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對於文章或者小說,讀完之後的一種感悟,或者是對於原文的中經典句子的摘抄。讀書筆記與讀後感類似。

《理想國》讀書筆記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一】

圖書館有十多本柏拉圖的《理想國》這本書,但是全被借走了,連節選本都沒剩,由此可見理想國這本書的影響以及讀者對它的熱愛。按照計劃,我這周必須讀完這本書,沒辦法,我只好求助於網絡,從網上下載了《理想國》的電子版,由於電腦輻射,長時間盯着電腦看書,好幾次眼睛疼,所以我又去買了眼藥水,雖歷經波折,但總算在這周的最後時刻完成了計劃,把這本書讀完了,內容不多,一共十章,跟他的大部分著作一樣,這本是也是以對話的形式寫的,內容不是很難懂,但是讀起來會有點枯燥,興趣的力量戰勝了枯燥的感覺,最後還是把它讀完了。下個星期該讀古希臘最著名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了,他是柏拉圖的學生

柏拉圖(公元前427--347)是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大代表.他也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出身於貴族家庭,在政治上擁護貴族專政,反對雅典民主制。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因反對民主政治被雅典法庭處死,柏拉圖於是出亡海外,繼續從事反對雅典民主制的活動,直到公元前388年纔回到雅典。後來創辦了“阿卡德彌亞”哲學學園,從事講學。

柏拉圖的經濟思想集中反映在他最主要著作《理想國》中,其次,也反映在《法律論》中。《理想國》是一本對話體著作,寫成於公元前404年,其時,伯羅奔尼撒戰爭剛剛結束,實行貴族寡頭專政的斯巴達戰勝了實行奴隸主民主政治的雅典,這個事實對柏拉圖設計理想國家的模式具有重大影響。

在柏拉圖的方案中,分工被作爲理想國家的構成原則,因此他着重論述了分工的必然性和分工的原則,以及這個原則如何運用於理想國家的組織。他認爲,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但人所具有的才能卻是有限的,如果人們根據自己天生的才能只從事一項工作,就能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所以人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天生稟賦進行分工;另一方面,要滿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從事單項工作的個人又必須互助,由此形成團體,又由團體聯合成國家。這樣,他就從個人需要的多面性和個人才能的片面性來說明社會分工的必要性和國家產生的原因,這當然是不正確的。可見柏拉圖也同色諾芬一樣,只從使用價值方面來考慮分工的必要性,他們都“根本沒有想到交換價值,想到使商品便宜的問題。”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按照人們的天性進行的分工使整個社會分爲三個等級:第一個等級是國家的執政者,這是一些富有理性和知識的哲學家,他們的職責是治理國家和教育人民;第二個等級是國家的保衛者,即戰士們,他們的職責是保衛國家和對外作戰;第三個等級是提供生活資料的人,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都屬於這個等級。奴隸不屬於理想國的任何等級,因爲柏拉圖根本不把奴隸當人看待,認爲他們只不過是奴隸主的會說話的工具。柏拉圖認爲,在這樣的理想國中,每一等級都必須嚴格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干預另一等級的事情,因爲第一、二等級的人,都是些天生的統治者,尤其是第一等級的人,都是天生的聖賢,這兩個等級的人都是從小按嚴格的教育制度培養出來的,最適宜從事腦力勞動。而第三等級的人都沒有真正的思考能力,不能擔當治理國家的重任,只能從事經濟活動。在柏拉圖看來,依據這樣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國家就是健全的,既合乎理性,也合乎自然,能長治久安。由此可見,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階級對抗和城邦危機的消失,不是由於階級的消滅,而是由於階級界限的更加分明和不可逾越。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還主張實行奴隸主階級的財產公有制,即在第一、二等級中消滅私有財產,只允許第三等級保留私有財產。因爲他認爲私有財產是國內矛盾和意見分歧的根源,第三等級是些無所作爲的下等公民,對國家事務沒什麼影響,可以不要擔憂,但第一、二等級是國家的統治者,爲了能更好地履行治理國家和保衛國家的職責,他們不應擁有私產,而應由國家來供應他們的一切生活需要,並且在這兩個等級中也不應有個體家庭存在,就像在原始氏族公社初期那樣,即在理想國的統治階級中不但實行共產,而且共妻、共子。柏拉圖的這種理想實際上是日益衰落的貴族奴隸主的反動的、倒退的幻想。後來的資產階級往往利用柏拉圖的理想國來污衊無產階級的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實際上,柏拉圖的“共產主義”與無產階級的科學共產主義毫無共同之處。

柏拉圖認爲,自給自足的農業是理想國的經濟基礎;手工業和商業是最低賤的,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最好是讓奴隸從事手工業勞動,而讓外國人來經營商業。柏拉圖強調說,商業是一種唯利是圖的不體面的行業,國家應該用法律來強制商人取得過多的利潤。他還主張國家應限制高利貸的活動。這說明他已本能地意識到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威脅着奴隸制自然經濟,他想認爲地予以限制。

柏拉圖還考察了貨幣問題。他認爲分工的存在,產生於專門從事買賣的商業、商人和市場,交換的日益頻繁產生了對貨幣的需要。這樣他就初步指出了分工、交換和貨幣之間的因果聯繫,比色諾芬更明確地認識到貨幣是爲日常交換服務的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但他卻反對把貨幣作爲儲藏手段。這說明他並沒有認識到貨幣的本質,反而主觀地規定國幣應該具有哪些職能或不應該具有哪些職能,這與他的主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是密切相關的。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二】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傳世名作,亦被稱爲“關於正義的學說”。《理想國》真正奠定了西方正義學說的基礎,書中把正義範疇作爲討論的中心,並通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然後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這也就是所謂蘇格拉底真理“助產術”的來源。現在我們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這個問題要辨證的看待,只有這樣我們纔可以吸取前人的精華,從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要批判的吸收,合理的借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什麼是正義?”《理想國》一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第一卷裏,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從第二捲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並認爲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制。“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裏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治者、守衛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然後,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爲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的關係。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裏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同時,“在掙錢、照料身體方面”或“在某種政治事務或私人事務方面”,保持符合協調的和諧狀態的行爲,就是正義的好的行爲。正義的人是快樂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

當柏拉圖的理想國——正義的城邦建立完畢,他終於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學家應該爲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爲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裏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嚮往,並不斷地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並利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衆。”

我想到,如不是生活在古希臘那樣盛行辯論的國家,又怎能出如此英才。古希臘人討論哲學問題,追昔撫今,而現代的一些人整日爲名利所累,真令人扼腕嘆息。《理想國》這本書應該是常讀常新的,當我經歷了許多事,見過了許多美好的和醜惡的事物,心情變得蒼涼起來時,相信對這本書的理解一定會更加深刻。更可以讀出深刻的.感受。辨證的看待,堅持矛盾的方法也許是很好的做法,相信以後定會讀出更多的內涵。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三】

《理想國》是西方政治思想傳統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的對話,給後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

柏拉圖把國家分爲三個階層:受過嚴格哲學教育的統治階層、保衛國家的武士階層、平民階層。他鄙視個人幸福,無限地強調城邦整體、強調他一己以爲的“正義”。在柏拉圖眼中,第三階層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騙的。他賦予了統治者無上的權力,甚至統治者“爲了國家利益可以用撒謊來對付敵人或者公民”。

《理想國》涉及柏拉圖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內容,主要是探討理想國家的問題。

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裏統治者必須是哲學家,或者讓政治家去學習哲學。他認爲現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於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裏“哲學家”有着特殊的內涵。他認爲哲學家是最高尚、最有學識的人,而這種賢人統治下的賢人政體就是最好的政體。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學家爲國王的國家纔是最理想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存在於天上的模範國家。

在他看來,哲學家的本質是具有知識,具有智慧、正義、善的美德,只有哲學家才能達到對國家最高理念的認識,即對“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見”而已。治國作爲一門知識,也只有哲學家才能掌握它,進而有資格執政,也就是說只有哲學家才能達到對於國家理念的認識,知道“理想國”應該怎樣組織、怎樣治理。這樣,所謂哲學家執政,就被柏拉圖理解爲高超的智慧、真實的知識、完美的德行和絕對最高權力的結合。他堅信只有哲學家纔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學家是理想國必然的統治者。

人類追求的正義與善就是柏拉圖理想國的主題,他認爲國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並與人的靈魂相關纔有意義。在《理想國》裏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對正義有着多麼強烈的憧憬與嚮往!他認爲絕對的正義在神那裏,這正好印證了對話結尾的宣言,“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正義和智慧不僅是國家的主題,也可以說是整個宇宙存在的本質,因爲國家的起點“就是永無止境的時間以及時間帶來的變化”。

柏拉圖式的愛情似乎是精神戀的代名詞,用來指稱那種超越時間、空間,不以佔有對方肉體爲目的的只存在於靈魂間的愛情;而實際上柏拉圖式愛情的真諦指的是一種對節制的崇尚,對善和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