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戈爾的一生》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衛?戈爾的一生》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衛?戈爾的一生》觀後感

之所以看這部電影,是因爲在網上看到了一個“不要因爲名字太爛而錯過了好電影”的帖子,看完這部電影,覺得《大衛?戈爾的一生》這個名字確實不怎麼樣,翻譯更不怎麼樣,它的原名是TheLifeofDavidGale,把Life翻譯成“生命”應該更貼切些,畢竟故事講述的是大衛?戈爾怎樣爲了自己的信仰和主張而付出了生命。

儘管我非常佩服和讚賞那些有自己堅定地信念,並且爲之堅持的人,但是電影中所呈現的方式還是不足以令我感動,也許是因爲我並不贊同廢除死刑的緣故,正如電影裏面的一句臺詞“這不符合我的政治觀點”。死刑的存在既是一個威懾,也是在我們無法用普通的'方法懲罰一個惡劣的犯罪分子的時候的一個辦法,反正我是這樣認爲。

看完電影,最令我疑惑的一點在於,大衛?戈爾爲什麼要讓記者貝茜介入自己案件的調查?如果說,正如電影的前大半部分所呈現的,他是由於兩個反對死刑的狂熱分子――康斯坦絲和達斯帝一起設計的,大衛並不知情,那他在自己生命即將終了的時候找來記者調查真情、尋找證據,那是合理的,就算他已經打算接受死刑,但至少在他死後可以“挽救兒子對他的記憶”。但事實上呢,大衛從頭到尾都知道怎麼回事,親自參與了康斯坦絲的自殺、僞裝他殺以及之後的消極抗訴和隱藏證據,記者的介入毫無價值:一、大衛根本不需要誰來調查案情;二、至於故事的結局,記者的調查一點都沒有影響,即使貝茜沒有推斷出案情真相,沒有找到那盤錄像帶,最後達斯帝也會按照計劃將錄像寄給媒體,宣告真相;三、大衛的生命並沒有因爲錄像帶提前被找到而得救。換句話說,沒有貝茜和她的搭檔介入,大衛同樣知道來龍去脈,大衛照樣被執行死刑,那盤錄像帶同樣會被公佈於世,就連大衛對貝茜提的唯一要求:挽救他在兒子心中的記憶,最後也是在他死後由律師貝劉和達斯帝完成的。

如此一來,這部電影的邏輯就面臨着嚴重的漏洞。我苦苦思索,爲了讓電影的故事稍有邏輯,最終在心中賦予了貝茜和搭檔兩個價值:一、讓他們介入調查是爲了讓他們更相信真相,大衛死後,錄像公佈更加順利;二、是爲了錢,就是最後達斯帝送給大衛前妻和兒子的那一箱子錢,這些錢是貝茜和搭檔從公司領來的,交給律師貝劉打點大衛的緩刑事項(按照計劃,貝劉沒有去做這件事),最後貝劉把這些錢給了達斯帝,在轉交給大衛的妻兒。

但願我想的是正確的,不然,這樣一部好電影的真的是一個大漏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