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在一起》觀後感

部音樂與親情的融合,音樂的優美激情與父親對兒子的用情至深奏出了這部經典之作《和你在一起》。

《和你在一起》觀後感

音樂在這部影片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場景時音樂充分的烘托了影片的情節與氣氛。影片剛開始時小春跑去催產時所配的音樂給人一種輕快的感覺,催產時小春拉小提琴給產婦催產,音樂激情帶勁,也體現了小春的琴藝之高,爲影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少年宮的比賽上小春拉的小提琴引起了姜老師的注意,小春得了第五名,這也爲以後小春與姜老師之間的師生情做了前提。

在小春與父親剛搬進衚衕裏時,小春因音樂再次重遇莉莉,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不僅滿足了莉莉的要求同時也傾訴了小男生初懂的情愫。

小春開始求學於姜老師,姜老師讓小春擦譜子,是小春懂得了手中無琴卻心中有琴,擦譜子時所配的小提琴曲以及小春翻譜子的手讓小春與音樂融爲一體人樂合一,也使得小春與姜老師之間的關係有了很大的轉變

小春求學於姜老師的過程中,小春的父親爲了能讓小春有個好的前提能獲得成功,就要給小春換老師,在姜老師給小春上最後一節課時,一下邋遢的姜老師有了很大的轉變,乾淨的衣服整齊的屋子,姜老師的鋼琴與小春的小提琴之間的和鳴,柔和的光射進室內照在姜老師和小春的臉上,柔美的音樂,柔美的場景,用音樂說出了小春與姜老師之間的師生情與不捨。

後來小春求學于于教授,爲了讓小春參加比賽讓小春的音樂充滿感恩,於教授說出了小春的身世,也解釋了小春與小提琴之間的淵源,小春參加比賽前的一次試演與指揮家和樂團之間的合作以及演奏後衆人的掌聲說明了小春的成功爲小春的參賽奠定了基礎。

最後由於林雨拿出了小春的小提琴,以及林雨說出的她對音樂的感覺她需要成功,使得小春放棄了比賽去車站尋找自己的父親,在車站,小春演奏了自己將要參加比賽的曲目,激情的歌曲以及穿插的畫面用音樂演奏出一個父親對小春的愛對小春的付出,使得影片達到高潮。

音樂在影片中處於靈魂地位,沒有了音樂這部影片就是去了它應有的色彩,本片的開頭與結尾都是小春拉小提琴的場景,只是兩次拉琴的心情決然不同,片尾小春的用琴聲說出了自己對父親的感激,也用這首激昂的音樂給本片的情感做了一個終結。

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僅有好的情節還要有好的音樂,真情與藝術的結合,這部電影能成爲一部好的電影是實至名歸的。

------

影片內容簡介:劉小春從小學拉小提琴,十三歲時,已經擁有了不少令人稱羨的小提琴比賽的獎狀。小提琴是敏感又沉默的他最喜愛的表達方式,是他與從未謀面的母親之間一種珍貴的聯繫,而母親是他獲取靈感的源頭。他的父親劉成是一個普通的廚師,以小春爲傲,爲了讓兒子擁有成功,他帶小春去北京參加少年宮的小提琴比賽。在幾次的偶遇下,小春結識了一個豔俗女子——莉莉。小春在少年宮的比賽排名第五,劉成經過不懈的努力,江老師同意收小春爲徒,劉成在北京給人當苦力支付小春的學費。在江老師的特殊指導下,小春暫時下心愛的小提琴,全心投入的傾聽樂譜,在這期間,小春發現莉莉就住在附近,在一段時間的相處下,小春看到一個戀愛中保養的女人的焦慮,不時受男人欺騙的傷心失望。劉成在一次偶然的送餐途中聽到年輕演奏家的音樂會,他登門拜訪了演奏家的恩師——餘順東教授,並說服餘教授聽小春拉一段琴,小春遺憾的離開了無法擔保他成功的江老師,在餘教授的控制下繼續他的成功之旅,餘教授嚴格、苛求,讓小春與林雨住在一起,互相競爭,經過一段幸苦的過程,小春努力學習,在比賽前夕,餘教授指定小春參賽,爲了讓小春擁有情感,他甚至泄露給小春一個祕密,(他是劉成在火車站撿到的孩子,當撿到他的時候,他的身邊只有一把小提琴,劉成認爲這是小春父母的心願,於是小春從小就開始了他的學琴生涯)樸實而善良的小春,在成功與親情之間,選擇了後者。

人物特徵:小春:是個不太愛說話的孩子,他所有的語言,也都是從音樂中表達出來的,聽他的音樂就好象聽到他的心聲,他與他的父親不同,他對成功沒有刻意的追求,由他最後飛奔到火車站可以看出,他愛的是音樂本身,他並非因一時感情衝動,而是因爲他對父親的感謝與敬愛充滿了整個靈魂,他無法用語言表達,才用音樂將自己內心的感恩向父親傾訴。

劉成:是一個願意爲小春放棄一切的養父他義無反顧的擔任起撫養和培育小春的責任,爲了小春,他帶小春到北京去參加比賽,苦苦懇求江老師收小春爲徒,低聲下氣的求莉莉把小春賣掉的小提琴買回來,費盡心思感動餘教授,讓小春走上成功之路,他做了一個父親該做的一切,體現出父愛的偉大和無私,觀後感《和你在一起觀後感》。

莉莉:是個外形風流但心地善良的交際花,總在愛情面前犯傻,在小春的純真面前終於幡然悔悟,她在一間沒有裝修的房子裏果着看似浮華的生活,掩藏着難與人言的憂傷。

江老師:是一個落魄的音樂教師,表面一身市民氣,內裏一股傲氣,住在污水橫流的院子,湊合着教琴童掙錢,與鄰居婦女生閒氣,語言粗俗,毫無尊嚴可言,他和小春的磨合,也是影片中很有意味的段落,就在兩人即將相互接受的時候,劉成爲小春換老師了。

餘教授:他接替了江老師,他的所作所爲不僅沒有完成一個少年成長的推動力,反而成了一個反作用力,他企圖用小春的身世祕密來促使小春完成對音樂的.理解,以及獲得比賽的成功的動力的時候,影片發展也走向了高潮。

林雨:餘教授的得意門生,她選擇的是成功,即成名成家,有社會地位,過體面的生活,是一個很現實的成人化女孩,她不讓小春與她公用盥洗池,罵他是鄉巴佬,當她得知不能參加比賽時,在餘家大發作,在關鍵時刻她拿出一把舊琴,挑撥餘教授和小春之間的關係,讓他放棄了比賽,而她如願以償,選擇這樣的人品,這樣的手段來取得成功,成功又代表什麼呢?

在這種環境中,人與人之間關係微妙,引出了名利與親情的故事,江老師與餘教授對比,林雨與小春對比,證明了成功並不等於愛音樂,很好的詮釋了社會的複雜性,作爲父親劉成表現出樸素的功利性,讓人們看到成功與成才這一對似乎可以兼容的東西,在很多情況下其實存在着相當大矛盾,江老師說過:“我有音樂,有音樂我就有幸福。”如果說這是一部現實主義的片子,它卻相當理想化:試圖用童真來對抗“成人化”、社會化,要人們選擇“寧清貧而肆態”的人生道路。如果說它是理想主義的,它的畫面又十分真切地再現了理想主義者的窘迫,現實中成功並不是僅僅眷顧那些真正有實力的人的成功的背後,可以有許多人爲因素,若要堅持自己的喜好,聽從內心的呼喚純粹的活着,能不能成功就要靠上天的恩典了。

音樂的思考:影片把音樂和親情,這兩個超越年代、超越地域、不分種族、不分語言的人類精神結合在一起。 在一個多小時中,隨音樂感悟,看親情落淚。因爲有音樂作爲故事的主要元素,通篇的小提琴背景,有舒緩,有緊湊。 影片開始,小鎮上第一富豪的媳婦生孩子,找劉小春“拉段帶勁的”摧產,小春來了段《吉普賽之歌》華彩部分,爲小春的琴藝、水平定了個位,也使電影有了一個獨特而充滿生活氣息的開端。

在少年宮的江老師給劉小春上最後一課的時候,鋼琴和小提琴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柔和輝煌的光打在一直邋遢的江老師的臉上, 呈現出美好、聖潔的圖像,配合音樂,令人覺得人生美好的東西不過如此。劉小春琴人和一,即使不辜負江老師的教誨,也是表達自己對江老師的留戀。江老師說過他有音樂.是的, 因爲我們有音樂, 所以我們不孤獨!就這樣這首李斯特的《第三號慰藉曲》在耳邊迴盪。小春在車站遇到莉莉、後來又在衚衕裏重逢,在心中產生愛慕,先後配上《瞑想曲》一類比較柔美的小提琴獨奏曲,表現少年心中萌發的感情。陳凱歌在電影的另一個場景中,通過餘教授之口,對這樣的音樂有意無意的作了註解。在那個場景裏,莉莉混進音樂學院餘教授的課堂,想找機會爲小春賣琴作解釋。餘教授正在講解維瓦爾蒂的《四季》,他講到他十三、四歲時,在大雨中偷偷聽《四季》,“心中有一個祕密,要和音樂傾訴”。

電影結構處理的非常細膩。 一段比較長的音樂蒙太奇,出現在劉成到飯店打工,一隊人馬騎着自行車準備出發送外賣,鏡頭在劉成辛苦奔波和小春按江老師的要求“不要動琴,要用心去體會音樂”讀譜之間切換。背景音樂先後快速切換西貝柳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拉洛的《西班牙交響曲》快板樂章、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吉普賽之歌》的急板、回到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升桑的《引子與迴旋》、維尼亞夫斯基《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再回到升桑的《引子與迴旋》。了了數語,卻點明瞭歲月如梭,老父奔波忙碌,少子琴藝突進。後來劉成到音樂廳送飯,無意中聽了一場音樂會,演奏的是帕格尼尼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在這裏選一首比較炫技的樂曲可能是想鋪墊餘教授的水平吧!電影中又一次出現的音樂是李斯特的《第三號慰藉曲》的小提琴改編曲。莉莉精心準備給男朋友過生日卻發現是自作多情時也採用了李斯特的《第三號慰藉曲》,每一次都是音樂來安撫需要慰藉的心靈。在電影的後半段,布魯赫的《蘇格蘭幻想曲》中的柔板部分成爲深沉摯愛的音符。在《蘇格蘭幻想曲》的音樂背景下,劉成在建築工地上揮汗如雨。

也是在在《蘇格蘭幻想曲》的音樂背景下,劉成和莉莉把對小春的愛和關懷一絲絲地織進紅色的毛衣裏。另一個細節,莉莉的男朋友用小春賣琴買下的白色裘皮大衣騙莉莉說是自己買的,莉莉不知實情,高興地在鏡子前試衣,音樂是格什溫爵士風格帶有諷刺意味的小提琴曲,用以陪襯“男朋友”的醜陋。電影的壓軸音樂,餘教授爲劉小春準備的參賽曲目——《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曲子作於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與貝多芬的D大調、門德爾鬆的e小調、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爲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重於創作者和演奏者內心情緒的流露,表達細膩,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