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兒童學會思考》讀書筆記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兒童學會思考》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兒童學會思考》讀書筆記

《教兒童學會思考》的作者是在英國實施“兒童學哲學”課程的學者羅伯特·費舍爾。“兒童學哲學”的創始人是美國的馬修·李普曼,1974年,李普曼就創立了兒童哲學發展研究所(IAPC),專門研究並改進“兒童學哲學”這門課程。其主要是運用“團體詰問”的教學法教授兒童通過討論來提升其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教會兒童用哲學的方式進行思考。

在本書中,費舍爾闡述了兒童學哲學的意義、優點,李普曼理論的依據、觀點以點如何運用。根據其觀點,兒童學哲學是通過團體詰問的方法推進的,人數不能多也不能少,理想的'人數是12-16人,並圍成圓圈,教師或主持人的責任是創造進行討論的氛圍,對討論的觀點不進行是非對錯的判斷,而是讓兒童在不斷的提問、回答中提高批判性思考、創造性思考和關愛性思考。該書並提出“兒童學哲學”課程促進數學、文學、歷史等諸多學科的學習質量

從書中可知,歐美進行“兒童學哲學”課程實踐已有幾十年時間,但中國似乎尚沒有哪所中小學開設了類似課程,國內的班級設置結構也很難進行實踐,不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讀書會的形式進行實踐,其理念和思路也可以引用到親子閱讀中。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團體詰問”的操作方法:

(一)座位安排。

理想的討論人數是12-16人,並圍成圓圈。如果人數太多,可以分成幾組,或在討論的某個過程中以一對一或小組的方式進行。最重要的是,讓每個兒童都參與討論。

(二)開場陳述。

特定的開場陳述應提供一個進行思考的挑戰性情境,並足夠有深意或具挑戰性,這樣才能吸引參與集中精力。應當爲詰問營造出表演性質的效果,能激發兒童創造的、批判的或想象反應。

(三)列出可討論的問題。

讓參與者有時間思考、思索和疑問,可以在詰問的任何時段進行。兒童自己提出問題,或學會對開場陳述和自己的思考提出疑問,並將這些問題列出來(提問者的名字寫在問題的旁邊)。

(四)選擇討論的問題。

抽籤、教師挑選、學生挑選、按順序挑選、投票、最大化選擇等。

(五)詰問規則。

培養團體詰問意識的第一步,是思考制定對討論課有關的規則。規則被團體成員確認後,就會作爲備忘錄作爲大家一致同意遵守的規則。在討論中,所有成員都有責任監督規則的遵守情況,也可指定一人作爲裁判確保規則的遵守。

(六)促成討論。

討論的內容可能是重複的、不相關的、應付的,教師的工作是鼓勵小組成員儘可能多地表達不同的想法和觀點,並且在這些不同的觀點中促成對話的進行。教師需要不斷將注意力集中在討論過程的思考上,不斷提出“爲什麼?”、“你……是什麼意思?”等問題,保證兒童一旦思考就要考慮思想過程並運用推理,

(七)傾聽並做出迴應。

促成討論的技能包括聽和迴應,主持人和兒童都需要訓練才能提高這種能力。

(八)引領討論。

主持人在引導詰問時要注意:集中圍繞討論重點;詢問各種想法的生成理由;展現各種想法的聯繫以及與新想法的聯繫;鼓勵兒童對別人的想法作出迴應並加以發展;對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的表達而促成的討論因素做出肯定。討論結束時,恰當地表明要結束討論,如對討論進程作概述、給出最後的評論、讓兒童對討論作回顧。

(九)回顧討論。

回顧是討論過程的重要環節,可以培養個人對討論過程、內容和迴應的元認知意識,幫助兒童確定他們從經驗中學到了什麼,在哪些方面獲得了成功,以及他們採用什麼辦法能在將來更好地討論。

回顧的問題可以是:

1、我們提了許多問題嗎?哪些是好問題,爲什麼它們是好問題?

2、我們認真聽了嗎?每個人都聽到其他人說什麼了嗎?誰聽得認真?

3、我們表達得好嗎?解釋得好嗎?誰說得好?

4、我們輪渡表達觀點嗎?彼此相互幫助表達自己的觀點嗎?我們對促成別人的想法有幫助嗎?

5、我們給出了什麼理由?我們想到了不同的理由嗎?那些理由是很好的理由嗎?

6、我們提出了什麼想法?我們改變了什麼想法?我們改善了什麼想法?

7、我們從討論中學到了什麼?討論能幫助我們對任何事情有更好的理解嗎?我學到了過去不曾知道的東西嗎?

8、這是一個很好的討論嗎?爲什麼?

9、這個討論有哲學意義嗎?在哪方面?

10、通過討論我們有進步嗎?我們將來怎樣討論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