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作爲我國四大名著是有它的道理的,不妨去品讀感受一番,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一)

趁着寒假的空檔,我讀完了《三國演義》,心中多了幾分感悟。

《三國演義》這本書,用半神話,半現實的方法,記敘了三國時期,黃軍起義,三國立鼎,最後到魏國統一天下的過程。對人物的刻畫很是傳神。這本書不但爲我們敘述了歷史,更教會了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關雲長教會我們要重情重義;諸葛亮帶我們見識了智慧的力量;張飛教會我們要勇往直前……

其中,我最爲之敬佩的,莫過於諸葛亮了,他足智多謀。先是草船借箭,氣了曹操,還得到了箭。接着又聯合起龐統,來了個火燒赤壁,大長士氣。再三氣周瑜,讓周瑜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英年早逝。諸葛亮最後又收收放放,七擒孟獲,徹底征服了南蠻各個部落。

除此之外,他還十分的忠心耿耿,劉備病故,他輔佐後主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次次打仗都是親自帶兵,或是參與計劃的一部分。他還能看透人心,他早就知道魏延會背叛,只是因爲捨不得他的武力才留下他的,他臨死時交給了姜伯約一個錦囊,裏面寫着方法,還道破了司馬懿的計謀,看透了他的心思。

諸葛亮的種種,值得學習。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二)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三國演義》。書的內容主要是說了魏國曹操、蜀國劉備、吳國孫權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

看了這部書,我發現曹操的用兵很好,但是他太大意了,所以有時候會吃敗仗;劉備雖然自己沒有什麼用兵打仗方面的本事,但有很多人都聽他的,蜀國的武將很厲害,文臣中諸葛亮的計策十分高明;吳國的地盤比蜀國略大一點兒,君主孫權雖然也不太會打仗,但他有周瑜、魯肅的幫助,別人也不敢隨便進攻他。

書中有一回說的是:劉備在樊城抵抗曹操的進攻,實在是打不贏曹操,要放棄樊城又怕曹操佔領後城裏的老百姓受苦,就帶着老百姓一起撤退,由於一起撤退的人太多,速度就很慢,經常被曹操的追殺,損失了很多士兵,連自己的兒子都差點被抓走了,但劉備一點都不後悔,一心只想怎樣不讓老百姓受曹操的欺負。

我要學習劉備寬厚待人,對待同學和朋友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關心愛護他們,虛心接受他們對我的意見和建議,對他們的缺點和錯誤寬宏大量。

我認爲這部書蠻好看的,所以把它推薦給小朋友們,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學到點什麼。

初中《三國演義》讀後感(三)

我是一個愛看書的人四大名著早已讀的滾瓜爛熟。可班裏突然涌起三國演義的高潮。我只好在涌進書海讀起來。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由於張角的`“黃巾起義”而涌出了三位豪傑,也就是本書的三位主人公:劉備,關羽,張飛。同時還涌出了一代奸雄——曹操。於是劉關張三人和幸運兒孫權還有曹操可是了三國鼎立的形勢。

後來就講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得諸葛亮如魚得水等多個劇情。這裏我最佩服的是趙雲。俗話說的好:“一呂二趙三典韋”。雖然趙雲沒有‘不孝子’呂布勇猛,可我佩服的還是趙雲,因爲趙雲有勇也有謀,可呂布爲了錢連自己的義父都敢殺。中國自古以來講求文武皆備,即所謂劍膽琴心。但真正的做大事者需要劍膽赤心。

赤心,也叫赤子之心,既有善惡之別又能懲惡揚善,向劉備一樣。如果劉備沒有赤子之心那麼他們三人永遠成不了世界上的亮點。呂布可謂勇猛但是他缺少一顆赤子之心,乃成爲“三姓家奴”。所以真正的第一應該是趙雲!話說趙雲因爲夜晚被曹軍突襲而和大走散,隻身一人穿行於曹軍之中猶如無人之境。終於尋得了劉備的兒子“阿斗”才殺回來,這纔有了劉備摔阿斗的典故。現在你們瞭解趙雲了吧!可事情恰恰與我預料的相反。不是我所希望的蜀國得到江山而是我所反對的魏國得到江山,也就是曹操一方。

再說曹操。曹操年輕時父親曾給他看過一掛。算卦的人說曹操在太平盛世裏是忠臣。可在亂世裏是個奸雄。可是偏偏實現了最不好的那一預言,曹操偏偏在亂世里長大。於是它成爲了一代奸雄。其實曹操也挺厲害的,沒有軍師也能成就天下大業。可曹操是是是刻刻爲自己着想,所以殘害了許多無辜。劉備是時時刻刻爲百姓着想,所以他得了許多民心。

可曹操也挺注重有才之士。比如在官渡那一戰,許攸去投奔曹操,曹操聽了,來不及穿鞋就去見他,這纔有歷史上官渡這一篇。還有幸運兒孫權。孫權的江山完全是靠他爸爸孫堅打下來的。在江東有一個傳說,找文官就找張昭,找武官就找周瑜。其實孫權就是一普普通通的人物。他就會防守,不會攻擊。要不是他爸爸,他纔不會成爲吳國的帶領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