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紀錄片《大黃山》有感

距離紀錄片《大黃山》首播已經很久了,可是黃山的美麗景色卻始終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不論是如仙境般翻騰的雲海,還是那留下不滅印記的黃山摩崖石刻,亦或那令人神往的日出,都是天地間至奇的存在。然而,真正能讓我折服的,卻是那些頂風傲雪的古鬆。

觀紀錄片《大黃山》有感

這是怎樣的一道風景啊!一棵棵古鬆在雨打風吹下;在雲纏霧繞下;在霜欺雪壓下,仍傲立於大自然斧砍刀削的千仞絕壁上,俯視深淵,直刺蒼穹!看,他們欣然張開那溫暖的雙臂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華夏兒女,書寫了一次又一次的華美樂章。

是怎樣的環境才能造就出如此不屈的靈魂?我不禁感嘆道,難道是嚴寒酷暑的磨練,又或是生命之土的荒蕪,還是那水分供給的不足?試問:沒有泥土的依靠,他們是如何在險峻的峭壁上經受住寒風炎日的摧殘;沒有水分的滋潤,他們又是如何向人們展示這磅礴的翠意?我沉思了:不,不,不是這些造就瞭如此不屈的靈魂;對,對,是黃山鬆自己造就瞭如此不屈的靈魂。或許你未曾發現黃山鬆都有一種奇特的姿態:他們總是向着一個方向生長,是的,這是一種甘於奉獻的姿態,更是一種團結的姿態。試想,在生命之水稀缺,生命之土荒無的巖壁上,若每個枝椏都要生長,會有今天黃山鬆這一景觀嗎?或許他們已敵不過大自然的.折磨,正是因爲有了一側枝椏的自我犧牲,另一側枝椏的團結協作才成就了黃山鬆的絕世之美。

伴着這一棵棵的古鬆,我的思緒飄到了徽商鼎盛的明清時期。聽吧,伴着陣陣清越而又堅定的馬蹄聲,一羣羣馬隊從大山走向世界;看吧,迎着一次次的笑聲,一座座徽商古宅拔地而起。

這是怎樣的一道風景啊!一代代的徽州商人,從這交通不便、不予外人道也的桃源世界走向大山外的美麗,並且延續200多年,這是一座不朽的豐碑。

是怎樣的環境才能成就如此不朽的豐碑?對,就是黃山鬆的甘於奉獻,團結協作的精神成就了這段傳奇。看!那一排排的徽商會館,或許你就明白一二了。遍佈各地的徽商會館一方面是爲了聯絡鄉誼,代爲傳遞鄉人信函。但更爲重要的卻是爲本幫商人提供方便,代表徽商與官府交涉商業事務,從而大大地強化了徽州商幫內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徽商的市場競爭力。然而,單是有這些還是遠遠不足以讓徽商延續200多年,徽商的奉獻精神不僅從時間上延續了這段輝煌,更是從精神上提升了這段輝煌。大量的徽商發家致富後,自己依然克勤克儉,但是一旦當他們面對國難民困或旱荒水災時,卻又會慷慨解囊,將財富奉獻給社會。正是這種種“義行”、“義舉”的奉獻精神成就了不朽的徽商。

不論是黃山上那一棵棵傲然挺立的古鬆,還是徽州大地上這一代代永不磨滅的徽商,我想都是我們的徽魂。他們用自己方式抒寫着古徽州人甘於奉獻、團結協作的精彩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