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小學作文怎麼寫

介紹一種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玩具、或電器,要抓住所要介紹物品的特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明文小學作文,歡迎來參考!

說明文小學作文怎麼寫

說明文作文(1):

金絲猴的珍貴程度與大熊貓齊名,同屬“國寶級動物”,它們毛色豔麗,形態獨特,動作優雅,性情溫和,深受人們的喜愛。金絲猴目前有五個種類:滇金絲猴、黔金絲猴、川金絲猴、越南金絲猴和2012年新近發現的“怒江金絲猴”(暫定名)。其中除了川金絲猴全身是金黃毛色外,其它三種都沒有金色的體毛。滇金絲猴的體毛主要是黑灰色和白色的,它背披黑毛,臀部、腹部和胸部都是白毛,面部粉白有致。中國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因滇金絲猴遠居滇藏的雪山杉樹林,數量僅千餘隻,黔金絲猴僅見於貴州梵淨山,數量才700多隻,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川金絲猴,川金絲猴,佈於四川、陝西、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羣生活。

金絲猴。體長約70cm,尾長約與體長相等或長些。鼻孔大,上翹。脣厚,無頰囊。背部的毛長髮亮,顏色爲青色,頭頂、頸、肩、上臂、背和尾的毛爲灰黑色,頭側、頸側、軀幹腹面和四肢內側的毛爲褐黃色,毛質十分柔軟。因其鼻孔極度退化,即俗稱“沒鼻樑子”,因而使鼻孔仰面朝天,所以又有“仰鼻猴”的別稱。

金絲猴羣棲高山密林中。主要在樹上生活,也在地面找東西吃。以野果、嫩芽、竹筍、苔蘚植物爲食。主食有樹葉、嫩樹枝、花、果,也吃樹皮和樹根,愛吃昆蟲、鳥、和鳥蛋。然後吃東西時總是吧噠嘴顯得那麼香甜。

我國有3種金絲猴,即川金絲猴、黔金絲猴和滇金絲猴,它們都是我國的特產種類,國家I級保護動物。它們與大熊貓齊名,同屬“國寶”級動物,毛色豔麗,形態獨特,動作優雅,性情溫和,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僅具有重大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然後還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然後目前,除我國外,這些稀世珍寶在世界上僅有法國、英國等極少數國家的博物館中收藏有若干標本。

我們必須要保護動物從自我做起,從大家做起好好保護珍稀動物。

說明文作文(2):

我的小天地,名曰“雨桐軒”,取自吳文英的“殷雲度雨疏桐落,明月生涼寶扇閒”。

一道上了廣漆的竹製推拉門,地道的江南味,上書“蓮心正苦,茶塵亦香”,意在激勵我苦中作樂。

走進書房,擡眼便望見窗戶,窗簾是生意盎然的綠色,透着股暖意。這窗戶是正對着門的,距離可是三米,卻有增大的視覺效果。

在房間左側的牆上,有內嵌式的落地書櫥。分文、理、藝三層排列着我的書籍,每一本書都編上了號。如“文三號”“理一號”等。

在右側的牆上,有兩幅父親送我的題字,一幅是“心如止水”,一幅是“佛由心生”。我是信佛的,它讓我從容不迫。

牆角有一盆文竹——居無竹則俗。他與純白的牆面相映襯,愈顯青蔥。

在書房的中央,有一張小茶几和一把老藤椅。在每週六的下午三點,躺在這把椅子上,捧一本讀了又讀的散文。時不時啜一口桌上的茶,那意境真是叫人心生愜意啊。

走出書房,合上竹門,思忖着爲什麼這門只兩扇。這與物理無關,與心境卻有關。

回外婆家問老年人,都說:“這二,是雅的;若再加一扇,成了三,變俗了。”

聽後還是不理解,再想想,卻也是這個道理——門太多,心不靜,然後再雅的事,便也俗了。

說明文作文(3):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着鮮明的民族風格,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全國許多地方都有自我的劇種,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粵劇則產於我的家鄉——廣東。此刻,就讓我們走進民族文化的瑰寶——戲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韻味吧!

粵劇流行於廣東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和香港、澳門等地。然後東南亞以及大洋洲、美洲的廣東華僑聚居地區,也有粵劇演出。東南亞一帶且有世代相承的藝人、固定的班社組織、同業行會和傳統演出場地,如新加坡的“慶維新”、吉隆坡的“普長春”。

明末清初,弋陽腔、崑山腔由“外江班”傳入廣東,繼而出現了廣東“本地班”,所唱聲腔是一唱衆和,稱爲“廣腔”。在之後粵劇常演的開臺例戲《六國封相》、《仙姬送子》、《八仙賀壽》中,仍保存了這種聲腔。清嘉慶、道光年間,高腔、崑腔逐漸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指接近漢調西皮和祁陽戲“北路”的曲調)爲主要唱腔。後徽班影響日益擴大,又以“梆簧”(即西皮、二簧)作爲基本唱調。同時也保留了部分昆、弋、廣腔,並吸收廣東民間樂曲和時調,逐漸構成粵劇。

辛亥革命時期,一些具有愛國思想的藝人,受春柳社新劇(俗稱禮貌戲)的影響,然後紛紛組織“志士班”,與工人、學生一齊,進行反清反帝反封建的宣傳,編演了《文天祥殉國》等戲。唱詞通俗易懂,音樂上開始在“梆簧”唱腔中穿插民歌小調,唱法上改假聲爲“平喉”(真聲),並經反覆實踐,全部改用廣州方言演唱。1920年前後,不少粵劇大班社經常集中在廣州、香港、澳門演出,習稱“省港大班”。他們吸收了話劇、歌劇和電影的部分藝術營養,很快使自我豐富起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步肅清了資本主義商業化的影響,然後用心挖掘、繼承優秀傳統,藝術上也進行了全面革新,不僅僅演出了不少優秀劇目,而且培養了一批新人。1958年,成立廣東粵劇院。

粵劇的傳統劇目,早期主要有《一捧雪》等所謂“江湖十八本”;清同治七年(1868)以後,又有《黃花山》等“新江湖十八本”;清光緒中葉,出現了側重唱功的“粵劇文靜戲”,如《仕林祭塔》等,稱爲“大排場十八本”。“省港大班”階段的劇目有根據西文電影、小說改編的《賊王子》等。經過整理較有影響的劇目有傳統劇《平貴別窯》、《鳳儀亭》、《趙子龍催歸》、《寶蓮燈》、《西河會》、《羅成寫書》以及現代戲《山鄉風雲》等。已經攝製成影片的有《搜書院》、《關漢卿》等。

粵劇的基本聲腔爲“梆簧“,並保留有弋陽腔與崑腔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粵謳、木魚、龍舟、板眼等廣東民間說唱的曲調和民歌、樂曲、時代曲、小調等民間小曲。

粵劇的腳色行當原爲末、生、旦、淨、醜、外、小、夫、貼、雜10大行,“省港大班”時期精簡爲“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醜生、武生。 然後粵劇的表演藝術持續了早期“過山班”粗獷、質樸的特點。不少名演員都具有單腳、筋斗、滑索、踩躋、運眼、甩髮、髯口等方面的絕招。武打以“南派武功”爲基礎,包括剛勁有力的靶子、手橋、少林拳以及高難度的椅子功和高臺功。

粵劇的著名演員早期有參加太平天國起義,後建立“大成國”自稱平靖王的二花臉李文茂,建立粵劇同業行會“八和會館”的老生鄺新華等。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是被稱爲“薛馬爭雄”的年代,文武生薛覺先和醜生馬師曾對粵劇的革新都頗有貢獻。他們和小生白駒榮、小武桂名揚被稱爲粵劇“四大家”或“五大流派”(加上演醜的廖俠懷)。實行男女合班後,然後上海妹創造了粵劇女腳特有的抒情唱法,後以紅線女影響最大。同時,廣州的羅品超、文覺非、陳笑風和香港的新馬師曾、何非凡、林家聲等也都各有擅長,頗有影響。

此刻你是否感受到它的內涵了,是否品味到它的韻味了,不如你也向我介紹一下你的家鄉戲吧!!!

說明文作文(4):

狗是人類早期從灰狼馴化而來的,馴養時光在4萬年前至1。5萬年前,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據統計,世界上有犬種1400餘種,其中定類的有500多種。世界名犬裏收錄的大約有240多種。最近的基因研究得出的超多研究結果證明,現存的狗有450種左右。

狗的五官像人般端正,四肢更是強健。它們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快活得不得了。一般狀況下,狗的長度約八分米,其重量也不會超過35公斤……

狗的生性靈活,是一種惹人喜愛的動物。世界上幾乎沒有一隻狗是癡癡呆呆的,更沒有一隻狗是不愛吃也不愛玩的。不但如此,狗的反應也十分敏捷。當看到有老鼠、蟲蟻的出現時,狗便展示它自身的本領,快速地捕捉盯緊的“獵物”;在狗的視線範圍內,然後幾乎沒有一隻“獵物”能夠脫離它的“手掌心”。

狗的食量不大,卻很挑剔。狗一天的食量大約是人類食量的三分之一,只吃魚、肉或是其它的骨頭,蔬菜、水果大多數都不喜愛吃……

狗的智力在低等動物界中也是非比尋常的,是高等動物--“人類”智力的四分之一。透過人工訓練的狗能做許多高難度的動作:在低空中極其準確地接住從較高空中掉下來的細微物品;單腳踮地,雙手握住人類的手,像和人類打交道般……

說明文作文(5):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根據歷史記載,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牆,這道牆能夠環繞地球一週有餘。

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牆,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着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爲中華民族的象徵。在萬里城牆上,分佈着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臺、烽火臺,打破了城牆的單調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築得個性堅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臺長城、古北口長城等。天津黃崖關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遊覽勝地。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光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着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爲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我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然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餘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這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蹟殘存。秦始皇爲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用心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爲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然後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但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好處。此刻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臺、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爲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鬥獸場,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爲世界七大奇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着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說明文作文(6):

翻開那泛黃的歷史書頁,拂去書上厚厚的塵土,然後中華五千年的盛衰榮辱就這麼赤裸裸地的呈此刻了炎黃子孫的.面前——

夕陽餘輝下,以前那滿目蒼夷,烽煙四起的華夏大地,依稀還在世人的眼中哭泣。——似乎在控訴着什麼,又似乎在警戒着什麼!

家,一個神聖的字眼,龍的傳人們爲他付出了多少鮮血與眼淚。

太平盛世,朗朗乾坤,以前是多少代君王用來自我麻痹的藉口,然後自我炫耀的資本,卻不知對於四萬萬的軒轅子民們而言,閤家團聚,溫飽解決,頷養天年,便一切皆已足矣。

然而就這麼個小小的要求,卻奮鬥了五千餘年而不得。

可悲,可泣!

兒提時在書中讀到中國的文人的自嘲:“中華民族是一個甘受奴役的民族。”

幼時,少不更事,尚且不懂文豪們隱藏在這句話背後的心酸,反付之一笑,而今,初經人事。倒是略微觸及到魯迅先生筆下的那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哀!

“甘做奴隸?卻恰恰又連奴隸也做不得”

無論對錯,是否偏激,對於古時的中國人而言,然後的確是一個很貼切的寫照。

可當我們換個角度去看時,看到的卻是惆悵若失的無奈與妥協。

中華民族自古便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

自陳勝吳廣起,農民自發組織的全國性範圍的起義達七十餘次,而那些大小爭伐、戰亂更是數不勝數。

這些不計其數的妻離子散,父死兒亡,任你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也承受不起,而它就這麼壓在了中華民族那古老的脊樑上。痛定思痛,也許正是受了太多的痛苦,流下了太多血和淚,中華民族這歷史悠久的民族纔會更加去珍惜和平,纔會瞭解到一個和和睦睦、團團圓圓的家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歷史的長河倒映着人類禮貌的華燈,潺潺的流向了時光的盡頭。

旅順港口那尚未散盡的刺鼻硝煙;南京古城那還在呻吟的撕心吼叫;以及華裔女作家,張純如那絕望望的槍聲……無時無刻不在向世人控訴着那些毀我家園佔我河山的罪惡的侵略者們。

曾幾何時,尚在酣睡的巨龍,現今已纏繞在了天安門樓前的白漢玉華表柱上。在毛澤東同志站在硃紅色的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那一刻起,蓄勢騰飛。——天安門吶!你是封建社會皇權的象徵,無數個封建王朝興衰交替的見證者。而此刻,你也見到了一個華夏兒女追求奮鬥了五千年的“桃花園”,一個真正的屬於千千萬萬人民大衆的家。

霍去病的那句:“匈奴未滅,何以爲家”的誓言,然後與汗青交輝相映,纏繞千年。若你地下有知,你那畢生的夙願已經實現,想必也可面帶笑容,與封建王朝一同消失在歷史的盡頭吧!

窗外,冉冉東昇的朝陽,染紅了神洲大地,千千萬萬的家庭沐浴在一片魂麗的紅霞之中……

說明文作文(7):

伴隨着清爽的秋風,來到了嚮往已久的雲南石林。

一進入石林,便看見一塊塊巨石屹立挺拔,支撐天地般屹立在前方,看看這塊,還想看看那塊。好奇之心、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更加期盼對石林的進一步遊覽。

導遊帶我們走上了一條卵石小路,路兩旁羣石屹立,似軍人擡頭挺胸,似仙鶴昂然挺立,似利劍傲向蒼穹……我在這一刻完全被震撼了:大自然竟有如此妙手,創造出這麼多千姿百態、百看不厭的石頭!欣賞着路邊的巨石,腳踩着密小的卵石,聆聽着婉轉的鳥語,深吸青草的幽香,悠悠的走着,心靈在這時得到了完全的放鬆,被完全淨化了。

順着小路走了不多久就來到了石林的第一個景點——阿詩瑪石像。阿詩瑪是彝族撒尼人傳說故事裏的的一個人物,她崇尚感情,善良美麗,勤勞勇敢,表現了彝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堅強意志和彝族人民的勤勞智慧及反抗邪惡勢力的鬥爭精神,已成爲此刻彝族女子的代稱。隔湖望去,只見阿詩瑪一隻手搭在肩上靜靜地站着,好像在深情地遙望自我的愛人歸來。

離開阿詩瑪石像,導遊帶領我們踏上了石路,她說這條路直通石林的最高峯——望峯亭。

走着走着慢慢地感覺不像是石林了,而是大花園似的,路邊綠草成茵,樹木枝繁葉茂,一塊塊巨石似山非山,似扇非扇,雖散亂的分佈着,但卻有一種亂而有序的感覺,有的小樹雖紮根在石縫中,卻蒼翠欲滴,充滿着生命力,蜻蜓蝴蝶四處飛舞,三角梅張開鮮豔的花瓣,桂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幽香典雅,宛然人間仙境,又使人感覺身處桃花源中,深深折服。真沒想到,石林中還有這麼一塊俊土,那種美,那種和諧,那種優雅,都是我從未見過的。此時已不能說是喜愛了,而是一種愛,一種迷,我已完全迷上了俊秀的石林。

順着石路漸漸走進了真正的石林中,這是一個雄偉、奇特、險峻的地方。到達山頂的路雖有很多條,可是條條驚險,條條奇特,而我們走的那條能夠說是最奇特的。

山路時而窄,時而寬,寬處三五人能夠並排透過,窄處僅容一人側身才可透過,更有甚者穿洞而過,石洞又窄又矮,蹲下才能過去。一條條山路蜿蜒曲折,剛纔四周還都是高山石壁,轉過彎卻能夠極目遠眺,叢叢奇石盡收眼底。有“千鈞一髮”——一塊巨石被卡在兩座石山間,搖搖欲墜;有“刀山火海”——一座座石山似把把利劍直指蒼穹,宛然刀山;還有“心臟石”。“鍾石”以及幾十米深的石洞……千奇百怪,無不令人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爲雄偉奇特的石林所深深折服。

穿過一個個石洞,踏過一塊塊石板後,最後到達瞭望峯亭,遠遠望去,石林勝景盡收眼底,這次我被徹徹底底的感動了,只見一片片石林與一叢叢樹木交織在一齊,灰白與碧綠完美的分佈,高與低和諧的配置,濃密與稀疏嚴密的結合,一條山間小路穿插其間,偶爾有幾位遊人走過,儼然一幅壯麗秀美的山水畫,既有山的豪邁,又有林的秀美,既有石的奇特,又有峯的雄偉……

雄、奇、險、秀,這就是石林!

說明文作文(8):

鮮花的綻放是一滴水的功勞,生命的輝煌是一滴水的重量,看起來微不足道,卻能夠承載一個世界,只有水,才能夠使花嬌豔,也只有水,才能夠使生命璀璨。

水是萬物之源。這大概是人人都會說的話,可是又有多少人重視着我們的生命之水,又有多少人保護着我們的生命之泉,哪怕付出再多再大的犧牲。人類呀,請別忘了,再多的資源也會慢慢消失;請別忘了,蔚藍的家園只有一個。節約用水,非小事。

讓我們走進災區的農田看看吧:在被幹旱撕扯開一道道深深的口子的大地上,稀稀拉拉的小麥等農作物在烈日下舔着開裂的嘴脣,苦苦煎熬;高高的玉米杆上,長着的是光禿禿的棒子…據報道,2009年至2010年,雲南、貴州等地的乾旱,讓3700萬畝小麥3128萬畝受災,其中絕收超過1000萬畝。雲南省就小春糧食一項因災減產50%以上。

讓我們走進災區的人民看看吧:在全省有580多條小河斷流,310多個小水庫和3600多個小壩塘乾涸。雲南省內600餘萬人和360餘萬頭牲畜飲用水告急。

“如果再不珍惜水資源,那麼人類看到的最後一滴水將是自我的眼淚。”幾年前,我就看過央視播出的這則公益廣告。那時候,很不以爲然,認爲那簡直是危言聳聽。我們那裏山清水秀,溪裏有水,田裏有水,自來水管裏有水,水多得很。我們用起水來一點都不吝惜,洗臉洗腳不關水龍頭,媽媽洗菜洗碗也不關水龍頭,我們覺得長流的水洗出的東西更乾淨。

去年,我看了中央電視臺舉辦的一場關於節約水資源的晚會。一個來自甘肅名叫江濤的小女孩引起了觀衆和主持人的注意,她手裏始終握着礦泉水,她太愛這甘甜純淨的水了,透過電視短片,我們瞭解了她的家鄉,那裏遍地黃沙,簡直是一個不毛之地,她們一家吃用的水要借鄰居的驢車到十幾公里外的地方去馱,我看着她小小的年紀就要幫着媽媽去運水,躬着腰,用瘦小的手推着與她極不相稱的笨重的驢車,喘着粗氣,滿頭大汗地向前一步一步地挪去……主持人說,那些水還又苦又澀,果真出此刻鏡頭裏的水裏混濁不堪,能夠說那樣的水比我們洗過腳的水還髒。那天晚上,我第一次覺得我們以前那麼大方地浪費水,簡直是一種罪過。我鄭重地對媽媽說:“我們該節約用水了。”

一滴水,雖然渺小,卻有無窮大的力量;給它以時光,它就能夠穿透金石;給它以同伴,它會欣然的接納,然後逐漸變得波濤洶涌,氣勢如虹。這就是一滴水的生存原則:能上下,能屈伸,能聚散,韌性十足。感恩珍惜每一滴水,不需要有多大的創舉,只需從水龍頭入手,從被子入手,從身邊入手,從細節入手,從心入手。

別忽視一滴水。感恩珍惜一滴水是一份情緒,更是一份義務,一份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