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紀錄片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敦煌紀錄片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敦煌紀錄片觀後感

維時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國潭州府舉人趙行德流歷河西,適寓沙州。今緣外賊掩襲,國土擾亂,大雲寺比丘等搬移聖經於莫高窟,而罩藏壁中,於是發心,敬寫般若波羅蜜心經一卷安置洞內。

伏願龍天八部,長爲護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寧;次願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現世業障,並皆消滅,獲福無量,永充供養。

——最近閒着,把井上靖《敦煌》的電影和書都看了遍。故事背景比較複雜,但情節其實也簡單,主要講宋朝時一個書生遊歷西北,被西夏軍隊俘虜、編入西夏漢人軍隊,然後跟隨漢軍隊長朱王禮在西北征戰,途中救下一個回鶻公主,並和她相愛、相別,最後在敦煌——當時西北最後一座還由漢人政權控制的城市——搶救戰亂中的書籍文物的故事。

從演繹這個故事的角度來說,電影比書好看,濃墨重彩,情緒鮮明,更有古典主義的悲壯感。趙行德和回鶻公主的相遇、相愛,以及他們迫不得已分別,回來後趙行德眼睜睜地看着公主因不願嫁給西夏太子而從高高的城牆上墜落,那樣的撕心裂肺、萬念俱灰,我們所感受到的不會僅僅就是這兩位的情緒,而是千百年來各國文學中所有悲劇的.意象都涌現出來了,羅密歐、朱麗葉,梁山伯、祝英臺,甚至是白娘子和許仙、至尊寶和紫霞仙子,愛恨離愁、生離死別,這就是電影,電影當然要富有戲劇性,要猛烈地衝突。

可是書卻不是如此,書如一潭清水,平淡得就像史書,卻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書中趙行徳對回鶻公主從來沒有像電影中那樣熱烈,他愛她甚至及不上漢軍隊長朱王禮,哪怕是衝突最強烈的公主墜樓,他也不過是遠遠望見了一個模糊的影子,連墜落的是誰都不知道,還是朱王禮同他講他才知道發生了什麼,可即便如此,回鶻公主於他依然不過是萍水相逢的一段緣罷了,他來不是爲了她,他走亦不是爲了她。哪怕這一連串故事都是這麼的波瀾壯闊、血色浪漫,可是我們的主人公一直都是清湯寡水、對誰都愛答不理、對一切都不怎麼上心的樣子,生死由天,命運帶來什麼就接受什麼。

看書的時候我會懷疑他甚至從未愛過她,可是她那遙遠而模糊的影子,卻從此永遠刻在了他腦海中,他不會時常記得她,卻也永不能忘記她,直到最後,在沙州(即敦煌)城馬上淪陷,在那兵荒馬亂、火光沖天的世界末日,他默默地抄下經文,併發願祈禱天下太平,可是他的甘州小娘子,那個遙遠而模糊的影子,卻也揮之不去地出現了,“次願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現世業障,並皆消滅,獲福無量,永充供養”。有一首已經爛大街的詩,用在此處卻是恰如其分: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裏,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裏,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裏,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裏,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愈淡,愈是濃郁,就像年少時校園的桂香,不經意間沁人心脾,而當你仔細去嗅時又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