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的觀後感作文

《青瓷》改編自商人浮石寫於獄中的同名小說,是根據真實地產拍賣行的故事加工而成,電視劇和原著一樣,都是對中國當下商海的現象一一進行揭示,直擊商場潛規則。紮實的劇本和出色的主演,使得此劇未播出就有了極大的關注度。但作爲一部期待值很高的劇,開播之初收視率並不理想,分析原因我們發現有以下四點遺憾,成爲影響收視率的障礙。

青瓷的觀後感作文

首先第一個遺憾就在於節奏上。由於題材的限制,該劇的潛在鐵桿觀衆是有閱歷的中年男人。但是電視劇市場之大,導演應該考慮到多方面需求。《青瓷》播出以來,很多觀衆就打趣道,“兩三個鏡頭就一集”,一個鏡頭基本上只有兩三個人,節奏單調,缺乏變化是很難引起廣泛觀衆的興趣的。除了節奏比較單一,情節展開的長短也是該劇需要提高的一面。比如第一集使很多觀衆“絕望”的天台賭局一場戲,展開的時間過長;而且王志文飾演的主角張仲平是該劇的“脊樑骨”他的出場卻僅靠旁白來帶動就馬上進入情節了,從氣氛營造上就缺少了張力。

第二個遺憾在於主演和配角的脫節。王志文和張國立是老戲骨,劇集一開始馬上就進入狀態。尤其是王志文開始三集裏就說了一大堆謊言,細微的面部表情,話語間的停頓都體現出演員紮實的演技。但是無論劇中徐藝(杜江飾)還是曾真(韓雨芹飾)一開始並不入戲,如徐藝在天台賭局的內心掙扎,和盯梢失敗的那種狂妄的不甘心,都表現得很表面。而曾真對記者職業的自尊一開始在劇中表現出的'是自大,這讓人難以理解和接受。好在從第五集開始,這兩個角色的狀態逐漸上來了。但前面發揮的“慢熱”會讓人感到劇中就王志文一個正常人。

第三個遺憾在於配樂,許多電視劇都忽視了配樂的重要性。但其實配樂和電視劇的調性配合是十分重要的。《青瓷》的配樂可以用“膚淺”來形容。青瓷講述的是一個商場官場密不可分的詭詐故事,牽扯到的婚外情、姐夫小姨子感情都透露出一股中年人自我救贖的味道,對於這樣的命題,古典的樂器,如鋼琴、小提琴去表達會更加水乳交融。但貫穿全劇的電吉他和電子擊打配樂等背景聲經常讓人“齣戲”。在密集的節奏中,如張仲平阻止曾真進入勝利大廈、矇騙唐雯假裝打牌等情節的確是可以起緩解緊張氣氛的作用,但是配樂也不用戲謔到這種地步,讓人無法回到情節中去。

除了以上三者之外,劇中臺詞也是雙刃劍,分配給王志文和張國立的臺詞過多過密集,精彩確實精彩,但張仲平(王志文飾)對曾真所說的記者報導原則,簡直就是教科書般的剖析。顏若水(張國立飾)下棋時的對白,甚至達到了哲學的高度。觀衆能不能細品很難保證,畢竟注意力大部分還是集中在時刻變化的情節上。網絡觀衆對該劇的好評目前多於電視觀衆是個很有趣的現象,也許就是因爲網絡上可以隨時回放這些臺詞,雖然長了點,但還是睿智而且寫實的。

《青瓷》一劇即使歷經了多次劇本改動,把敏感和過於犀利黑暗的情節剔除後,依舊還是能真實反應時下生活的。畢竟現實不是天天都能灑狗血、大場面。我們所看到的權術和陷阱,差不多就和劇中一樣,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但電視劇就是電視劇,它需要更誇張的感情表達。青瓷雖好,也需要名綢紅緞的襯托。在節奏、配樂和鏡頭調度、色調方面的缺乏大氣,使得這個青瓷之相少了一副惹人玩賞的初印象。也許對於潛心細品的觀衆,這是個漸入佳境的百寶圖,但對於廣大觀衆來說,是有點收視障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