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案》觀後感

電影《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國反腐第一大案——劉青山、張子善案偵辦始末爲藍本拍攝而成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一大案》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大案》觀後感

《第一大案》觀後感篇1

電影《第一大案》是以新中國反腐第一大案――劉青山、張子善案偵辦始末爲藍本,講述1951年,陳懷邦(鄭昊飾)在反特行動中,挖出了地委書記劉青山(郭廣平飾)的驚天祕密,昔日戰鬥英雄成爲鉅貪,陳懷邦並沒有因舊時情誼而放棄內心所追求的正義,而是選擇了忠誠於黨紀國法,忠誠於人民,終將其送上了人民審判臺的故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致辭中說:“《第一大案》懷着還原歷史的嚴謹態度,有機融入了電影的敘述技巧,增強了影片的觀賞性,主題明晰、敘事流暢、人物塑造豐滿,是同類題材創作中比較有深度和有特色的藝術實踐。希望各界能支持這部質量很高的廉政警示教育電影《第一大案》的發行和宣傳,讓更多的觀衆能夠看到這部影片,受到觸動和教育。”

據瞭解,影片取材自真實的歷史事件,主創人員在創作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使影片中每一個細節都是對歷史的真實還原,將歷史性、現實性與藝術性完美的統一起來,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反腐倡廉深入人心的時代背景下,《第一大案》的上映無疑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談及影片創作初衷,導演沈悅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一部反腐影片,引發觀衆來自內心世界的思考,警示黨員幹部要廉潔奉公,恪盡職守。”

反腐倡廉題材引關注三代演員傾力加盟

影片的演員陣容也十分強大,從30後的表演藝術家陶玉玲到60後的侯勇、邢岷山,從70後的郭廣平再到90後的年輕演員,反映了社會各界對國家反腐工作的高度關注。特別客串演出的陶玉玲表示:“演員有大小,角色無大小。我很榮幸能出演這部電影,哪怕只有一個鏡頭,也要像一部戲那樣嚴肅對待。”

首映禮現場,參與活動的人員一起緬懷了剛剛過世的影片藝術總監邵鈞林先生,主演郭廣平說,“相信這部電影的上映,能告慰邵老師的在天之靈。”主演鄭昊認爲,《第一大案》作爲獻禮建黨95週年的主旋律影片,刷新了人們對過去“喊口號”式主旋律影片的看法,“電影寓教於樂,不僅適合黨員來一次精神洗禮,對普通觀衆而言,也能對自己的親朋好友加以監督、引導。”

《第一大案》觀後感篇2

11月15日,在河南省滎陽市桃花峪霸王城村黃河岸邊,反腐電影《第一大案》開始錄製。當日,根據新中國第一貪腐大案――劉青山、張子善案改編的反腐電影《第一大案》在河南省滎陽市桃花峪霸王城村黃河岸邊舉行了開機儀式,新生代編劇談銳、導演沈悅攜主演鄭昊、邢岷山、貢米、洪衛等出席。影片將在鄭州、上海等地取景拍攝,計劃2016年在全國上映。

劉青山、張子善案件是在建國初期“三反”運動中查處的一起黨的領導幹部嚴重貪污盜竊國家資財案件。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舉行公審大會,隨後,河北省人民法院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判處劉青山、張子善死刑。

關於劉、張二人的身世、經歷,在河北省人民法院的案卷中是這樣寫的:

大貪污犯劉青山,36歲,男,河北省安國縣人,僱工出身,193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參加高(陽)蠡(縣)農民起義,被國民黨反動政府逮捕入獄。歷任冀中區任河縣委書記、八地委組織部長、地委書記、天津地委書記。被捕前任石家莊市委副書記。

大貪污犯張子善,38歲,男,河北省深縣人,學生出身,1933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翌年被國民黨反動政府逮捕入獄,曾作絕食鬥爭與臥軌鬥爭。歷任獻縣縣委書記、八地委組織部長、十地委書記、天津地委副書記兼專員,被捕前任天津地委書記。

對於劉、張二人在解放前的歷史,中共河北省委在開除二人黨籍的決議中,也有一段評價:“劉青山、張子善參加革命鬥爭均已20年左右,他們在國民黨血腥的白色恐怖下,在艱難的八年抗日戰爭和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戰爭中,都曾奮不顧身地爲黨和人民羣衆的解放,進行過英勇的鬥爭,建立過功績。”

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在全國各條戰線開展一個精兵簡政、增產節約運動。隨着增產節約運動的深入發展,各地暴露和發現了大量的`驚人的浪費、貪污現象和官僚主義問題。

同年11月,有人揭發了天津地委書記、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劉青山,原天津專區專員、天津地委書記張子善的巨大貪污案。

劉青山、張子善案件的刑事判決書裏記錄着他們的罪行,1950年到1951年短短一年時間裏,劉青山、張子善利用職權,盜用、貪污的錢款總計達171億6272萬元(舊幣),相當於現今人民幣171萬餘元。

僅憑數字,現在的人們很難真切感受到劉青山、張子善罪行的觸目驚心。我們不妨做一下換算:按當時的幣制標準和市場物價指數,這些錢可買糧食近2000萬斤,可買棉布800萬尺,足夠50多萬人吃一個月並做一身衣服。如果摺合成黃金,171億元在當時可以購買將近一噸!

1951年11月29日,華北局向毛主席、黨中央報告了天津地委嚴重貪污浪費的情況。11月30日,毛主席在爲轉發這一報告的批語中指出:“……這件事給中央、中央局、分局、省市區黨委提出了警告,必須嚴重的注意幹部被資產階級腐蝕發生嚴重貪污行爲這一事實,注意發現、揭露和懲處,並須當作一場大斗爭來處理。”

在公審大會召開之前,曾有高級幹部考慮到劉、張兩人在戰爭年代有過功勞,向毛主席說情。毛主席說,正因爲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幹部。我建議你們重讀一下《資治通鑑》。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之不國。”

1952年2月10日,星期日,農曆正月十五。劉青山、張子善貪污案公審大會在保定市體育場舉行。會場中,涌進了2萬餘名保定當地的幹部羣衆。會場外,河北省委通過廣播,現場直播了公審大會,幾百萬幹部羣衆聽到了正義的審判。

公審大會於當日正午12時開始。經過必要的庭審程序,下午1時30分,河北省人民法院院長宋志毅宣讀審判書,劉青山、張子善被押赴刑場,執行槍決。

兩聲槍響,炸響如驚雷,宣示着中國共產黨對貪污和腐敗絕不容忍、毫不姑息的態度,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保持黨性、維護純潔的決心。

劉青山、張子善貪腐案件的發生和處理,直接推動了全國性“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鬥爭的興起和深入發展,掀起了共和國曆史上第一場反腐肅貪風暴。

發生在黨的高級領導幹部身上的腐化變質案件,讓全黨進一步認識到抵禦腐朽思想侵蝕的緊迫性和加強執政黨建設的重要性。劉青山、張子善被執行槍決兩個月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出臺。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專門懲治貪污和腐敗的法律條例。

劉青山、張子善案件,自此成爲教育全黨的典型案例。直到今天,槍斃劉青山、張子善的兩聲槍響,依然警鐘般振聾發聵,引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