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永遠的屈原作文

端午節即將來臨,懷念屈原的情感也油然而生。小編整理了關於懷念屈原的作文,快來看看吧。

紀念永遠的屈原作文

紀念永遠的屈原作文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爲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紀念永遠的屈原作文

社稷依明主,賢臣在,明君遠。奸臣的陷害,王君的昏庸,百姓的疾苦,楚國的危在旦夕,這一切都是你不可挽回,力挽狂瀾亦不可得。獨立汨羅江畔,士大夫在低訴看滔滔江水,訴說自己的愛國忠情,訴說自己的報國之志.你縱身一跳勾畫出了最美的`曲線.你選擇了與日月爭輝,同時你也選擇了讓後世的我們無比痛惜.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你的壯志.忠誠爲國,造福百姓。“舉世皆濁,惟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這是他的心,這是一顆飽受折磨,無可奈何的疲憊之心.

你曾多少次攜長劍,爲楚王進諫,卻一次次地被舊貴族所排擠,淹涕嘆息,仰天長問,你又能奈何?

汨羅江畔,留下你那憂鬱的足跡,你已隨着時間流逝,但是,你那不屈不撓的精神永遠駐足在我們的心中。

屈原,你留下了自己的味道----曠達,不畏生死!

屈原,空氣開始凝固,風欲呼未能。

你最終還是來到了汨羅江岸,顏色憔悴,形如枯槁,

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遭遇,不同的人生價值觀,你最終選擇了與日月爭光。

用盡力氣,抹不去的你悲傷的回憶。你——屈原,楚懷王左徒,天下幾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當年,你是多麼地精明能幹,你是多麼地擅長言辭,你又是多麼地明於治亂。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他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們以小人之語謗君子之爲,他們以小人之言嫉君子之才。於是,你,被疏遠了。

在寂寞的風中,你在行走,伴隨着也的靈魂。你賦《離騷》,還記得那雄言豪:“亦於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衆女疾餘之峨嵋兮,謠諑謂餘以善淫。”是的,沒想到當年大名鼎鼎的出國大夫,最後卻一敗塗地。

風,還是很寂寞,在雲中翻過的是月的清波。

你正道直行,你盡智竭忠,但你終日被謗,你心裏怎能無悔無恨呢?

理智是冰冷的慰藉。

你最終選擇了與汨羅江共存亡。這一天你出現在了汨羅江口,顏色憔悴,形如枯槁。就連漁夫都能看得出你心中那顆不悅的錦囊。但他詫異地問你爲何出現在此時,你終於道出了心中的那些不快:“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

你寧願付長流而葬於江魚腹中,也不願意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

這就是你,大地堅持的自豪的脊樑。你,就在這一年的這一天,縱身一躍,以轉瞬即逝的生命表達了對楚王的憎,又以高尚的情操表達了對楚國的愛。

你的選擇是明智的,既然匆匆地來,爲何不能匆匆地走。你實現了心中的那個偉大的夢想,即使你成爲魚腹中的佳餚,你也要與楚國永遠在一起,永遠不分離。

沉淪的光明中,灼灼生輝的只有這汨羅江中一顆不屈的心。

紀念永遠的屈原作文

時間過得真快,立夏一過,天氣馬上熱起來了,而今年的端午節也踏着舞步輕快地來了。

走過鄉村,每家每戶忙碌着,歡聲笑語。一陣水汽從鍋裏漫開,那種醇醇的香味兒撲鼻而來。嗯,清香、誘人,那是糉香,濃濃的糯米味裹着淡淡的糉葉兒的清香。

來到城鎮,蓄滿水的河道上,有節奏的哨聲、鼓聲、吶喊聲,響成一片,十幾條龍舟盪漾在碧波里。龍舟上,十幾個青壯漢子,揮舞着手中的漿,喊着號聲,奮力向前進發。

衆所皆知,端午的由來,起源於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爲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爲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爲人們所傳誦,着實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聞糉香,又見龍舟,又祭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