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觀後感

近日,一則關於小豬佩奇大電影的宣傳片《啥是佩奇》引發了衆人的關注,甚至是刷爆了朋友圈;短片確實拍的不錯,不過在短片的背後,留給我們電影人的,尤其是動畫電影人的思考,似乎還有很多很多……

《啥是佩奇》觀後感

故事並不複雜,簡單來說就是:一位老爺爺爲了給孫子他想要的佩奇,自己摸索並製作出了“佩奇”故事內容不是本期我們要探討的重點,重點是宣發。

其實看完《啥是佩奇》的第一聯想就是馮導那一年的.春晚宣傳片之一的《筷子》。

雖然《啥是佩奇》在構圖剪輯用色上面顯得比較粗獷,但是講故事的水準並不比《筷子》差而且他們同時都圍繞了【回家過年】,這一永恆的中國人主題,所以可謂是自帶天然的吸睛屬性不同的是《筷子》宣傳的是春晚。

而《啥是佩奇》宣傳的是一部電影,而且還是一部動畫電影,不禁讓我想起了最近討論火熱的《白蛇·緣起》,在很多羣裏面,都談到《白蛇·緣起》的宣發團隊是多麼多麼的弱雞,幾乎和沒有宣發一樣,滿是批評的聲音在我看來,宣發的預算不多,勢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宣發的本質是什麼?

其實是話題,其實電影效應的話題由兩部分組成,上映之前的預熱話題,上映之後的觀影話題。

如果通過宣發的工作能夠形成預熱話題,而且是大面積廣覆蓋的全民話題,那麼這樣的宣發無疑是成功的而且話題的熱度越高,討論的人越多,覆蓋的年齡層越廣,那麼對最終的電影票房貢獻無疑將會是巨大的。

想要成爲話題,而且是正能量的持久性的話題,那麼宣發的主題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其實《白蛇·緣起》一樣有着非常硬核的主題,那就是【愛情】。

所以,其實早在追光的前兩部作品《阿唐奇遇》的時候,就曾建議過,可以製作類似《小夜遊》一樣的短片來進行宣傳因爲短片出來後,至少就能有話題形成的可能。

而且一旦話題形成,其實就會有【正負均加】的效應也就是說:羣衆評論這個東西無論是好,還是壞,都會吸引大家的熱議,都在給本體做宣傳所以這種以小博大的推廣,纔是宣發的正確打開方式而優質的宣傳片甚至可以作爲獨立短片來對待,正如此片《啥是佩奇》其實剝離了大電影的本體,而獨立生產出來的一個故事藉以一個溫馨的故事,不得不說高明。

每次聽到一個電影動不動宣發就花了好幾千萬,實在是覺得不解……錢都花在什麼地方了?

如果能拿出幾百萬拍一個獨立的宣傳短片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