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觀後感1000字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末代皇帝》觀後感10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末代皇帝》觀後感1000字

神思者的《故宮》,是一首我很喜歡的曲子。

每次聽到這首曲子,一種大氣磅礴又不失空靈的感覺油然而生,讓人彷彿在黃昏時刻置身於紫禁城,緩緩漫步在故宮中。

從明朝皇帝朱棣打造這個巨大的皇城以來,在中國的土地上,故宮已經風風雨雨經歷了數百年的光陰。

帝王將相猶如過眼雲煙,而故宮依舊默默在那裏,守候着來來往往的黃色臉孔。

個體於歷史洪流之中,不過都是卑微的存在。

只是,沉迷於權力之中的人,往往像是中毒一樣,罔顧常識,自想着自嗨。結果歷史洪流一來,根本毫無招架之力。

溥儀,作爲清朝的末代皇帝,儘管在封建皇朝裏是一言九鼎的君王,但在時代的波濤中,也不過是身不由己的恆河粒沙。

溥儀的權力來源就是生殖器,而不是自己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來去都由不得他說話。

所有的封建帝王,都沒有辦法逃脫權力更迭的難題:第一代的君王開疆擴土,後來的二代、三代,大部分都是在君王的庇佑之下成長起來的,沒有辦法瞭解建立一個體系的複雜性。就好像一個創業的老闆,經歷過企業成長過程中的風風雨雨才能獲得成功,並獲得下屬對其權力的充分認可。但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根本都沒有經歷過市場上的洗禮,如果接班的話,往往敗掉家業的概率大一些。

但從溥儀的經歷來看,他不像是一個敗家子,反而更像是一個傀儡。

電影《末代皇帝》裏,行將就木的慈禧,把溥儀指定爲接班人,讓他遠離親生父母和兄弟,作爲這個風雨飄搖帝國的接班人,根本沒有考慮他願不願意,也不會考慮這個合理還是不合理。只要是皇室人員下的蛋,滿足她畸形的繼位條件即可。

此後,溥儀的親生父母和兄弟看到他都要下跪。作爲一個活生生的人,除了他的外國老師莊士敦還把他當成一個人看之外,在大部分宮廷裏的太監奴婢和官員嚴重,溥儀就成爲了“非人”,一個高高在上的、空洞的人。

莊士敦除了教會溥儀一些知識技能外,還給他弄了輛自行車,也會挖掘他的一些天性,將一些西方的現代觀念和社會運行機制告訴他。然而,在這個巍巍皇城中,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和封建朝代的運行機制,又怎麼可能是一個老師所能左右的?即便溥儀想改,也是積重難返,更何況,那時候年輕的溥儀,又何曾懂得莊士敦複雜的心情。

在電影中,溥儀還非常重視和莊士敦的關係的。在老師去天津看他的時候,送別莊士敦之際,他還特意叫上樂隊,奏樂歡送他。莊士敦後來也寫了一部書叫《紫禁城的黃昏》,成爲了《末代皇帝》電影的重要資料。

然而,歷史宏大的敘事下,個人的`情感顯得如此的無關緊要。

從辛亥革命到袁世凱登基、張勳復辟,再到1949年故宮城牆上換了新面孔,在這個歷史進程中,溥儀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短短數十年期間,風雲變化的中國大地上,溥儀沉沉浮浮,反覆被人利用,但卻最終倖存了下來,成爲電影《末代皇帝》的主題。

辛亥革命的槍聲在紫禁城上空響起,溥儀和他的家人不得不離開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那些依附於封建皇朝的奴僕們,如喪考妣,人生沒有了方向,四處逃散。

紙醉金迷的生活過久了,在日本人的慫恿之下,溥儀又做起了昔日的皇帝夢,在滿洲國成爲了日本人的傀儡。

僞滿洲國成爲歷史問題後,本想在車站廁所裏自殺的溥儀,仍舊未能如願,最後被關進了東北的監獄裏,一直到後來的大赦。

電影的結尾,在某個黃昏的日子,溥儀走進故宮,從椅子的座位下掏出一隻盒子,盒子裏裝着一隻蟋蟀。

這個盒子,就是當年還是小孩子的溥儀,舉行登基儀式的時候哭鬧,從一個大臣那裏拿來的。

也許電影導演在告訴影迷,在他的眼中,溥儀的一生也許就像那隻蟋蟀那樣,身不由己。

然而,在歷史的進程中,又有多少人的命運,能夠真正由自己操盤呢?

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在歷史老人面前,沒有任何人能夠逆勢而爲,溥儀並不是個例。只是所有沉迷於權力毒藥中的人,不願意去相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