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儒林外史》讀書筆記

《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說,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場舉。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儒林外史》讀書筆記,希望對你有幫助。

科舉制度《儒林外史》讀書筆記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篇一】

“生活流”式

像歌曲串燒,一首首動人的曲目依次演唱,沒有所謂的主旋律,每一首都震撼人心,每一首都別具一格。

又像成語接龍,故事與故事之間相互串接,既相互區別,相互獨立,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還像是一個個人畫展,每一幅作品都出自同一個畫家之手,風格相似,但是每一幅畫都有它自己的靈魂和獨特之處。

魯迅先生稱這種藝術形式爲“生活流”式。“全書無主幹,僅驅使各種人物,行列而來,事與其來俱起,亦與其去俱訖。”如前言所說:“沒有一個或幾個貫穿全書的主角,也沒有起訖完整的情節。”《儒林外史》通過人物之間的輻射,以及前後人物和事件的呼應,讓一股股生活之流紛沓而至,展示着當時社會的風貌,剖析着時代的主旋律,向讀者展現瞭如《清明上河圖》這般的巨幅生活圖卷,又像《人間喜劇》那般的宏大短篇小說集合。

吳敬梓超高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力讓《儒林外史》在浩若星海的中國古典小說中獨樹一幟,而這樣的章回體在讓人耳目一新之時,更讓小說如虎添翼。所以,魯迅先生冠以“偉大”二字,而我也對這部經典之作懷着沉沉的敬意。當然,魯迅先生也許更傾服於這部小說的批判性和揭露功力,而我不過覺得“生活流”式有着無限的神力。

乘着《儒林外史》這艘船,我飄蕩在明朝士林之海中,看盡小人物和大人物的悲喜人生,無限感嘆着作爲一個讀書人,若像“楔子”中的王冕一般逍遙於官場之外,快活於隱逸田園之中,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

這些人,這些事,這些人生

在《儒林外史》裏,有令人深惡痛絕的卑鄙小人,如嚴貢生(嚴致中),也有讓人爲之慟然的善良小民,如卜老;有以勢利眼光看人的人物,如胡屠戶,也有敬才愛賢、樂善佈施的大老爺,如杜文卿;有貪圖名利、妄自冒名頂替之徒,如牛浦郎,也有淡泊名利、臻於學問的高尚雅士,如王玉輝。在吳敬梓的筆下,各色人物栩栩如生,仿若真人一般,在我們的面前走演人生。幾十載春秋,可以細水流長,也可以翻雲覆雨。然而,吳敬梓並沒有給予人物完整的人生,只有片段而精彩的生活。他筆下的故事,可以像詩一般,高雅而不媚俗;也可以像畫一般,炫彩而返璞歸真;當然,還可以如現實生活一樣,柴米油鹽醬醋茶,五味雜陳,悲歡離合。

周進和范進是兩個被科舉制度玩弄得既可憐又可笑的人物。周進應考到60歲,鬍子花白之時,還是個老童生。爲了生存,到薛家集去做私塾先生,備受冷嘲熱諷不說,最後連教書飯碗也保不住,只能隨人從商,飽經辛酸。去參觀省城的貢院時,滿腔的酸苦讓他無法面對科場的折磨,“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甦醒之後滿地打滾,嚎啕大哭不止。可是,當他中了舉,成了進士,又做了國子監習業之後,當初對他奚落和卑視的人卻又百般恭維,對他無限敬奉起來。要想到,一個人到了60歲以後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過上夢寐以求的生活,而韶光又易逝,這是一件多麼可憐又可笑的事情。而范進呢,從20歲起就開始應考,直到垂老纔得到周進的賞識,成秀才做舉人。於是,原本對他百般奚落、千般凌辱的胡屠戶,一下變憎惡爲諂諛。如此世態炎涼,在作者的筆下,真可謂表現得淋漓盡致。

八股文成了世人追求名利的敲門磚,而社會的烏煙瘴氣也由此昭然於世。面對如此生存環境,吳敬梓除了諷刺和揭露,更有追求平淡、褒揚友善的赤子之心。甘露寺老僧爲旅居無依的牛布衣盡心料理喪事;鮑文卿憐恤落魄的倪霜峯,並收養了倪廷璽;郭孝子千山萬水尋父親,克盡人子之責;還有杜文卿和虞搏士等仗義疏財之舉,淡泊名利之行都表現了作者對善良人物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此外,《儒林外史》更有那些官場之外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士聚會場面躍然紙上。鶯脰湖名士盛會,婁玉亭三公子和婁瑟亭四公子會四方客;莫愁湖湖亭大會,杜慎卿和季葦蕭定優伶榜;泰伯祠大祭,衆名賢上演復古禮樂大事……這些流傳於儒林的才子佳話成了許多附庸風雅之人的談資。於是,《儒林外史》通過人物之間的輻射,有機聯合,成了一幅割不斷的人物圖景。

我們很難想象,吳敬梓先生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去敘寫這些人,這些事,這些人生的。有人說,《儒林外史》裏的人物是當時實有的人物,而金和更是指出杜少卿即作者的自況。然而不管是否如此,我們都必須相信,《儒林外史》是吳敬梓先生融理想與現實於一體的傑作。他將自己的人生感受賦予了他筆下的人物,將自己的人生體驗和見聞,以及學識賜予了書中人物。於是,這樣一部有靈性的經典就赫然於世了。

作者借各色人物形象述說了當時人們的心聲,也用獨特的藝術手法營造了他完滿的小說世界。於讀者而言,品一杯茶,看一段《儒林外史》,懂得一種人生,這真的很美妙。

後話

沈瓊枝是《儒林外史》裏唯一一個能被稱得上“儒士”的女子。被鹽商宋爲富騙婚,不甘於爲其妾的沈瓊枝勇敢逃婚,到南京賣詩爲生,可憐受盡凌辱,被視爲娼妓。然而她一身鐵骨,傲然於世,不受世俗眼光的毒害,絕對是一個奇女子。可贊可嘆!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篇二】

《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說,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場舉子;清廉或者貪腐的官場老手;逃婚的才女,納妾的鹽商;冒牌俠客,水貨隱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尋不着老父親的孝順兒郎;騙吃騙喝的書生,坑蒙拐騙的江湖遊士,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的人都在人間行走,有諷刺,有眼淚,有寒意也有溫暖。每個時代都會有這麼一段“外史”,而吳敬梓用一支妙筆寫下了自己的時代。雖然是兩百多年前的古白話文小說,但是本書對現代讀者幾乎沒有閱讀障礙,閱讀的過程彷彿穿越,又好像旅行,作者竟有如此妙筆,那個時代竟然如此精彩。

作者簡介

吳敬梓

1701-1754年,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清代文學家。安徽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故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暮年,客居揚州,落拓縱酒,逝於客所。

著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文木山房詩說》七卷、小說《儒林外史》。

小說節選

節選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這周學道(周進)雖也請了幾個看文章的相公,卻自己心裏想道:“我在這裏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當權,須要把卷子都細細看過,不可聽着幕客(幫助評閱考生文章的人),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廣州上了任。次日,行香掛牌,先考了兩場生員。第三場是南海、番禹兩縣童生。周學道坐在堂上,見那些童生紛紛進來,也有小的,也有老的,儀表端正的,獐頭鼠目的,衣冠楚楚的,襤褸破爛的。最後點進一個童生來,面黃肌瘦,花白鬍須,頭上戴一頂破氈帽。廣東雖是氣候溫暖,這時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着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接了卷子,下去歸號。周學道看在心裏,封門進去。出來放頭牌的時節,坐在上面,只見那穿麻布的童生上來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爛了,在號裏又扯破了幾塊。周學道看看自己身上,緋袍金帶,何等輝煌?因翻一翻點名冊,問那童生道:“你就是范進?”范進跪下道:“童生就是。”學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紀了?”范進道:“童生冊上寫的是三十歲,童生實年五十四歲。”學道道:“你考過多少回了?”范進道:“童生二十歲應考,到今考過二十餘次。”學道道:“如何總不進學?”范進道:“總因童生文字荒謬,所以各位大老爺不曾賞取。”周學道道:“這也未必盡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細細看。”范進磕頭下去了。

那時天色尚早,並無童生交卷。周學道將范進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裏不喜,道:“這樣的文字,都說的是些甚麼話!怪不得不進學。”丟過一邊不看了。又坐了一會,還不見一個人來交卷,心裏想道:“何不把范進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線之明,也可憐他苦志。”從頭至尾,又看了一遍,覺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卻有一個童生來交卷。那童生跪下道:“求大老爺面試。”學道和顏道:“你的文字已在這裏了,又面試些甚麼?”那童生道:“童生詩、詞、歌、賦都會,求大老爺出題面試。”學道變了臉道:“當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須講漢唐?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該用心做文章;那些雜覽,學他做甚麼?況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難道是來此同你談雜學的麼?看你這樣務名而不務實,那正務自然荒廢,都是些粗心浮氣的話,看不得了!左右的!趕了出去!”一聲吩咐過了,兩旁走過幾個如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着膊子,一路跟頭,叉到大門外。

周學道雖然趕他出去,卻也把卷子取來看看。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還清通。學道道:“把他低低的進了學罷。”因取過筆來,在卷子尾上點了一點,做個記認。又取過范進卷子來看,看罷,不覺嘆息道:“這樣文字,連我看一兩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後,才曉得是天地間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見世上糊塗試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筆細細圈點,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過來,填了第二十名。將各卷匯齊,帶了進去。發出案來,范進是第一。謁見那日,着實讚揚了一回。點到二十名,魏好古上去,又勉勵了幾句“用心舉業,休學雜覽”的話,鼓吹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