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觀後感

【文章導讀】詩意的隕落換來了歇斯底里的憂傷。今天,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當初的情感也早已不復存在。不變的是,牡丹亭還在,銘記它的人還在!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牡丹亭觀後感,供您參考和借鑑。

牡丹亭觀後感

【篇一】牡丹亭觀後感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欣賞崑曲表演。沒想到第一次就可以看到李鴻良等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參與演出的崑曲經典劇目——《牡丹亭》。走進劇院,親身觀感後我爲《牡丹亭》的美而震驚。無論從音樂的節奏,樂曲的基調,還是曲詞的整飭,人物的舉止,程式化的動作都透露出一種優雅平緩、溫文爾雅的氣息,好似一個大家閨秀在娓娓道來一段欲說還羞的往事。我終於明白了爲什麼明清時期的文人雅士爲何獨獨對崑曲情有獨鍾的原因了,崑曲實在是一個從外到內都極其唯美的藝術。湯顯祖曾說: “一生四夢, 得意處惟在牡丹。”毫無疑問,《牡丹亭》代表了湯顯祖戲劇的最高成就。

故事美——它講述了一個在明媚的春天裏開始的故事:南安太守杜寶家的後花園是一片奼紫嫣紅,但是他的獨生女兒杜麗娘被牢牢地關在閨房裏。奼紫嫣紅的後花園作爲《牡丹亭》的基本背景,主人公杜麗娘在百花爭豔、春心蕩漾的季節裏接受一個六十多歲、咳嗽多病的老學究陳最良關於《詩經》的講議, 灌注賢達、風化的教義。

不妨說,在《牡丹亭》的開頭作者扳開了封建禮教的重閘, 放進一絲新鮮的氣流, 然而讓我們可憐的女主角傾刻間迷醉和眩暈了。哪個少女不善懷春? 她竟然吃驚地發現《詩經》中還有坦率表達男女戀情的詩句, 她竟然在每日囚禁着自己的閨房後面看到了袒露得不加任何掩飾的春光!因此,麗娘雖長期深居閨閣中,接受封建教倫理道德的薰陶,卻仍免不了思春之情,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後因情而死,死後與柳夢梅結婚,並最終還魂復生,與(轉載於: 博 文 學 習 網:牡丹亭觀後感)柳在人間結成夫婦。我國明代就有如此浪漫愛情故事,可見當時的文明程度。漢民族的含蓄和年輕人追求愛情的勇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放到現在都堪稱典範!當我們現代人還在討論清朝留下的封建禮教的時候,從元代的年輕人張生和鶯鶯到明代青年柳夢梅和杜麗娘已經實踐着現代年輕人的生活了!

唱詞、唱腔、臺詞美——曲詞,與崑曲唱腔的婉轉、柔美珠聯璧合、相得益彰,配合現代感臺詞彷彿柳夢梅和杜麗娘的故事就在我們身邊,癡情的柳夢梅對麗孃的呼喚,好像喊出的是我們曾經的呼喚!“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滿園春色,麗娘作爲一個大家閨秀所具有的內斂、含蓄、靦腆的特性沒有遺漏的展示在了我們眼前,而她作爲一名養在深閨的少女所擁有的傷春的神態更是迷亂了我們的雙眼。“似這等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待打併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的個梅根相見。”如此悽美的唱詞道出了柳夢梅與杜麗娘之間的苦戀。陰陽相隔,柳、杜二人無可奈何,麗娘便許下了“梅根相見”的諾言。配上婉轉、柔美的唱腔,二人悽美卻又神聖的愛情被展示的淋漓盡致。

舞臺、服裝美——整個舞臺佈景、燈光非常簡潔,十分古典,背後的水墨山水、淡雅的牡丹,寫意傳情、含蓄悠遠。服裝設計全是古色古香、水墨淡雅的風格,服裝隨着劇情時而靚麗奪目,時而淡雅飄逸,還是一個字“美”!

主題美——劇中的青年男女爲了愛情,出生入死,除了濃厚浪漫主義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賦予了愛情能戰勝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主人公杜麗娘不同於比她早幾百年的劉蘭芝和崔鶯鶯,也不同於比她晚一百多年的林黛玉。她並不像崔鶯鶯那樣,不滿包辦婚姻,要求郎才女貌的結合;不像林黛玉那樣,要求男女雙方思想、道德、感情一致的婚姻;也不像劉蘭芝那樣以死而殉情。她對愛

情的理解很簡單,就是要求女人應當得到自己的權力,即對男性的需要,換言之,就是認爲女人天生要有愛的權力。杜麗娘告訴我們,情愛決不僅僅是要一個稱心如意的丈夫。她之所以愛柳夢梅,是因爲兩個人對人的本性有共同的追求。《牡丹亭》所寫的愛情,遠遠超出了愛情的範圍,洋溢着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

《牡丹亭》中瑰麗的愛情傳奇,以典雅唯美的崑曲來演繹,真是相得益彰,劇情曲折,架構恢宏。

【篇二】牡丹亭觀後感

《牡丹亭》的演出時間是晚上6點半,據說要根據每晚的日落時間進行微調,以應和日暮的劇情,《牡丹亭》觀後感。My way的阿姨講,去課植園10分鐘的路程,我們5點從房間出來,一路向東,穿堂過巷,跨了幾座小橋,到課植園時已經6點多了。爸爸研究了街上矗立的導遊圖後說,"我們從鎮子的西南端走到了東南端。"途中給溪溪買了一把摺扇、一個繡面圓鏡,溪溪喜歡得緊。

課植園已經閉園,和溪溪一起在課植園門口的《牡丹亭》海報前留影,溪溪指着海報說:"媽媽,我喜歡那上面的衣服"--媽媽記得自己小時候也曾經非常的迷戀戲服,嘿嘿!

課植園門口的服務人員穿着繡有牡丹亭的背心,檢票時每人發給一個小袋子,媽媽一開始還以爲是溼紙巾,撕開才發現原來是驅蚊帶,室外看戲,蚊子想來不少,到也難爲組織者的貼心。

穿過幾進廳堂,來到課植園的後花園,花園小徑的盡頭,一池秋水以及竹林掩映中的一亭、一橋,便是實景舞臺了。

日暮將至,東南角亭子前的古琴叮咚漸響,接着西北角小橋後的簫聲嗚嗚應和,琴撫簫吟後,春香和杜麗娘淺唱着"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逶迤而來。

溪溪悄悄的說:"媽媽,那個穿粉衣服的是杜麗娘?"

媽媽悄悄回答:"粉衣服的是丫鬟春香,穿青衣服的是杜麗娘。看戲不能講話的,有問題,看完戲再問,觀後感《《牡丹亭》觀後感》。"

"要是粉衣服是杜麗娘就好了,我喜歡粉衣服。"溪溪細聲細氣的說完後開始安安靜靜的看戲。

《牡丹亭》原文共有五十五出,這次節選的是原文戲折裏面的第十齣《遊園驚夢》、二十三出《冥判》和二十八出《幽媾》。看演出前,見有文章將譚盾的實景《牡丹亭》和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進行對比,批評實景《牡丹亭》--《冥判》一出中閻王殿下的胡判官、黑白無常等大鬼、小鬼太鬧騰,但是我卻覺得這段處理得很不錯--陰冷而不陰森的閻王殿,鼓點清冷而明快,最主要的是掃掉了我唯的一顧慮--演出前,我一直擔心閻王殿的那段戲會嚇壞溪溪的。當那個判官說到:"想我當年也是個多情的.",觀衆席上頓時笑聲一片。

三齣戲銜接得很緊湊,毫無突兀之感。印象比較深的是《驚夢》裏柳夢梅的浪蕩、《冥判》裏陰間的溫情。最愛的`仍然是唱詞,像"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蘼外菸絲醉軟"、"似這等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這樣的唱詞,心中念過不知多少遍了,現在軟軟糯糯的蘇白唱出來,心中仍是感慨無限!

溪溪的興趣則是大團圓的結尾,杜麗娘和柳夢梅穿着花團錦簇的大紅喜服拜堂成親。

尾聲處理得很有現代感,撫琴的和吹簫兩位年輕女郎梳馬尾辮,着黑T恤,乘一葉扁舟漸行漸遠。

【篇三】牡丹亭觀後感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在《北京愛情故事》裏,沈冰的媽媽說的。年輕時,沈冰的媽媽爲了沈冰的爸爸留在一個村子裏教書育人。在沈冰小時候,爸爸爲了救落水的沈冰淹死了,她媽媽受不了刺激,結果癡情成瘋。這是一句很美的古語!因爲愛情,活着的人可以思念成疾;因爲愛情,所以我們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因爲愛情,我們即使平凡,也要超越生死輪迴;

第二次聽到這句話,是在湯顯祖與牡丹亭的課上老師說的。老師的語言並不華麗,不過,很好聽。那時,語言也不能表達這一句話裏面所飽含的至情至性,或許只有用一生的勇氣去嘗試一次後,纔會體會裏面的堅決與不滅的希望。

我們一生都在尋找真情。或許每個人都有那麼一段時間,那段時間裏,我們毫不放過別人一個小小舉動所帶來的善意,突然間,又會怒不可遏的譴責對方偶爾的冷落。在現實面前我們卻一次又一次的置疑,又一次一次的等待,當幸福來敲門的時候我們卻又一次又一次把它推開,然後再去尋找所謂的美好與嚮往。在寂靜的深夜,我常常會想,如果每一個人都可以真誠相待,以情換情,就不會有那麼多不開心或者不公平;了。如果是這個樣子,那我的好朋友不也會將關心和愛護分給無數個別人,我也就不會對他很重要了。過去我知道真情是美好的,但是在看了《牡丹亭》後我更意識到,真情是可遇不可求的。真情不能強求,真情不能濫竽充數,真情更不能在我們都心浮氣躁的時候降臨於斯人。生命過於短暫,人生又過於冗長。我能做的, 就是安靜的靜守在心靈的原地,簡單的做人,用心的做事,簡單的日子裏面自由有我最真實最純真的快樂。

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傳成佳話。但是,每個成功背後否會有那麼一段絕望荒唐的往事,尤其是愛情。其實,我不相信,在21世紀還會有像杜麗娘一樣剛烈癡情的女子,也不相信有像柳生爲沒有結果的人鬼之戀海誓山盟的男子。這種愛情太不平凡,以至於荒唐。不過,卻給了我,不,還有我的同學門相信愛情的機會。對於那些戀愛過或者不敢嘗試愛情的同學,杜柳的生死愛情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啓示錄了。再過兩年,我可能就得單獨生活在一個城市裏機械的做着某一件事,又或者會去愛一個不怎麼對的人,久了,就會有一種想要逃離的衝動或者自暴自棄。那我希望自己可以回想起,回想起現在的擁有的那份感動和執着。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如果能愛,請深愛!

有位旅行者,問佛:爲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我問佛:爲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經意的夜晚?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我問佛,爲什麼別處下雪而我這裏不下?佛說:不要羨慕別處的風景,你身邊的纔是最美的……吶,《牡丹亭》裏有它的至情至愛,刻骨銘心。但是小小的我,平凡的我,也可以活出自己本色。與其像杜麗娘小娃一樣的傷春悲秋,我倒是希望自己可以像,舒婷的《致橡樹》所寫,作爲一株木棉,對愛情或者其他的感情保持一種相敬相依的姿態。在如果生活太過平凡,那就不要刻意的追求不平凡;如果生活驚濤駭浪,舟再小也會有自己的帆。生活裏,你我都可以走遠,保持本真,不要走偏。記得有個好友發表過一條心情所:“生活,每天都是一場浩劫“。那個時候,我有挺深觸動。現在再看,卻多了些頹廢傷感之意。只能說是以前我一直自認

爲覺得自己過得不好,所以就喜歡寄託感情在這些傷懷之詞裏面罷了。其實,生活呢,其實就是一碗杯水,沒有那麼多洶涌。我們每個人都在透過它看世界,角度對了,彩虹也就出現了。杜麗娘在傷春寫真之事,也算屬於少年時期的多愁善感,現在看起來她也應該再樂觀點兒的不要因爲相思而死,不過,爲了湯顯祖的劇情,爲了杜柳生死愛情的佳話,麗娘還是必須得傷感下的。這樣的說法也沒有批評杜麗娘的意思,調侃一下,活躍氣氛。不過,我必須承認,並大聲的說,至情至性之人,無人能及麗娘夢梅二人也。

在這裏一 一細數《牡丹亭》給我哪些體會了。至情我想自己並不能全懂,只要略懂就好了。因爲至情至性太沉重,所以我明白有這種東西就好。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至情,所以至情纔會讓人樂此不疲,她纔會獨有那雋永之美。我在平凡生活中能體會到至情,就是像我們每個人的爸爸媽媽,爲了愛情,敢用一輩子來承諾對方,就算生活不再似青春那會兒激情四射。至情,人生之重!麪包會有的,這份情也會有的。現在,我希望做一個愛笑的女孩,做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孩,簡單並溫暖。我希望得到快樂並讓讓快樂感染身邊的人。偶爾任性,卻不犀利;偶爾敏感,卻不神經質。樂意和大家分享所有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高興,就笑,讓大家都知道。悲傷,就哭,然後當做什麼也沒發生。僅此而已,試着愛上自己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