在新教材中把對面積概念的話刪掉了。我想起來我們在上冊學習周長的時候,課本上確實也沒有了對周長的定義概括,而是讓學生描出紅旗、樹葉、紙張等一週的長度來讓學生感知周長,針對面積,也可以從生活中的處處來感知面積,但是探索麪積的求法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自主研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時常回顧總結

每一次新授課,我們都會看到學生的收穫、變化,但是僅僅學會這一節的知識是不夠的。在教學的後,我們老師經常會反思總結,然後經常忽略了學生反思總結能力的培養,在我們學習乘法、除法的時候,從小學一年級學到現在,我們需要不斷歸納總結,計算過程中的算理、運算規律、驗算方法等等。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進行自我總結。不管是《面積》、《年月日》還是《小數的初步認識》,都有我們之前學習知識的影子,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我們要引領學生時常進行系統性的歸納總結。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9

7月7日至8日,我參加了三亞市數學教研室舉辦的爲期兩天的人教版小學數學新教材的培訓學習,通過王盛會與謝斌兩位教師分別對三年級數學上冊與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材的詳細講解,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我今後如何踐行課改理念,實現教學最優化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下面就根據我自己這次的培訓學習,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教材也在不斷地整編。新教材編寫特點突出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精心設計了教材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重新研究知識之間的整合;加強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新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要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得出有關結論。新課程小學數學教材一方面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數學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又爲我們教師指明瞭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

這次培訓兩位教師向我們分析了教材中的編排調整,以及改動意圖,向我們闡述數學解題的多樣性,建議教師們多鼓勵學生用自己學會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因爲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鍛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處理問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解決問題都要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也要符合算理和數學邏輯,結合實際問題出發。

通過新課標新教材的培訓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要學習新理念、新方法,瞭解教材的設計意圖,鑽研教材教法,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小學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纔會更精彩。

小學數學培訓心得體會10

一下午的培訓學習使我對小學數學教學規範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結合本次學習談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習慣。

一年級知識講授內容不太多,關鍵是養成習慣的培養。課堂上應重點抓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爲習慣。磨刀不誤砍柴工,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課堂教學就會得心應手。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於分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如杜曉夏老師的《垂直和平衡》就創設一個學生非常直觀的情境引入教學內容,這一直觀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三、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小數除以整數》時,老師以自己逛商店買蛋糕入手,引導學生去找解決問題,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杜老師的《垂直和平衡》中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擺一擺中認識感知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爲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

3關心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爲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