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閱讀的讀後感(精選1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閱讀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閱讀的讀後感(精選13篇)

高中閱讀的讀後感1

《簡愛》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對生活的寫照,同時也是反映女性生活的成長故事。這簡·愛是個孤兒,從小寄養在舅母家中,受盡百般欺凌。後來進了慈善學校洛伍德孤兒院,靈魂和肉體都經受了苦痛的折磨。也許正是這樣才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她以頑強的意志以成績優秀完成了學業。爲了追求獨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爾德莊園任家庭教師。故事的重點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師簡·愛與男主人羅切斯特之間歷經磨難的愛情。這段愛情因男女主人公懸殊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的差異而充滿了激烈碰撞,也因兩人志趣相同、真誠相愛而迸發出燦爛的火花。作者以簡·愛鮮明獨特的女性視角和敘事風格娓娓道來,真實而有藝術感染力。特別是簡·愛的獨特個性和思想,愛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頑強的自尊心。在打動身爲貴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時,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

這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命運是不公平的但是人確是平等的,生活每天都在變只要你有追求有理想你的生活就將從此改變!因爲你會爲了你的追求爲了你的理想而奮鬥。你的必將生活多姿多彩!

當今社會,金錢、地位成了人們的嚮往,什麼親情、愛情對他們來說一文不值!而《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愛情,還有作爲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它猶如一杯冰水,淨化每一個人的心靈。我特別喜歡《簡愛》中的一句名言:難道就因爲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

高中閱讀的讀後感2

《包氏父子》是我在第八屆校信通獲得閱讀之星的獎品—張天翼作品精選裏的另一個故事。讀後換位思考,收益匪淺。

一個忠厚老實的勤勞中年男子老包,把自己一生的期望全都寄託在了兒子小包身上!雖然自己生活艱苦,清貧,卻從沒讓自己的兒子吃過苦!忠厚的他居然去偷也一定要讓他兒子體面。老包把兒子奉若少爺,百依百順,以爲兒子能夠有出息,好讓他下半輩子可以享清福。自己省吃儉用沒關係!可是,小包又把父親當奴隸。認爲這樣無能的父親耽誤了他。最後換來的是什麼?不過是一個個夢想的破滅罷了,當小包因爲做了太多違反校規的事被開除時,老包被嚇傻了,富於幻想的父親老包的支柱倒了……

故事沒有離奇的情節,平平淡淡的。可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卻入木三分。老包一件穿了幾年的舊棉袍,一雙破棉鞋。小包一件青布棉袍,一雙鋥亮的皮鞋,油亮的頭髮。反差極大的衣着,把包氏父子倆的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

是一種什麼樣的愛讓一個人爲另一個人無私奉獻?也許只有親情纔能有這樣的力量。同樣的望子成龍永遠是當今父母對子女的期盼。已經記不清爸爸媽媽爲我付出了多少,只記得他們那同樣沉甸甸的期盼!我不是一個好兒子,因爲爸爸媽媽對我的期盼和付出總是比得到的回報要多的多,至少現在是!每當看到爸爸媽媽爲我操心,我後悔以前的不懂事。未來的日子,我總是希望能多做一些讓你們高興的事,多做一件,你們就少爲我操一份心!

高中閱讀的讀後感3

讀了《駱駝祥子》這本書後,我從中瞭解到了在當時混亂的社會裏,人們過着什麼樣的生活。這部小說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爲背景,以人力車伕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爲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說主要講了一個洋車伕的苦難史,描繪了舊社會如何把一個正直,好強,好體面,自食其力的洋車伕從肉體到靈魂加以毀滅的過程。駱駝祥子善良淳樸,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精神,他的唯一願望就是買一輛自己的車來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着。後來,經過3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錢換來了一輛嶄新的洋車,但是沒過多久,卻被大兵搶走,接着反動政府的偵探又騙去了他所有的積蓄,虎妞對他那種推脫不開的“愛情”又給他身心都帶來磨難。用虎妞的錢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在經過多次挫折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熄滅了他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爲自甘墮落。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深刻地揭示了生產這個悲劇的原因。這個故事,反映了北平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命運與遭遇。祥子本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他熱愛生活,熱愛北平,但系列的挫折使他恨透了整個世界!

我彷彿看到了天橋、鼓樓、白塔,是牌樓、街道、小巷,是車廠、大雜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羣,這就是幾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這兒沒有絲毫田園詩一般的快樂,而是祥子的那雙大腳馬不停蹄地跑過大街,穿過小巷,烈日下,雨雪中處處有他艱難的身影。兵匪的鞭子,楊先生的盤剝,劉四爺的臭罵,孫偵探的明搶,洋大夫的冷漠,這是一座千真萬確的地獄!最後虎妞慘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馬頭倒斃在街頭,祥子也終於窮途潦倒,逐漸消失在一座城門洞裏……這就是一二十年代北京底層廣大勞動大衆的生活,這逼真的描寫讓我體會到了人力車伕們不可逾越的悲慘命運,讓我深刻地認識了“地獄究竟是什麼樣子”。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說通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係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醜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係的一種變形反映。

整部小說語言生動,文筆剛勁有力,刻畫出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堪稱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說裏充斥着的悲涼發人深省,故事離奇感人。所以家喻戶曉,已譯成各種語言流傳多國,在世界文壇都有極重要的影響。這部小說裏所說的事情,的確離我們現在有幾十年了,並且也肯定有藝術加工,但文學總是來源於生活的,是千千萬萬百姓生活中的一曲。通過它,我們至少可以知道:社會曾是那麼的黑暗,希望曾是那麼的渺茫,因爲它畢竟就發生在不久前的中國,發生在這雄雞病危的年代。

現在的社會穩定,經濟也在不斷髮展。作爲青少年,有書讀,而且到處都有人維護着,鼓勵着。所以我們不能辜負新中國對我們的期望。至少,我們要學習駱駝祥子奮發向上的精神。

高中閱讀的讀後感4

打開第一頁,你便會被歐·亨利,這樣一位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的細膩的文字所吸引,又會被他那辛辣諷刺的描寫所折服。

歐·亨利將社會上那些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利慾薰心,爾虞我詐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醜惡行徑揭露無遺。通過他們的種種表現,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讀者展現了“文明社會”的黑暗與滑稽本質,弱肉強食與天良喪盡的現實,並喻示在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的生存環境中,人性的異化和畸變。

然而在衆多對醜惡人性的描寫之中,也不乏許多使人肅然起敬的“小人物”,讓人對荒誕,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後,感慨萬千。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感恩節的紳士》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故事講了兩位美國紳士——其中一人根本不能稱之爲紳士,他只能說是一個常年受飢餓折磨的窮人。在他們之間有個奇怪的約定——每年感恩節,窮人便會坐在聯邦廣場噴水池對面人行道旁邊東入口右面的第三條長凳上,等待着老紳士的到來。老紳士來了之後,會帶這位飢腸轆轆的窮人飽餐一頓。這就是他們之間神聖的約定。對老紳士而言,一頓飯錢簡直微不足道,但是,他卻從其中找到了助人的`樂趣。而窮人的目的也並不完全是在於那頓豐盛的飯菜,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位老人如自己所願。

這個傳統延續了九年之久,第十年的感恩節,窮人照慣例走在去約會地點的路上。可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半路上,窮人被一幢住宅的管家請進了門,並可以享受一頓豐盛的大餐。原來住宅的主人——兩位老太太,也有一個奇怪的傳統——在正午把第一個飢餓的路人請進門,讓他大吃大喝,飽餐一頓。但正因爲窮人正在飽餐之時,他忘了和老紳士的約定。但窮人仍然去負約了,還裝出很餓的樣子狼吞虎嚥起來。儘管窮人那時只剩下挪動身子和呼吸的力氣。窮人吃飯後,老紳士付了賬,兩人便到了別。

故事的結局是——兩人在回家的路上都暈了過去,被送進了醫院。窮人是因爲吃得太撐,幾乎撐破了胃,而老紳士,一位在前些日子還家財萬貫的富翁則是因爲三天三夜沒有吃東西,身體脫虛,而在路上倒了下來。

讀這篇文章就好像是在嚼一隻橄欖,甜味中帶了一絲酸澀,讓人在漠然一笑之後,思索良久。

文中的主人公,充其量不過是兩個“小人物”,然而反映初等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人性魅力卻是那些“大人物”,“權貴們”所無法匹敵的。

那位紳士身上散發着誠信的光芒,而那個窮人,儘管吃不飽穿不暖,沒有受什麼教育,但是他比任何受過良好教育的“權貴”都充滿魅力——那是人性的魅力,也許這很可笑,可是卻是不是多麼偉大,多麼令人欽佩。不求活得轟轟烈烈,但求真真實實,充滿意義,有所追求!

歐·亨利的作品就是這樣一個人性的舞臺,各種人性的善惡美醜都會在這裏展現得淋漓盡致。但歐·亨利的作品更多的是教會了我懂得了我們要去關愛別人,這樣別人纔會愛我們,正是有了愛,人與人之間纔會相互理解,人與人之間纔有溫情。人與動物之間也是因爲有了愛,動物纔會信任人類,不傷害人類,與人類和平相處。愛的力量真的是很偉大的,有一首歌裏面就唱到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高中閱讀的讀後感5

俗話說:文如其人。讀曾國藩的家書,好像聽見他在耳邊娓娓道來,看不到絲毫厚黑、狡詐,也不會覺得他是一個政治家。家書從曾國藩由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官職到去世前不久,跨越近三十年。除了思想漸趨成熟外,他的志趣仍然和少年讀書時一樣,始終以讀書人自居,這決定了他對周圍事物的看法,也成爲他一生成功的基石。他在信中表述的對爲學、作文、歷史等等的認識,有很多經驗值得後人學習,按現在的話說,即是他有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和領悟能力。他科舉出身,卻深得教育大義,更加強調靈活大氣、堅挺的文風。他在家書中對自己官場得失談的較少,而始終牽掛在心的是少年時學習的誤區,如字體、天文等,這幾乎成爲他一生的遺憾。同時,他官學並舉,胸懷大略,時時刻刻警戒自己:做官清廉、做人謙遜、做事勤勞。對弟弟、兒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功伕力透紙背,非一般官宦人家所能及。

感受最深的,是他作爲過來人對以前每個階段讀書方法和效果的總結。他的方法積極向上,深得儒家精神薰陶。開始認爲自己學術修養已經可以了,可是準備寫書時又認識到基礎不紮實、涉及面窄,還遠遠沒有達到總結前人經驗後再提煉的地步。他講究做人與作文融會貫通,特別強調讀書的意會和對人的教化作用,教導兒子“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詩言之,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而後有恬然衝融之趣”,“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於陶詩之識度不能領會,試取其詩反覆讀之,若能窺其胸襟之廣大,寄託之遙深,則知此公於聖賢豪傑皆已登堂入室”。對科舉考試,他評論道:只有文丑而僥倖者,斷無文佳而埋沒者;針對弟弟們的考試失利,建議他們從自身找問題,到主考官面前說情。他總結了爲學初始階段模仿和積累的必要,“收效較速,取徑較便”。對於通用學習方法,他談到“看生書宜求速,溫舊書宜求熟,習字宜有恆,作文宜苦思”。讀經之法在於“耐”字,一句不通,不看下句;讀史之法“莫妙於設身處地,每看一處,如我便於當時之人酬酢笑語於其間”。他感嘆少年十五、六歲是人生長、讀書的關鍵時期,自己到三十歲時方悟出文理之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引以爲重的知識。

除了讀書習字之外,曾國藩也提到了修身養性、處理人際關係等方面。姑且不論他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是非功過,僅從個人角度來看,歷史上轟轟烈烈、建功立名的人物能做到功成而退、善始善終的人少之又少。而在晚清動盪的政局下,他以漢族耕讀人家出身的背景,能做到官居一品,爵至封侯,不僅需要足夠的能力和魄力,更需要洞悉人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些可以從曾氏家書中窺見一斑。他在位居高官時仍能以樸實的觀念教育兒子,“陳岱雲姻伯之子,比爾僅長一歲,以其無父無母家漸清貧,遂爾勤苦好學,少年成名。爾幸託祖父餘蔭,衣食豐適,寬然無慮,遂爾酣豢佚樂,不復以讀書立身爲事”。在大兒子23歲時,指出“今年二十三歲,全靠爾自己發憤,父兄師長不能爲力”;對小兒子則指出“生長富貴,但聞諛頌之言,不聞督責鄙笑之語,故文理淺陋而不自知。處境太順,無困橫激發之時,難期其長進”。他在京城權傾朝野,卻規勸家人不要自高自大,插手地方政事。對同爲高官的弟弟,他談到“縱人以巧詐來,我仍以渾含應之,以誠愚應之。久之,則人之意也消;若鉤心鬥角,相迎相距,則報復無已時耳”;“未有錢多而子弟不驕者。吾兄弟欲爲先人留遺澤,爲後人惜餘福,除卻勤儉二字,別無做法”,“此時家門極盛,處處皆行得通。一旦失勢,炎涼之態處處使人難堪。故不如預爲之地,不見不聞之爲愈也”,“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從這些言語裏可以感受到他的`坦誠大度和堅毅穩重,這些絕不是所謂厚黑,完全是積極向上的認識和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和現代社會卡耐基、拿破崙·希爾等的成功學如出一轍。讀曾氏家書一個重要的收穫就在於能讓讀者直接與他對話,有助於糾正社會上某些觀念的誤導。

高中閱讀的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法國著名文學家凡爾納寫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裏》。這本書講述的是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康塞爾掉進海里,而且幸運地登上了潛水艇。那是一天夜晚,阿龍納斯被邀請去美國,途中,阿龍納斯乘坐的驅逐艦被一隻“獨角鯨”給撞翻,阿龍納斯教授醒來之後,發現自己躺在一艘不爲人知的潛水艇――鸚鵡螺號上,這艘潛水艇與世隔絕,潛水艇的船長尼摩爲了不讓世人知道,不讓阿龍納斯教授離開潛水艇。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爲人真誠,便什麼也沒說就答應了,跟着尼摩船長周遊了世界四大洋。最後,阿龍納斯教授因爲那時的環境,從而分期僥倖逃出了潛水艇。

讀完了這本名著,我深有感觸。我最佩服阿龍納斯教授那種誠懇待人的精神;佩服康塞爾那種對待主人禮貌、誠實的性格,無論什麼事都是他搶先幫主人做的。故事中阿龍納斯教授跌入海中,康塞爾也緊跟着跳入海中,冒着生命危險救自己的主人;還佩服尼摩船長的那種勇敢的精神,他在關鍵的時刻去幫助教授。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海底兩萬裏》的作者也是巧奪天工。當時他們的科技還沒有這麼發達,作者卻想出了這麼一部科幻小說。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着許許多多樂於助人的好心人,他們總是時時刻刻爲別人着想。

我喜歡這本書!

高中閱讀的讀後感7

《簡·愛》是本勵志世界上所有人的“人生教科書”,是本能夠給人勇氣面對生活困境的書,它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寫。現在,回味着書中主人公在面對生活所表現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使我不由得生起一種欽佩之情。

本書主人公簡·愛從小父母雙亡,被舅舅裏德先生帶回蓋茨海德堡撫養,不久舅舅病死。舅舅死後,簡·愛受盡了舅媽和表兄表弟的折磨和侮辱,後來又被殘忍的舅媽送進了洛伍德慈善學校。校長是個冷酷無情、無惡不作的僞君子,他用盡了各種各樣的殘忍手段摧殘孤兒的肉體和靈魂。簡·愛畢業後,留校當了兩年教師,她受不了那裏的冷漠和殘酷,便登廣告找了一個家庭教師的工作。於是,她來到了桑菲爾德莊園。在那裏度過了一段時間,園主羅切斯特向簡·愛求婚,簡·愛答應了他的求婚請求。雖然在結婚時前一晚羅切斯特的合法妻子貝莎·梅森將簡·愛的結婚面紗撕成兩半,但婚禮還是如期舉行了……一切的不公給簡·愛狠狠的打擊,可她卻勇敢面對前面的路,而不是尋死覓活。這不得不令人佩服啊!

讀了《簡·愛》這本書,使我想起了那一則則的新聞:某中學學生因學習壓力太大而跳樓自殺。我想: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都很大,但它是我們人生的磨練,我們應該勇敢面對它,而不是以死逃避它。

讀了這本書,並通過這則新聞,我深深地領悟到:經歷過風雨,才能看見彩虹。“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有磕磕絆絆,我們只有勇敢跨過它,才能擁有美好的的、精彩的人生。

高中閱讀的讀後感8

14歲的少女蘇菲在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沒有貼郵票,也沒有寫寄信人名字的信。蘇菲不斷收到艾伯特的信,因爲他的問題使世界像謎團一樣在她眼前展開。後來在艾伯特的指導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從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樹立的哲學有了初步的瞭解。她在文藝復興時期這一課主要認識了羅盤、火器和印刷術這三大發明和它們的作用……蘇菲運用了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的知識,想要解開這些謎團。可是,事實和真相比她所想的更加怪異、更加離奇。

剛拿到書的時候,我隨便翻了以下,整本書都是字,連一幅插圖也沒有。我心想:這本書怎麼可能在歐洲暢銷三百萬冊呢,不看就知道,一定很枯燥。但花時間看的時候,發現書中的話就像動畫片一樣展示在我的眼前,很多部分我看了一遍又看一遍。在看到蘇菲進入少校的小木屋時,我很奇怪一個少校的房子幹嘛要建在那麼遠的地方;在看到漢密士開口祝席德生日快樂時,我感覺非常不可思議;在看到席德的爸爸知道女兒在監視他卻仍然給她買東西時,我十分感動,儘管他是一個少校。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既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讓我認識了很多哲學家。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哲學家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是第一個在雅典誕生的偉大哲學家,他和他的兩位傳人都在雅典生活和工作。他或許是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祕難解的人物,他死後很快就被譽爲許多哲學派的始祖。雖然他長得很醜,但是非常的和藹可親。我之所以認爲他是一個很好的哲學家,是因爲柏拉圖是他的學生,也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蘇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同時也是夢的世界。

高中閱讀的讀後感9

今天,我心血來潮,拿起了放在書櫃上一兩年沒有讀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啊,我真羨慕哈利·波特呀,可以去魔法學校上學。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講了惡魔頭伏地魔殺死了哈利的父母,卻殺不死僅有一歲的小哈利,這時,伏地魔消失了,哈利也被阿不思·鄧布利多校長神神祕祕地送到了他的姨父姨媽家的門前。哈利在他姨夫家沒有少受過欺凌,這樣度過了十年的痛苦的生活。他的房間便是那位於樓梯下面的又暗又小、佈滿灰塵的碗櫥。他的那個肥胖、嬌慣、欺負人的大塊頭表哥混世魔王達力和他的夥伴皮爾更是對哈利拳腳相加。十年來,沒有人對哈利有過好感,沒有人給他過過生日,更只是以爲哈利是一個怪胎,但是,在他的第十一個生日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使他的命運發生了天大的變化,無數只貓頭鷹帶來的無數封信:邀請哈利去一個他永遠難忘的、不可思議的地方——霍格沃茨魔法學院。

在霍格沃茨裏,哈利不僅找到了他最好的夥伴,而且學會了魔法,學會了飛行,並起着他名叫光輪2000的飛天掃帚打魁地奇比賽。後來,哈利又神奇地得到了一件魔法衣,並幹出了一件大事。

J。K。羅林,她從24歲就開始創造“哈利·波特”系列。她一開始時是在家旁邊的咖啡館裏把哈利波特的故事寫在一張張小紙片上,不過,她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小說一出版就備受矚目好評如潮。

這個從上課到吃飯到睡覺都充滿了魔力的地方有誰不向往,有誰不期待有誰不期待,有誰不喜歡呢?啊,我真羨慕哈利呀,要是我也能去霍格沃茨魔法學院那該多好呀。

高中閱讀的讀後感10

讀了《泰戈爾詩選》,彷彿帶我們走近了泰戈爾。他的內心是那般深邃,那般細膩;一首首詩篇或小巧玲瓏,或燦爛恢宏。泰戈爾用他的哲學和精神世界給了世人許多智慧、許多啓迪。

泰戈爾是一位愛國者、哲人和詩人,他的詩中洋溢着對祖國的熱戀;對婦女的同情;對孩子的喜愛。有強烈的愛就有強烈的恨,當他所愛的一切受到侵犯的時候,他就會發出強烈的怒吼,他的愛和恨像波浪一樣盪漾開來,遍及全世界。在詩人的筆下,我們感悟着飛鳥的快樂、黃葉的輕盈、流水的靈動、月兒的美好、游魚的沉默、獸類的喧囂。自然是如此的美好;生命是如此的美好,這樣的美好在詩人的筆下是永恆的!

泰戈爾留給我們人類的不僅僅是文學上的財富,更重要的是一份讓所有人都感動的情懷!印度人說他是誕生在歌鳥之巢中的孩子,他的戲劇、小說、散文……都散發着濃郁的詩歌氣息,他的人民喜愛他寫的那些自然而真摯的詩歌。農民、漁夫以及一切勞動者,在田間、海上或其他勞動的場所,和着勞動的節奏,唱着泰戈爾的詩歌,抒發着心中的歡樂和憂愁。泰戈爾是印度人民最崇拜最熱愛的詩人。爲深入研究印度自己悠久而優秀的文化,他深入民間,聆聽神話、歌謠、民間故事,用最樸素的語言寫出絕妙的詩歌。

從他的詩中,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到這位偉大的印度詩人是怎樣的熱愛自己有着悠久而優秀文化的國家;熱愛這國家裏愛和平、愛民主的勞動人民;熱愛這國家的雄偉美麗的山川。

從這些詩的字裏行間,我們看到了提燈頂罐、紗巾飄揚的印度婦女;田間、路邊汗水流淌的印度工人和農民;園中、渡口彈琴吹笛的印度音樂家;海邊、岸上和波濤一同跳躍、喧笑的印度孩子;熱帶地方的迅雷急雨、叢樹繁花……我們似乎聽到那密集的雨點,聞到那濃郁的花香。

泰戈爾的詩,沒有普希金的雄偉壯闊,沒有海涅的甜蜜夢幻,沒有拜倫的氣悍心魂,也沒有雪萊的浪漫如風。他的詩是優美的畫,無聲無息。他藝術的魅力和思想的廣闊,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境界。作爲詩人,同時又是小說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的泰戈爾,他的每一首詩,都閃耀着熾熱的精神火花,照亮讀者的心,讓世俗世界中奔波於功利、名望,甚至被嫉妒與金錢附身了的人們,心臻得以超脫和淨化。“光風霽月”,“金剛怒目”,泰戈爾的詩篇如春潮瀉地,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雖然,詩人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坎坷與痛楚,但他的哲學和思想是光輝的、快樂的、博愛的。品茗泰戈爾的詩,走近泰戈爾,我們會更聰慧,心裏也暖洋洋的。讀完《泰戈爾詩選》,你將受益匪淺!

也許在塵世中忙碌的人,不會注意這些只能細細品味的詩篇。不過,我相信他的詩篇能感動我們許久都不曾平靜下來的心;而一旦你平靜下來,才能夠真正地讀懂他的詩篇。

高中閱讀的讀後感11

畢淑敏,在我高中之前,這個名字我根本沒有聽過。但是,在第一次閱讀了她的文章之後,不可否認,在我心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她寫的《我很重要》這篇文章,帶給了我的心靈極大的衝擊,我看,在很久以後,我也會記得,曾經有一篇這樣的文章,深深的打動了我。

是否發現,世界上大多人都不可避免的出現一種想法,覺得自己太卑微了,自己的存在太舉足輕重了,如果我不在了,是否也無人發覺。連我自己有時候都這樣想着,這是爲什麼呢?因爲這個世界上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總是會認爲自己太卑微、太渺小了。纔會常常去想:是啊,世上那麼多人,少了我一個又會怎樣呢,地球還不是照樣在運轉,我太渺小了,渺小到就算我消失了,也不足以讓人發覺。可是,在看過這篇文章之後,我發覺我錯了,錯的離譜!我們是微小,但絕對不是渺小的。

《我很重要》文章裏面舉例了幾個我很重要的原因:1、我們是大自然辛苦孕育出的孩子,我們的出生絕非是偶然的,那是命運的安排,讓我們到這個世上來證明自己的重要。2、對於我們的父母,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他們有多少兒女,我們都是唯一。如果我們不存在了,那麼他們,將會感覺到天塌下來似的。3、對於朋友、對於孩子、對於社會,我們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看到這些原因,是否還會覺得自己不重要呢?我沉迷了,這些話語在我心中好像大海打出的浪花、波濤洶涌的翻滾着,我感覺自己的心快要跳出來似的。我要吶喊,我要吶喊,我要釋放自己的那份激動,我要讓全世界都回響着我的聲音,我要讓世界的人民跟着我一起吶喊,我——很——重——要!!!讓世界各地都在盤旋着這些聲音,一字一字的,渾厚有力,動人心魄……

發誓着,終有一天要登上高峯,擡頭仰望,對着藍藍的天、白白的雲,平靜地在心底靜靜說出最讓人振奮的字語,我很重要!那一刻,我的心,找到了依靠的港灣,靈魂,找到了溫軟的懷抱,就像一個迷失已久的孩子,終於找到自己的家了。

高中閱讀的讀後感12

每一本書都有它唯美的旋律,每個人對這種旋律都有自己獨特的感想,伴隨着這種旋律在書中翩翩起舞。

《意林》它不像名著那樣大本的讓人看起來枯燥乏味,不像神話那樣幻意讓人神魂顛倒、思想卻脫離了現實。它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教育我們成功的背後必定是被汗水浸透的,它講的是人生的哲理,指導我人生走正確的道路,它講的是崇高的品德,好讓我們心裏有個好的模範,能夠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個有素質的人。

俗話說“萬古長青,只有一真耳。”在《意林》上完全能夠感受到這種情感,讀到令人震撼的畫面,在腦海定格。那些感動人心的話語,有時使人潸然淚下。

你能隨着它穿越時空隧道,去參觀中世紀的秀麗,去領悅古代人做事的道德論則,去歎服新異的科技,這些它是玩轉的多麼巧妙。

它寫盡了歷史的滄桑與無奈、寫了希望的曙光。

它寫了許多人生經歷、讓我們參模、讓我們學會理性看待事物。

它寫了永不放棄者必將成功、得過且過者繼續墮落。

裏面有句話使我久久難以忘懷,它說我們這剛剛起航的小船載得起父母那沉甸甸的愛嗎?

我不得而知………

時光荏再,一轉眼我已初中畢業了。也讀了許多年的書了,問自己,有過熱真學習嗎?學到了什麼嗎?如果有沒學懂的,有反思嗎?我天天在意的,是髮型嗎,重要嗎?這些在這本書上都找到了答案。

一頁翻去,又是一個嶄新的旅途,一路亮麗的風景讓我們盡情賞閱。

高中閱讀的讀後感13

漢武帝是第一個奠定中國遼闊疆域的皇帝。雖說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他土地的遼闊卻不及漢武帝時期的1/2;武帝廢除了“和親外交”的政策,他持久的雄心,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去征服,去開拓。十七歲的漢武帝就派張騫出使各國希望形成反擊匈奴的戰略聯盟,壓縮它的生存空間。小小年紀竟有這般眼光,歷朝歷代有誰能比?在44年中他一直在與匈作戰:“河南之戰”、“漠北之戰”、“漠南之戰”成了對匈作戰的三大重要戰役。漢武帝是一個才華橫益、文濤武略、有勇有謀的皇帝,再加上一代將星——衛青、霍去病、李廣……相助,可稱之如虎添翼。

漢武帝是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中國思想文化的皇帝。秦始皇嬴政“焚書坑儒”而漢武帝是“獨尊儒術”他設立了五經博士,爲儒家學派打下了基礎。武帝剛剛即位時就下詔“海選”,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就是這時浮出水面,武帝頗爲讚賞很粲然。

漢武帝是第一個用“罪已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武帝的晚年生活非常寂寞,失去了自己的長子,他後悔不已,開始反思自己的一生。想到他即位以來長年征戰,勞民傷財;輕信小人,力求長生;殺伐任性,亡塗無辜……於是下詔書。這份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帝王“罪己詔“他首開先河,知錯能改,愛憎分明讓我們一窺一代霸主複雜的內心世界。

我對漢武帝時期夢繞神牽,當看完有關他的那些故事時,心潮澎湃。我佩服武帝的才幹;我痛恨小人江充的老奸巨滑;我氣憤武帝的武斷與固執;我同情太子的身不由己;我擔心太子的孩子無依無靠;我更是惋惜劉據的自刎身亡……漢武帝是一個多面性且富有爭議的皇帝,他聰明機智卻抵不過江充的句句讒言;他洞察秋毫卻看不見朝廷後宮的`鉤心鬥角;他文濤武略卻陷進別人栽贓誣陷的圈套。正是他的偏聽偏信,導致了太子劉據的自殺,導致了抗匈名將衛青的長子長平侯身亡;導致了戰功卓越的公孫賀父子死於獄中,滿門抄斬;導致了他兩個女兒的雙雙死亡……一莊莊血案,這是哪一位“偉人”造就的呢?是江充,是江充這個卑鄙的小人。

當漢武帝聽聞這些事時,雖然意欲崩潰,但他並未停下他殺人的血手,爲了一己私利竟不惜殘害千百人的生命。每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這些時,全身總感覺有一股莫名的寒氣涌遍全身。這些場景總是時不時地溜到我的腦海之中,讓我內心不得平靜,它像海中那一股股的小浪花,浪雖不大但有着一定的衝擊力。有一股衝動,有一種想法,如果我來到了武帝朝,做到了刑部尚書,第一件事就是把江充千刀萬剮,打入十八層地獄。

不過有時我靜下心來思考時,卻發現我錯了,漢武帝如果從根本上就相信他的兒子是清白的,那麼他便會對江充的攙言置之不理,但事實恰恰相反。我認爲江充只不過是一杆槍,而掌握這杆槍的真正人物卻是漢武帝。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武帝又爲何要殺太子呢?原因只有一個——太子失寵。太子劉據和武帝判若兩人:一、性格不同:太子書生意氣,武帝一身霸氣;二、政見不和:太子仁義派,武帝鐵血派,太子始終反對向各國用兵,厭惡酷刑酷吏,而他的父皇在位54年,其中與各國用兵長達44年;三、太子不懂權術:漢武帝劉徹能當上皇帝,後宮五個女人的鬥爭是多麼激烈,他能學會多少東西,而劉據從小養尊處優,從爲見過鉤心鬥角,7歲立爲太子,隨心所欲,在政見上和父皇對着幹,這讓武帝頗爲惱火。他說過這樣一句話:“上嫌其才能少,不類己。”當年漢高祖皇帝劉邦就是因爲劉盈“不類己”所以準備廢太子,但由於呂后在朝中的勢力,心願終爲變成決定。現在劉據也被貼上了“不類己”的標籤,但衛子夫在朝中毫無勢力,太子危險了。

史實證明,最終致使太子劉據死亡的是巫蠱之禍。武帝晚年疑神疑鬼,巫蠱之禍就是這時瞬然爆發的。這似乎是歷代皇帝的併發症,他們爲何如此深信不疑?在我看來有五個原因:

1、歷史記錄:

在一些史書上記載着一些在故事,如:周文王遇西王母;楚王遇烏山神女……給人造成誤解。

2、自然現象:

在那時科學技術還不發達,有些自然現象世人無法用當時的科學方法來解釋。比如看見海市蜃樓以爲是神仙住的地方;出現了日食,認爲上天在懲罰自己,在武帝朝的許多丞相就是因爲它而死。(我們現在知道是當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月球遮住了太陽,一般18多年纔會遇到一個。)

3、衆人複議:

由於帝王相信,所以奸人投其所好,爲了獲取聖心,編造了一個又一個逼真,荒唐的謊言,帝王耳濡目染,信以爲真。

4、自負:

身爲國君要處理好很多事,尤其是戰事,武帝認爲要幹出一番大事業只有自己才行,要統治好國家,只有自己才能完成,對自己的太子都太不放心,認爲他們才學不夠,治理不好國家,怕他們會給自己丟臉。

5、自私:

古時候的帝王都很貪心,總是想讓自己長生不老,永保青春,獨自享受榮華富貴。

當可怕的巫蠱瞬然爆發時,劉據被他的親生父親逼死,這個結果在歷史上來說並不少見。因爲爭權奪勢,覬覦皇位,兄弟手足相殘,父子頃刻反目。巫蠱其實只是一根導火線,在武帝時期,置放它的是漢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人江充,觸到它的最大受害者是太子劉據,最大受益人是皇六子劉弗陵,因爲巫蠱使劉據無法判斷父親還是否相信自己,萬般無奈之下,發生了兵變但被武帝一舉平息,之後,次子劉弗陵順利登上了太子的寶座。但武帝的這個錯誤的決定導致了漢朝的滅亡,俗話說國賴長君,如果武帝在天有靈,如果他看到了三分天下,會有什麼想法?我不知道沒有這場巫蠱,劉據登上了皇位,天下又將如何?但我知道,威震四海,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千秋之後,堂堂大漢王朝的運勢逐漸走了下坡路,“國富民強”成了可欲而不可及的詞,“民不聊生”成了它的替代詞

巫蠱不但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還能使一個朝代滅亡!我十分同情劉據爲他感到惋惜,伴君如伴虎說得真不錯!以前我總是羨慕皇宮中山珍海味,錦衣玉食的日子,可現在我恍然大悟,即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有身不由己,也有無可奈何,古往今來政治鬥爭總是相當殘酷的。

漢武帝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既有明君的風範,又有昏君的殘酷,每次讀他都有一種霧裏看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