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領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領悟,歡迎大家分享。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領悟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領悟1

我們離名師有多遠?

看過李鎮西所著的《愛心與教育》,也在教育論壇上感受過竇桂梅、薛瑞萍的成長曆程,我被名師們在平凡瑣碎的工作中,體現出來的超越於常人的胸襟所感動,同時也感受到了作爲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愛心,一顆博愛的心,一顆寬容的心。然而,這次讀書我最深的感觸不是作品的內容,也不是名師們在文章中體現出來的教育睿智,而是他們那一種敬業精神。

我在反思:我們跟名師的距離在哪兒?我們離名師有多遠?

至今爲止,我看過了竇桂梅老師的《梳理課堂》《做一名有尊嚴的教師》、魏書生的《教學工作漫談》還有《做聰明的教師》等等,這些有名師們所編寫出來的專著,不是漫無邊際的理論,而更多的是他們日常工作中所積累的案例以及反思。我頓悟:我們跟名師並非那麼遙遠,只不過是名師手中比我們多了一本書、一支筆而已。

是的,同樣平凡的工作,但是他們追求的是工作的的最高境界,因此他們不懈學習,善於積累反思。在教育論壇上,竇桂梅老師早些年的一些原始的教學反思仍然閃爍着光明;薛瑞萍老師《心平氣和的一年級》的雛形仍在論壇;張祖慶更是至今仍在論壇上耕耘……

如此看來,我們與名師的距離真的就是一本書、一支筆的距離了。我們日常找藉口說工作太緊張了,壓力太大了,而懶於思考,懶於動筆反思,懶於積累。讓我們來看看李鎮西老師每天所做的工作吧。李鎮西老師在每週21節課的工作量下,依然每天堅持完成好他的“五個一工程”——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於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如果,我們也能像他一樣做好這“五個一”何懼我們成不了名師?回想我在新世紀學校的這兩年,我深刻感受到這兩年是我工作以來感覺到壓力最大的兩年,但也由於這份壓力,我才懂得了真正用心去工作,用心真正地愛每一個學生,用心備課、用心上課,再慢慢地學着寫工作日記,寫反思。

在學習中仰望名師,讓自己一點一點的蹣跚學步,把距離慢慢縮短;在反思中發現自己的失誤,一點一點地改正,同時一點一點地進步。我想,正因爲如此,我深深地感覺到這兩年時間裏,我學到了之前十年裏所沒有學到的東西;也正如此,我的教學水平漸漸有了起色。雖然距離名師路途遙遠,但正如李鎮西在《做最好的老師》的序言中所說:雖然也許你永遠成不了“家”,但通過努力,你卻完全可以成爲最好的你。我相信,只要我能朝著名師的方向堅持不懈地努力,儘管我成不了名師,但明天的我一定會比今天的我更精彩。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領悟2

幾年前就拜讀過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就感受到了李老師對學生很有愛心,對後進生有耐心,有很好的教育方法,現在再次品讀,又有新的收穫。

李老師工作二十多年了,對教育事業的心始終如一,他對教育事業的真誠的熱愛使我很汗顏,他對教育有一種深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兩種情感融成了他對教育的事業心,而我只是把教育當成了一種職業,並沒有多大的教育熱情,從書中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最大不足。不管哪一行業,不投入熱情,是都不會取得成功的。我們應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事業,全身心投入,而不單單把它當成一種職業,這是我的'收穫之一。李老師說:“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縷金色的霞光。”今後,我會真誠地熱愛我的事業,熱愛我的學生,把教育當成事業全身心投入工作,我不管能否有所成功,但我會努力的!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李老師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教育技巧或者教育藝術而言,我有許多致命的弱點,因而在我的教育歷程中,有不少至今想起來還令我臉紅的失誤,但是,只有一點我可以毫無愧色地說:我有一顆童心!這顆童心使我深深地愛着我的每一個學生;這顆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這顆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也讓我的學生常常不知不覺地撥動我的琴絃。”這段話道出了他走進學生心靈的祕密:童心。這也讓我深思:自己到底還保留幾分童心?能否經常和學生一起遊戲?能否和學生一起看兒童書籍?能否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們習慣了經常板着面孔教訓學生,卻不知這在不知不覺地拉開了與學生的'距離。李老師主張“用心靈贏得心靈”、“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孩子的感情世界。而要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確實只有擁有一顆和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心靈深處,是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利益。其實擁有童心並不是要求我們和他們一起玩蘇,而是隻要你不是總以大人的眼光、心理去看待他們的言行、思想就行了,如我們大人總覺得動畫片裏演的都是很天真的事,當孩子看得津津有味時,我們卻走開了,這就是沒童心的一種表現。

常常有人問我:“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我總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我要永遠記住要用愛心、熱心、耐心、童心去做好教育!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領悟3

當被迫去書店看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愛心與教育》之時,我已經大概斷定了,這本書肯定是在講寫無聊的什麼教師奉獻啊,什麼犧牲自己造就孩子的情節。愛心一詞,在我們眼中,不過是一種對學生的奉獻而已。人們總說“平平淡淡纔是真”嘛。當無奈之時,捧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識到,實際上所謂的單純是蒼白,是膚淺;所謂的平淡是平庸,是無爲。

作爲教師,誰不想幫助那些不管是學習上或者是生活上有困難的孩子呢,誰不想過要在課堂上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呢,誰不想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呢,讓孩子們喜歡自己呢。但我們好像都是淺嘗輒止了吧。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使我深深震撼了。這些話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爲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所以他會爲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便是一個平凡卻又不平凡的老師而已。堅持着自己的堅持,他的簡簡單單,堅持過後的現在,被我們看起來卻是那麼的偉大,而我們卻只能用這麼蒼白無力的詞語“偉大”來形容他,夠嗎。不言而喻。

一本書下來,我的內心波瀾起伏着,卻又有一種欲言又止,難以言狀的感受。說什麼,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最偉大的職業,這些官方的話語,在這些活生生的付諸行動的李老師面前都無法直面。我們被打動的就是他的心思在孩子身上,是百分之百的投入,他將這看做是自己的事,把學生看做是自己的孩子似的。他關注的不只是孩子的學習,也有孩子的生活,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給孩子的愛,是滲透在生活的各各角落裏的。就像陽光,灑在了萬物的身上,滋潤着每一個活生生的細胞,它們跳躍、歡騰。

看到這樣的故事,我沒有再去將自己與李老師對比什麼,而折服之後,更多的是反思。思考我是不是應該將全部的自己都投入到我的工作中,犧牲自己的生活,家庭等等。是啊,瞬時間,我又在反問自己,難道必須是兩個爭鋒相對的極端嗎?爲什麼不可以有一個權衡,在某一情境中,有一個取捨呢?可以,顧全大局、以智教學,在此刻可以描繪出我的內心所感。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領悟4

本學期我讀的一本書是《愛心與教育》。本書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爲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讀完《愛心與教育》,我對於優秀生的培養有了新的認識。

“優生”,當然應該是指品學兼優的學生,但在現在不少教師、家長的眼中,所謂“優生”更多的是指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也被稱爲“尖子生”)。培養“優生”的意義顯然是不言而喻的。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師不但只注重“優生”的學習分數,而且“一好遮百醜”,把他們其他方面的優點也有意無意地誇大了;相反,他們所獨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卻被教育者忽視了。他們認爲對“優生”的感情幾乎是不需要培養的,因爲教師對“優生”的愛幾乎是天生的。但我們對“優生”的認識卻未必正確而且全面。當我們第一次從新生報名冊上認識“優生”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他們並不是自己教育的成果,而是學生家長和小學老師共同教育的成果。說明這一點很重要,因爲這意味着我們對他們同樣需要從零開始的教育。而且,這種“從零開始的教育”的主要依據是這些“優生”的兩重性:一方面,他們的行爲習慣、學習習慣、學習成績以及各種能力對一般學生相對(注意:只是相對)要好一些;另一方面,他們除了仍然存在着一般學生在這個年齡容易出現的毛病外,也存在着他們作爲老師的“好學生”、家長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

1、由於智力狀況比較好,課內學習較爲輕鬆,因而容易自滿,不求上進。

2、“優生”長期處於學生尖子的位置,比較自傲自負,容易產生虛榮心。

3、從小就處在受表揚、獲榮譽、被羨慕的順境之中,因而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遠不及一般普通學生。

李老師在培養優生時,首先就“優生”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後指出了“優生”的培養方法,引導“優生”樹立志向,幫助“優生”認識自己,指出:激勵“優生”超越自我,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鼓勵他們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識設置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正是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