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衆摘抄讀書筆記

《烏合之衆》是解析羣體心理的經典名著,雖然是一部學術性著作,但語言生動流暢,分析鞭辟入裏,入木三分。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烏合之衆摘抄讀書筆記,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烏合之衆摘抄讀書筆記

烏合之衆讀後感【1】

《烏合之衆》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羣體心理學創始人古斯塔夫?勒龐的名著,初次出版於1895年。該書深入淺出地剖析了羣體的諸種特點及其成因。全書分爲三卷(羣體心理、羣體的意見與信念、不一樣羣體的分類及?特點),依次分析了“羣體的感情和道德觀”,“羣體的觀念、推理與想象力”,“羣體的意見”,“羣體領袖”等,深入透視了社會服從和過度服從、趣味單一、羣衆的反叛、大衆文化、受別人支配的自我、羣衆戶外、人的自我異化、官僚化過程、以及無意識在社會行爲中的作用。

這部著作在國際學術界有着十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弗洛伊德曾評價說:“勒龐的這本書是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爲精緻地描述了羣衆心態。”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評價說:“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經寫出的著作中,最有影響者,非勒龐的《烏合之衆》莫屬。”社會學家墨頓評價?:“勒龐這本書具有持久的影響力,是羣體行爲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文獻。”與任何學術著作一樣,該書也有其侷限性,如作者因羣體的非理性性質和表現而對它持鄙視和恐懼的態度。他說:“個人在羣體影響下,思想和感覺中道德約束與禮貌方式突然消失,原始衝動、幼稚行爲和犯罪傾向的突然爆發。”但同時他又認爲羣體是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因而是世界潮流的引領者。但這種內在矛盾並未減損其思想學術價值,而是爲之後者開啓了更深入研究的空間。這部著作對於我們這天認識和研究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依然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啓發好處。

《烏合之衆》讀書筆記【2】

時常發現,其實我們不比百年(甚至更久以前)的人聰明,他們說的那些事情,那些原因,那些問題……現在直到將來都會不斷重複,只不過換了一個外殼而已。《烏合之衆》對羣體心理的洞悉,就是這樣,我們都早已知道問題所在,但也只能遵循某種人類尚未理解的力量,不斷再犯。“知道”與“做到”的差距,整個人類如此,何況個人。

不知爲何,中文版書名《烏合之衆》,直接有了如此明確的貶義,而英文的《TheCrowd》是明顯中性的,雖然內容依然……全書雖有其時代侷限性,但總體十分精彩,憑我短短的社會閱歷,深感不能完全領會,直接摘錄一些作者的觀點,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記錄如下:

個體與羣體,就好比細胞與生物體,生物體雖由細胞組成,但具有很多細胞沒有的特性,而我們作爲個體來研究羣體,有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無奈,是研究不清楚的。

個體融入羣體之後,個性會有一定程度的消失,情感和思想會轉向羣體所有的公共方向,甚至和自己原有的相反。

羣體衝動、易變、輕信、急躁、偏執、專橫、感性、極端化、不允許懷疑和不確定存在,好比生物的低等狀態……這與組成羣體的個體素質無關,這時候其決定作用的是本能和情感,是一種“無意識”的層面,而不是理性,所以高端人士與凡夫俗子組成的羣裏,差別不大。

羣體不善推理,卻急於行動。

時勢造英雄,其實英雄只是一個被動的產物,英雄的出現是必然的,但具體是誰成了英雄,是偶然的。

高深的觀念必須經過簡化才能被羣衆接受,這和做產品很像,普適的產品一定是非常簡單通用的。

羣體的道德,會比個人的更好或更壞。羣體可以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但是也能表現出極崇高的獻身、犧牲和不計名利的舉動,即孤立的個人根本做不到的極崇高的行爲。以名譽、光榮和愛國主義作爲號召,最有可能影響到組成羣體的個人,而且經常可以達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

影響羣體,萬萬不可求助於智力或推理,絕對不可以採用論證的方式,而是應該從情感層面施加影響。而且,想要讓這種信念在羣體中紮根,都需要把能導致危險的討論排除在外,好比宗教的手法。

羣體因爲誇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希望感動羣體的演說家,必須出言不遜,信誓旦旦。誇大其辭、言之鑿鑿、不斷重複、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這些都是公衆集會上的演說家慣用的論說技巧。

羣體的“上帝”從未消失,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條的創立者之所以能夠站住腳,是因爲他們成功的激起了羣衆想入非非的感情,他們使羣衆在崇拜和服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隨時準備爲自己的偶像赴湯蹈火。

我們在用不同的詞語代表相同的意義,用相同的詞語代表不同的意義。不明確的詞語,有時反而影響最大。

當羣體因爲政治動盪或信仰變化,對某些詞語喚起的形象深感厭惡時,假如事物因爲與傳統結構緊密聯繫在一起而無法改變,那麼一個真正的政治家的當務之急,就是在不傷害事物本身的同時趕緊變換說法。比如把“地租”變成“土地稅”。

羣體有着服從頭領的本能需要,或者說個體無意識裏有一種犯賤的需要。領袖需要特別的堅定,而他堅定的觀點,是否正確並不關鍵。

領袖動員的手段——斷言、重複、傳染。領袖需要名望,名望的特點就是阻止我們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讓我們的判斷力徹底麻木。

種族的強大,在於一個民族普遍信念和情感,是十分穩定的,聯想到中國歷史上幾次非漢族統治,本來是入侵,結果都是更多的被漢化。

羣體在客觀上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人類社會一直都在以一種“感性”的方式進化。我們不該對羣體求全責備,說他們經常受到無意識因素的左右,不善於動腦筋。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他們開動腦筋考慮起自己的眼前利益,我們這個星球上根本就不會成長出文明,人類也不會有自己的'歷史了。

《烏合之衆》讀書筆記【3】

本週書單爲《烏合之衆》,作者龐勒是法國的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這本講大衆心理的書也受到了另外一位心理學大牛弗洛伊德的盛讚。可能因爲太學術的原因,加上又是碎片化的閱讀場景,這本《烏合之衆》看起來其實有點吃力。

一、羣體無智慧VS羣體智慧

其實從書名就可以反應作者要表達的觀點:羣體是無智慧的。乍一聽與我們之前認同的羣體智慧自相矛盾。但是看完書其實需要特別界定作者對於羣體的定義:羣體是一個活的生物,它有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羣體中的人有兩個共同特點:1. 每一個人個性的消失;2. 羣體中的人的感情和思想都在關注同一件事。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我們通常所說的羣體智慧其實和烏合之衆提到的羣體其實有點不同。個人覺得羣體智慧中很重要的一個優勢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角度,這樣對同一件事就能想出很多種解決辦法,最後就可以選擇一種更快更好的解決辦法來解決問題。很明顯,在羣體智慧裏,每個個體是有個性的,並且這種個性還是促成羣體智慧優勢不可或缺的要素。

換句話說,羣體智慧中,羣體是個形容詞,強調的是多個解決方案。而羣體無智慧中的羣體是個名詞,指一羣人聚在一起,關注同一件事情有同樣情感,個性服從於共性的狀態。叨逼這麼久,估計把你繞暈了,總之記住一點就好:羣體智慧和羣體無智慧是不衝突的,兩者的羣體表示的含義不一樣。

二、“人民羣衆”絕不比任何一個人更聰明,反倒是他們的愚蠢是有目共睹的

看到這個觀點,你是不是會嚇一跳?說好的歷史發展是人民羣衆的選擇的呢?在作者看來,羣體只有很普通的品質、很普通的智慧、最低甚至更低層次的智力。因爲羣體的思考和行動決策與個體在正常狀態下是截然不同的。羣體被以下3種因素所驅使:本能、傳染和暗示。

激發一個人最本能的決定性因素是數量。單獨一個人必須要爲他的行爲承擔法律上和道德上的責任;但是羣體是無名氏,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羣體就是法律,羣體就是道德,羣體的行爲天然就是合理的。在羣體中,曾經牢固地約束一個人的責任感蕩然無存,只有最爲原始的本能表達和宣泄。

羣體情緒的相互傳染,決定着羣體行爲選擇的傾向。在羣體中,任何一種不合常理的感情和行動都會很容易的傳染開來,其程度之強,足以讓一個人隨時準備爲另一個與他毫不相關的人作出犧牲。一個被羣體情緒傳染的人會感受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強大,他的行動完全憑另一種陌生的力量來主宰。

羣體中的人格是很脆弱的,他隨時都會被帶入一種完全失去任何意識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他的自我自我人格消失了,但他的行動力還在。羣體中的人理智的力量與自控的能力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放大非理性的衝動能力卻得到了不可思議的強化。如果有誰想讓羣體冷靜下來或是改弦易轍,只有使用不同的暗示。

三、羣體中的人是野蠻的玩偶

當人的自我意識消失,思想和情感都會任由暗示和相互傳染的作用轉向同一個方向,於是暗示的觀念就會在霎時轉化爲行動或者傾向。羣體中的個人行爲表現有以下特點:

1. 自我人格消失

2. 無意識人格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3. 情感與思想在暗示與傳染的作用下轉向同一個方向

4. 暗示的觀念具有即刻轉化爲行動的衝動

在羣體狀態下,一個有着明確的身份與性格的個人已經消失,融入集體後,他成爲了而一個再也不受自己意願控制與支配的玩偶。任何一個羣體更像是一個原始人的烏合之衆!

四、羣體是用形象來思維的

在羣體中,衆目睽睽下所發生的最簡單的事情,不久會變得面目全非,並在迅速的傳說之中,呈現出多種怪異的版本。因爲羣體慣於把歪曲性的想象力與因爲這種想象力所引發的幻覺同真實的事實混爲一談。羣體因爲用形象來思維,很容易引發幻覺現象,無法區別真實與幻覺,沒有能力區別主觀和客觀。

五、羣體只接受簡單觀念

羣體能接受的觀念只有兩類:時髦觀念和基本觀念。時髦觀念因爲環境而產生,非常容易讓人着迷,然而來的快也去得快,很少具有生命力併發揮持久的影響。基本觀念因爲環境、遺傳規律和公衆意見而具有極大的穩定性,比如宗教觀念,社會主義和民主觀念。無論爲羣體提供哪種觀念,它們必須是絕對的,毫不妥協的,毋庸置疑的,簡單明瞭的。因爲羣體是用形象來思維的,並且容易誇張,容易陷入極端,想要某一種觀念對羣體產生有效的影響,它就必須披上形象的外衣。

六、掌握羣體的想象力

想要領導羣體,需要在他們的想象力上下大功夫。不管刺激羣衆想象力的是什麼,都必須遵循以下兩點原則:

1. 採取的形式必須是令人吃驚的鮮明形象

2. 一定不要做任何多餘的解釋,只需要伴之以幾個不同尋常或神奇的事實就夠了

影響民衆想象力的並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們發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只有對它們進行濃縮加工,它們纔會形成一種令人結舌的驚人形象。

七、直搗人心,影響羣體意見的因素

影響羣體意見的因素分爲間接因素和直接因素。間接因素包括:民族性格、傳統、時間、政治和社會制度、教育。對於這些間接因素,沒有什麼好說的,都是一個長期過程累積下形成的。直接因素包括:形象、詞語和套話、幻覺、經驗、理性。羣體容易被鮮明的形象打動,當鮮明形象不存在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詞語或套話,巧妙地把它們從民衆心中激活。羣體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他們必須擁有自己的幻想,他們本能地轉向那些他們需要的巧舌如簧者。經驗是唯一能夠讓真理在羣衆心中牢固生根的方法,也是唯一讓危險的幻想歸於破滅的有效手段。羣衆從不受理性的影響,他們只能理解那些拼湊起來的觀念。羣體從不會遵從正常的邏輯,要想讓羣衆相信什麼,那麼就先得搞清楚讓他們興奮的情感,並裝出自己也有這種感情的樣子。

結語:

本書看完之後,對羣體心理觸動比較大,對於那些左右宗教狂熱分子的力量也終於有所理解。能夠對現有現象給出合理解釋應該是很多研究者追求的目標。不過整本書的基調還是蠻黑暗的,從人性的陰暗面去剖析羣體,可能作者相信人性本惡吧。

最後也提出書中自相矛盾的一個點:作者提到歷史是人民羣衆杜撰的,因爲羣體的證詞多是對事實真相的背叛,我們無法再對這個世界上發生過的事情做出準確的判斷。但是,作者自己卻引用了很多歷史典故來論證自己的論點,這是不是也說你的那些論點本身也是站不住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