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電影《真愛》觀後感

電影《真愛》是以“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阿尼帕·阿力馬洪的真實事蹟改編創作而成。講述了維吾爾族母親阿尼帕經歷千辛萬苦,用超越血脈、民族的人間真愛,在幾十年的時間裏,撫養了6個民族的19個孩子的感人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真愛》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新疆電影《真愛》觀後感

兒童影片展觀後感專題

電影《庫爾班大叔上北京》觀後感學生觀《庫爾班大叔上北京》觀後感
哈薩克電影《鮮花》觀後感《鮮花》觀後感
烏魯木齊的天空觀後感烏魯木齊的天空電影觀後感
真愛觀後感500字彙集《真愛》觀後感【最新】
買買提的2008觀後感兒童故事片《買買提的2008》觀後感
會唱歌的土豆觀後感民族團結教育片《會唱歌的土豆》觀後感

新疆電影《真愛》觀後感【篇一】

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策劃組織、新疆天山電影製片廠創作拍攝的電影《真愛》4月28日首映後,很多觀衆都被阿尼帕媽媽的事蹟所感動,同時也被電影中唯美的畫面所感染。近日,記者採訪了影片的剪輯楊薇、編劇尹儉,與他們一同進入《真愛》電影的剪輯以及編劇的那些動人過程。

與“阿尼帕”同呼吸

“一步步地進入,慢慢地感動,這種感動融入到血液裏的時候,我覺得阿尼帕媽媽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我就在與阿尼帕一起同呼吸,這種時候,我覺得我剪輯的這個作品就是成功的。”影片剪輯楊薇說。

這位國家一級剪輯師,曾成功剪輯出很多的作品。而《真愛》是第一部讓她在整個工作過程中一直感動掉眼淚的作品。

“《真愛》這部影片是邊拍攝邊改劇本的。這是我跟劇組跟得最全的一部電影,影片還沒有開機,我就和劇組一起去了青河縣選景。每天劇組收工後,拍攝的素材都會及時送來,我就開始剪輯。我要在只有同期的條件下,做出完成片的效果,包括把音樂、畫面等效果都做出來。讓導演清楚,缺什麼畫面、需要再拍什麼畫面。每天劇組一收工,導演和我就進入到了剪輯的工作中。”楊薇說。

電影殺青後,楊薇帶着影片又開始了精細的剪輯工作。

“我給這部影片的定位就是寫意電影。讓大家看到最樸素的人做的最感動的事。爲了更好更樸實地講好這個故事,我們拍攝了大量的素材,但爲了影片的整體效果,一些內容只好忍痛割愛剪輯掉了。對我來說剪輯時的取捨很難,爲了保住影片主線的東西,一些精彩的內容沒有和觀衆見面。但影片最終達到了一氣呵成的效果,一點兒都看不出剪輯的痕跡。”楊薇說。

“剪輯就是第一觀衆,所以剪輯想看到的就是觀衆想看到的,這就需要透徹瞭解作品,而剪輯《真愛》我覺得我做到了。”楊薇說。她還記得剪輯的時候,王彩霞被阿尼帕領回家的場景,第一次拍攝的時候是有語言對話的,但她總是覺得這個時候孩子有恐懼感,應該是不會跟陌生人說話的,於是,她將這個鏡頭剪輯成王彩霞哭而不說的畫面,沒有想到,這種不語卻更讓人隨着電影中的人物開始了“同呼吸”。

而電影中多民族又現代的背景音樂也是這部電影的一大亮點。

“我選擇音樂的.時候,還是將民族元素和國際元素結合起來了。像阿比包放牧時就配有呼麥,音樂很震撼,和現實場景很符合。阿爾曼葬禮時,女聲的維吾爾族哭喪歌一下就把觀衆帶到了那個悲涼的境界。這是我們從阿克蘇地區找來的一位80多歲的非遺傳承人唱的,與哈薩克族的呼麥音樂和在一起,讓觀衆感覺故事裏的事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楊薇說。

用愛來寫劇本

作爲影片的編劇之一,尹儉對電影的劇情運用了自己的表達方式——淳樸。

“如果觀衆看《真愛》時流淚了,反思了,作爲編劇,我覺得我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尹儉說。

短短的20多天就拿出了6稿劇本,這對編劇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尹儉還是做到了,也拿出了讓人滿意的劇本。

“有選擇的真實就是藝術,要遵循電影藝術創作的規律來創作。面對一個真人真事的時候,我們在創作上用了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手法。一部電影的細節非常重要,這個母親是一個樸實的母親,我們創作了一些細節,但是這些都是從真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尹儉說。

“寫劇本,是要帶着一顆謙卑和尊敬的心來寫的。阿尼帕媽媽是一個有愛的人,我覺得我們只要將這種感動放在心上,就一定能寫好這個劇本。這也是我爲什麼從一開始就要從王彩霞的鏡頭進入的原因。放在影片開始是基於敘事策略,這一段很感人、很容易引人入勝,也交代了這個孩子的來龍去脈。影片開始是長着頭瘡的小女孩,結尾是留着長長辮子的美麗姑娘,是一個首尾呼應的處理。”尹儉說。

如何才能在電影中體現阿尼帕媽媽養育的19個孩子呢?對此,尹儉也有自己的辦法。

“兩次找裁縫改衣服,一次是父親阿比伯,一次是母親阿尼帕。這樣設計出於兩個考慮,一個是因爲電影裏阿尼帕養育了19個孩子,跨度很大,從1974年到1984年再到現在。怎麼體現這些孩子的存在?就通過改衣服。另一方面,我們小時候都是大人的衣服給小孩穿,老大的衣服給老二穿……這樣一件衣服,它並不是新的,但會讓人覺得非常幸福,引起共鳴。”尹儉說。

當尹儉第一次看完電影后,流下了淚水。“我力求能夠讓觀衆覺得真實,讓觀衆看完電影以後都能說,對!就是這個媽媽。我覺得這個時候我是成功的。母愛是一種全球化視野下的主流價值觀,是可以引起大家共同情感儲備的話題。《真愛》讓我進入了創作的發瘋階段,很多時候我都用手機邊寫邊發給導演。鏡頭的信息量非常大,但是我們的中心價值都沒有離開過媽媽這個核心。我們經常說這是一位母親催生的一部電影。不管人類有多少變化,愛是不變的,是民族之間、地區之間、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根本道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正能量。”

談到創作這部影片的初衷,編劇尹儉只用了兩個字:感動。他說,在生活節奏加快的現代社會中,人們爲工作忙綠、爲生活奔波,此時,這個平凡的母親能讓人靜下心來,慢慢地感受這種真實的情懷,感受這種超越民族的大愛。

新疆電影《真愛》觀後感【篇二】

5月22日,高新區(新市區)機關工委組織全區黨員幹部觀看電影《真愛》,區安監局的黨員幹部二十餘人到場觀看,此片讓在坐的黨員幹部再次感受到了純潔的人性之美,被阿尼帕這位維吾爾族母親的善良、勤勞、大愛所感動,在母愛面前灑下了一串串熱淚。 我們爲可愛的新疆人流淚,爲真愛流淚,爲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位母親和她的偉大母愛流淚。而這個眼淚是激動的眼淚,自豪的眼淚,是內心震撼的眼淚……

阿尼帕大娘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女人,但是,她做的事不普通,靠老公釘馬掌的微薄收入撫養無依無靠的各族孤兒,幾十年如一日,冬天在刺骨的冷水中洗羊下水,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也要給這些跟自己無親無故的孩子們吃,給孩子們穿,這是多大的愛,多麼大的情懷,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讓孩子們受苦,受難,爲他們無私的遮風擋雨。

我們生活在無數個充滿真愛的家庭裏,沐浴在充滿大愛的國度中。阿尼帕大娘的家就是我們生活的縮影,也是我們天天看到,聽到,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生活也是我們新疆人爲之自豪的資本。

《真愛》這部電影給我們的感覺除了震撼還是震撼。拍攝地點,敘述的場景,自然風光,自然的生活,沒有刻意去表達什麼,但是表達了很多,沒有刻意去說什麼,但是說了很多。讓人聯想到嬉鬧與青山綠水中的童年,聯想到遠在千里之外爲自己祝福的普通而偉大的母親站在木橋頭上盼望子女回家的情景。

這部電影體現了新疆的美,新疆人的美。沒有誇張手法,沒有超越生活,人物有血有肉。看了《真愛》讓我們的靈魂得到一次淨化,讓我們對善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因爲我們都是人,做一個善良的人,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用《真愛》電影的感染力宣傳新疆,讚美新疆,推出新疆,用這種方式使內地與新疆的距離更加拉進,進一步推動我們的旅遊,搞活我們的經濟,使更多的內地同胞認識新疆,認識新疆的人,知道新疆的事,讓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瞭解新疆的和諧及各民族之間的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