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範文(通用9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範文(通用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範文(通用9篇)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

我牆裂推薦大家去看這本書!就算你覺得自己跟別人的溝通不存在任何問題,沒有任何的矛盾,這本書也值得你一看,它會讓你對溝通產生一種全新的認識。

如果你苦惱於自己總是不能正確的表達觀點,如果你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亦或是心情不舒暢,都應該看這本書,它能解決你的問題。

1、提出具體的請求:

直接告訴他你的請求,你希望他做什麼,儘量的表述具體詳細些,而不是直接說不希望他做什麼。

使用抽象的語言會使我們無法深入的瞭解自己。

2、明確談話目的:

如果我們只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別人可能就不清楚我們想要什麼。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刻,表達越清楚,我們就越可能得到稱心的迴應。

昨天我突然陷入思想的沼澤,我想不通一些事情,那讓我非常的痛苦,可能身邊的朋友沒辦法理解我的痛苦。直到今天我再次翻開《非暴力溝通》,頓時雲開霧散,我覺得我可以採納書本里的建議,去照着執行。

我想我可能真的表達方式不對,我只是一昧的說他從來不表達自己的想法,我甚至直截了當的說他是個沒有想法的人。怎麼可能沒有想法呢,有的人只是天性不愛表達出來。我又是否有認真的回顧我們之前的交流,或許是我自己沒有用心罷了。

要解決我的煩惱,可以試着找一個具體的話題,然後展開。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我如果從他的角度切入,可能會對他有更真實的認識。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2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作者是馬歇爾·盧森堡,很多心理醫生都會推薦看這本書,因爲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確實很不錯。

讀完這本書,不僅可以用於和愛人、孩子進行親密溝通,也可以在工作、商務談判中使用。

非暴力溝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一詞的翻譯。也被很多人稱爲是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可以濃縮成八個字,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描述你的觀察,說出你的感受,表達你的需要,明確提出自己的請求。很多人在生活中溝通的時候,都不會描述自己的請求,比如經常會聽到別人說,“我希望你能過來陪我”

這個是一個很抽象的請求,對方肯定很難去猜,究竟是怎麼才能滿足你的需求。但是很多女性都會犯這個錯誤,提出抽象的請求,然後抱怨先生不懂得關心自己。

比如說你家寶寶把廚房的各類廚具都從櫥櫃裏拿出來玩,如果是你看見了。你會怎麼和寶寶溝通?

寶寶,媽媽看見你把這些廚房用具都拿出來,(觀察)媽媽差點兒踩到了,媽媽覺得廚房好亂,心裏不舒服(感受),媽媽喜歡乾淨的廚房(需求),你可以收拾好嗎(請求)

所以當你看見孩子搗蛋,或者說有些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記得用這四個步驟來溝通,可以讓自己和對方,溝通更加順暢。

還有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切記不要將請求變成命令,比如孩子不聽你的話,不去收拾的時候,你就強硬要他去做,並且動武之類的。

這時候就是變成暴力溝通了,當然我們在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避免關係再次僵化。

非暴力溝通力最重要的應用也是培養對自己的愛,所以也不要隨便給自己貼標籤說自己不是個好媽媽,自己太笨了等等。

此外,書裏還提到學會表達你的感激和謝意也有技巧,說出對方對我們有益的具體行爲,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後,我們的心情。

傾聽的技巧也非常重要,要學會讓對方儘量多表達,你不要急於給她提出建議和意見,可以表達你的感受和體會。讓對方先傾訴,這樣比建議更能安慰她。

知秋覺得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說你要實際去使用,當然你看完就忘,也沒有多大的價值。

溝通重在練習和耐心,願我們都能被世界溫柔對待。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3

學習如何表達憤怒對我來說特別重要。以前表達憤怒時,對親近的人會怒吼,因爲我知道他們會包容我,他們知道我是“刀子嘴豆腐心”;對不太熟悉的同事同學,我通常會不理睬,橫豎看不慣他,也不敢表達憤怒,因爲怕引起更大的衝突不好收場,只能敬而遠之;對於陌生人,在我的定義裏是“不道德、沒教養”之類的,我通常安慰自己這輩子可能遇不見了,息事寧人,就當沒看見或沒聽見。

不管是“忍讓”還是“發泄”,我都會在事後責怪自己“膽小怕事”或“衝動幼稚”,每次都在心裏默默的罵別人和自己千萬遍,仍不解恨,快憋出內傷了。

其實,憤怒的核心是尚未滿足的需要,與其指責自己和他人,不如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有意識的用“我生氣是因爲我需要”代替“我生氣是因爲他們”。因爲指責一個人時,絕大多數人都無法靜下心來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需要和感受上,我們的願望就更難得到滿足。

其次,我們也儘量不要給任何人貼標籤,這也會帶來暴力。負面標籤帶來的傷害,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正面標籤也是要不得的。我記得小時候,媽媽常對着別人誇我是一個上進心極強的孩子,一臉的驕傲,只因我有一次考試,數學考了98分,全班第二,爸媽都挺滿意。可我一看試卷,發現錯誤的那道題是馬虎錯的,要是認真檢查,我肯定是全班第一了,我心裏遺憾,難過,哭的稀里嘩啦的。從此我就被貼上了“上進心很強”的標籤。從此,不管大小考試,不管自己是否有遺憾,我都會大哭一場,因爲我不想讓我媽媽覺得我“上進心強”這個“優點”是枉然,不想讓她失望。

說白了,充分表達憤怒,是在認真傾聽,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的基礎上,不帶任何指責的表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從而達到互利互贏、互諒互解的理想狀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光是在憤怒時強壓怒火,靜下心來就很難做到,也許“除了呼吸什麼也不做”真的能幫助到我們,這還是需要不斷練習強化。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加油,親愛的同學們!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4

作爲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係。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並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迴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非暴力溝通》中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能夠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祕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侷限性,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馬歇爾提出了NVC。他指出,“NVC的基礎是一些溝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們也有助於人保持人性。NVC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容,都有悠久的歷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們已有的知識——關於什麼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以及幫助我們活出這一點。”就像作者在書中寫的:非暴力溝通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容,都有悠久的歷史。書裏面沒有學究式的細說這歷史是如何傳承的,從作者書中字裏行間我們可以體悟他的博大精深和厚積薄發。

有些人對這種溝通方式有些人覺得不以爲然,和那種強調推銷,強調話術,強調控制的理念比起來軟綿綿的。那我想說,你好好用用這種方式,再作比較。什麼理論都要回歸到實踐的檢驗中。

我覺得非暴力溝通很強大,這種溝通方式的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這四個要素,不管是用於傾聽,還是用於表達。這四個過程可以概括爲兩大步,也是催眠中的兩個大原則:跟隨和引導。觀察和感受屬於跟隨,需要和請求屬於引導。在這種方式下,我們的心就變得無比的平靜和順從。很多厲害的溝通高手,比如心理諮詢師,談判專家,催眠師日用而不知。書裏講到的這種溝通模式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有譁然大悟的一種感覺。對於諮詢過程中的問答,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指導的書籍,看的有關書籍要不講的事無鉅細,顯得雜亂無章,要不就籠統的讓人不着邊際。而這本書讓我醍醐灌頂,對以前的有關知識上下貫通,把前兩者系統起來了。

這本書講的那種溝通方式,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客觀冷靜,讓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更近。會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對方的需要,感受到對方的愛。會讓我們彼此消除誤會,化解敵意,讓我們相互包容和接納,互助和友愛。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5

教育家感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今天讓更多一線教師感慨的是“有愛也不見得有教育”。君不見,一些老師對學生滿腔熱情,而有的學生卻敬而遠之;君不見,有的老師很負責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卻遭到“敵視”,甚至於惡語相向、爆發激烈衝突……何以至此?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增強了而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溝通能力卻相對滯後了。

在教育部頒佈試行的中學、小學和幼兒園三個“教師專業標準”中,“溝通與合作”被同時列爲教師的一項基本專業能力。提升溝通品質,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教師專業成長道路上一項必要的修煉。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雖然不是專爲教師而寫,但在提升教師的溝通品質,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方面卻是一本經典之作。

你是否以爲拳腳相加纔是“暴力”?或許你知道“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但是否意識到自己對當事者陳述不當行爲時卻把“觀察”與“評價”混爲一談了?你是否經常會給孩子以“道德評判”、說張三卻拿李四來比較以及慣於使用“我不得不”“你讓我”這類口頭禪?你與學生或家長交流時,是否只顧自己說話而忽視了“傾聽”對方?你是否喜歡用“安慰式”“同情式”“反駁式”“辯解式”“建議式”等等方式向傾訴者作出反饋?

當我看到《非暴力溝通》對種種“異化的溝通方式”的剖析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就足以讓我震驚了。原來,一直爲伶牙俐齒而自得的我其實常常像在公園裏丟了鑰匙、卻因爲光線比公園裏好而趴在街燈下尋找的醉漢,由於表達方式不當而偏離了溝通的初衷和方向。

許多老師認爲自己依法執教,不體罰學生,根本與暴力扯不上關係。但實際並非如此。本書把“暴力”分爲“身體的暴力”和“隱蔽的暴力”兩類。教師涉及使用武力的“身體的暴力”比較容易辨別、發生的概率也比較低。但是,通過語言和行爲讓對方產生精神恐懼、緊張和痛苦的“隱蔽的暴力”,往往連自己都很難察覺,政策法律更管不到,發生的頻率也就更高。如果我們用心體會和留意一下自己和同事、哪怕是優秀教師的日常談話方式就會發現,我們的語言的確經常會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隱蔽的暴力”雖然沒有肢體上的衝突,但它同樣會激怒受害者、迫使對方作出暴力反抗,它的實際危害性被大大低估了。

所謂大道至簡。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模式並不複雜深奧,關鍵在於有意識地在實踐中依次運用好以下四個步驟:

觀察——明瞭正在發生的事情、對方在幹什麼並客觀加以陳述(比如,本週三次數學作業你兩次沒交也沒有說明理由);

感受——表達“難過”“開心”“氣憤”“害怕”等基於觀察的感受(比如,我不滿意);

需要——告知那樣的感受是出於內心何種需要(比如,因爲我需要每個學生都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請求——明確告知希望對方怎麼做(比如,請補交前兩次的作業以後要按時完成)。

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於對這“四要素”的察覺,運用時則可以根據需要作出調整而不是固定不變。藉助這“四要素”誠懇、清晰地表達自己,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還要藉助這一溝通模式學會傾聽,用心體會對方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並予以幫助。

“觀察”是非暴力溝通模式的第一個要素,但不幸的是我們平常在溝通中往往將觀察和評價(包括批評、歸類、比較等)混爲一談。我們自以爲在表達觀察的結果,實際上卻是主觀評價、甚至武斷地給對方貼“懶惰”“不負責任”“自私”等種種負面的標籤。

比如:學生做錯了2道題目。有的老師會說“這種題目還做錯,真笨”。這樣的表述並非是在指出學生的錯誤(觀察),實際表達的是老師主觀的感受(連不該錯的都做錯了,我很不滿意)和評價(你是個笨傢伙)。對觀察結果的正確陳述是“這次佈置的N道題,你做對了N-2道,做錯了2道”。非暴力溝通模式並非要求我們不作任何評論,而是強調區分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即使要評價也要基於特定的事件和環境而不要絕對化甚至拔高到人品、道德的層面上去。如果不能將評價從我們習以爲常的“觀察”中剝離出來、哪怕評價中包含着我們的需要和請求,那麼對方將傾向於關注批評等評價性信息而可能對我們的需要和請求棄之不顧,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摩提說得好:“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大多數人在不順心時習慣於考慮別人有什麼錯;聽到批評時一般會申辯、退縮或反抗;在溝通中不習慣從需要的角度考慮問題。非暴力溝通則非常強調通過觀察和傾聽體會雙方的感受和需要。當別人批評、指責自己時,不是條件反射式地反駁對方,而是通過傾聽,幫助對方從雜亂無章的表述中找到其真實的感受和需要;同時也能誠懇、清晰地表達自己。這樣,雙方的真誠和愛就會自然流露,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衝突和暴力。

《非暴力溝通》還涉及到如何避免過分自責、合理地表達憤怒、運用強制力避免自己遭受傷害、解決內心衝突以及正確表達感激等內容,視野廣闊、論述獨到。在作者看來,非暴力溝通不僅僅是一種語言表達的方法,也是一種持續不斷的提醒:“讓愛融入生活”,讓每個人實現既豐富他人生命、也更加欣賞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標。這也是本書的宗旨所在。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6

在20xx年寒假拿到的書,終於在20xx年8月份看好了,其實不是覺得厚了,也不是因爲沒時間,就是因爲第一眼看到就覺得應該是大衆心理學的內容,作爲一個學了心理學專業的,自然明白有很多書籍其實就是從專業心理學中吸取一部分而成文的,所以,暫時擱置了。直到,有一天,有個老師告訴我,這本書很好看哦,所以,翻開了。

其實,我一般是看完書籍之後纔會去看作者的簡介的,當然除外那些本來就已經很熟悉的作者,這樣就會讓我在看書的同時也一併體會作者的經驗,一同猜測作者是一位怎麼樣的人,往往有時候翻看簡介的時候都會讓我大吃一驚,很有幸可以拜讀這麼優秀的大師的作品。人本主義的確是我在本書中第一眼看到的。

我喜歡這些章節,當然每一個章節都是書中必不可少的,都是會給人不同收穫的。區分觀察和評論:感觸很深,因爲我們往往會根據觀察自動做出反映,形成自己的想法,最後會用言語或其他形式表達出來,但往往這樣的觀察只是片面的,往往這樣的猜測只是其中之一,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怕的是貼標籤和誤會。

觀察是把你看到真實的行爲不含任何情感或情緒不帶任何批判表達出來的,而評論則是根據你自身的價值體系對該行爲做出自己的判斷,人們對於評論向來是喜歡反駁的。例如:你想說小紅很懶惰的時候,不妨想想你爲什麼想這麼說,因爲你看到她三天的衣服都沒有洗,或許就可以換一種表達,我看到你三天的衣服都沒有洗(基於觀察和事實),這讓我覺得你是一個懶惰的人。

相比你直接說一句你真懶,應當會更讓人能夠接受,能夠意識到爲什麼人家會這樣說我。這個非常適用於教學中,小孩子往往很在乎家長或者老師同學的評論,尤其是老師,當老師因爲學生今天沒有完成作業,直接告訴這個孩子,你真是個不聽話的孩子,我想或許這個孩子以後就這樣自暴自棄了,或許這個孩子就揹負着這樣一句話耿耿於懷,如果告訴他原因,或許下一次他的行爲就會有所改變,不會因爲個別事件去否認或者判斷一個人的人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7

不知不覺已經讀過兩本書了,跟着精進小組一起前行了兩個月了!今天讀了《非暴力溝通》深有感觸,覺得這本書太適合我了,我就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不會溝通,不會說話,說話性子急,有時候不等別人把話說完就發火。看了《非暴力溝通》,儘量學着溝通。

今天上午一家人出去逛街,孩子一路上這裏動動,那裏動動,什麼都想動。用大人的角度看是該走的時候不走,該停的時候亂走。但是轉眼通過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孩子當然最關心的是他所關注的零食玩具,除非孩子特別出格了我會提醒他,因爲在家裏我很少讓他吃糖果。到了商場,導購桌子上放了一盤水果糖,導購給孩子吃了一顆,孩子吃了很喜歡吃,吃完還往口袋裏塞。我看着覺得臉都紅了,我對孩子說:“兒子!你這樣吃完了還往口袋裏塞別人會瞧不起你的!”孩子看我臉色不好看趕緊都放下了,導購看見了說沒關係,糖果放在那就是給小朋友吃的。兒子比較愛面子在乎別人的想法,再也不往口袋裏塞了。

兒子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優秀的,特別喜歡閱讀,上進心挺強的,對待同學和家人都比較友好。六歲半的孩子能夠靜下心把鉛筆字和毛筆字都寫的很好真的很棒了,至少比我小時候強多了。知道現在一切問題都是我的問題,如果我改變了脾氣不驕不躁,孩子將會更加優秀!

感恩遇到精進小組,一起前行,共同進步!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8

《非暴力溝通》與其它溝通類的書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溝通類型的書籍主打場合式的溝通技巧,而這本書講的是從人的情感訴求出發,說話前三思,並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來進行交流的溫和式溝通。

初次看到書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溝通難道是武力解決問題嗎?相對而言,非暴力溝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動口不動手”嗎?書中給出的答案是,暴力溝通指的是語言暴力,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語言傷害性往往比肢體暴力更嚴重,也更持久。書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與衝突就是因爲這些被長期忽視的語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要做到的是,學會觀察對方與自己,講究內心的需求與感受,並用溫和的語言表達出來。

艾提·海勒的日誌中寫道:“我不會輕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們也是人,我必須用心理解他們的行爲。今天早上,那個性情粗暴的年輕蓋世太保衝我吼叫,我沒有生氣,而是關心他。我想問:‘你的童年很不開心嗎?女友拋棄你了嗎?’他看起來愁眉苦臉、躁動不安、陰沉而又虛弱。我當時就想幫助他。他那麼痛苦,一旦爲所欲爲,是多麼危險!”我們常常在第一眼的時候就妄自下了批判與看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這就往往導致雙方之間產生誤會。

非暴力溝通就是突出強調這一點帶來的傷害性有多大,書中介紹了實用的溝通模式。首先,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是隨便地批評指責別人。第二,關切地傾聽別人,而不是在未細心觀察上解讀爲批評指責。人們容易混淆觀察與評論,傾向於聽到批評而反駁對方。比如,他是個懶惰的人。這就是評論。他是個四五天都不出門的人。這是觀察。有人認爲他不經常出門就認定他是懶蟲。但未曾細想,幾天不出門的人就是懶人嗎?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念於人就是一種暴力溝通的表現。

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責備對方;責備自己;體會自己的需求與感受;體會對方的需求與感受。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自己的見解,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爲自己辯駁。相反,如果直接說出我們的需求與感受,人們就比較有可能做出積極的迴應。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時,要具體明確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比如,“我想要每個星期出門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爲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而是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和感受,幫助我們在傾聽同時與他人建立聯繫。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9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溝通非常常見,站在制高點對他人進行道德評判,一味的比較,威脅他人,以不得不爲幌子來回避責任。其造成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痛苦。

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用切實可行的方法教會我們如何避免出口成傷。第一步是觀察,講事實而非評論。“你根本不照顧這個家庭”比“你一週有五天都晚上十一點纔回家”更容易引起對方的反彈,讓溝通失控。基於事實的溝通是尊重,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後的需求,人們感受到生氣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不該用責備自己或他人的形式來宣泄不滿,這無助於解決你真正想解決的問題。最後說出自己的請求,明確自己需要什麼,而不是不要什麼,更利於直面解決問題。

我們是凡人,皆有七情六慾,在生氣時會自然而然的批評、埋怨他人,這種發泄並不利於我們解決問題,有時候發泄完還會有自責情緒,讓生活更糟糕。可以試試在今後的溝通中用到“觀察—感受—需求—請求”四步法,在情緒爆發前給理智留一點思考的時間;“打雷聽聲,聽話聽音”,真誠的傾聽他人的感受,進行反饋。

很高興你能看到這裏,這說明你已經開始準備做出改變了不是嗎?祝願你既能擺脫情感的束縛,又能不麻木可憎,成爲生活的主人,遇見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