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觀後感(通用49篇)

“天宮課堂”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爲主要對象,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宇宙的名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天宮課堂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天宮課堂觀後感(通用49篇)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

今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的一天,因爲老師和我們一起觀看了天宮課堂。

通過觀看天宮課堂我知道了,爲什麼三位航天員的臉看上去胖胖的,因爲失重環境會導致他(她)們的血液分佈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會上涌,所以他(她)們的臉看起來胖胖的。

王亞平老師做了好幾個小實驗,其中我特別感興趣的一項實驗就是“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將泡騰片放入藍色水球裏面,泡騰片在水球裏面不斷的冒泡,產生了許多歡樂的小氣泡。水球逐漸變成了一個充滿歡樂氣泡的氣泡球,而且伴隨着氣泡的產生還有陣陣的香氣。哇!真是太神奇了。這個實驗把同學們看的目瞪口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我不禁在心裏產生了一個念頭,我也特別想去天宮親自做一下這個實驗。

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教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

星期四,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宇航員們開展了許多太空實驗:“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水膜張力實驗中,摺好的紙花在水膜表面轉動,慢慢綻放,簡直太美了!水球光學實驗中,水球中注入空氣後形成圓泡,水球和圓泡中的鏡像竟然一正一反!泡騰片實驗中,在水球中加入顏料和泡騰片後,水球中快速產生許多氣泡,慢慢變大成了“藍色水球”,就像我們的地球一樣,多麼的神奇啊!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爲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

12月9日,我校於今日下午在老師的組織下,同學們坐在教室,通過多媒體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天宮課堂”第一課在中國空間展開講,天宮課堂令我們體會到了探索的樂趣,感知宇宙奧祕,天地之間進行互動。

“天宮課堂”開講,太空真奇妙,講述了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的衣食住行,並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航天服的內部設計以及功能,企鵝服的功能是對降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接着講述了細胞生物學夜光服展示失重條件下細胞生長髮育研究,詳細講解了心肌細胞,細胞在太空中很神奇,熒光顯微鏡下跳動,並且一閃一閃的十分震撼,成片的心肌細胞做着收縮運動。

到了同學提問的環節,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是各有特色,第一位同學向空間站中的葉光富老師,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裏,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樣自由行走嗎?”王亞平老師爲我們做出瞭解答,因爲空間站中沒有重力的幫助,所以空間站中的人無法像人在地面上一樣的行走。他們總是飄來飄去的,並且在旋轉的過程中,上半身向右轉,下半身會向左轉,上半身向左轉,下半身會向右轉,吹氣等動作在空間站並不能令其轉身,這是葉光富老師向我們展示的,但手臂大幅度轉動時,可以令其轉身。第二位同學向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中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環使用嗎?”王亞平老師向我們作出瞭解答,由於他們用的是處理過的生水,所以不能循環利用。並且水在地面上有浮力作用,把乒乓球放在水杯裏向下按,乒乓球會不斷的浮出水面,但是在空間站乒乓球並沒有浮出水面,而是在被按壓後沉在水底,王亞平老師向我們解釋,那是因爲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

水膜實驗是王亞平老師和葉光富老師共同進行完成的,這個實驗使王亞平老師和女兒共同做的花太空綻開了。接着,王亞平老師向水膜中注水,形成一個大水球,通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是一個倒立的像,那是凸透鏡成像形成的。隨後,葉光富老師將水球中的小氣泡抽走,並向水球中注射了一個大氣泡,通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可以看到一正一反兩個像。王亞平老師藉此向我們提問,“爲什麼會有一正一反兩個像?那是因爲水球被氣泡分成了兩部分。”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還進行了泡騰片實驗,畫面十分壯觀。後面有廣西南寧,澳門,四川汶川,北京等幾位同學,向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提問了各有特色的問題,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也爲他們一一解答了他們提出的問題。

最後,有三位同學說出了他們的感受,第一位同學感覺透鏡成像十分震撼;第二位同學提出,在空間站想要轉身的時候,用扇子扇一扇應該也可以轉身;第三位同學道出航天員老師們在空間站要克服重重困難,身負重任的他們是多麼的艱難,並且希望自己以後也像航天員老師們一樣偉大。就此,中國空間站首站太空授課成功完成。

我的理想是藍色的,但在這上面增加了一抹亮眼的紅色,那是國旗的顏色。我把藍色穿在身上,把紅色繡在胸口。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

盼望着,期待着,《天宮課堂》終於要和我們見面了,節目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由天核心艙中的三位宇航員爲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太空授課”。

長大後我想當一位人民教師,因爲現在同學們的作業太多了,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他們因爲作業默默哭泣。都說人有三苦:讀書、趕馬、磨豆腐。現在讀書比以前更苦了,所以以後我要讓我們班的同學做到真正的“減負”,讓祖國的花朵笑得更燦爛。

春天,我要帶他們出去春遊、賞花、玩遊戲。夏天,我們一起坐在樹下聊天、談心。秋天,我們一起去看樹葉是如何落下的。冬天,我們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同學們,理想不是空想,需要我們付出實際行動,加油,讓我們一起創造美好的明天吧!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5

中國作爲一個大國,正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飛天夢,但,航天事業,需要後繼有人。太空授課,就是要讓孩子熱愛航天,首先要讓他們走近航天、瞭解航天。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通過天地對話這種授課方式,也把神祕的航天科技逐漸滲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讓民衆對航天與生活等各方面的關係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認知,進而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業。

太空授課還將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情況,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微重力環境在地球上難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實驗現象將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觀,無須運用推論等方法。現場直播這樣的科學探究值得期待。

王亞平身處太空,面對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課,是中國太空老師的第一人,彰顯了一個航天大國的風度和氣派。

王亞平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着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複雜多變的,宇宙中許多奧祕值得探究,這就是科學的態度。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6

就在十二月九日的下午,我們收看了一節來自中國空間站錄製的“直播教學”,由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進行講解。

宇航員們給我們介紹了很多他們生活所需要的設備,也解答了大家許多在這方面的問題。有防護失重的“企鵝服”、在失重環境下跳動的心肌細胞、不借助把手在太空中轉身,當然,在這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泡騰片實驗。大家都知道,泡騰片如果放入水中,會產生大量的氣泡,那麼在太空中,它會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在這節課中“太空教師”王亞平老師就來解決這個問題,她首先拿出了先前已經準備好的失重水球,爲了讓它更加明顯,王老師還在水球中加進了藍墨水。隨着半片橘色的泡騰片被塞了進去,一種美妙的現象出現了:水球變得膨脹起來,裏面充滿了泡泡,還散發着迷人的香氣。這項奇妙的實驗,使我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但是時間總是短暫的,僅一小會兒的時間,宇航員們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但是我還有許多問題想去探究,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親自穿上宇航服去研究!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7

這次觀看令我大爲震撼,早知道祖國已強盛,但不知已經世界如此之多。不再是火箭而是空間站,不再是登月之旅,而是探祕宇宙。王亞平老師說:“未來屬於我們,屬於我們這一代人。”

授課過程中“泡騰片水球實驗”令我神往。王老師首先製作了一個水球再在其中添加了藍色顏料,水球瞬間就變得浪漫起來,這難道不就是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嗎?隨即便加入泡騰片,水球慢慢變得沸騰。

“你們睡覺時看見的星星會眨眼睛嗎?”一個小女孩童真地問。這個小小的問題,我感受到每一個孩子對太空的憧憬、嚮往。很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對宇宙產生了興趣,想去遨遊太空,如今這個夢想已被新時代的人變爲了現實。

我不由得再次在內心感嘆:我們的祖國早已不是曾經那任人宰割的羊,而是這翱翔於天地之間的鷹!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8

今天下午懷着無比激動心情,觀看課“天宮課堂”,在“天宮課堂”中,通過乘組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的授課,我瞭解“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及“泡騰片實驗”,其實在太空中由於沒有重力就只能在空間站中飄來飄去,如果你要在太空中走路那麼你只能在原地畫圈,所以不能在太空中行走。在太空中,航天員還可以在太空中鍛鍊身體,太空中的自行車既可以鍛鍊上肢,也可以鍛鍊下肢。以前的航天員回到地球只能被擡着走路,現在有企鵝服是可以對付肌肉萎縮和心血管功能下降。

相信在未來,我們必將能創造更多的航天奇蹟,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多精彩的中國印記。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9

看了這次直播課,我的感受很多,我們清晰的瞭解到了航天員們在太空中的工作生活方式,也解答了我的很多疑惑,航天員們是如何保證物資充足的呢?他們如何喝水?怎樣睡覺?通過他們的展示,我不只一次感嘆我們國防科技的強大及物理化學的神奇。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的張力,水竟能在失重的環境中張力變大,形成一個水球,當航天員們將藍色的顏料注入,又將泡騰片放入,產生的氣泡從水球中跑出,整個看起來像一個藍色的地球。還有心肌細胞的跳動都很神奇。瞭解航天員們在失重環境下的生活與地球上大不相同,看到太空艙中一應俱全,不得不感嘆國防科技發達與強大,也感嘆科學無處不在。今後,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爲祖國的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0

2021年12月9日下午三點四十分翠微小學本校區的全體同學一起觀看了一節由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名宇航員在空間站給我們上的一節太空授課。

三名宇航員在空間站裏向大家展示了他們的工作場景,還一一解決了同學們那些藏在心裏很久沒有答案的問題。這讓觀看的同學們有了興致,覺得自己心裏的問題終於有了確切的答案。宇航員們還給同學們演示了在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許多有趣的小實驗,很多同學看到那些不可思議的實驗都發出了陣陣感嘆。

這次太空授課不僅讓我們瞭解了在太空發生的奇妙現象,還激發了同學們對科學和太空的興趣,好多同學說長大後也要當一名宇航員。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1

我們懷着一顆既激動又興奮的心情進入了太空課堂,宇航員老師給我們講解在空間站中的生活與地球上的生活截然不同,例如我們在地球上是喝水,而在空間站中卻是“吃”水。宇航員老師又給我們做了很多個實驗,其中一個實驗是將一個乒乓球放進水裏,如果在地球,乒乓球就會浮在水面上。可在太空,乒乓球竟奇蹟般的浸沒在了水中。

還有一個實驗更爲有趣。宇航員老師爲了證明水的表面有張力,還做了水膜,再將水注入水膜,形成了一個小水球,這種實驗在地球是根本無法進行的。看到這裏,我不由的爲我們有這麼強大的祖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像宇航員老師一樣成爲國之棟樑,爲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2

12月9日下午,我們在蘇老師的組織下來到物理實驗室觀看中國空間站首次“天宮課堂”的直播。

宇航員爲我們介紹了空間站,在沒有重力的太空中,宇航員們下肢血液上流,導致面部發胖。這是不太健康的,所以需要相應的鍛鍊,宇航員也爲我們展示了一番。

宇航員還給我們介紹了“企鵝服”,這是爲了給自身施加外力。接下來步入實驗了,我印象深的是水膜實驗。當水膜在微重力下,注水變成水球,是相當美觀的,再染上顏料,放入泡騰片,染成藍色的水球中出現了氣泡,實驗過程都是很美的。

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所做的實驗都是和地球上所呈現象不同的,看了“天宮課堂”,讓我瞭解了更多的不同的知識,讓我大開眼界。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3

今天我看了一場直播天宮課堂,三位偉大的航空航天員老師們,一位長得十分秀麗,扎着馬尾辮,時常露出美麗的笑容。兩位長得健美精神百倍,在那一望無際的宇宙當中,他們爲祖國做出了偉大的貢獻。那一句“我已出倉,感覺良好!”這簡單的一句話,不知安撫了多少人的心。

有了您們的付出,我們一定會成爲航天強國。爲祖國的未來做出貢獻,而祖國的未來靠的是我們這羣祖國的花朵,所以加油吧,努力吧!讓我們的祖國走向新高,總有一天,雛鷹要展翅高飛,就用那堅定的毅力以及那雙雙翅抵擋住那猛烈的暴風,飛往那廣闊的藍天,就讓我們飛向成功吧!在那無盡的宇宙中探索出屬於我們的舞臺,加油吧,開拓出屬於我們偉大未來,那將是我們的時代!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4

這場直播激發了我對神祕宇宙的嚮往,我幻想自己也能有一天飛向宇宙,去體驗童話般的天外生活,同樣,不僅是我,也有無數的青少年對太空對宇宙充滿幻想,這種授課方式,讓我們對科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看完只有一個字:燃!

還有一個讓我敬佩的人,她就是王亞平阿姨。作爲三人中唯一的女生她在授課時語言幽默,隨和從容。彰顯出了中國這個航天大國的風度和氣派。她帶領我們參觀了核心艙,又通過一個個有趣的實驗帶我們進入太空。她說:“面對浩瀚的太空,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能夠與大家一起去感知探索神祕而其妙的太空!”

這個故事永遠沒有結尾,面對浩瀚的太空我們從未停下腳步。太空科技,奧祕無限,未來屬於我們!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5

今天,我觀看了一個名叫“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的直播課。這個視頻主要講述了“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爲廣大青少年帶來的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我覺得最神奇的情節是水球。第一處就是王亞平老師做了一個水球。它非常漂亮,只見王亞平老師將水滴放進水膜中,然後水膜會一點點變厚,繼續向水膜裏添加水滴,最後變成了一個漂亮的水球。王亞平老師還說在陸地上是做不了水球的,只有在微重力的情況下才能完成。

老師們的太空之旅真是又神奇又有趣,真想像他們一樣勇敢地完成祖國神聖的太空任務。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6

在這節神奇的太空課上,有些問題還有可能在飛船上得到驗證和解答,讓奇思妙想變成“眼前的現實”,這個“天地連線”的課堂,還有全國億萬人民的密集關注,強烈鼓舞了同學們,他們的科學意識、想象力、求異思維終於呈現了井噴。爲我們搭建了寬敞的思維平臺,提問機會,允許學生思想奔放甚至撒野奔跑,充分理解、包容其不足,同學們潛在的發散性思維,就能夠噴薄而出。

一堂課,讓奇思妙想和怪想終於得到了迴歸,這種精神收穫,要比課堂本身更有意義和價值。如果我們平時的教育,也能想方設法,給我們製造提問機會,鼓勵我們多提問、善提問,這對於我們學生潛在的發展,以及創造活力,肯定是一個積極的推進。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7

爲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向學生普及航天知識、弘揚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奧祕,12月9日15:40時,新右旗各中小學組織全體師生收看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共同主辦的“天宮課堂”第一課。參與觀看的師生及家長達3500餘人。

此次“天宮課堂”第一課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體現了空間站爲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彰顯了我國強大的國力,同時也表露了我國教育的溫情。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空間站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他們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物理原理,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同學們對種種物體在太空中表現出的現象驚歎不已,每一項科普實驗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偉大的航天精神、科學精神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同學們將觀後感同家人交流,與小夥伴分享,寫進日記,畫在紙上,流露出了他們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8

上下未行,何由考之?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人類,開始了對宇宙的探索。今天,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們爲我們講太空課。他們講的繪聲繪色,我們聽的津津有味。

他們爲我們講太空中的一些實驗,我們還知道了太空是有浮力的。如果你擠一滴水,那麼它在空中飄來飄去。而且,你把杯子倒過來,面的水一滴也不會往下流。

他們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一個乒乓球放入水中,接着,就是讓我們大跌眼鏡的時候了。他們拿着一個管子,管子前面放着一個乒乓球,他們先是往下壓,然後快速的把管子拿開。“哇!”同學們紛紛讚歎。原來因爲乒乓球竟然在沉下水裏頭去了,而且他還緊緊地貼着杯子旁邊。要是在地面上的話,那麼乒乓球應該是浮上來,不可能沉下去!同學們驚訝的合不攏嘴,這個實驗可真神奇!

雖然這是一堂簡單的課,但是我從中感受到了宇宙的神奇。我以後一定要當爲宇航員,駕駛着火箭到遙遠的太空去!但我知道,現在我必須好好學習,將來長大好報效祖國!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9

12月9日,我觀看了“天宮課堂”,在60分鐘的課程中,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的空間站中爲全國各地的人講解關於太空的知識。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授課活動,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領域的技術高超,更標誌着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關於太空的前所未有的知識。

在空間站的宇航員們爲我們介紹了他們平時生活的地方、太空細胞學研究、太空轉身、乒乓球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實驗等等,並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

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航天精神” 。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出徵前所說,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我們自己的浩瀚星空!我身爲新時代的中學生,更要珍惜當下,把握機遇,努力學習,從現在做起,爲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爲祖國未來的發展添光加彩!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0

今天下午,我們在學校觀看了《天宮課堂》。如果說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我深刻認識艱苦的條件錘鍊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爲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爲我們開啓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1

在今天下午的跑操時間,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天空課堂,感觸頗深。

不到六十分鐘的直播,卻由三位宇航員帶領我們認識了全新的太空生活,打開了我們的眼界,感受到了來自全新世界的奇妙和無與倫比。

一個在失重環境中培育細胞的工作,只需要盯着顯示器,記錄信息的工作,卻在我們眼中變得神奇而充滿夢幻色彩。培育的心肌細胞,雖說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個體,卻在哪一伸一縮的跳動中展現出生命的頑強和生命的夢幻色彩,在廣闊的太空中,這也是一抹活力的體現。

一個由水膜進化成水球的奇妙實驗,在太空中綻放的紙片花,一管空氣便能在水球裏看到兩個相反的人像。這一切都只能在太空中看到的奇妙原理,增長了我們的知識,也給我們看到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這個實驗涵蓋的知識很廣,物理學中的表面張力都涵蓋的很清楚。我也是從中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明白了一些道理。現在的我們,生活條件優越,且夢想衆多。在一抹抹夢想之中,能實現的或許只有那麼幾個,但只要堅持,懷揣着對遠大夢想的信心,一定能有所發展,爲社會,爲國家做出貢獻。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2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看完之後,我對此深有感悟。

還記得以前嗎,地球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在宇宙中安家,而在今天,我們實現了這個願望。

在節目開始前,我的心中就一直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宇宙中,存不存在其他文明?他們的等級如何?於是,我帶着這些問題觀看了這場直播。

直播開始不一會兒,各地區的人開啓了提問問題的環節,每個人都問出一個不同的問題,宇航員們一一爲他們解答,我感嘆道:我們中國人的實力如此的強大,如果在以前,中國人可能不知道外太空究竟是怎樣的,但回到現在,我們的宇航員可以對答如流,可以看出,幾十年的時間,我們中國的科技發展速度飛快,已經超越了許多國家,我爲我生在中國 感到驕傲!

最讓我感觸的還是宇航員在薄膜裏注入水時的場景,當一切完成之後,她說了一句:你看,這不就是我們的地球嗎。我忽然心一震,想起,宇航員們去外太空是沒有絕對的安全保障的,他們也許是活着回來,也有可能殉職在外太空,我感嘆他們的勇氣,他們是爲了國家,他們是偉大的人民!

最後,我的問題也沒有被解決,但是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總會有一名向他們這樣偉大的人,來揭露這些未知的真想!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3

我和爸爸一起,收看了“天宮課堂”。

航天員工作生活場景展示

第一個是生活場景展示。

航天員老師帶我們來到了他們住的太空小屋,那裏有老師們睡覺的地方,還有許多相冊,還有許多老師們喜歡的東西掛在上面。一直往前走,還會到達他們的衛生間。可惜,我們不能看到衛生間內部長什麼樣。除此以外,這裏面還有航天員們喝水的地方——一個飲水機。還能看到老師們吃東西的地方,那裏有加熱箱、微波爐,甚至還有一個冰箱。

太空小屋真是太好了。

太空細胞的認識

老師們給我們認識了太空細胞。

第一幅是一個綠色的細胞,它一直在跳動;第二幅是藍細胞,也一直在跳動。看來,我們人類的細胞一直在跳動啊!

水球光學實驗

老師拿出了一個裝滿水的袋子,用注射器將它注射到了一個鏡子上,鏡子上立即出現了一個水光球。接着,老師又用注射器吸了些水泡,又將它注入了原來那個大水泡裏。然後,老師將臉放上去,大水泡裏看着是倒着的,小水泡裏看着卻是正着的,真是太有趣了!

最後,我也想對航天員叔叔提問題——在太空中的時間,跟在地球上的時間是一樣的嗎?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4

中國夢這個詞已經被我們大家熟知了,我一直在想中國夢應該是怎麼樣的夢呢?今天我終於知道了,因爲今天我看了神舟十三號太空授課,我看到了我們強大的祖國,看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強大。

此時我想說,我們的中國夢就是太空科學夢。太空是一個和我們生活的環境完全不一樣的地方,而我們人類的腳步已經開始大步前進了。對於太空的探索,一個國家的強大,科學技術一定要強大,而我已經看到了我們的祖國科學的強大,我相信我們中國會越來越強大。我將來也要爲我們的祖國作出貢獻,因爲這是我的中國夢,這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太空科學夢。

在這堂課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神奇乒乓球。因爲乒乓球在地球上是在水面上浮起來的,無論你把它用筷子按到水底,也會飛速的浮上水面。而在太空中,乒乓球先是浮在水面上,用筷子按下去,它就在水裏沉下去,無論如何都浮不上水面。還有許多東西也讓我們大跌眼鏡,都是一些我們在生活中根本無法看到的現象。對於太空的步伐還在繼續,我希望未來我能成爲一名宇航員,能夠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知識,將來能夠探索宇宙。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5

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天宮課堂”第一課於12月9日下午開始,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爲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本次天宮課堂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約60分鐘的授課中,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生動介紹展示了空間站的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一個個實驗,讓大家直觀地感受到空間站太空環境和地面環境的不同。這堂太空課堂我看得津津有味,在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驚歎,真是太奇妙了!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泡騰片實驗了!王亞平老師隨着藍色顏料注入水球,將泡騰片放入水球裏,漸漸地小水球變成了充滿氣泡的氣泡球,像一顆蔚藍的地球,真是絢爛多彩!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6

太空授課刷新了科普教育及物理教學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和啓發性。這種基於太空探索實踐之上的遠程教學,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通過衛星直播、教育部網站回放,或是以課件形式供反覆教學,優質的教育資源讓舉國學生共享,亦是民生改善的一種形式。

事實上,探索太空給予人類的回報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用的GPS定位系統、太陽能屋頂,吃的方便麪、蔬菜包,穿的運動鞋等,都是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實踐中發明或研製出來的。因爲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索,我們研發出救災和氣象監測衛星技術,獲得了更加優質的作物品種,發明燃料電池獲得了清潔高效的能源,通過衛星傳輸進行移動通話告別了“通訊  更重要的是,隨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太空資源、航空技術將更好地爲社會服務,社會民生的高度會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發射的成功、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實現,都會拓寬、深化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拓展人類的思維與活動半徑,爲改善人們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7

此次“天宮課堂”開講實則是2013年航天員王亞平進行首次太空授課的延續。根據先前公佈的授課內容,三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轉身,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

航天員的授課互動必須小心謹慎,既不能動作幅度太大,干擾到正常飛行,還要當心飄浮的實驗器材和液滴影響到航天器安全。航天員們不時地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在實驗過程中耐心詳細地講解實驗器材、原理和步驟,並且及時總結實驗要點,循循善誘、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推進課堂,看到航天員們在我們自己的空間站進行授課,我內心無比激動。細胞學實驗、水膜張力等奇妙的科學展示讓我大開眼界,對科學研究產生了濃厚興趣,感嘆科學魅力的同時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何其有幸,生於華夏”,想到國家從苦難之中走到今天成就,感慨萬千,這是屬於奮鬥者的時代。只有奮鬥者才能創造出一個個輝煌,作爲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必將不負期望,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我的熱血力量!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8

太空授課在太空環境中怎麼稱體重、水如何流動、失重狀態下怎麼上廁所等全國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王亞平在遠離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宮一號”,展示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物理原理。我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傳遞出這樣一種理念:向民衆普及科學知識、激發科學精神與創新意識,同樣是中國開展航天活動的重要任務,尤其對於今日端坐教室內觀看太空授課的孩子們,必定會在不少人心中種下熱愛科學的種子,成爲他日爲科學知識不斷求索的新生力量。

無論在美國、俄羅斯還是中國,太空教育都是載人航天的重要任務之一。2007年8月14日,出身中學教師、隨“奮進”號航天飛機登上國際空間站的芭芭拉·摩根,和她的“助教”宇航員同事把國際空間站變成了課堂,終於圓了一代人的“太空授課”夢。時至今日,我國的首位“太空教師”再一次爲世人展現了浩瀚天際的神奇與奧妙,在見證奇蹟之餘,也給我們以太空並不神祕、夢想並不遙遠的感慨。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9

今天由三位航天員爲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太空生活,原來太空也有廚房、臥室、健身區等,航天員老師通過視頻帶我們參觀了太空家園。航天員需要面臨離開地球后失重狀態下的許多問題,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太空輻射,臉變胖等等,但科研人員用企鵝服來解決了這些問題,讓肌肉受到壓力,這種失重實際上是一種微重力,只要從入軌開始,微重力就無處不在。

在介紹日常太空生活的同時,還介紹了太空科技,在葉光富叔叔的帶領下,欣賞了細胞生長的研究成果,在顯微鏡下能看見失重的心肌細胞會神奇的一跳一跳地遊動,航天員與各地學生代表通過天地通訊系統進行了視頻互動,解答了許多與太空有關等問題,使我們對太空知識有了更全面等認識。

在今天這樣一個天宮課堂的專題節目中,讓我們看到了飛天等夢想已經照進現實,中國空間站首次發表各項成果在公開場合內,在今天開展的天宮課堂在未來也會系列化常態化,這使我很興奮,我希望像今天這樣等科普節目越來越多,拓寬我們等知識面。我希望,未來我也可以到太空上做實驗,把我養的植物和動物帶上太空去旅行。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0

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王亞平再次變身“王老師”爲孩子們進行太空實驗。

其實,在國內外進行的大大小小的太空實驗中,孩子們不僅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青少年參與太空實驗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5種。

一是參加專業的研究實驗。科學家進行太空實驗時讓一些學生負責其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二是爲學生設立、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學生在有關人員的指導下自己提出實驗課題進行實驗設計和實施,收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最後寫出實驗報告

三是參加載人航天工程活動。一些是爲了航天工程任務的需要,讓學生參加硬件或軟件的研製;另一些是學生創意大賽中的獲獎項目在載人航天器上進行實驗。

四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太空實驗。學生們在教室完成模擬太空相應條件的實驗,或者進行空間站上專業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的實驗,目的是通過對比地面實驗和太空實驗的結果,讓學生們找出它們之間的差異。

五是教育性示範活動。航天員在太空進行簡單有趣的太空實驗,並將它拍攝下來,做成視頻教材,提供給學生,以便進行航天教育。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1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佈消息,爲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看到這個消息異常激動,因爲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一系列奇妙現象。這讓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課。

在僅有的40分鐘裏,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瞭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裏,拿出來時竟成爲了一個水膜,再往裏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隻針管插入水球裏,那不用說,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髮未傷”,這對於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蹟!這讓觀衆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2

在2021年12月9日下午,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觀看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的太空授課。

電視上,太空教學已經開始,航天員們通過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實驗,把我們帶進一個全新的太空環境。溫柔的語調,幽默的語言,讓屏幕前的我睜大了眼睛,聚精會神,通過觀看這次太空授課,我也頗有感觸。

王亞平老師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又通過一些實驗讓我們親眼見證了地球上與太空失重環境奇妙的差別,各種各樣的實驗是航天員和地面工作人員的精心準備,密切合作的結果,是以先進的航天技術爲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們有牽掛,因爲空間站裏有我們兢兢業業的中國航天員;我們有底氣,因爲中國航天人的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中國星”閃耀全球!浩瀚太空裏有越來越多中國航天員的身影,正在抒寫着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遊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域。

上完這堂課後,我不得不爲我國的航天技術感到驕傲,我爲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作爲一名小學生,現在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也要去太空探索奧祕。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3

在太空中,有很多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太空中生活,有很多都跟在地球生活不一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天宮課堂》探索太空的奧祕吧!

瞧,葉老師是飄起來了嗎?其實不是,葉老師在演示走路呢!原來呀,在太空走路就好似躺着睡覺一樣,橫着的。這可與地球上大不相同,在地球上走路,沒有一點要飄起來的樣子,就是正着地走,好奇怪的太空呀!

來,我們再來看看太空中轉身吧,光靠全身的力氣向後轉是不行的,必須要用手臂的力氣,轉身時,右肢要快速旋轉,才能轉過身來,在地球上轉身,只要身子隨着腳向後轉就可以了。

在太空中還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是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將一個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麼按壓,乒乓球最終都會浮出水面。那在太空呢?讓我們一起跟隨王老師做實驗吧。王老師先把一隻黃色的乒乓球放進盛有大半杯水的杯子,然後用根粗吸管把乒乓球按下去,慢慢地拿出粗吸管,咦,乒乓球居然沒有浮起來,竟然沉在水裏。真的好奇怪,聽了王老師的講解,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太空,浮力消失了。多有趣的實驗啊,我對太空充滿了嚮往。

我感覺宇航員應該很辛苦,他們肯定經歷了許多困難,才做出了這麼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他們在太空中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卻能像在地球上生活一樣,他們一定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我要向這些宇航員們學習,將來有一天也能去探索宇宙的奧祕。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4

你們瞭解宇航員嗎?可能你們不知道,但我今天看了一個神奇的視頻,這個視頻裏就展現着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視頻吧!

在這個視頻中,三位宇航員老師給我們展現了太空神奇。他們已經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非常神奇,驚得我下巴都快合不攏了,這個實驗名字叫做乒乓球沉在水底。在我們地球中,乒乓球放在水裏,它會浮到水面,相反,太空就不一樣了,他們先有一個管子將乒乓球壓在水底,然後鬆開管子那一刻,乒乓球就沉在了水底。而一位宇航員老師將裝有乒乓球的水桶拋起來,結果裏面的水竟然一滴都沒有掉下來。

宇航員老師們又做了一次實驗,而這一次實驗更加神奇。他們首先拿出一個用來做水膜的一個模具,然後他們又往水膜裏灌滿了水,一個宇航員老師又往外面加了更多的水,結果水模就成了一個大圓球。但這並不很神奇,最神奇的是當另一個宇航員老師拿着一個注射器往裏面注小水滴的時候,小水滴進入大水滴之後,還是完完整整的一點破損都沒有,而且他那個大水泡的水一滴都沒有漏下來,於是宇航員老師又在裏面那個小水滴又抽了出去,可大水泡還是沒有裂開。

太空真神奇呀,我也想上去做那些驚人的實驗。唉,對了,他們還做了1個實驗,那就是將他們的水袋裏的水擠出來,然後還可以吃,咱們地球上的水只能喝,而且要是將杯子倒過來它就全倒了,而太空可不一樣,太空倒過來一杯子,水竟然一滴也不漏,太空真的好神奇。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5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課堂雖已結束,可那些神奇的現象卻還是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第一個吸引我的,便是那個小陀螺。它放在那裏時,安靜的像鄉下的夜晚。可當它旋轉起來時,又快又急,完全沒有了剛纔那副安靜的模樣。像是壓抑很久,終於釋放出來,漂浮在空中。

然後便是那晶瑩剔透的水球,它外表看上去和我們飲用的水一樣,可它卻能呈現出陸地的水做不到的樣子。這是因爲太空艙圓周運動慣性抵消重力,而且水有較強的表面張力,所以可以。有人問,那氣泡呢?因爲水球被氣泡變爲了兩部分,中間是空氣,氣泡周圍是水。外圈成爲了一個凸透鏡,所以呈現出一個倒立的像,內圈相當於變成了兩個凹透鏡的組合,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正立的像。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時看到一正一倒的兩個像。

最令我震驚的便是轉身。在地球上可以輕鬆做到的動作,在太空中竟有這麼難!葉老師先向我們展示了在太空中,不能像在地球一樣轉身;然後便是同學們的各種方法,都被現實駁回了。最後,葉老師終於揭祕了:如果向右轉的話,就要不停的用左手畫圓,如果向左轉的話,就要不停的用右手畫圓。

太空本身就充滿神祕,但在這神祕之上,更多的是爲中國驕傲!我們相信在未來,我們必將在浩瀚宇宙中,留下屬於中國的印記!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6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這是一個永載史冊的時間,搭載神舟十三號的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軌道,由此拉開了中國航天的序幕。如今,“北斗”“神舟”“天舟”“嫦娥”“玉兔”“天問”……星辰大海中,中國“星”亮晶晶,中國已由航天大國開始邁向航天強國,當然,我們曾經艱難,曾經受制於人,但有着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的中國人民,邁向航天強國的步伐無人可以阻擋,隨着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實施,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空間站”將會在星辰大海中獨領風騷。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開啓之時。偉大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全方位崛起的夢想,無疑,中國航天夢成爲重要的方面,也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復興崛起。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給百年黨慶獻上的一份厚禮,也將向世界宣告,中國航天新時代到來了,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14億中國人民的驕傲。

中國航天即將進入新時代,讓我們仰望星空,爲中國航天祝福,新時代新徵程再出發,征途漫漫,努力奮鬥,弘揚中國航天精神,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富強。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7

今天下午,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叔叔、王亞平阿姨、葉光富叔叔變身“太空教師”,在中國空間站精彩開講。這一堂課讓我收穫了許多太空的知識。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環節是神奇的乒乓球。首先,王亞平老師將乒乓球放在水中,然後用一個吸管把乒乓球給按下去,當她把手鬆開後,乒乓球不但沒有浮起來,反而沉了下去。我很納悶,要知道在地球上,乒乓球如果按進水裏,肯定會浮上來。只見王亞平老師又將裝着乒乓球的水杯一扔,水瓶裏的水不但沒有灑出來,反而還飄在空中不停地打轉,真是太神奇了。

我記憶猶新的環節還有王亞平老師用水袋做水球。只見王亞平老師將水袋裏的水一滴一滴地灑在了水膜上。水膜上的水一點一點變寬,變圓,變大,最後變成了水晶球。接着,王老師往裏面加了一點空氣,只見空氣把一個水晶球又分成了許多個小水晶球,就像變魔術一樣。王老師又將一袋顏料擠進水晶球中,水晶球立刻就變成了藍色的,特別漂亮。她又將一個泡騰片放進水晶球中,只見無數的小氣泡從泡騰片裏涌出,這些氣泡在水晶球裏打轉。想不到水在太空中,會發生如此多的變化,王老師一番操作下來,看得我目瞪口呆。

這節天宮課堂讓我學到了許多太空的知識,讓我明白了科技的力量。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我們祖國的科技越來越發達,讓更多的人都能去太空“旅遊”。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8

今天,我看了《天宮課堂》讓我深受啓發,“太空教師”王亞平爲我們講解的聲音依然徘徊在耳邊,她之前爲全國6000多萬學生太空授課,如今她又飛上太空,將成爲中國首位出艙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原來神祕的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飛天夢”正成爲現實。

在講解中,王亞平老師爲我們做了多種實驗,如: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等,還展示了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我最喜歡的實驗是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用色素把水球染成藍色,隨後將半片泡騰片放進球裏,只見水裏升起了許多小氣泡,看起來十分活潑,水球還呈現出了藍色、黃色、綠色等,看起來就像人類生命的搖籃-地球一樣,藍色的大海、黃色的土地、綠色的草原、森林等,讓我至今難忘。

談論了這麼久的航天精神,我想作爲小學生的我們不正應該去學習“百折不撓”“鬥志昂揚”這些精神嗎?在學習的路上,不乏艱難險阻。讓人頭疼的數學題、睏倦的早晨、總是居後的成績,這些我們都會遇到,我們也許會退縮,想放棄,但我們仍在堅持、努力,苦苦拼搏,這不就是航天精神的生動詮釋嗎?

人生很短,學習很長,讓我們共同努力,帶着偉大的航天精神一起踏上征程吧!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9

天空是蔚藍的,天空之外的宇宙是深邃的。宇宙無窮無盡,更是充滿了神祕與未知。爲了在太空中進行長期研究,我們發射了屬於自己的太空站,也成爲了唯一一個擁有獨立空間站的國家。今天,央視與空間站進行同步通話,向全國直播,航天員們爲我們進行授課,講講他們在“天宮”的故事。

在太空,他們三人會進行一些細胞的培養,並將數據記錄下來,分析細胞在太空條件下的生長狀態。其中,聶叔叔還向我們展示了心肌細胞在光照條件下發出的閃閃熒光和它們那富有活力的跳動。

在空間站裏,可以看到一些凸出來的扶手,它們是幫助航天員們進行移動和轉身的。但在失重條件下,不借助任何外力進行轉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像在地球上一樣直接轉動,那會發現上身與下身總是在相反的方向運動,這是因爲角動量守恆,所以,在太空轉身時,他們會用胳膊畫圈,以達到移動的效果。

在太空中,水也變得神奇起來。表面張力似乎被無限放大,可以很容易地構造出一個大水球。在微重力條件下,這個水球不但不會破裂,反而還會呈現出凸透鏡的效果。若是在其中抽成一個大空泡,那麼一段觀察另一端時,就會出現一正一反兩個像,看起來極爲神奇。

在評論區中,很多人都發表了自己的感嘆,認爲中國真偉大!是啊,偉大的時代有偉大的一代,我們就是中國的未來!所以,現在的我們應當好好學習知識,爲了未來祖國的繁榮富強做準備。

天宮之奇,奇幻無窮。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茫茫宇宙!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0

神祕的太空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領域,人人都說太空神奇,那麼太空是怎麼個神奇法呢?今天我們觀看的天宮課堂,讓我大開眼界,不僅知道了很多科學知識,也讓我對太空有了更多的嚮往。

首先登場的是宇航員王亞平、翟志剛,葉志富。他們爲我們表演了許多在太空上不可思議的事。比如王亞平阿姨在一個飲水杯裏面放入了乒乓球,然後用竹筷把它壓下去,浮力自然消失了,乒乓球也沉了下去,然後王亞平阿姨把瓶子隨便一甩就被另一個宇航員給接住了,更奇怪的是水竟然沒有流出來,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當然最不可思議的是水球,只見王亞平阿姨首先拿出了一個像螺絲釘一樣的東西在飲水袋裏面弄出一股水,形成了一個水球,隨着不斷的加水和抽氣泡,水球越來越大,然後在裏面加入深藍色的色素和半個泡騰片,水球裏的氣泡變多了,然後水球漸漸變大,直到變得跟地球儀差不多爲止。同學們觀看的已經入迷,時不時的發出一陣驚呼聲,真的太精彩了。最後叔叔阿姨們給我們分析了其中的奧祕,然後特別可愛的跟我們揮手告別。

這個視頻看得我意猶未盡,不僅明白了許多科學道理,也進一步的讓我瞭解到了太空的神奇。世界很大,宇宙更無窮大,人類在宇宙面前是渺小的,小小的我們要用知識武裝自己,不斷的探索,不斷的求知,未來是屬於我們的,未來可期。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1

求學之時,在教室的朗朗書聲之中,在窗外的蔭蔭夏木之下,年幼的我不知夢想爲何物。世界於我而言太過廣闊,而滿心童真,不知人間疾苦。直到那一天,全國上下一心共同抗擊新冠疫情的時候,年幼的我第一次看到中國這個“大家”超卓的行動,無數的解放軍戰士與志願者在滿是創傷的大地上,用血肉之軀,用不知疲倦的雙手創造了生命的奇蹟,生命的大美!衆志成城,血脈相連,炎黃子孫,是爲一家!那一刻,我才懂得何爲國,何爲家,我的心中才有了一個夢,一個願爲祖國奉獻我生命的夢。

在我成長之時,我的夢也在悄然成長,而新世紀的中國亦在歷史的進程中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追夢途中,我與中國相伴。

當“天宮”遨遊於浩瀚的宇宙之中,太空授課的觀衆中有我充滿渴求的身影。我是多麼希望能夠投身於我最爲熱愛的航天航空事業,以我個人學識,讓中國的旗幟在無垠的宇宙之中飄舞!而在我醉心於學習,向着未知的太空進發之時,中國亦在追夢的路上前行、拼搏。

我們的夢想怒放於時代的枝頭,寫就中國的春意盎然,寫就中國夢的春暖花開。這種充滿哲意的聯結,是千年以來“天下大同”的思想傳承,是我們血脈裏的團結一心,是“君子不獨親其親,不獨幼其幼”的全面小康的道德追求,是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現代化的核心。

惟願你與我一般,讓個人夢想融於中國夢,書寫新的故事,新的傳奇,新的詩篇!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2

在今年的12月9日,也就是今天,我國實行了連美國人也沒有實行過的天宮授課。實在是一次了不起的嘗試!三名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爲全世界的人展示了一系列太空場景,再次讓中國人在航天領域更進一步,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實力!

航天員們化身老師,向我們講述了空間站的生活。航天員在太空中因爲失重原因,行走、轉身等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在太空卻成了一大難題。但是航天員們可以從各種儀器得以保證健康,再次有力地說明了當代中國的強大,而且太空實驗言語地球上不同,比如太空中的水失去了浮力,而且變成一種似液似物的東西。當航天員用一個儀器放入水中時水立刻形成了一層水膜。向內加入空氣還會變成雙透鏡,一正一反。用泡騰片放進水中時。生成的氣泡會在水膜中膨脹,但不外泄。這些實驗實在是太有趣了,不僅科普了航天知識,還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之強盛。

觀望此刻,我感觸頗深。想想當年中國還只是一塊侵略者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隨時都有亡國滅種的危機。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砥礪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災難之中,爲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在一場又一場戰爭中奪回國家尊嚴,實現了站起來並且完全站起來了的飛躍!“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如今,中國已然成爲了世界頭號大國,改變了自己的國際地位,傲然於世界民族之林!

未來的祖國需要我們,我們需要更加努力。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3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三號飛天的直播。裏面講述了教室和老師的不同、老師的太空家園、細胞的神奇變化、乒乓球放入水杯的現象以及水膜張力實驗等。

其中水膜張力實驗最令我印象深刻。首先王老師和葉老師在一個尖的東西上面滴水,在尖的東西上面形成了一個薄薄的水球。接着,王老師往這個水球裏注水,這個水球越來越鼓,越來越胖,越來越大。然後放入一朵在地球上摺好的花朵摺紙,花朵在水球上順時針轉,花瓣緩緩的向外打開,向一位芭蕾舞者點着腳尖,翩翩起舞。轉了兩三圈,花瓣全部舒展開來,變成了一朵盛開在太空的花。同學們不約而同的露出了驚訝的表情,發出了“哇---”的尖叫聲。

緊接着,王老師拿着一根細針管,伸進大氣泡裏推了兩下就出來一個小氣泡。這時王老師躲到氣泡的後面,我們從氣泡的正面看,我發現小氣泡裏面是正的老師,而大氣泡是反的老師。我覺得真是太神奇啦!

老師再繼續往氣泡裏注水,她放進一點深藍色的顏料,顏料慢慢的向四周散開,最後盛滿了整個氣泡,藍藍的氣泡像我們的地球。

最後就到了最驚奇的時刻,老師往水球裏放進了半片黃色的泡騰片。一開始泡騰片還沒有動靜,慢慢的泡騰片融化了,盛滿了整個水晶球,還不停的往上冒氣泡,這時的情景很美麗,同學們都傾着身子向水晶球裏望,生怕錯過了這精彩而美麗的瞬間。

通過看這次直播,讓我明白了科技的強大,科學的有趣,明白了科技真的能引領未來。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4

今天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直播,我有以下觀後感。

首先航天員王亞平給我們介紹她們的睡處以及他們的廁所。隨後又給我們介紹了一些小冰箱、加熱器、還有小型的微波爐。

然後做了一個乒乓球實驗。首先讓在地球上的學生們把乒乓球放在水杯裏,乒乓球浮了起來。王亞平照樣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水杯裏,接着用一個木棍把它往下壓了一下,神奇的是乒乓球竟然停在了水杯中間。當時我也很驚訝,爲什麼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就會浮上來,怎麼也下不去?可爲什麼在宇宙空間站裏,乒乓球放入水杯裏就會沉下去呢?後來一聽王亞平阿姨講解,我才明白了原來是太空裏浮力幾乎消失了。

還有用水袋做水晶球的實驗。首先王亞平老師把水袋裏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向水膜裏,水膜一點點的變大,變厚,最後變成了又大又圓又漂亮的水晶球。接着王亞平老師往這個又大又圓的水晶球裏滴了許多藍色的色素,水晶球裏的色素就在一點點的擴散。隨後又往水晶球裏放了半個泡騰片兒,過了一會兒,水晶球就冒出許多的小泡泡,好看極了。

看完這堂天宮課堂,我瞭解到了許多關於外太空的知識。我明白了科學是無處不在的。我還知道了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以後的生活裏,我一定要善於觀察,多多思考,我們要更加爲祖國爭光。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5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將於10月16日凌晨發射。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5日表示,不到一個月前,中國歡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勝利凱旋,16日凌晨,中國將再次懷着激動的心情目送神舟十三號飛向太空。“這不僅生動詮釋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中國載人航天精神,也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對太空敢於追夢、勇於探索、永不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

在當天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趙立堅稱,15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介紹了相關情況,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6次飛行任務是該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啓後的關鍵之戰。

“我想說的是,這次神舟十三號任務展現了中國爲載人航天探索這一人類共同事業作出的新努力、新貢獻。中方將繼續加大載人航天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和廣度,爲人類探索宇宙奧祕、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他表示。

趙立堅稱,可以注意到這一次神舟十三號任務與神舟十二號相比,在成組工作安排上有很多不同,包括中國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並實施出艙活動,中國航天員們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過春節。“我們期待除夕守歲時,能夠第一時間聽到我們的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讓我們共同祝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6

偉大的精神造就了偉大的事業。新一代航天人在征服太空的進程中,以頑強的拼搏意志和傑出的聰明智慧,鑄就了新時代的航天精神。12月9日,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一堂別具匠心的課。

本次太空課堂主要展示了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並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

航天員在太空中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他們身體處於失重狀態,像小魚兒四處遊走。在空間站睡覺就更有趣了,只要一個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艙壁上,但只要你願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太空轉身"這個實驗,是由葉光富完成的。他剛開始是原地轉身,可是一轉身人就倒下了,後來他是根據伸縮手臂加上旋轉完成的,我想如果他不這樣,用兩把扇子來扇風,藉助風力是不是也可以呢?

遙想當年,我國的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爲了早日實現“奔月之夢”,不辭勞苦,克服重重困難,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要以他們爲榜樣,好好學習,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退縮,勇往直前,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鋒!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7

今天我上了一節此生中最寶貴的課——天宮課堂。寶貴之處在哪呢?這堂課是由目前在中國空間站工作的三名偉大的宇航員:翟志剛,葉光富,王亞平講解的。他們代表着中國航天頂端的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之餘與我們遙遠連線直播並在距離地球400公里以外的空間站進行實驗,教給我了許多有意思的科學物理知識和現象。

太空授課的內容主要包括: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我最感興趣的是人體運動實驗,航天員葉光富向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微重力的太空進行轉體運動,不僅幽默風趣,而且還告訴我們角動量的物理知識,也就是描述物體轉動的物理量。還有許多實驗非常有趣,耐人尋味,傳播了載人航天知識。我對變幻莫測的太空許多的疑惑都被解開,拓寬了我的知識面,科普了航天知識,爲以後的科學物理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這堂課對我的影響和意義非常大,中國航天從之前的一窮二白到現在已成爲世界一流之列,靠的是科學家,科研工作者,宇航員等從事與航天事業的人們一路披荊斬棘的共同堅持與付出。中國一代代航天人爲了祖國崇高的航天事業勇於奉獻,擔當時代重任,不負人民期望,追逐夢想不斷進步的精神讓我頗有感觸,我懂得了要不斷追夢,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把握住機會,努力學習,長大後在祖國和社會需要的崗位上做貢獻,讓祖國屹立於世界之巔峯。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8

今天下午第三節課音樂老師爲我們播放了天宮一號課堂的直播視頻,三位航天員爲我們上了一堂有趣又奇妙的科學課。

航天員爲我們展示了幾個神奇的實驗,實驗有“減輕失重的實驗”“浮力消失的實驗,”“泡騰片實驗”“水膜實驗”“水光球實驗,”讓我記憶深刻的三項實驗是:泡騰片實驗,水膜實驗和水光球實驗。需要準備的工具是:圓鐵環,紅色的紙花,水袋,吸水管,泡騰片,藍色的顏料,針筒。

實驗開始,先將水袋裏的水滴到圓形環裏面,水在鐵環上形成一個薄薄的水膜,接着向水膜裏注入水,剛纔的水膜變成了一個小水滴,用針筒將水膜裏的氣泡吸出,再將一朵紅色的紙花放進水膜裏,紙花開始慢慢綻放,我驚訝的張大嘴巴看着這實驗,哇!好太神奇了!緊接宇航員又向水膜裏繼續注水,再用針筒往水膜里弄了一個大大的氣泡,從透過水膜看宇航員的臉是正着的從水球裏看宇航員的臉是反着的,我們不禁又發出讚歎!

宇航員又不斷的往水球裏注水,慢慢的水膜越來越大,形成了一個透明的水球,宇航員又把藍色的顏料滴進水球裏,水球立馬變成了一個藍色的水晶球,再把一片泡騰片放進水晶球裏面,泡騰片遇見水後開始產生氣泡,隨着泡騰片的溶化水晶球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地球。

我看到這些實驗時驚訝地直呼,這些實驗太有趣太神奇了。

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9

太空授課更在於營造出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社會氛圍。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接受採訪時所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科學永無止境,探索不斷前行,在一個未知的廣袤領域,只有以謙卑的姿態、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奧妙。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是當代中國人的重大歷史責任。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啃硬骨頭、涉險灘。要堅持推進創新,使科技創新成爲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要堅持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包容創新育人才,方能廣納賢才,爲創新提供堅實支撐。科學永遠是一個國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熱愛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會理解、支持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歷史的潮流在呼喚年輕一代爲科學而努力探索,但鼓勵他們奮發前行卻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太空授課的深層次意義便在於此。

探索任重道遠,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纔有希望。激發學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求知慾與渴望,樹立全社會爲創新而奮鬥不息的信念,讓夢想張力無限。尋夢過程,無疑體現着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默默奉獻、堅定頑強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