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習心得體會大全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音樂學習心得體會大全,歡迎大家分享。

音樂學習心得體會大全

音樂學習心得體會大全1

首先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源遠流長,蘊藏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應重視民族民間音樂。我們還要充分利用課堂主渠道和藝術學科獨特的功能,同時運用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實施美育,這將可以極大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用民族民間音樂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審美的陶冶達到思想的昇華。

其次教師應該是一個具有廣博知識和深厚文化底蘊的高素質人才。作爲審美教育爲主導者的教師,既要有相當水平的專業知識,還要兼有其他輔助知識。教師只有具備多方面的豐富知識和恰當的教育教學方法纔可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做到言簡意賅,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主題思想,分析音樂的各種表現手段,同時掌握正確的欣賞方法,領略韻味,理解作品豐富的表現力,把握住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教師對授課的內容有個通盤設計,合理佈局,重點突出,深入淺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不僅感受到所學音樂的內容美,同時也能體驗到學習過程的韻律美。

最後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是審美的主體,運用本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不僅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加教育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它有利於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一點,培養學生的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最終實現綜合審美的目的。

總之,運用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不僅是個美學問題,同時也是個教育問題。教師只有充分的挖掘民族民間音樂,打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寶庫,從中吸取營養,才能激起學生熱愛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情,才能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我將不懈努力實現我的目標使我的音樂課堂熠熠生輝。

音樂學習心得體會大全2

音樂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常常起着襯托的作用,怎樣將幼兒的一日生活融與集體活動之中呢?

在環境創設中,開學初的牆面裝飾是基礎,讓幼兒在進入幼兒園以後,產生視覺上的衝突。有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後,好的音樂氛圍的創設逐步進入幼兒的一日活動中。

幼兒早晨的點心時間,是幼兒進入幼兒園以後第一次用餐。在這一環節中,把握幼兒的情緒比較關鍵,因爲這直接關係到幼兒在上午這一段時間內的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效率。因此,選用音樂的時候,應選用一些安靜、舒緩的音樂爲主要背景。如:在我們的音樂背景中,注重選用了以輕音樂爲主的曲調,其主要的演奏樂器爲笛子、薩克斯、古箏、小提琴等,同時要求樂曲以輕盈、舒緩爲主。列如:夢幻輕音樂“風中奇緣”、笛子與樂隊合奏曲“苗嶺的早晨”薩克斯與樂隊合奏曲“現在和永恆”等。在整個用餐活動中,這樣的背景音樂能夠起到調節幼兒在從室外活動到用餐活動這一環節中幼兒情緒的轉換,但在幼兒的情緒轉換活動中又不失愉快的本性,起,其用餐音樂舒緩而富有悠遠意境,使幼兒的身心陶醉與音樂的同時增進幼兒食慾。

一段好的音樂能夠給人以美的薰陶,讓人身心愉悅。能夠積極的投入到工作學習中去。特別是對於孩子,他們對於音樂都是比較敏感的,怎樣利用音樂幫助幼兒進入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中去,這需要老師積極探索。尋求最恰當的音樂加以輔助。從而讓幼兒以最佳的狀態投入活動。

音樂學習心得體會大全3

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乃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主義的最美妙、最精細的手段……”

音樂是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兒園更是離不開音樂,幼兒在唱唱跳跳中受到薰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來,幼兒園音樂活動都是一個難點,如何上好一節音樂活動呢?在8月29日我們非常難得有機會去聽音樂教學法。這套兒童之家教材繼承了中國傳統音樂思想,又結合了國外三大教學法:瑞士的達克羅茲、匈牙利的柯達依、德國的奧爾夫,進行編排的一套教材,戴老師讓我們感受了這套教材的歡快及培訓幼兒這種能力。下面是我的感受。

一、以趣引趣: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由於幼兒年齡小,學習動機與活動本身就有着更爲直接的聯繫,因此,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使音樂活動充滿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設計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在選擇教材時,儘量選擇從歌詞到音樂、從體裁到形式、從結構到風格都能貼近幼兒生活、體現兒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經過改編、加工以後纔有趣味,孩子們感到十分有趣,這樣既是唱歌,又有遊戲,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2、設計趣味化

教育活動設計的好壞,往往決定着這次活動的成敗,對每一個音樂教育活動,都要根據教材對結構內容進行精心設計,使之情節化、承上啓下、自然過渡,這樣就能使幼兒從一個音樂意境走向另一個意境。

孩子們隨着老師簡練和遊戲性的語言進入了音樂的意境,在音樂意境中孩子們不僅感受了音樂,而且表現音樂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通過老師的精心安排,使幼兒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兒的心理特徵,“形象”是幼兒的思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教育方法力爭生動形象,充滿情趣。

二、以情育情:

達爾克洛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將音樂教育的重點着眼於引導幼兒對音樂情感因素的體驗。那麼,怎樣利用音樂手段達到情感交流、讓幼兒輕鬆愉快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呢?關鍵是一個“愛”字,因爲老師的感情對幼兒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寬鬆、和諧的氣氛,以此來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比如說在活動中經常看着幼兒的眼睛講話和示範;用表情、動作等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如:當孩子們很興奮時,就說:“天黑了,小動物要睡覺了。”並帶頭假裝睡覺。)同時,還可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音樂活動中,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鴨媽媽、小鳥、風等,通過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兒帶入到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樂活動前,對教材都要做詳盡的研究和分析,領會每首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達的自豪、溫柔、高興、自信等幾種感情。對教材的感情做了詳盡的分析,並將這些感情充分表現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簡單的歌曲有了豐富的情感體現,使一首較爲平淡的歌曲顯得耐人尋味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師說輕就輕、說響就響,通過反覆練唱來把這些要求強化下來,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音樂學習心得體會大全4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感受、理解、鑑賞能力以及發展想象力,豐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音樂欣賞的能力不僅是一個人的審美修養重要標誌之一,也是文化素質水平的標誌之一。音樂欣賞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下面就針對新教材談幾點心得。

一、由表及裏,由淺入深教學

音樂欣賞教學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一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我們的音樂前輩黃自先生認爲音樂欣賞時,欣賞者要經過這麼一個心理反應過程:感知外部音響→開展想象聯想→得到情感共鳴→理解認識。所以欣賞教學時必須遵循這一心理反映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由低層次的直覺欣賞向高層次的情感欣賞,理智欣賞方面發展。這樣既符合心理反映過程,也有利於欣賞教學。

二、欣賞教學時精講多聽

首先欣賞是通過聽覺來感受的。要使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首先對音樂表現手段要有靈敏的感知能力,達到這一要求必須要通過大量的音樂欣賞才能完成。語言是不可能代替音樂,表現作品的,因爲音樂作品都可以從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領悟。我們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觀衆(聽衆)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對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學中,不能離開音樂的藝術形象而作繁瑣冗長的講述,因爲如果講述過多,必然把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時也阻礙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識介紹應該主動、精練、富有啓發性,目的在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來,通過師生間的討論,聽賞等共同活動,使學生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音樂欣賞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聯想等能力

想象和聯想是音樂欣賞者必然產生的心理現象,是欣賞教學中帶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在欣賞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啓發他們對音樂的豐富想象力,引導他們準確地體驗音樂情感。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把自己體驗到的音樂情感、想象到的音樂形象或意境,用寫詩、寫散文、寫聽後感、畫圖畫等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及藝術表現能力。採用這種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導,而且還要有較充裕的時間。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啓發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又應注意教師的指導作用。由於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審美經驗等的限制,他們的聯想和想象往往會與音樂的基本情緒和內容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

音樂學習心得體會大全5

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爲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兒童歌曲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歡樂的心情。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努力融音樂基本技能訓練於唱、玩、敲、動之中,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地學習。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故事激趣:

把音樂教材編成故事導入新課,使教學過程故事情節化,常能創設一種良好的課堂情境。如我在講《保護小羊》一課時,出示大象、熊、刺蝟團結一心戰惡狼的圖畫,配樂講道:一個夏天的早晨,天氣分外情朗,一羣小羊唱着歌上了山崗,吃着又嫩又香的鮮草。突然,山坡上跑來了三隻惡狼,眼睛裏閃着可怕的綠光,吐着血紅的長舌頭,一步步向小羊逼近。小羊看見惡狼來了,嚇得拼命地大喊起來:“大象爺爺救命啊!”“熊昆哥哥,救命啊!”正在遠處做遊戲的動物聽見叫喊聲,飛快地跑過來……通過我繪聲繪色的敘述,使學生輕鬆愉快地進入角色,爲新課的導入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律動導趣:

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根據課程節奏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律動訓練,不昆但可強化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而且可減緩教學坡度,爲新課的傳授增加情趣。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時,先引導學生從生活語言中尋找節奏,昆,再通過朗讀、視譜和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動作學習,使學生印象深刻,記得牢,饒有興趣地獲得了本課具有舞蹈性的節奏。

三、擊樂促趣:

教完歌曲的詞曲後,我一邊讓孩子們演唱,一邊用打擊樂器伴奏多聲部節奏。這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不但能主動地去參與音樂實踐,去直接感受音樂,而且豐富了教學內容,克服了音樂課以唱爲主的枯燥乏味,使課堂氛圍生動活潑;同時也鞏固了節奏概念,增進了學生對音色的瞭解,掌握了樂器的使用方法,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另外,學生要在唱、跳、奏、聽、看中做到整體的協調和諧,無形中也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遊戲引趣:

教學中邊唱歌邊遊戲是激發學生音樂慾望的有效途徑之一。如我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昆聽音訓練時,做打電話遊戲:我在琴上彈出三度音程,問:“喂,你是誰?”

學生回答:“我是do,mi”就這樣將抽象、枯燥的聽音練習在遊戲中愉快地完成了。爲了昆讓學生牢記某種音樂符號,我採用了學生們喜問樂見的猜謎形式教學。我問:“弟兄兩個一樣長,一個瘦來一個胖,站在隊伍最後面,曲終歌尾它站崗。”學生猜謎回答:“它是終止線‖”。我問:“弟兄兩個一樣長,兩雙小眼來對望,他們倆個告訴你,回頭再來唱一唱。”學生猜謎回答:“它是反覆記號:‖”。類似遊戲活動妙趣橫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表演激趣:

小學生天性好動。利用他們這一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如在教授《理髮師》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根據歌詞內容討論,自編禮貌待客的各種舞蹈動作:請的動作;面帶微笑向顧客問好;剪髮的動作由右向左剪動,身體隨之運動;照境子的動作;伸出拇指誇獎……,最後讓學生戴上頭飾,將這些模擬理髮的動作與節奏、體態律動結合起來,在優美的旋律中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地唱跳,既使學生情緒歡欣飽滿,又培養了他們即興創造能力。

六、圖畫拓趣:

美術和音樂都是向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樂是聲音的藝術,美術是形象的藝術。它們都屬形象教育的範疇,都反印一定社會生活,表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授《粗心的小畫家》時,當出示“小畫家”畫的四條腿的螃蟹,小尖嘴的鴨子,圓耳朵的兔子,沒尾巴的大馬四幅圖後,學生常會笑得前俯後仰,樂不可支,致使學唱時陶醉在音樂情境之中,邊唱邊即興表演,將整個音樂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昆達到境中感知,境中悟性的目的。

七、欣賞孕趣:

音樂欣賞不僅可使學生擴大音樂視野,積累音樂語彙,還可培養他們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提高審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如在教授《小海螺》一課後,讓學生反覆聽錄音,引導學生捕捉每一跳動的音符,掌握旋律流動的美,同時我帶領學生隨着音樂搖擺身體,拍手等動作,用之體驗音樂所表達出的孩子們置身於大自然中的真情實感及風格昆特點,在他們心中播下興趣的種子,從而逐步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方面來。

八、電教滲趣:

根據小學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講《保護小羊》時,我一邊講故事一邊指導學生看屏幕上小羊吃草,惡狼跑來,大象用鼻子摔狼,熊用巴掌打狼,刺猥用刺戳狼等燈片,使課堂教學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使之成爲聯結兒童情感的紐帶和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