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靈觀後感500字

美麗心靈觀後感1篇

也許天才和神經病只有一線之隔,很多時候他們之間的界限並不十分分明,而類似《美麗心靈》中的精神分裂在多數情況下更是智商超高者的專利。電影需要戲劇化的矛盾衝突,而一個矛盾的人格無疑是姣好的素材,長期以來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樂此不疲的塑造了一系列類似形象來滿足觀衆對高智商人羣的窺視欲。

但是毫無疑問,天才也是人,他們人類的情感也需要得到滿足。因此,這一類型片也大多會在把天才吹捧一番之後迴歸人性,並最終在其救贖之路上實現影片的普世意義。

《美麗心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對名利的探討,開場白就是一段《少年中國說》式的激昂文字,讓在場的每一個祖國的未來都覺得如果自己在死前還沒有開放過就是可恥的。這種強烈的功利主義的暗示不得不說在很大程度上深深地左右了納什的人生軌跡,讓他渴望功成名就出人頭地,他願意竭盡所能,只要這個社會肯定他。威廉帕徹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他正是在納什不甘心被五角大樓用完就踹的時刻現身的,是他讓納什感到受到重視、遇到伯樂,從此可以一馬平川,青雲直上。這種VIP式的待遇無疑讓他亢奮,讓他的虛榮心得到空前的滿足,雖然這也可以歸因於他一直以來人際關係的失敗。所以不論是在上學期間還是服藥時期,他最害怕的就是他睿智的雙眼“失明”,這滋味就像打斷一個運動健將的雙腿一樣,會讓人痛不欲生,更何況這還是他拿出成果的基礎。

就這樣,納什一方面滿足於幻覺帶給自己的愉悅,另一方面也被幻覺拖拽着越來越遠離現實世界。正因如此艾麗西亞的出現才真正表明了納什沒有被上帝拋棄,這一納什身邊唯一真實的存在纔是他一切生命的源泉。同樣的,艾麗西亞的努力也需要正面的回饋,而這一來源也只能是納什,她的心情從此就隨着納什病情的陰晴圓缺而時好時壞。還好她不是天才,不然她也要分裂幾個幻覺出來了,呵呵。

“Mind”一詞的中文含義不僅包括腦力,更包括心智。它的這一雙重意指使得影片“A Beautiful Mind”的名稱也就變得意味深長。

很顯然,前期的納什只有智商沒有情商,後期的納什則情商見長,智商卻平平淡淡。晚年的納什終於慢慢體會了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對名利也不再熱衷,突如其來的讚譽甚至讓他想要逃避,但是無論如何他終於坦然了,他能夠平靜的對托馬斯金陳述自己的不健全,不管好的還是壞的都是我。如此前期與後期的納什才能夠統一在一起,才使他真正有資格獲得要求智力與形象(即精神力)並重的諾貝爾獎,我們的天才也終於着陸凡間,擁有了幸福人生。

 美麗心靈觀後感2篇

John Nash精密的思維,內向的性格,以及隱藏很深的好勝心。在天才的背後是潦倒的生活,糟糕的交際,極度自負的個性讓他瞧不起任何人。而獲得獎項之後逐漸開始變得老實,不再鋒芒畢露,開始講學,開始學會勤勤懇懇。產生大量幻覺,幻想自己是解密高手,在黑夜裏潛進密室進行縝密的密電計算。甚至遇到要追殺自己的敵人,在演講中公然離席,在自己所能看見的世界裏和多年的朋友形影不離。反抗和鬥爭到最後還是在妻子的勸慰下開始進行心理治療。

影片的英文名是A Beautiful Mind,當時就跟同學一起探討過關於翻譯的問題,爲何是心靈而不是大腦。字典不可置否我們的翻譯是正確的,然而看過了電影之後發覺,電影所要反應的並不是主人公有多天才,大腦有多發達,而是在講述一個天才背後的生活,天才心裏的世界。

電影所要表達的並非是一個聰明絕頂的夥計如何由自負到潦倒,而是在講述他扭曲的心靈,對學術的高度要求以及對旁人目光的極端在意下,導致產生幻覺,開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虛擬規劃,當他的智力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他的心智卻仍停滯不前,也就是說心靈無法帶動大腦,生活與現實脫節。

在看完整部電影的時候班主任告訴我們,他的意圖只是希望我們明白,先做人後做事。

在生活中沒有天才和蠢材之分,沒有精英和平民之分,不要因爲盲目追求學術上的成就而脫離社會脫離生活,而片名所指的'美麗心靈大概也是講心智成熟的人,重點在於是一個成熟的人而非僅僅是一具擁有超羣智力的軀殼。

當你活着的時候,走在路上,你是一個平凡的人,而不是學術精英,不是天才,你過着和別人一樣普通的生活,要學會尊重生活。

天才的真敵人是天才,蠢貨的對手也是蠢貨,你永遠也別想打敗的人其實是你自己。你永遠也別想敷衍的其實是生活。

美麗心靈觀後感3篇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喜歡做做白日夢。比如想想如果自己中了500萬什麼的之後生活會多麼美好,比如想想如果哪天自己當了領到之後一定不能像某某領導那樣做事等等等等。而我們這些所謂的‘白日夢’,所想象的內容大多都要比現實狀況要更好。

推而廣之,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美麗心靈》這部電影中,納什的妄想內容同樣與切身利益、個人需要和安全密切相關。說白了,這是他內心深處的一種自我保護的功能。平時大家開玩笑的時候總是會說:“遲到了,提心吊膽的進辦公室,一邊默唸:領導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這是一種自我安慰,讓自己能夠坦然面對心裏壓力的減壓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如果使用過度,是否就真的會干擾自己的日常生活呢?其實以前上課的時候老師總是這樣告誡我們,不要總給人貼標籤,心理疾病和一些所謂的‘傾向’,其判定標準,最重要的就是要看這些‘內容’是否會干擾日常生活。比如納什在影片的前面,他想想自己有個室友,於是他焦慮、苦悶的時候有個人傾訴,在自己不得志的時候有個人告訴他‘嘿,去喝杯啤酒吧!’。

其實在這個階段,那‘想象中的朋友’,給他提供的更多是幫助,並最終讓他創造出了了不起的理論。而這時納什並不滿足,當他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本事,更多的爲國家做出貢獻卻無法滿足的時候,他便開始幻想自己得到了這些滿足,也因此,他的幻想內容更加偏激和具有攻擊性,最終纔會暴露出來。試想,如果他的妄想只包括室友和小女孩,而沒有因爲戰爭而生的那位聯保調查局的人員呢?這樣下來,他的妄想依然停留在對自己的保護、安慰和鼓勵上。於是發現,原來這不就是咱平時講的心裏暗示的加強版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