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莊子讀書筆記(通用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莊子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莊子讀書筆記(通用5篇)

莊子讀書筆記1

孔子被人們稱爲聖人,把莊子稱爲神人。一提到莊子,我們就會想到他的《逍遙遊》。

小時候,曾在語文書上讀過簡化版的《鵬程萬里》,卻從沒有真正感受過乘物以遊心的逍遙,從沒有真正感受過那種獨於天地精神往來的淡泊。

上個世紀末,有一首歌叫做《瀟灑走一回》,瀟灑來去天地間,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聲嘆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當年。逍遙的腳步總是來去無蹤,沿着中國千年的歷史長河,順流而上。有武陵桃園,遺世而獨立,自在悠閒。再往前,乘物以遊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有莊子,也只有莊子。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

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爲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生不逢時,如之奈何?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願做一隻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願意當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所以莊子選擇了無爲,敢於從容面對隨之而來的寂寞和貧困,在天地間隨心所欲,逍遙自在,達到心靈所追求的高度與境界。

《逍遙遊》是全書的精髓,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遊的狀態。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我與,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遊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天地大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

看莊子的《逍遙遊》,首先就要看一個大字。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幾千裏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幾千裏也。巨鯤大鵬,充盈於天地之間的大氣磅礴。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大格局、大氣量、大胸懷是逍遙的第一步。

其實,生活都一樣,只是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個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於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對。所以,胸懷博大是莊子、是《逍遙遊》給我們上的第一課。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夠深,那麼則無力承載大船。同樣的,在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聲就是人生鳴笛啓航的標誌。我們在書海中、在困難中逐漸成長,小船歷經風雨,變成了大船。倘若沒有在學習生活中的知識、能力、經驗的積澱,水不夠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裏航行,必然危機重重。當然,內涵深度的積累無疑是一種漫長的過程,需要鍥而不捨的堅持,這也是一種逍遙遊的前提與資格。

《逍遙遊》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發乎自然,莊子於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於達觀中流露出些許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着莊子去乘物以遊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當感受到心靈的疲倦與束縛時,讓我們靜下心來,跟着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遊!

莊子讀書筆記2

如今一走進書店,你會發現關於怎樣面對挫折、如何爲人處事之類的書籍比比皆是。這些稱之爲的心靈雞湯的書籍迎合了當今複雜社會下人們的口味,給予了人們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我讀過不少這方面的書,卻總覺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閱了于丹的《莊子心得》。

這本書實際上是于丹對《莊子》一書的讀後感,她用心地研究《莊子》,通過解讀莊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結合現代社會的種種現象,循序漸進的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認爲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態,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遙得自在。這是一種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們不斷反觀內心,需要大覺悟才能體會得到。于丹的《莊子心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讓我在享受讀書這個過程的同時,也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思考,着實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

于丹在書中將莊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現給我們,教我們在這個紛繁蕪雜的環境中,應該用心智、感悟、逍遙、看得開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這樣才能超脫與釋然。但是現在的人們,也包括我自己,誰能具備這樣的心態呢?我們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牽絆,不知道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後,即使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內心世界卻依然空虛,覺不到半點快樂。在工作、生活中,經常被小事所困,與周遭的人也難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細細想來,其緣由無非是爲了一些蠅頭小利,有時甚至只是爲了逞一時之快。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質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強迫自己做一些不願意、不快樂的事情?我們應該清醒地認知自己的內心,重新認識和審視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別人的行爲,不盲目的追隨流行,試着用莊子的大境界來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擁有健康的人生心態和快樂的生活狀態。

于丹在書中還提到了一個動態平衡的問題,自行車如果靜止擺在那兒的時候,得靠車支架才能立住,兩個輪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騎起來以後,兩個輪子就可以行進,爲什麼呢?因爲它在動態中保持了平衡。動態平衡對於我們的生活也有着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世界在前進,而我們原地不動時,我們會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應對各種挑戰的時候。如果我們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那麼這種平衡便很容易達到。我們可以多讀書,多接受新的信息,讓自己與時代的前進保持同一個步調,發展和提高自己,開闊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認識自己、涵養自己,通過這樣的方式,或許也更容易獲得莊子的大境界吧。

讀完于丹的《莊子心得》,心靈中彷彿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覺收穫頗豐。只要我們堅持自己內心的秉性,不隨波逐流,並盡力把自身的潛能激發到最佳狀態,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獲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莊子讀書筆記3

這兩天情緒不好,思緒紛亂,今天好容易休息,窩在牀上讀“莊子”。

莊子《大宗師》裏有個故事,說的是一位老者,年事已高,卻面如孩童,別人奇怪,就問他有何養生竅門。

老人說,他懂得道。要參透聖人之道,必須有所持守。這持守分七個階段:吾猶告而守之,三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

什麼意思呢?

首先,“外天下”,是指忘記天下所有牽絆你的人情事故。古人說:天下熙熙,皆爲名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可見古今中外,爲名利所困者不計其數,世人很難擺脫名利、人情之累。

就說我這點煩惱之事,雖然別人看來,不過蠅頭小事,可在自己眼中,竟然關乎名譽地位面子,所以終日困擾心頭。其實想通了,薪酬少三百元不會餓死,面子大一輪,也不會就此事事順心。人生百年,生命盡頭回看,不過短短一瞬,這麼短的時間內,想幹的事太多,從大的方面來說,我想把醫療客服做出經驗和成績,我想體驗一下心理治療師的工作,我還想做一個講課精彩出色的老師;從小的方面來講,我想繡幅十字繡作品,想學學拉小提琴,想會講一門外語……也夠我忙的了,還有功夫煩惱麼?

第二步“外物”,就是把物質世界的東西儘量剝離。在這個物質世界中,物質的誘惑無時無處,精彩絕倫,要想完全杜絕真是難如登天。但是我想,畢竟現代生活中的人們,早已擺脫吃穿之虞,物質的追求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滿足,而且也不需要完全放棄物質的享受,你只要弄清楚,在你的內心世界中,在你面臨選擇的時候,不會因爲物質放棄你原先內心的堅守,就可以了。

第三步“外生”,是指超越生死。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無人能夠超越,能夠超越的只是你對待生死問題的心理和態度,做到順應規律,平和接受,不憂生,不懼死,享受生命中的每一時刻。

第四步“朝徹”。做到以上三點,人就徹底了悟了,不受世俗牽絆,擺脫聲色犬馬誘惑,看破了生死的心靈,就象澄澈的小溪,空明的山谷,清淨自在。

第五步“見獨”。到了這個境界,世間萬事萬物,在你的眼中,由來處來,往去處去,一切都是那麼清楚明瞭,不再紛擾你的視線,惑亂你的心靈。

第六步“無古今”。時間在這時候彷彿停步,古往今來,改朝換代的煙塵都迷不亂你的思緒,你腦海中的大道,暢通上下五千年。

第七重境界叫做“不死不生”。世人多畏死,可是在莊子的寓言故事裏,視生爲勞頓,視老爲安佚,視死爲休息,一覺睡醒,生命重新來過。所以,在莊子看來,生與死勿需悲喜,甚至也沒有明顯的`界限,生就意味着死,死就意味着生,即使身體沒了,思想依然可以傳承萬年。

對於莊子的學說,我懂得不多,但我從莊子的故事裏看到的,是一個追求精神自由與自在的人,是一個秉持自己內心信念的人,是一個超越世俗名利誘惑的人,是一個善於思考人生大文章的有心人。我想:他畢生追求的,應該是對自我的把握和對自然的順應吧。

莊子讀書筆記4

昨天早上讀完了《大學》,總的感覺是正直之人、飽學之士一般是身死卻留下美名的結局,而奸佞小人、善弄權術者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確也是少數。大多數隨波逐流者過着比較安穩的日子,也許這就是今人隨大流的緣故吧。

從今天開始,讀《莊子》。

譯註者(紀琴)卷首語:急功近名者,服之可當清涼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當益智膏。

從以上這句話來看,作者是寫給世人作爲中藥醫治心病的,我讀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爲了研究,另外一個目的是享受。畢竟高中畢業之後,很少看古文了。工作之初買了一本《古文觀止》,也只翻了幾頁。十幾年了,現在除了紙張略顯陳舊外,裏面還是幾乎空白。日後一定抽出時間研讀。目的卻是爲了提高古文素養和理解能力。基於此,我讀這本書,顯得容易一些。僅讀原文,現在對我來說很費力氣。

今天早上讀完了逍遙遊。記得去年登泰山時遇見一塊逍遙遊的崖刻,就在山澗、架橋的東邊,我立即讓同事予我拍照留念。現在想想,何必如此心急?心中有佛,還在乎非得日日見得佛的樣子嗎?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莊子借大鵬之翅、許由之言舒心中之的境界,讀來快哉!看來莊子不僅僅是想象,他認爲大鵬飛在萬里之上,也就是在狂風之上,才能御風自在而行。這裏,一方面符合自然規律,即在對流層之上,飛得纔會平穩,客機不是這樣嗎?另一方面,符合社會規律,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此山中,只有再高一個層次,才能看的更清楚,才能更遊刃有餘!

莊子讀書筆記5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這段。

這段話當屬全文的精華。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由無數相互隔閡的個體構成的,我不可能是你,於是我就不知道你的痛苦和快樂。我以爲你的痛苦和快樂其實是我臆想的。比如,我看見你皺眉,以爲你很不快,其實很難說你不是在沉思。看見你笑,也許以爲你在快樂,其實可能你在僞裝。

雖然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然而我會融入你的身心,就像水,緊緊包裹住魚兒,就會產生我在你的心裏,你在我們的夢中的境界了。這樣的交流和融通,就算自己不是魚,也能夠知道魚的苦樂的。

固然,《秋水》的這一段是精華,然而是反面的精華,是莊子小國寡民相互隔絕的精華。我們這個世界就要交流、就要溝通,就要我非魚,也當知魚之樂。作爲教師,就更得如此了。不如此,教育的職能是不可能發揮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