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精選10篇)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

《我和我的父輩》簡介

《我和我的父輩》是由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聯合執導的劇情片,該片是繼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後,“國慶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該片於2021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由《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個單元組成,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爲歷史座標, 通過“家與國”的視角描寫幾代父輩的奮鬥經歷,講述中國人的血脈相連和精神傳承,再現中國人努力拼搏的時代記憶。

9月28日晚,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舉行“帶着父輩看父輩”放映活動

看完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精選10篇)

2021年《我和我的父輩》由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四位聯合執導,衆多一線演員參演,百年獻禮影片!2021年國慶檔上映。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看完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精選10篇),希望大家喜歡。

看完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1

今年國慶,我和爸媽來到電影院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

“祖國”以時間爲序,“家鄉”以空間爲軸,此次“父輩”以世代爲章,聚焦於不同時代下的普通家庭,以親情爲切口,講述了父母對子女的愛與啓蒙。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詩》。這個故事講述了1969年,我國需要研製長征一號火箭、發射首顆人造衛星,章子怡飾演的是一位母親,又是肩任航天事業的主要工作人員之一,一位女性火藥雕刻師,爲火箭發動機推進劑整形;她的丈夫是火箭發動機設計員。夫妻倆人爲了火箭的發射成功,每天都去基地搞研究。但在一次失敗中,丈夫犧牲了,爲了隱瞞孩子們父親離開的事情,只能欺騙孩子爸爸在加班。每天回來都帶着一篇自己寫給孩子的詩,那是孩子的父親約定了要給孩子的詩。終於孩子們還是識破了謊言的局面。她告訴孩子們:“孔明燈裏放蠟燭,點燃之後會因爲有氣就慢慢飛上天空,你們的爸爸就是做這個有關的大事,但是比孔明燈還大的事業,可以飛上月球的大事業。”後來,孩子們終於也明白了大人的事情,自己也成爲了一名宇航員。

漫天黃沙、茫茫戈壁,時代氣息與歷史質感撲面而來,迅速把觀衆帶回了50多年前“長征一號”火箭發動機研製基地,電影細緻入微地真實還原了四院航天人生活與工作的一隅。

《詩》是一首寫給中國航天人的詩、寫給浩瀚宇宙的詩、寫給中國電影的詩。它通過描繪中國的航天工程背後的奮鬥和付出,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願景。從屈原的天問到現在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無不展現出對這片星辰大海探索的激情,與支撐這份宏大理想的詩意。

看完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2

這個國慶假期,我觀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後得到了很大啓發。

祖國是東方的明珠,是亞洲騰飛的巨龍,是遠方地平線上初升的太陽。祖國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們大家心中。

是啊,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哪一寸沒有深深烙下華夏後代的足跡?那一寸不值得炎黃子孫引以爲榮?長江,黃河是我們奔騰的血液,千萬座聳入雲霄的山脈,是我們不屈的盤古。無際的肥田沃土,是我們開闊的胸膛,無邊的森林草地,是我們烏黑的頭髮。祖國的每一部分,都深深的烙在了我們的心上。

不是嗎?當祖國貧窮的時候,她的人民就挨餓受凍,當祖國弱小的時候,他的人民就備受凌辱,當祖國強大的時候,她的人民就昂首挺胸,祖國與我們就是母親與孩子我們心心相通,血脈相連啊!

多少年風雨滄桑,河山鉅變。我們的祖國早已擺脫了屈辱和苦難。在1997年,1999年香港,澳門相繼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嫦娥奔月是我們先輩們幾千年的偉大夢想,這個夢想在“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後,已經在逐步實現。2008年,我國成功的舉辦了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眼球,這一系列的成功,證明了我國的強大實力。中華民族像一個巨人,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同學們,少年興則國興,則國強。我們肩負着跨世紀的歷史使命,我們要適應時代的要求,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在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爭當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的好少年;爭當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的好少年;爭當品德優良,團結友愛的好少年;爭當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的好少年。時刻準備着,用我們的鋼筋鐵骨,支撐起祖國堅強的脊樑!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祖國,我愛你。你永遠是我心中最亮的一顆星!

看完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3

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們國家正在大力宣揚愛國主義,愛國應該深入每個人的心中。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古人早就抒發了這種感嘆,古有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寧願死於敵人的手中,也不能出賣祖國。古代還有很多愛國的例子,比如愛國詩人屈原楚國的國君對他不信任,因爲聽取了奸臣的謊言將它流放,但他依舊對國家很忠心,在楚國滅亡後,也投江於汨羅河,隕落在歷史的長河中,在汗青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還有像岳飛這樣的精忠報國的名將,明朝的戚繼光也爲沿海抗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爲了守住祖國的疆土而奮勇犧牲。

到了近代愛國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有像周恩來這樣的愛國領導,有像黃繼光這樣爲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士兵,也有像李大釗這樣的愛國先進人士。他們不畏犧牲,奮勇向前,爲祖國的事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正是有了他們纔有我們的新中國,正是有這些先驅,不畏犧牲奮勇向前的精神,纔有了我們現在安居樂業的生活。

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鼓舞中華人民的精神紐帶,是維繫各民族共同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支撐。我們應將愛國主義深埋於心中,始終秉承愛國。而作爲青少年的我們,愛國就是好好學習,我們生於這個和平的年代,不需要投身於戰場,不需要犧牲自己的生命,我們能做的好好學習專業知識,長大之後爲祖國做更多的貢獻。使我們的祖國能夠更強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夠更加的提高,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能得到快速的發展。

看完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4

音樂課。老師在講臺上唱着“獨角戲”。同學們自顧自地忙着自己的事情—有的在專心致志的寫作業,有的在興高采烈地聊天,還有的,乾脆耐不住寂寞倒頭大睡。

一陣蒼涼,高亢的音樂把葉子從題海里拉了出來,她揉了揉略有疲倦的雙眼,放手中的作業。翻開了未曾打開的音樂書—是一首關於長城的歌曲。大致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描繪了長城外人民繁榮幸福的美好生活。另一部分則講述侵略者帶給長城外人民的痛苦和災難,以及歌頌了那些不忘血恥,拼死保衛故鄉的人們的偉大情懷。葉子入了神,情不自禁的跟着音樂唱了起來。漸漸地,她感覺好像穿越到了抗戰時期,看到了侵略者在我們中國的領土上燒殺劫掠,看到了老百姓們妻離子散,背井離鄉,看到了那些人們站起來同敵人做頑強抗爭,看到。葉子的眼睛溼潤了。忽地,旁坐用胳膊肘捅了她一下,嬉皮笑臉的說:“嘿,發什麼呆呀,作業寫完了?”葉子沒有回答他,平靜地說:“聽,這歌。”旁坐側耳傾聽了一會,一臉鄙夷地說:“切,這麼土的歌,還聽呢,跟催眠曲似的。”說罷,轉過身去,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葉子一愣,環顧了一下週圍的同學們,只見他們都在專注的寫作業,絲毫沒有一絲被動。葉子無奈的嘆了口氣,心裏想着:現在的人們,完全被功課所左右了。心中本就無國,又何談愛國呢?“或許她想多了。但話說回來,即使一個人學習再好,再出色,也功成名就了。心中本就沒有國家的存在,只有個人的利益,何談愛國?又怎麼能建設好祖國呢?葉子思索了半天,終究還是打消了寫作業的念頭,她掏出了筆記本,工整地寫下了幾個字“愛國?”

看完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5

愛國是什麼?在我心中,愛國就是帶着感恩的心在祖國大地上生活,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做那顆微不足道,卻仍在盡力的“螺絲釘”。

我還練跆拳道的時候,每週日經歷過一個下午的訓練,教練都會讓所有人面向道館那面貼着鮮豔的五星紅旗的牆整齊地站好,然後用右手貼上胸口無言的敬個禮。整個過程不過是幾秒,但卻給我留下了永遠深刻的記憶。我永遠記得訓練後身上的汗水還沒幹,心臟還在有些劇烈地跳動的那種感覺,但敬禮的`那一刻,我心中那種從胸膛裏涌上的感覺更叫我難忘。當所有人都微喘着氣卻表情莊重地站在國旗面前時,不管因爲品式抑或素質練習變得煩燥的心都會平靜下來,那是一種無以言說的自豪感,那一刻,我總會有種感覺:“我在爲祖國而鍛鍊。”時至今日,我都不解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但我知道,我能站在這大地上,吃飽穿暖,都是因爲自己面前的那面國旗,那面國旗所代表的國家。

我感恩祖國,因爲這個國家,我的每一天都安定祥和。我不必像最近逃往歐洲的難民一樣賭上最後的希望求生,我也不需要像非洲難民營裏的孩子一樣爬着乞求難民營微乎其微的物資。但我們真的能永遠在國家的庇廕下活着麼?這是否定的。就像能量守和定律,一味的索取是不行的,我們也要爲這個國家付出。而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堅持自己的責任。做一顆頑強的“螺絲釘”,也許看上去沒有爲祖國做多大的貢獻,但確確實實是祖國基石的一部分。

這就是愛國。我們只需要像父母一樣,在工作崗位上負起自己的責任,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做好自己家庭的責任,就已足夠。但也別忘了,做這些的同時,要帶着感恩的心。因爲,我們生活在這個華夏大地上,因爲祖國而過得安寧幸福。

這就是我心中的愛國。帶着感恩的心在祖國大地上生活,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做那顆微不足道,卻仍在盡力的“螺絲釘”。而每次看見國旗,我總會想記憶中那樣扶上自己的心臟,感覺它的跳動,那一刻,爲責任做的努力與付出,都化爲了,對祖國濃濃的愛。

看完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6

“愛國”一詞是神聖的,顧名思義,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是一種高尚無私的情懷,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當前培養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很多仁人志士都有着憂國憂民、以國家大事爲己任、勇往直前、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死而復生的強烈思想,使中華民族歷盡艱辛。今天,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今天的社會是一個和平的社會。但是,愛國主義平時還是可以體現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也可以體現在每一件小事上。我曾經看過這樣一篇報道:在一條繁華的街道上,一個垃圾桶旁邊放着一大堆紙屑,過去的人一個接一個從旁邊經過,就這樣在那裏呆了很久,直到一個鄉下少年來到這條街上,看到了這一大堆紙,第一眼就撿了起來。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卻充滿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我們說:革命英雄爲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獻出寶貴生命,是愛國主義;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守衛祖國的邊防和海上邊界,保衛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他們愛國;運動員勇敢頑強,努力拼搏,爲國爭光,讓偉大祖國的五星紅旗一次次飄揚在國際體育界,這就是愛國主義;我們的父母遵紀守法,兢兢業業,創造財富,繳納利稅,愛國;我們的老師,淡泊名利,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教書育人,爲祖國培養了一批合格的接班人,這也是愛國主義。作爲一個學生的愛國,要從小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家做個好孩子,孝敬長輩,勤儉節約,爲父母分擔後顧之憂;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好好學習,尊師愛友,勤於學習,遵守紀律;尊老愛幼,助人爲樂,做好公民。同學們,我們學校也是國家的一部分。我也想熱愛我的學校。我經常發現我們的一些同學亂扔紙屑,破壞學校的公共財產。這是愛國嗎?我們的行爲是不愛國的,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關心學校的公共財產。請把紙屑撿起來,扔進我們的垃圾桶。

少年盛世,少年強則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我們的愛國情懷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像老一輩革命家和我們尊敬的周恩來總理一樣,“爲中華之崛起而學習”,樹立愛國主義,爲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開拓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真正把愛國主義變成爲國服務的一次旅行,貢獻自己的力量,爲祖國創造輝煌的未來。

看完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7

2021年10月1日,祖國母親72週年生日,去看了我和我的父輩。我被深深地觸動了,吳磊和吳京飾演一對父子,父親爲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選擇了發求助信號,用調虎離山之計挽救了護送的百姓安全,成功引走了敵人的尋剿。敵人根據電報發文信息,很快定位到了兒子的地方,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求救信號已經是意味着他們將要犧牲的節點。作爲一名父親,他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可是他也知道這是無奈之舉。即便如此,還是選擇做了。

詩篇。章子怡飾演一位母親又肩任航天事業的主要工作人員之一。夫妻倆人爲了火箭的發射成功,每天都去基地搞研究,但在一次失敗中,丈夫犧牲了,爲了隱瞞孩子父親離開的事情,只能欺騙孩子,爸爸在加班。每天回來都帶着一篇自己寫給孩子的詩,那是孩子的父親約定了要給孩子的詩,終於孩子們還是識破了謊言的局面。他們知道,他們的爸爸已經犧牲了,他們的爸爸再也回不來了。她告訴孩子們,孔明燈裏放蠟燭,點燃之後會因爲有氣就慢慢飛上天空,你們的爸爸就是做這個有關的大事,但是比孔明燈還大的事業,可以飛上月球的大事業。後來,孩子們終於也明白了大人的事情,自己也成爲了一名宇航員。即便那個時候的愛情很純粹,但是又很美好。

鴨先知篇。孩子一直都覺得自己的父親是個了不起的人,會各種奇奇怪怪的技術。直到被鄰居小夥伴在班上當衆拆穿他的話,纔開始發現父親似乎也沒什麼了不起。當了銷售科長的他自大狂似的跟領導說可以銷售很多的酒,於是生產了很多的酒,家本來就很小,因爲滯銷全都堆在了他家裏。因爲這些,母親每天都在怒罵孩子的父親,父親和他一起去公交假裝陌生人在推銷產品,一直都沒有用,直到遇到了廣告公司的人,最後想出了拍廣告的法子才成功地把酒都推銷出去。

少年行篇。這是一個關於未來機器人研發的故事。機器人邢一浩從2050年穿越回來2021年的今天,孩子對科技的喜愛成功地把家裏都弄出了很多科技型。邢一浩扮演了他的父親,陪他去學校親子活動,成功的欺騙住了學校裏說他沒有父親的嘴。最後準備開啓直升機的時候,機身着火了,沒能成功地飛起來,由於前一天晚上機器人父親只顧着和他母親說話,沒有注意到其實飛機已經飛起來了,孩子們開始嘲笑他欺騙大家,他生氣地衝出了人羣。機器人在被罵沒有感情之後,爲了挽救沉入海里的孩子,選擇了逆流而上,最後返回了2050年,完成了機器人測試的成功。

一部電影,四個故事。

每個故事裏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從悲到喜,從哭到笑。

從抗戰時期到現在的2021年,從落後到現在的各個領域的富強。

從曾經的不可能到現在的可能及一定。

中國是不一樣的中國,我們一直都在見證着,我們的國家在一步步的強大,不會再任誰來輕易地欺負我們,也不會再任誰來侵佔我們這神聖的領土。我愛你我的祖國。

看完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8

今年國慶假期,《我和我的父輩》逐步憑藉強勢口碑,吸引越來越多的觀衆。

《我和我的父輩》從小人物視角切入,反映時代的變遷和民族精神的傳承延續。《乘風》刻畫了抗戰時期冀中騎兵團一對英雄父子爲國爲民,英勇獻身的精神;《詩》以航天夢想,展現了中國第一代航天人的艱難困苦;《鴨先知》講述改革開放初期,普通人順應時代潮流開拓進取的精神;《少年行》講述了新時代背景下,從未來意外來到2021的機器人邂逅熱愛科學的少年,兩人互相鼓勵勇敢追夢的故事。每個篇章看似獨立,卻又是緊緊相連。將這些故事串聯起來的,正是那些平凡人的“家國情懷”。

每一個時代的父親,都有他們的選擇。硝煙戰火年代,“家國抉擇”的深刻立意具象爲“別死在我前頭”,最後卻以犧牲愛子以保全百姓;建設新中國時期,“家國情懷”是航天人甘願在發動機爆炸時用自己的雙眼代替相機摸清問題所在;改革開放初期,“家國情懷”是敢於試水的一輩人,抓住了時代的機遇,讓中國社會和經濟的面貌煥然一新;新時代,“家國情懷”是奮力拼搏的一代人,讓曾經一個個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更是在不斷探索中走向未來。

從硝煙瀰漫、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到一窮二白、篳路藍縷的建設歲月;從波瀾壯闊、驚濤拍岸的改革時代,到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新時代……“救國一代”“建國一代”“富國一代”,將“家國情懷”和“民族品性”融入血脈,串起了共和國的光輝歷史,照亮了新時代的燦爛前景。

聚焦身邊的人,我們也能看到父輩們的努力。他們是戰爭年代裏的英雄,是建設新中國的楷模,是改革開放的先鋒,是新時代的開拓者……他們中有多少人從田間地頭走進高等學府,成爲高精尖科研項目的拓荒人;多少人從邊陲鄉村走出國門,成爲重啓中西交流的紐帶與橋樑。而即便是我們這些普通青年的父母,他們的奮鬥故事同樣可歌可泣。帶數億人脫貧,讓飛船上天、航母下水,重建文化自信,他們支撐起了屬於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今天,我們已經跨越“開除球籍”之危,闊步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一代代人激情燃燒的接力長征,讓我們比歷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家國擔當,曾經扛在父輩的肩頭,如今也攥在我們這一代的掌心。我們正一步步走出“舒適區”,敢闖“無人區”,增強“敢爲天下先”的勇氣、“謀定而後動”的睿智、“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膽略,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拼搏,努力創造一個個新奇蹟。

把我們父輩的故事搬上銀幕,是回望,是致敬,而回望和致敬本身,都是爲了進一步向前。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對於我們來說,國慶又恰是一個“再出發”的新起點。接過父輩的接力棒,沿着父輩的足跡前行,我們勇於創新,勇立潮頭,拼搏奮鬥,定能將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

看完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9

剛看完《我和我的父輩》,今天先寫一寫第一篇《乘風》。

四個故事,父輩的家國情懷,從抗日戰爭時代開始講起。

吳京——扛起愛國主義精神的大旗,一貫的激昂,熱血沸騰。這次多了父愛的深沉,人物更加豐滿。

《乘風》的故事線很簡單:

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冀中地區,日軍掃蕩過程中,八路軍騎兵團長爲了掩護老百姓,犧牲了自己的兒子。在日軍以爲勝券在握的時候,騎兵成了“奇兵”,以古老的騎兵戰術衝殺進日軍陣營,獲取了戰鬥的最後勝利。

這是一部戰爭電影,如果時長撐到一部完整的電影時長的話,它不會顯得那麼倉促,再多些鋪墊煽情部分就不會就不會有強煽之嫌。雖然有點強煽,但還是煽到了。吳京一聲令下:放信號槍!再一聲帶着絕望的嘶吼:放信號槍!我淚已盈眶。

吳京用它細膩的表演讓我在短時間相信了它對兒子的愛。踹兒子那裏,第一次擡了腳但沒踹下去,第二次踹了,但伸了手想拉。關心兒子脖子上的傷但是先罵。這些像極了現實中總是恨鐵不成鋼的普通父親。父愛深沉,但兩父子對話後,一旦和解,慣常套路,父子倆總有一人要犧牲了,這次是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更悲情。戰馬回來後,父親竟拍了平日最愛惜的戰馬一掌,躲到無人處才放聲痛哭,傷心不可對人言。

抗戰勝利後有一段慶祝的戲,戲臺上唱的是羅通。羅通武藝高強,曾身先士卒,帶着部下以少勝多,打退瓦剌的進攻,保住了居庸關。而其父羅成更是少年英雄,可惜被人所害命喪淤泥河。影片中顛倒的父子了關係,背後藏着的是父親的愧疚自責。

這裏有一場場面恢弘的騎兵戰的戲。騎兵在以往的現代戰爭電影中很少展現這種古老的戰爭手段,據說這段拍攝難度很大,很多演員都受了傷。這段戲應該是整場影片中的大場面了。觀衆感受到了男性荷爾蒙的爆棚,血淚交織的戰爭史。家國情懷,不惜任何代價的衝殺,父輩的信念及信仰都令人動容。

這邊乘風戰死,那邊“乘風”出生。這邊的乘風捨命救了那邊的乘風。

生命的傳承有高昂的代價,但生生不息!

這邊日軍的旗幟落下,那邊我軍的旗幟高高飄揚。

勝利也有高昂的代價,但奮鬥的精神傳承不息!

看完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10

《我和我的父輩》由四個故事彙集而成——《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這部作品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爲歷史座標。從題材看是散的,但是形散而神聚。創作者從不同的歷史視角出發,以家庭關係觀察父輩人生這一特殊視角,講述各個階層羣體爲祖國利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奮鬥歷程,從而反映時代變遷下中華民族精神、家國情懷的生生不息、傳承弘揚。

第一個單元《乘風》,取材於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冀中騎兵團,爲保護羣衆撤離與日軍戰鬥,塑造了冀中人民共同抗擊日寇侵略的軍民羣像。危難關頭,騎兵團的英雄們在槍林彈雨中衝鋒,彰顯出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而青紗帳、大刀隊、騎兵等特殊的冀中抗日元素也得到真實、鮮活的表現,給觀衆帶來豐富獨特的觀賞感受。第二單元《詩》用女性細膩的情感,再現航天工作者的堅韌和溫柔。電影中的女兒長大後成爲航天員遨遊太空,其中如泣如歌的敘述,深深打動了觀衆,使他們對航天工作者甘於奉獻和敢於犧牲的精神表示由衷敬意。

如果說前兩個故事更多的是英雄敘事的話,那麼後兩個故事《鴨先知》和《少年行》則主要講述平凡人的故事。《鴨先知》取材於中國第一支電視廣告誕生背後的故事,寫了一個普通人家的父親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不服輸精神。導演一下子把創作筆觸伸進了上海的弄堂生活中,以這個弄堂爲背景,反映了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求新求變的改革精神,傳達改革是適應了時代呼喚的理念。相比來說,《少年行》這部帶有極強科幻韻味的作品,給觀衆帶來的不僅是現實的感觸,也有對未來的想象。作品以機器人“星一浩”肩負特殊使命從2050年回到2021年,邂逅了懷揣科學夢想的少年小小,兩人意外組成一對“臨時”父子。在機器人老爸的影響下,少年小小堅定了追求科學夢想的決心,將給當下的青少年羣體帶來別樣的人生啓示。

《我和我的父輩》之所以受到觀衆的好評,其根本原因在於導演遵循電影藝術的創作規律。無論《乘風》中的乘風父子,還是《詩》中的一家人,抑或是《鴨先知》中的那個癡迷創新的父親,或者是《少年行》中的“臨時”父子,這些都是普通人,都是千百萬人民羣衆的代表。爲什麼這樣的故事會受到觀衆的青睞?因爲它一下子拉近了藝術與老百姓的距離,讓人看後有一種親切感。文藝作品的成功不在於表現的題材和人物的大與小,而在於有沒有寫出真情實感。《乘風》中的父子,《詩》中的一家四口都是普通人,這些人物都生活在我們周圍,都是我們身邊的“這一個”。但正是因爲有了千百萬個這樣具有家國情懷的普通人,國家纔在發展中不斷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