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泉》讀書筆記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源泉》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源泉》讀書筆記

《源泉》讀書筆記1

年度目前爲止看的最有意思的一本書。

邏輯,理性,純粹。都在作者的筆下像流水一樣綿延不斷,寫出這樣一本書,需要多大的勇氣?這種征戰自己,征戰世界,征戰人性的勇氣……

我一直不明白爲什麼我不喜歡有組織的集體活動,爲什麼每次看到那種歌頌犧牲主義精神的東西就全身起雞皮疙瘩……

這本書讓我理解了我靈魂深處的一些東西,如果我有靈魂的話……或許有些人稱之爲反叛……

都可以,有何不可呢?

既然寫到這裏,那就說說我自己吧……

我知道怎麼樣取悅他人,這是我花了很長時間學會的表演。但是當我學會的那一刻開始,我就不想取悅他人了,我決定餘生只取悅自己。

我知道怎麼樣得到別人好的評價,我花了很長時間得到過我小時候一直想要的肯定,然後我把它們全部摧毀掉……我不準備活在他人的評價體系之下。

我知道我不是什麼濟世之才,我也沒想過去拯救誰,如果我這一生會有什麼意義,那麼肯定是因爲我在不斷的瞭解自己。

書中的人物在看書的時候對書中人物的品評,最讓我嘆息的人是蓋爾,他其實也可以像洛克一樣純粹的,只是他最後放棄了自己,但即使是放棄,他也算是出色的完成了放棄這件事吧……

品評完書中人物之後,就到了解剖自我的時候……

人就是這樣,你必須時刻警惕自己被不好的東西圍獵……這就是我們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原因之所在。

也許我們渺小的不足掛齒,但是一旦被捲入低劣的齒輪,我們就連作爲一個渺小的個體自由自在的資格都沒有了呢……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大多數人的世界,可是這大多數人卻又是我們所鄙視的人……我們怎麼可以把這個世界交給他們呢?

而我們所領受的傳統教育傳統理念傳統文化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真理,少數服從多數……

那麼,這樣是合理的嗎?

多數派自然的被認爲是正義以及真理,少數有不同看法的就被排擠,這大概是對正義和真理最大的侮辱。

這種侮辱,與託黑侮辱建築、新聞、文學……有什麼區別呢?

我能做的無他,只有鞭策自己,不斷向前。

想起《阿特拉斯聳聳肩》中摘抄的一段話“我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對它的熱愛發誓,我永遠不會爲別人而活,也不會要求別人爲我而活。”

《源泉》讀書筆記2

很難說有哪本書像它一樣在大學中深深擊中了我。

第一次看還是在電子書的閱讀APP上,看到一半發現遠遠未結束。發瘋一樣找結局,得出的結論是隻有出版書上有完整的版本。於是又急急地下單。書到了之後卻在看了四分之三之後筋疲力盡地遏制一口氣讀完的衝動。從此就擱置起來直到今天又再次打開。

如果說有哪本書能真正觸碰到我內心某種不可名狀的東西,那正是它。霍華德洛克那看起來完全無法使人理解,他無視一切大衆所要求的的審美、權威。他輕蔑甚至可以說是同情他們。他是真正知道自己所需的是什麼的個人主義者。在異端與從衆間,他就像懸崖上最後一顆看起來渺小,但絕對不會容許自己倒下的樹,紮根在屬於他的土地上。

他沉澱在腳手架間,矯健地揮舞着錘子榔頭;他埋頭在設計草圖間,圖紙摞起來等身高。他是真正知道自己渴望的是什麼,追求是什麼的人。彼得吉丁是一個反例。媽媽的乖兒子,教授們的得意門生,媒體一時的寵兒。彼得謹遵學院派的教誨,文藝復興和希臘式的.結構在一棟又一棟相似的建築。人們也喜聞樂見這種安穩的不出差錯的東西。他沾沾自喜當上了老闆的接班人,娶到了理想的妻子,感覺自己走在飛黃騰達的人生巔峯上。卻頃刻間就被一切拋棄了。不爲別的,正是他屈服在社會的認同感中,並沒有什麼自己實際的理想所致。

作者安蘭德好像一個最崇高的理想主義者,她明確地借霍華德之口喊出“絕沒有哪個人是爲了他人而活。他不能跟他們分享自己的精神,就像他不能分享他的身體一樣。但是二手貨卻一直把利他主義當做一種剝削他人的武器,而且將人類道德原則的基礎顛倒了過來。”人,只有依賴於自己的主動創造性纔是最神聖的道路。“創造者爲他的工作而生存。他並不需要其他人。他的首要目的存在於其他自身。”“人類一直被教導說,贊同別人的意見是一種美德。但是創造者恰恰是那個唱反調的人。人類被教導說,團結一致是一種美德。但是。創造者恰恰就是那個卓然獨立的人。”

這種無與倫比的理想貫穿着全書。我相信每一個獨立的有理想的人都能受到慰藉。在不被理解的黑暗處境上,燃起了是自己心中長明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