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手指》讀書筆記(通用16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手指》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手指》讀書筆記(通用16篇)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1

不是很出名的加入書架已久的《白夜行》,也不是《解憂雜貨鋪》,卻引起了我對他小說的興趣。

小說圍繞兩個家庭,一箇中心事件,紙質版書籍兩百多頁,情節一環扣一款,直到最後才恍然大悟,知道書名紅手指的含義。

必須記住的是,越是老年人,或者說正因爲是老年人,內心常常會有不可平復的傷痕。治療的方法有許多,周圍的人不能理解。所以我覺得,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

刑警 加賀恭一郎,運用人性進行推理,細緻入微,能察覺旁人所不能察覺,是是是書中塑造的英雄。

他的成長自然與其家庭是分不開的。

在家庭方面,雖然表面上不去看望重病的父親,但是卻通過郵件陪父親下棋。旁人只會對這種冷漠的行爲猜測其中的原因,背後卻是對老人的尊重。

而另一個家庭確是冷漠的罪犯產生的真正冷漠的空間。沒有主見的丈夫,見識短淺、對兒子溺愛護短的妻子,造就了一個懦弱、冷酷的兒子。這也與當今風口浪尖的少年犯問題極其相似,都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重大影響。

而母親的紅手指即是對兒子人性的呼喚。刑警早已看出端倪,配合母親,對意欲栽贓的兒子一個又一個提示,只爲讓兒子自己說出真相。

還是紙質書好看,但不方便攜帶……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2

第一次看完覺得很走心的作品,有點難過。

這本書是瞭解加賀先生的最好的書,這位東叔偏愛的偵探,有血有肉的偵探......

在讀《紅手指》的前三分之一的時候生氣到讀不下去,一度和老盧快吵起來,因爲心情很糟糕。

關於原生家庭的事情我一直很關注,下一本書也有興趣讀一下,好像剛巧最近的《都挺好》是在講這方面的事情。之前看《歡樂頌》中講樊勝美的家庭提到了這個概念就一直感興趣。並不是我的原生家庭給我帶來了什麼不好的影響,我只是很想了解一個家庭對於孩子會有怎樣的影響,無論是好的壞的,我們又該怎麼去對待,我們在面對自己的人生的時候所做的努力與原生家庭相比哪個又佔比更大一些。

這本書的人物全部讓我生氣,怎麼會有這樣的人,這樣每時每刻像是生活在地獄裏面互相折磨的人。

如果事情真的如前原昭夫計劃的那樣成功了,那麼直巳之後真的就無憂了嗎,年邁的奶奶爲他頂罪,父母一手策劃了這一切,他的身上會揹着怎樣的罪過,這應該會在每個午夜夢迴的時候折磨着他吧。可是轉念一想,或許真的不會,看書中描寫的他暴虐的人格,在殺了小女孩之後也並沒有很無所謂,這樣的人,你又怎麼會奢求他會有罪惡感呢?

看完心情沉重。

插一句題外話,看完三體之後覺得其他所有都是短篇,看起來簡直光速。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3

看完這本書,想到了我們國家的二十四孝裏的故事。當智能化的社會不斷髮展時,我們有各種工作要做,有好多新奇的東西要去嘗試。路邊的水果攤也可以支付寶支付了。可是,我們有的父母並不會使用,他們想了解自己的子女,可是卻並社會遠遠的拋在後面,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小的時候爸媽總會耐心的教我們,怎麼繫鞋帶,怎麼拿筷子,一遍又一遍。

到了我們教他們時,就沒了耐心,學不會就不學了吧,然後沉迷於自己的世界裏。

我們呀,往往把耐心給了別人,對最愛我們的人往往最心狠。我們以爲,親人就是可以接受我所有的小脾氣的人,可我們尚且對外人如此,對待父母爲何如此冷漠?

何曾看到過父母眼中的無奈和心酸。可是,他們只會埋怨自己,跟別人聊天時,還是會說,我家的孩子多好多好。

無論你走多遠,回家的路一定不要荒蕪。那條是縱使你一無所有,遍體鱗傷,也永遠包容你的歸處和來處……

父親之於加賀,母親之於昭夫。都是如此罷了……

不管是哪個國家,父母親情,都是一生都割捨不下的,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我們都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緣分。

偵探小說的境界,到最後最震撼人心的,並不是字裏行間的邏輯關係,或則意料之外的結局。更讓人淚目的是,故事背後的人情世故。

有生之年,且行且珍惜,莫負最珍視我們的人。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4

這是最近讀過的最好的東野圭吾的小說,他的偵探小說裏面加賀探長系列都是精品,非常耐心尋味。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看似普通的家庭如何因爲千瘡百孔的內部問題而走向絕路的過程。

“這個世上沒有什麼很普通的家庭,即使外表看似普通,家家也都有一本難唸的經。”

男主人昭夫是一個十足的懦夫,逃避型人格。他對家庭沒有盡到父親丈夫的責任,對父母也沒有盡到侍奉贍養的義務。其實從後面兒子殺人之後的處理來看,他的妻子八重子是可以依賴他的,並不總是頑固而不肯妥協。而他因爲暫時全權負責了這件事情的“善後”,婚後第一次確信妻子把一切都交給自己處理了,也是第一次擔起了作爲丈夫的家庭責任,使妻子感覺他值得依靠。在這裏不得不說東野圭吾很會刻畫人性的微妙複雜之處,這也是昭夫婚後第一次態度不好以及生硬的回答妻子的問話,是因爲他做了事兒,頓覺有了底氣。這反映出他平時完全知道自己沒有做到位,讓妻子處於喪偶育兒的狀態而心懷愧疚,卻因爲怕麻煩而不做一點改變。他的偷懶以及自欺欺人的逃避影響到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兒子怎麼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呢?

事發之前,直已已經表現出了戀童癖,而且有嘗試過把腦中骯髒的幻想付諸實施,就算昭夫自己上班忙沒有注意兒子的動向,八重子也已經明確告知了自己的擔憂。他卻繼續採取鴕鳥政策,消極的希望兒子可以不給他添麻煩的長大,就算出了問題也不要讓他發覺的繼續過。這樣的父親太不負責了,自食惡果,作爲未成年人的兒子確實能夠說一句:都是我父母的錯。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這樣的家庭不僅只出現在小說裏,它也在世界上各地上演着不同的家庭故事。絕大部分的家庭結局沒有這麼極端,但如果他們讀了這個故事,應該也會有所觸動,而做些什麼。如果有些人在故事的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積極做出改變的話,那纔是這個偵探故事的真正意義所在。

家庭成員之間如果毫無心靈的聯繫,毫無家人之間的溫情,任何一個困難和變故都會讓家庭箭弩拔張,分崩離析。而每一個家庭成員也會受到折磨,活的像一座孤島。

養育孩子不僅僅是家庭的事兒,也是對社會盡自己的責任。無數個幸福的家庭構建了世界的安定與和諧,讓一切的精神緊張得到緩解,因爲美滿的家庭是每個人的依託和港灣,這是構建良好社會秩序的基石。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5

本書反應的正是當下的社會現象及家庭問題。

主人公妻子不願照顧兩位老人,推卸責任沒盡到半點孝道,作爲母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出現了嚴重的錯誤,才導致了孩子走上犯罪道路。這大概就是慈母多敗兒中最好的案例吧。

身爲母親不能因爲愛就寵壞,多點時間陪伴,發現問題需及時指出,做錯事要勇於承擔責任。孩子不可能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孩子犯錯儘想着如何幫忙掩蓋,這對夫妻也是絕了,將錯就錯,竟然想讓老人去幫自己小孩頂罪,這種喪盡天良的做法實在是令人髮指。當時看到主人公對加賀舉證自己母親時氣的讓我抓狂,沒有照顧老人,還想着讓老人家替自己小孩頂罪??

其實老人給過很多次暗示的,給過主人公認罪的機會,他哪怕看老人家一眼,關注一下都能接收都信息。可想而知主人公多少次傷到老人的心啊?

最後是因爲老人家的柺杖,觸動了主人公心裏最後一道防線。如果還是無動於衷,就很想問還是人嗎??

本書的老母親給兒子的一次次機會感動到了我,孩子永遠是母親們的軟肋,母愛的偉大之處在與把畢生的耐心都給予孩子。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6

《紅手指》——作爲一位語文老師,看到這個題目,腦子裏的第一反應就是:“紅手指”肯定是文中重要的線索,甚至是破案的關鍵。的確如此。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日本再平常不過的一家人,前原和妻子人到中年,上有癡呆的老母親,下有未成年的兒子。平靜的日子被打破了,兒子在家中殺了一個小女孩,前原夫婦決心移走屍體,掩蓋罪行。當罪行無法掩蓋時,讓未成年的兒子去坐牢,前原夫婦是萬萬做不到的,那應該找誰做這個替罪羊呢?“他們不會是想把癡呆的母親推出去吧!”果不其然,他們是這樣做的,一個癡呆的母親,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人,不正是一個好的“兇手”嗎?

故事如果到這裏就結束了,那作者就不是東野圭吾,故事的結尾也是故事的高潮。其實警察早就知道真相,紅手指是母親給警察的暗示,也是給兒子的的暗示!就像加賀警官說的那樣,世界上沒有哪個母親會把自己的兒子送入羅網。即使在全然知道兒子要將自己作爲替罪羊,母親抱着希望,各種提示,相冊,還有兒子小學畢業前送給自己的小木片……還好中年的前原在最後承認了自己撒謊,潰不成軍。

猜到了“癡呆”的母親會被作爲替罪羊,卻沒猜到連“癡呆”也是母親爲了生存而假裝的,自己的妻子對母親態度冷淡,兒子受他影響,也開始疏遠母親,自己尚且如此,更何況自己的兒子!母親絕望了,最後選擇的道路就是創造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世界,不讓其他成員進來!本以爲母親會默默地替兒子的兒子頂罪,然而並沒有,也沒有直接拆穿兒子,她在賭,賭她的兒子還是愛他的,用親情作爲籌碼!

親情缺失導致悲劇的發生!親情,兒子對母親的愛,兒子對自己兒子的愛!前者在兩位之間,選擇了後者,說他真的愛兒子嗎?我覺得不是,在兒子真正需要他關心時,他選擇的是逃避!更別提他愛自己的母親,連陌生人都感受到母親的癡呆是裝的,而和母親朝夕相處的自己卻毫無察覺。正是因爲前原和妻子八重子沒有處理好家庭關係,導致一系列悲劇的產生,也是導致自己兒子最終成爲殺人犯,卻到最後仍舊認識不到自己錯誤這樣悲劇的發生。

父母永遠無私地愛着自己的孩子,而孩子本身對父母的愛卻似乎永遠無法超越父母給自己的愛。親情在很多時候似乎並不對等,我們用自己以爲的方式愛着他們——父母或孩子,以爲這是愛,卻從來沒有想過這到底是不是他們所需要的,或者說給予愛的途徑是否正確。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親情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值得我們探索的。

親情?——親情!東野圭吾的不僅是在講故事,更多的是在拯救一顆顆迷失方向的心。願我們不曾丟失那顆有關親情的心。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7

《紅手指》主要講述了前原昭夫與妻子八重子爲掩蓋兒子前原直巳的罪行,棄屍、並把罪行推到昭夫母親,前原政惠身上的,但最後,因爲受不了良心的譴責,前原昭夫選擇了吐露真相。

其實東野圭吾在寫這本書時,寫出了社會家庭中存在的問題:婆媳矛盾、親情的包容、逃避的懦弱。當我看到這本書,看到前原昭夫選擇讓兒子自首時,我有一種釋然,但隨即,看到八重子萬般阻攔,我又一陣難過,可是,設問天下父母,哪個不是希望兒女犯得錯能由自己擔着,但,也就因此,讓前原直巳成了一個膽小,懦弱,遇事就推卸責任,逃避的人,在殺了女孩之後,他反倒像個沒事人一樣,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讓父母在爲他揹負責任,而八重子之所以選擇掩蓋兒子的罪行,是因爲她太溺愛兒子了,但也是因爲前原昭夫不顧家,從來沒有爲教育兒子出過一份力,導致直巳在被欺負時,感受不到父愛,心裏孤寂,沒有朋友。

這個家,缺少一樣東西:責任感。如果有責任感,前原直巳就不會在殺害了小女孩後,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如果有責任感,前原昭夫就不會在兒子被別人欺負後,不管不顧了;如果有責任感,前原昭夫就不會在事發後,把責任推到裝癡呆的老母前原政惠身上了。只可惜,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如果。

不過也幸好,前原政惠爲了不讓兒子犯錯,用口紅塗紅了指甲,給警官加賀提供了線索,加賀也希望前原昭夫能在他家說出真相,最後因受不了內心的譴責,昭夫說出了真相,坦白了一切,供出了兒子。

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很多,對此,我只希望這樣的家庭能少幾個,而兒女們,也能對老人多幾分關照,多陪陪他們。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8

今天中午打開的一本書,用了短短三四個小時看到了結尾。殘忍而溫情。

是因爲書名《紅手指》才選擇在假日裏讀這本書,感覺應該不那麼沉重,但事實上壓的人喘不過氣。紅手指前後出現了兩次,一次是前原父親患老年癡呆症玩化妝品塗紅的手指,一次是母親政惠在被兒子拉出去頂罪時,用口紅塗紅的手指。母親塗紅的手指一層是要拯救自己的兒子,一層是爲了感受自己丈夫在患老年癡呆症的過程中的心理。都是愛,一層溫暖一層殘酷。

很多事物不止是表面看到的那樣,更多的是表面背後的東西。加賀的父親在醫院住了那麼久,加賀卻從不進病房,直到他父親嚥氣離世。在鬆宮眼裏是殘忍,而對於加賀來講,是他父親爲了體味他母親離世前的感受,是一種補償性質的愛,而加賀能夠爲父親的這樣一種愛守承諾,這也是溫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不是因爲前原的懦弱無能,優柔寡斷,八重子的溺愛,自私,也不會培養出那樣一個冷漠,心理畸形的兒子。政惠和八重子都想保護兒子,一個是理智而堅定的保護,一個是無知而溺愛的保護。如果說直巳的性格特徵是父母造成的,那麼前原的性格不能不說沒有受到父母的影響,也是因爲他們對他太過寬容。記得在哪裏看到過這樣的話:“一個孩子的誕生,父母是最初的引路人,而不合格的父母,是傷害孩子最大的兇手。”日本小說家伊阪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爲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可事實上,做父母的確不需要執照,前原與妻子八重子的結合也不過是不負責任的時間到了就結婚的結合,自然沒有承擔起婚姻的責任感,更不要說爲人父母。八重子對兒子的教育不但不需要婆婆的幫助,也不需要丈夫的幫助,而她的性格中隱藏了許多不利因素,導致最後的悲劇,這是殘忍。好在最後前原幡然醒悟,這是溫情。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9

在上高一的女兒的催促下,我讀了東野圭吾的小說《紅手指》,讀完感觸很深。

回顧小說的情節,無不讓人深思。初中生直巳掐死了7歲的小姑娘,因爲猥褻未遂而遭到小姑娘的反抗,毫無人性的直巳手段之殘忍使人瞠目結舌。小姑娘的凋謝讓人無不悲痛,花樣的年齡,還有美好的憧憬全部化爲泡沫,受害者的父母可憐至極。直巳行兇後,並未有絲毫悔意,張狂、放肆、任性,沉迷於自己的世界裏,不出自己的房子,玩網絡遊戲。

直巳爲什麼爲什麼會變成這樣?當警察最後詢問時,直巳說了,“都是我父母”。怎麼說呢?直巳的父親昭夫和母親八重子關係一直不好。八重子虐待婆婆,辱罵婆婆,和婆婆住在一起目的只是得到婆婆的房產,從沒有讓婆婆在飯桌上吃過飯。昭夫對自己妻子不待見老人毫無反應,他逃避家庭中的婆媳矛盾,不正面解決;昭夫對妻子溺愛兒子、任由兒子我行我素,也採取漠視的態度。昭夫疏忽對妻子的關心,疏忽對青春期兒子的教育,疏忽對家中已“癡呆”的老母的照顧,顧疏忽對家裏複雜關係的處理;自己逃避現實,曾經還背叛妻子在外面拈花惹草。父母關係不和,母親虐待奶奶,父親疏於管理自己,母親又過於溺愛自己,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直巳,飛揚跋扈、狂躁暴虐、任性自私,沒有責任心,沒有人性,成爲殺人犯,也不足爲奇。

當知道兒子殺人後,昭夫立即想到的是報警。雖爲父親,對於一個男人,對自己的叛逆的孩子沒有任何辦法。他想到只有警察纔會制服於叛逆的直巳,他也知道這樣會毀了直巳的一生,就是轉換到其他地方居住,也不會逃脫周圍鄙視的目光,自己也要陪孩子一起坐牢,孩子是未成年人,家長擔有監護人的職責。但是沒有其他辦法。溺愛孩子的八重子,以死相逼丈夫,不能讓孩子自首。八重子沒有去想這件事孩子應付主要責任,家長也有教育失職的重大責任;而是一味的袒護自己的孩子,擔心直巳收到打擊和驚嚇。逼迫昭夫,其實昭夫自己也是這樣想的,拋屍在公園廁所,夫妻倆詭計想盡如何對付警察的詢問。

可警察不傻,很快就找到昭夫家。當警察找上門來,眼看自己的罪行將要敗露,昭夫竟然告訴警察是自己的癡呆母親失手掐死的小女孩。昭夫母親政慧被警察帶走,昭夫內心非常煎熬,兒子的罪孽卻讓自己無辜的老母親來承擔,看見母親的柺杖上還掛在自己小時候親手爲她做的名籤,想起種種往事,他崩潰了,忍不住大喊“我母親是無辜的”!其實警察很早就知道了真兇並不是政慧,就想看昭夫什麼時候會醒悟。

警察爲什麼會知道真相呢?因爲政慧的老年癡呆是裝的,她知道八重子厭惡她,只有裝癡呆才能爲自己營造一個安全的空間,沒想到親身兒子竟利用自己的“傻”,把孫子的罪行強加到自己頭上,於是偷偷給警察傳遞了巧妙的暗號。

小說直視現實問題:贍養老人,教育子女。贍養老人就是對孩子的正確教育,不贍養老人就是對孩子的反面教育。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10

我僅能用過去那些美好的回憶,來救贖你的靈魂——題記

《紅手指》其實就是一出被放大化的家庭悲劇,一種生活化共鳴。本書中東野着重描寫了現代社會的一種通病——親情缺失

當一個無知的孩子,犯了罪,他逃避、他憤怒、他斥責,他就像個惡魔一樣,讓每個人都變得好醜陋,這是誰的錯?當一個母親,母愛氾濫的時候,便會不斷的包庇和縱容自己的孩子,她這樣做真的對了麼?當一個父親,面對自己犯了罪的兒子的時候,內心的抉擇是怎麼折磨他的?讓自己年邁的母親去頂罪,面對警察的盤問,煩躁、恐懼、黑暗、良心的不安會一涌而上,誰能給他正確的選擇?而當一個年邁的老人,被冷漠、被利用,她只能用僅存的回憶,來原諒她的子孫們,來救贖他們的靈魂,當發現自己被代做替罪羔羊的時候,她的內心又如何……

我一直很喜歡東野的書,因爲他的書,永遠也猜不到結局,而每一個結局中都藏有一個祕密,每一個祕密都讓人震撼。《紅手指》在2011年11月1日於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因爲喜歡東野的作品,所以他的書,我都有收藏的習慣。有天去書店逛東野專櫃的時候,發現他出了新作《紅手指》,當時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封面,很有藝術感。不過當時看了簡介,我其實並不明白爲何東野要把書名定義爲《紅手指》,當我看完這本書的一霎那,才忽然明白過來……

當一個母親對自己孩子的關愛,轉化爲一種溺愛的時候,罪惡就開始了……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逃避的東西。所謂的“蝴蝶效應”,可能只是婆媳之間的一次爭吵,父親對兒子的一次責罵。我一直相信,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子女永遠是父母行爲的鏡子。當我看到直巳把一個小女孩殺了,明明做了這麼殘忍的事,卻還能若無其事的在自己的房間裏打遊戲,當父母追問他爲何如此時,他只一句:“不是故意的,你們煩死了”我就在想:“這個孩子,他所處的環境是絕對有問題的”之後看到八重子爲了安慰兒子,不惜以死威脅丈夫,不讓他報警,而後,看到兩人爲包庇兒子,竟讓患有老年癡呆的母親去頂罪,這不經讓人心寒而慄……看到這裏,我對直巳之前的行爲就一點也不驚訝了!八重子的溺愛會告訴她的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罪,背後總有母親撐着,卻不知這是多大的一個誤區……

在本書中我認爲昭夫也是最重要的主角之一,其實他本沒呢麼壞,卻因爲妻子的以死威脅,一路深陷了下去……面對犯罪的兒子,他憤怒、他痛心、他絕望,他想把一切的真相告訴警察,但是面對妻子的行爲,爲了扮演好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色,他無奈……所以他需要一個精緻的騙局,以使全家從刑警(加賀恭一郎)深邃的目光中“全身而退”。於是他選擇了幫助兒子拋棄屍體,然後讓患有老年癡呆的母親去頂罪,他的想法是:即便母親犯了罪,警察也會從輕發落的,因爲她是病人。可當他做這個決定開始,他就註定了一輩子要活在愧疚中……其實在《紅手指》中,我最同情的到不是政惠,而是昭夫,也許有人會認爲昭夫是一個失敗的男人,自己的兒子成了殺人犯,妻子跟自己的母親關係一直處不好,最後還要爲了包庇兒子讓患有老年癡呆的母親去頂罪……可是一個男人成了家之後,他就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沒有顧慮,會有很多很多的責任跟壓力,致使他喘不過氣來,他會有很多很多的顧慮,因爲他有孩子,有妻子,還有母親,他必須要考慮到家庭中的每一位,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事是很無奈的,一些東西,必須放到時間裏去,才能看的清清楚楚……

只是可憐了政惠,因爲人羣的冷漠,她只能以裝瘋來躲避他們,多年前他的老伴因得了老年癡呆而去世,所以她選擇了變的跟他一樣,以便於紀念死去的他……我想當她聽到昭夫和八重子在她面前說:“都癡呆成這樣了,只要我們作證,不由得他們不信”時,她的內心,一定是絕望透了!如果換做是我,我一定會咆哮,可是,政惠她沒有,她最終還是選擇了用從前那些美好的記憶,來救贖他們的靈魂,她要把兒子拉回正途,所以她繼續裝瘋,她想到了老伴曾經因爲老年癡呆,而把手指頭塗成了紅色,於是,偷來了小女兒的口紅,把手指塗成紅色,當做是案發前一天塗上的,以爲昭夫會就此注意到自己的紅手指而無法繼續那場徹頭徹尾的騙局,可惜了昭夫太過注重那場騙局,卻遺忘了細節……

其實看到這裏,我不經想大哭一場,人性、寬容、抉擇,都在這本書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本書中其實還暗藏了一位主角,那就是加賀,警察的洞察力永遠都是那麼的敏銳,在調查昭夫家的時候,雖然就跟裝瘋的政惠見過僅僅幾次面,但他卻一眼看穿了她的心思。也許是加賀看到了她的眼睛,在政惠的眼睛裏更多的是絕望,是哀傷,這是老年癡呆症人眼裏絕對不會出現的眼神……最終,加賀拿出了政惠柺杖上的小鈴鐺,以此喚醒了昭夫的人性,那是他送給母親的第一個禮物。在昭夫終於自首之後,加賀說:“前原先生,你認真地看過你母親的眼睛嗎?”呵呵,是啊!住在一個屋檐下這麼久,卻絲毫沒有發現母親是在裝瘋的,這不是人情的冷漠麼……

當我合上書的那一刻,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兒子犯罪,到隱瞞罪行,到最終讓年邁的母親去頂罪,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紹夫對母親的冷漠!一味的縱容和包庇自己的兒子,卻遺忘了那顆從來都只願躲在自己世界的淒涼的心……可是,他真的錯了麼?所有的責任和壓力都在他一個人的肩上,面對只有十五歲的兒子,卻成了殺人犯,如果讓警察知道了,直巳還呢麼小,他以後要怎麼辦?作爲一個父親,他即絕望又無奈;面對妻子的以死威脅,他作爲一個丈夫,只能順從!面對年邁的母親,他作爲一個兒子,要忍受多大的良心不安?只有他,只有這個男人,只有這個已爲人夫、爲人父、爲人子的男人,纔是最不容易的……

越是老年人,或者說正因爲是老年人,內心常常會有不可平復的傷痕。治療的方法有許多,周圍的人不能理解。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後記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11

這本小說揭示了當下社會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由人口老齡化引發的一系列發生在前原一家的故事是虛構的,但它卻是社會各個小家庭的縮影,他們每天也在發生着各種各樣的故事,終究無法完全跳脫故事之外。

作爲兒子,前原昭夫是不盡責的。有了自己的家庭後,生活重心的改變無可厚非。但應該繼續持有自己的立場與原則。不放棄、不拋棄自己父母。然而從父親生病到病逝,這個過程讓他感受到了壓力,結局也只是讓他感受到了解脫,而無太多的傷感。

此後,前原昭夫與妻子、兒子、年老的母親一同居住在老房子中,妻子與母親的爭吵不斷,首先在飲食上與自己分開。然而,妻子的抱怨依然不斷,前原昭夫似乎在這些影響下也開始對母親有了厭煩的情緒。漸漸他的母親自願患上了老年癡呆,徹底將自己關進了自己的世界,除了女兒春美,任何人都無法進入。

而前原直巳看着這樣的父母,他的心裏是很難健康成長起來的。甚至把祖母視作是某種骯髒的事物,而前原昭夫和前原八重子也都沒有告誡他不能這麼做。且由於母親的溺愛,父親的漠視,同學的欺凌,導致他性格上的缺陷,養成遇事逃避。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爲規範。反而是養成了他遇事逃避、抱怨,對外內向靦腆膽小,而對內則是霸道強橫和蠻不講理的性格。因此在誤殺了一個小女孩後,他當下固然是害怕的,但是卻還能若無其事的在房間裏玩遊戲,還能感到“飢餓感”,那心是得有多大啊?

即便是爲了保護自己的兒子,我也同鬆宮一樣無法理解怎麼能把自己年老的母親拿來做替死鬼,這是多麼淺薄和無知的犯罪啊?然而,前原昭夫還真就這麼做了,爲了幫助兒子逃避處罰,不惜和妻子合謀設計自己的母親,這件事無論是從情理法上來說都是無法容忍的吧!就算他在最後一刻坦白,就算算是他帶給自己的救贖,但是造成傷害卻無法消除。正如加賀所說的“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即便是老人,不,正因爲是老人才會有無法消除的心靈傷痛,而治癒它們的方法不一而足,雖然周圍的人們是很難理解的,殼重要的是即使不能理解,我們也應該給予尊重。”

在這個故事中,讓置身事外的我不禁慶幸春美的存在,她的存在無疑彷彿是穿透了厚厚雲層的一束照在海面上的光,照亮了這片天空,也給這片海域帶來了希望。再不僅僅是聯想到“久病牀前無孝子”這類的詞了。反而她是一直照顧着父母、陪伴母親,守候在他們的身邊。她纔是前原昭夫,他的哥哥的救贖,因她的存在,而使得前原昭夫所犯的錯纔沒有那麼的罪不可赦不是嗎?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12

“這個家裏有隱瞞的真相,必須在家裏,讓他們自己說出來。“這是加賀恭一郎對鬆宮脩平說的話,然而隱瞞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這是朋友力薦的一本書,之所以遲遲沒有讀,只是覺得關於東野圭吾加賀系列的書,最終的結局總歸讓人感到很沉重,就像加賀自己說的,斷案的目的不僅僅是破案而已,而是要揭開案情隱藏的真相。然而真相觸及的就是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那塊,敏感又易碎。就如讀完這本紅手指,我感覺玻璃心又碎了一地。

其實這本書就推理小說來說,並不是很成功,案情簡單,幾乎開場就交代了殺害小女孩的兇手,然而之所以他依舊暢銷,依舊口碑不錯,就是整個故事若隱若現向觀衆透漏的真相,之所以說它若隱若現,是因爲真相在每個讀者心裏,大家期待揭開的那一刻,卻抑制不住心裏對真相的真相的探索,凡是讀過東野圭吾小說的人都會明白,容易探知的真相或許只是表象而已。

這是一個平凡而又典型的日本家庭,四口之家,三代同堂,人到中年的前原昭夫和妻子,上有癡呆的老母親,下有未成年的兒子。雖然生活沉重煩悶卻也無風無浪。

然而平靜在一個下午被徹底打破,兒子直巳在家中殺了一個小女孩。前原夫婦決心移走屍體,掩蓋罪行。當罪行無法再隱瞞的時候,前原昭夫向警察道出了案件的真相。

前原的供述合情合理,無懈可擊,警方完全可以結案了,但刑警加賀看到前原母親塗紅的手指時,明白了他們真正想隱瞞的真相。

然而當大家以爲緊跟加賀的步伐,所有的真相就在眼前的時候,故事的結局卻給觀衆無數震驚的點:原來事情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簡單。

我們知道殺害女孩的兇手是前原的兒子直巳,我們也知道加賀想要揭開的真相就是要告訴大家誰纔是真正的兇手,而他用的方式並非是直接粗暴的去揭穿,卻是用一種很人性的方式去引導,就在這個家裏,給企圖隱瞞的人,也給受冤枉的人一個機會。

當良心還未完全泯滅的時候,你緊逼一步,已經到懸崖邊的人可能就會毫不猶豫的吹滅最後一點良知,然而如果你退讓一步,給他一個可以往回走的空間,那麼一切就還來得及,這是刑警加賀用行動帶給大家的人生真諦。

另外,這本書除了案件本身,還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大家好好思考的:

爲什麼前原的母親鄭惠女士要裝老年癡呆呢?老年人的孤獨,無奈,做子女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體會呢?做不到理解,起碼的尊重是不是也無暇顧及?

爲什麼這麼人性的刑警加賀卻對自己的父親如此冷淡呢?就算面對即將離世的垂暮老人,加賀最終也沒有去見父親最後一面,當真相被道破的時候,我始終無法理解即使做到了尊重,無法陪伴的遺憾,加賀真得就能如此釋懷嗎?

與其說這是一部推理小說,還不如說這是一部有關人性的情感書,雖然沒有懸疑小說帶來的那種精神刺激,然而能夠給與心靈滌盪的書也是一部好書。

如果你也處在少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建議讀一讀東野圭吾的這部《紅手指》,或許帶給你的不僅僅是心靈上的撫慰,也許你能打開另外一扇窗。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13

《紅手指》是我在辦公室無聊的時候,在閱覽室翻出來的一本書。不厚不薄,書裏面的排版也是我喜歡的樣子,不擁擠也不鬆散。作者東野圭吾雖是耳熟能詳的大作家,但是我看書的量確實是寥寥無幾,少得可憐,因此也只是聽說過而已。

《紅手指》的故事內容很簡單,講的是一個日本普通男人前原昭夫的故事,一天下班後,接到妻子八重子的電話,回家發現上初中兒子在家裏殺死了一個小女孩,自己爲了替兒子隱瞞,“保護”兒子,撒了一個彌天大謊,甚至誣陷了自己的母親,幸而在最後,昭夫良心發現而坦白了事實真相。

《紅手指》的核心講述的是一個三世同堂的家庭矛盾。作爲男人,昭夫一味順從妻子的表現讓我覺得懦弱;作爲女人,八重子無限溺愛兒子的行爲又讓我覺得可憐;作爲兒子,已經上初中的小大人了,卻十分的不懂事,讓我覺得憤怒;作爲母親,在這個家裏已經無能爲力卻還要小心翼翼的活着,讓我感到同情。但就是現實啊,現實就是這樣,因爲每個人的不完美,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我也只能從故事中吸取教訓,沉澱自己。

書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已經大致猜出了故事的結尾,似乎所有的小說或是電視劇當某一樣東西或者某一個鏡頭重複出現的時候,我們敏銳的嗅覺總會告訴我們,此處必有蹊蹺。但是,如果讓我寫這樣的文章,目前確也是真的寫不出來,作者腦洞確實太大,而我自己慣性思維也太根深蒂固了。

最讓我覺得深有體會的不是昭夫一家的故事,而是刑警加賀恭一郎的故事。故事開頭介紹的是加賀恭一郎的父親生病後一直躺在醫院裏,而加賀恭一郎卻從來沒有到醫院看望過他,直到父親去世。

我一直不解,作爲刑警,加賀恭一郎是優秀的、敏銳的、正直的,卻爲什麼一直都不去看望自己生病的父親。直到故事的最後纔給出答案。

加賀恭一郎的父親因爲他母親的離世而深感自責,因爲他母親離世的時候沒有家人的陪伴,一個人渡過了最後的日子。所以,加賀恭一郎的父親也想要體會一下他妻子孤獨離世的感受。我想,加賀恭一郎應該生活在一個很幸福的家庭吧。對一個人最深沉的愛,莫過於我將自己活成了你的樣子。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14

這本書是東野先生的上乘作品了,他穿插在故事節中對親情的反思讓我深受觸動。即使我覺得情節上還是有某些漏洞,但是漏洞不敵感動,這還在是一本好書。

前原昭夫這個家庭,表面看上去很普通,但是裏面佈滿了矛盾、自私和冷漠,是1個讓人心裏感受壓抑的家。丈夫昭夫是1個普通上班族,他缺乏一家之主應有的魄力和責任感,碰到異常沒有想到圓滑而又讓各方好過的解決方法,在婆媳關係呈現矛盾的時間,他沒有運用的調停,在妻子的任性和蠻橫中,任由媽媽七年看不到孫子一眼;在父親患老年癡呆的時間,他沒有拿出1個男人應有的擔當,屈於妻子的淫 威底下,把照料的責任推給媽媽,自我撒手不管,即使是妹妹春美也比他付出更多的關心,是1個失職的丈夫和兒子。當父親過世之後,他不情不願地搬去和媽媽同住,但是囿於婆媳關係的僵硬居然提示和媽媽分開吃飯,我真的無法想象1個年輕時盡心盡力照看兒女的老人在暮年被冷落和孤立的情景!這是何等淒涼,簡直讓人脊背發寒!養兒子的事他也不曾管過,兒子直巳在學校被欺負孤立,在家被媽媽溺愛成性,沉迷玩撒尤甚萌生幼女癖,他都並瞭解,是1個失職的父親。家務從來沒碰過,尤甚連一條黑色領帶都找不到。昭夫逃避長子的責任,逃避良心的譴責,慢慢的對家裏的事不聞不問,讓家庭四分五裂,溫情不存。

妻子八重子性格剛硬,自私自利,眼界狹隘,對公婆冷漠無情,對丈夫抱怨不停,把家庭氣氛搞得烏煙瘴氣。對兒子千依百順,包庇溺愛,當丈夫題出報警、和兒子談話的時間,她總是一味偏袒兒子,凡事以兒子爲中心,說什麼“就算他是殺人犯,我也要愛護他到底”“他已經在反思,他也受了打擊”,也是因爲有那樣的媽媽才呈現嬌縱出那樣的兒子!

兒子直巳是1個處於青春期的墮落少年,他的幼稚、偏激、自私、冷酷、變態已經到了1個令人髮指的地步。假如說在小學時代被欺負孤立是可憐的,沒有得到父親的關心是家長的錯,但是單憑這些絕對不能構成他沉迷虛擬玩撒世界、冷漠自私、殘殺幼女的緣故。那樣的人我只能說:噁心、死小孩。他是1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就算錯在自我,也會把責任千方百計地推諉到他人身上,然後暴跳如雷。在殺人之後,他只管把屍體放在院子裏,上樓逃到玩撒的世界中,把剩下的一切交給媽媽善後,尤甚沒有表現出半點愧疚,耍脾氣,砸東西,破口大罵,當媽媽爲了處置屍體食慾全無的時間,他居然能夠事不關己吃完整部晚餐,由始至終躲在房間裏讓媽媽幫自我搞定一切,我有緣故懷疑這個少年的精神已經呈現了重大異常。他在媽媽面前裝大王,實際上是1個膽小鬼,面對警察的盤問哭哭啼啼地交代事實,當被問及殺人原因的時間卻只說“都怪我媽媽”,不知責任爲何物。假如攤上那樣的小孩,做媽媽的非常爲難,非常痛楚,讓他自生自滅也不是,幫他擔起一切到最後還可能得到奚落和冷眼。那樣的人固然讓人咬牙切齒,但是他會變成那樣的人,媽媽難辭其咎。直巳本人也一味把錯誤推給媽媽,但是“未成年”三個字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爲他犯罪的擋箭牌,他個人甘於墮落,對生命不尊重,逃避現實,逃避責任也是不爭的事實,本人也應該負上好大的責任。我完整想不到面對那樣1個小孩,要怎麼教育和引導才能讓他融入到正常的社會當中。

妹妹春美我只能說她很辛勞,明明已經家裏有哥哥,但是還在要爲孃家奔波操勞成這個樣子,她對媽媽的愛和照看突出在昭夫之上。假如事產生在現實日常中,我想她的夫家對此會頗有微詞,但是因爲故事的主角不是她,因此東野先生沒有展開來寫。

其它人我不細談,就情節而言,這是1個沒有懸念的故事,但是它展現出來的家庭帶給我的思考是深遠的。1個不和睦的家庭並不是一兩個人的異常,而是每一個人的自私、冷漠、無所謂累加在一起的效果。我最討厭的八重子和直巳,他們的性格即使不好,但是假如昭夫能承擔一家之主應該做的事,絕對不會任由事態產生到這個地步。男人是1個家庭的老師,他的溫柔與寬容,堅強與意志都會傳染其它的家庭成員,就算妻子和兒子本身的性格再不好,在1個好的氛圍下也不會產生那麼的大的異常。這個家庭,假如經濟寬裕,社會地位較高的話,面對的異常就會少好多,丈夫不會因爲沒錢而不能請人幫忙看護老人,妻子不會因爲住房異常跟婆婆勉強度日,小孩不會那麼輕易受人欺負,因此說男人要做好實際不輕易啊……

這本書的要點是:我們“把媽媽都當成什麼了”,我們是如何對待生養自我的媽媽,有沒有試着去了解他們的辛酸?有沒有想要分擔他們痛楚?有沒有盡到做兒女的責任?這些異常看起來很輕,但是假如做不到就有可能產生前原家那樣的慘劇。

政惠奶奶兜了1個圈子向警察說明了真相,讓兒子懸崖勒馬,可令理解,但是這本書唯一讓我覺得有異常的地方是,政惠奶奶既然沒有癡呆,又一直在家,那麼爲什麼在孫子殺人的時間她沒有阻止呢?作者缺乏必要的交代。另外1個沒說了解的地方是直巳,在審問的時間他最後說“……都怪我媽媽”,其中是否有什麼玄機?又是什麼置成他那樣扭曲的性格?只能有讀者自行想象。直巳的作案動機一直都停留在昭夫和八重子的猜測下,他本人並沒有真正承認過,整個查案的過程中直巳都被藏了起來,很少寫到,我本來認爲這裏有什麼出人意料的詭計,論斷東野什麼都沒說。實際假如把這兩點交代瞭解會更出色的,但是瑕不掩瑜,《紅手指》仍不失爲一本好書。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15

很喜歡東野的書隨着案件的推進也給人帶來深思,無論是對社會現狀還是某種價值觀,都能在讀一本書的過程中獲得新的見解和感悟,這便是東野圭吾的令我着迷的原因之一。作家的職責不是寫出優美的句子,而是傳遞着思想、愛與力量。

父母對自己父母的態度對孩子有着深刻的影響,就算是無意間對父母露出的不耐煩也會讓孩子覺得,唔原來老人就是這麼令人討厭的,從而失去對長輩愛與尊重和感恩之心。在亂如麻的生活重壓下,我們對癡呆或時而行爲舉止奇怪的老人都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呢,對於年邁不能自理的父母我們還懷着敬意和尊重嗎?東野在本書中尖銳的指出了這點,不禁引人深思在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我們該如何去做,怎樣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方式,就像加賀雖然和父親之間的關係看似冰冷卻也用着那樣的方式進行溫暖的陪伴。“他很滿意”這便是加賀和父親之間找到了屬於他們相處方式最好的詮釋,所以無論何時我們都要記得尊重父母。

不得不吐槽一下前原一家簡直奇葩之極,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不少像八重子這樣溺愛孩子的母親和只知道工作想要逃避責任對家庭瑣事不管不顧的父親。就像告白裏的小男孩,這樣人格缺失不健全的孩子又有多少呢?所以在孩子的成長軌跡中,父母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將是一個永久的話題。

《紅手指》讀書筆記 篇16

前原昭夫:一個自私、懦弱、毫無責任心的普通上班族,沒有照顧過患病的父親,沒有關心過兒子的身心健康,又因爲妻子的強勢打壓而疏遠自己的母親,最後竟然把兒子的殺人罪行嫁禍給無辜的養育他一輩子的母親身上,令人心寒。

前原政惠:一個平凡的母親,只是想和兒子、兒媳、孫子生活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然而家人的疏遠令母親失望,於是她將自己封閉起來,創造一個自己的世界,不讓其他成員進來,假裝老年癡呆;在母親得知兒子的陰謀之後,她用實際行動來引導兒子,希望兒子可以懸崖勒馬,這份無私的愛令人動容。

加賀恭一郎:在東野圭吾的作品中多次出現這個人物,我原本以爲加賀恭一郎就是一個精明幹練,有敏銳觀察力的刑警,但在本書中才得知原來加賀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加賀是愛自己的父親的,爲了遵守與父親之間的承諾——父親決定要孤單地死去,爲了父親能夠釋放對妻子及自己的愧疚,加賀可以忍受別人的誤解,可以忍受思念和悲傷,在父親住院期間,加賀雖從未去探望過,但他一直默默關注着父親的病情,並且通過郵件指示護士下棋來增進與父親的交流,這份無言的愛使人感到溫暖。

我們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陪我們長大,我們也應該陪父母變老,有人說父母老了以後就會變得像一個小孩,我希望到那時,我們每一個身爲子女的人都可以像父母曾經關愛我們那樣去關愛我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