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讀後感(精選8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成長》讀後感(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成長》讀後感(精選8篇)

《成長》讀後感1

今天上午的語文課,是學習第11課《成長》。

《成長》是一篇如何教育孩子健康成長的故事,它通過小約翰送報紙掙錢,表現了小約翰自食其力,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也表現了小約翰的父母爲了培養小約翰的生存能力的良苦用心和不溺愛孩子的教育方式。

小約翰的故事,我感同身受。我父母對我關心備至、寵愛有加,在學習上有求必應,但在生活的小事對我要求十分嚴格。比如在零花錢的問題上,他們從不隨意給予。

今年暑假,我十分想去參加《瀟湘晨報》“小報童”勤工儉學賣報活動。因爲參加了石鼓區少兒藝術培訓中心的學習,所以不能如願以償。以後有機會再去參加吧。

《成長》的故事啓示我: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勞動的成果纔是最甜蜜的,纔會最珍惜。

《成長》讀後感2

今天上午我有幸聽了陶老師的報告——《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深受啓發,受益匪淺,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陶老師主要從十個層次闡述了讀書的重要性,解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讀書與教師成長,二是讀書與做人,三是讀書和育人。陶老師精彩的講述,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師,說到了大家的心裏,與我的心靈產生了共鳴,有一種茅塞頓開相知恨晚的感覺。

回想自己工作二十幾年的讀書學習情況,真是慚愧。讀的書屈指可數,但也只是爲了獲取文憑帶有功利性的讀,要麼是爲了消遣而讀那些低級的武俠之類的娛樂書。而那些好書或中外經典文化之類的書卻幾乎不讀,即使看了一兩本也都是走馬觀花,領會不到它的文化精髓,體會不出它的實際意義,也就不可能轉化爲自己的東西而內化成文化,成長也就無從談起。沒有知識的滋養,沒有文化的積澱,作爲教師,教學就不會那麼精彩。是呀,要想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游刃有餘、自由翱翔,不讀書怎麼能行呢?正如陶先生說的“讀書破萬卷,教學如有神。”

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但這桶水始終有用完的時候,所以必須不斷地給於補充使之變成活水、礦泉水、有營養的水,讀書就成了變死水爲活水、爲礦泉水有營養水的源泉。知識用時方恨少,學生喜歡有文化有幽默的老師。在教學工作中,自己也很想把課堂搞得精彩,但卻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不正是缺乏了知識的滋養嗎?寫作也是如此,由於不讀書的緣故,自己在工作中常常爲寫總結材料等而發愁,苦思冥想,搜腸刮肚,卻又不知怎麼寫,明明是自己做的工作,甚至有些做得很好,但在總結時卻又表達不清,寫不出東西來,結果自己抹殺了自己的成績,可悲!聽了陶先生的教誨,這才恍然大悟,一種柳暗花明的喜悅頓時涌上心頭。

在教育不斷改革的今天,作爲教師只有不斷讀書,讀好書,把積澱的知識內化爲自己的文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至於被社會所淘汰。聽了陶先生的報告,在深受啓發而慨嘆的同時,我將爲自己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讀書計劃,堅持讀書,讀好書,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從而帶動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藝術、寫作能力及審美情趣,成爲一個真正有知識有文化的教師。

《成長》讀後感3

書中說:學生只有樹立主人翁意識,纔會對班級、對學校有責任感。衡量一所學校是否被學生所認同,就是看放學後學生的表現。倘若學生在放學後都是匆匆回家,沒有絲毫在校園多做停留的意願,那麼,在我看來,學生對學校是沒有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這是校方的失敗。學校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更是他們玩耍的地方,因此,學生每天應該是戀戀不捨地離開學校纔對。但讓我很難理解的是,難得有學生在學校玩耍,老師卻總是要催促他們趕緊回家,儘管時間還早。學生只有愛上學校,纔會愛上學習。

我校是初中學校,自搬入新校區五年來一直堅持,放學鈴聲一響,通校生得按班級舉着班牌排隊離校,爲了維持學生離校的隊伍校方還安排了門衛、校保安、值周領導、二位值周老師專門看管,一直看管到離學校約200米遠的地方纔解散隊伍學生自由回家。這樣一來,通校生一放學得排隊離校,想在學校再玩一會兒都沒有時間,如果有通校生值日生的也只能匆匆掃一下地也得跟着隊伍回家了,換句話來說,通校生掃地都來不及,有些班級只好把晚放學的打掃衛生安排給住校了。

學校這樣做也有自己的考慮:我們這裏有一個地方特色,在一些學校門口移動攤點特多。學校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至少讓距離學校200米內沒有了移動攤點。

學生每次排隊離校心理是怎樣想的呢?我想排隊的學生心理肯定是不舒服的,不認同的。大大的校門口,寬寬的馬路,來往的車輛又很少,遇到大熱天、下雨天的還得讓學生排隊離校,隊伍還要走的整整齊齊的,遲一點的要等上八九分鐘,一天要等兩次。我不知道我校這樣的安排是不是違背了教育規律,學校多數老師也一直反對這樣的制度。也向學校反映了,但學校堅持要這樣,老師想想也就算了,反正輪到自己值週一學期也就一二次,辛苦一下也就過去了。

面對曾老師的觀點,我也很想學校取消了這樣的制度,讓學生在學校多玩耍,讓學生愛上學校,愛上學習。

《成長》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長》。其中,一篇文章讓我深受感動。這篇文章的名字是《誠實守信人人敬》。裏面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老爹住在一個偏遠的小漁村,他的四個兒子爲了買漁船,四處借錢。可四兄弟卻遭遇滅頂之災,只有二兒子死裏逃生。有不少債主上門討債款,可發現老爹的境況時,都認爲這債是要不回來了。可老爹卻做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說:“做人要講信用,這錢,我一定會還!”他的行爲感動了鄉親,感動了每一個人。他就是“誠信老爹”吳乃宜。

想想看,這多麼令人震驚啊!多麼令人意想不到啊!77歲高齡的人都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我們也要像吳乃宜一樣講信用、一樣誠實、一樣守信。吳乃宜爲了還債,每天只吃兩碗稀飯加水煮青菜,穿的全部是些破舊的衣服,有人對他說:“你失去了三個兒子,這債是兒子的,你不還,別人拿你怎麼樣?”老人說:“人要講信用!人家也是辛辛苦苦賺的,這錢一定要還!”這多麼令人感動啊!老人不欠人家債,儘管債是兒子的。我們也要像他一樣,有志向、講信用,欠債必還。這事讓我明白了:中國擁有悠久的傳統美德,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德,它體現了一個人的品質和行爲。人之所以爲貴,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惟有信與義。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和知慧創造了獨具的精神文明,我們一定要傳承文明,踐行美德。我們以後也要學習吳乃宜老爹,做一個有誠信的人,將誠信的種子代代相傳。

《成長》讀後感5

下一次家長會,老師又當着所有家長的面,把媽媽罵的無地自容,結果媽媽回家後又對兒子說,老師誇了他,兒子卻相信了。

在考大學前的家長會中,老師說她兒子沒希望考大學,而媽媽卻對兒子說:“老師說你考大學沒問題。”兒子奇蹟般的考上了清華大學,當他謝恩師時,向老師感謝之前老師對他的鼓勵,老師卻十分吃驚——老師從來沒這麼說過,當兒子明白了這一切後,他連忙打車回家,看望母親。當時,兩人哭成了一團……

任何人的潛力都有被激發的那一天,激發者永遠是母親,有母親爲他辯護,當自己的孩子貪玩晚回家時,只有母親爲他焦急;當孩子生病痛苦時,只有母親爲他擔心……母親爲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以至於她的全部。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認真學習,不好好生活,回答是:沒有任何理由!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對感謝有你,母親,您在我心中,佔據了太多的位置,以至於無法放下除你之外的實物。

還記得以前,學校離家很遠,每次都是我自己騎車回家,一天,下起了傾盆大雨,可怕的是,我並未帶雨傘,我只好冒雨向前衝,沒走一步,我的心就痛一下,媽媽爲什麼不來接我,我討厭她,就在這時,一個穿着雨衣,手上套着手套又長的很像媽媽的人出現在我眼前,我懷着揣測的心情,喊了一聲“媽媽”,媽媽猛地一看,連忙跑過來,把她身上的雨衣給我,她自己打着雨傘。

那天,風很大,自行車難以前行,但媽媽一咬牙,騎了上去,媽媽每次一彎腰,一使勁蹬着踏板時,我的眼淚就流了下來,我心疼媽媽。到了家,媽媽已像落湯雞了,還問我有沒有淋溼。

有一種愛,叫感動;有一種感動,叫感恩,有一種感恩叫深情……感恩是什麼,很簡單,是愛,是永不磨滅的愛。只要有愛就有感恩。

我感受到感恩的快樂,不是有一首歌唱着“感恩的心……”

《成長》讀後感6

假期前學院要求每一位教師認真閱讀一本書並寫出讀書體會。藉着這次的要求,在暑期中,我認真拜讀了肖川教授關於《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的這本書,看後常常爲書裏那些意蘊深長的人生哲理所感動。幸福的真義到底是什麼?教師的幸福源泉在哪裏?校長爲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發展應該做些什麼?可以說,肖川教授給我上了一堂關於教育、專業成長、人生和幸福的課,發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淺。

肖川教授認爲一所好學校的重要指標是,首先,看一所學校能不能讓所有的學生獲得成功。其次看一所學校能否成爲社會大家庭中富有建設性的成員。第三,就是看一所學校能不能讓所有的教師體驗到作爲生活者的幸福感和職業的內在尊嚴。書中一再強調,一定要關注師生校園生活的質量。一個好校長,要做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使我們的學校首先對教師來說變得更有吸引力、更有親和力。

肖川教授在書中對影響教師生活的幸福指數的因素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分析,評價一位教師是否幸福,主要從身心愉悅程度和精神充實程度兩個方面來進行判定。他認爲教師的專業成長包括三個緯度,即觀念、行爲和個性。其中觀念包括心態和理論學習。他指出,教師要想追求職業的幸福感和人生的幸福,就得有一個健康的心態,而健康心態的擁有從“十六字”上獲取:接受現實;悅納自己;心存感激;追求卓越。他特別指出,擁有健康人格的人,不必浪費時間去處理內心的掙扎;擁有樂觀的心態的人,不會將精力浪費在對付情緒的起伏上;擁有健康的自我形象的人,不會浪費心力去在乎別人的評頭品足;擁有進取的人生態度的人,不必浪費心力去擔心未來風雨;擁有穩定的.精神情緒的人,不會生活在自怨自艾之中;擁有積極的自我肯定的人,不必浪費精力去尋找外在的肯定。這無疑是肖川教授饋贈給我們的一杯清茶,一杯醇酒,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肖川教授認爲,教師的幸福來自於教育教學的工作;教師的幸福來自於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教師的幸福來自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的幸福來自教師的教育研究;教師的幸福來自善好的學校生活。在書的各章節中,肖教授從完善教師知識結構;因材施教,從轉變學生觀開始;課堂管理與班級管理;良好的家校溝通等角度論述了教師如何在專業發展中實現自己的幸福人生。

是的,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幸福人生的營造可以相互促進,形成一個良好循環。一個能夠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師也更有可能以更積極和光明的心態,更飽滿的熱情關注自己的專業成長。

爲了文明的進步,爲了我們能享有更高的生活品質,爲了能爲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全社會都應該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切實提高教師的各方面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從我們教師自身來說,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專業素養,用我們過硬的本領和良好的風範贏得整個社會的信任和尊重,不僅完全可能的,也是是十分必要的。因爲,有爲纔會有位,有爲生活也纔會有滋有味。

《成長》讀後感7

想起二三年級的生活,我就一定會想起《成長》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讓我感慨萬千。文中有一個叫約翰的小孩幾乎每天都拿兩元錢去麪包店買一根香腸和一聽可樂。一次麪包店老要送給他二根香腸,可他卻不要,只說“兩塊錢可以買一根香腸和一聽可樂。”聽了他的話大家都認爲是也許他的父母不太喜歡他,也許是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偶然一次,作者從玻璃窗向外看,只見鋪着厚厚白雪的馬路上,駛來一輛汽車,停在靠東的居民點。一個裹着紅頭巾的婦女從汽車裏走出來。接着,一個穿着紅大衣,戴着紅帽子的男孩也下了汽車。男孩的肩上掛着一個大挎包。他走到每家第戶的信箱前,投送着一份份報紙,投完這個居民點,汽車又往另一個居民點開去……

第二天,雪停了,小男孩又來買香腸,作者問他:“昨天,不就是你在大雪紛飛的雪地送報嗎?走在你前面的那個婦女是……”“是我的媽媽。”他不等作者問完,笑着回答,“雪太大了,媽媽不放心,一定要陪我送報……”他笑得那麼甜,胖乎乎的臉頰上露出兩個酒窩。

這件事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讓孩子在社會裏成長,應爲這樣更利於他成長。

《成長》讀後感8

上週六,聽了陶繼新老師的講座《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感觸頗多。他的文章的題目是讀書與教師的生命成長,可能是因爲面對的聽衆是廣大教師羣體的緣故,其實,我認爲只要聽過他的講座的人都可以從中汲取營養,而不單單是教師,我從中得到的教益是:

一、無論從教還是從事別的職業,專注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陶老師講過,他二十年前,與他的同事比較,無論教書、育人還是學術專著,都不如人,但是,二十年後,當年的同事看到了今日的陶老師,不由得嘆道:“我不如你了呀!”爲什麼呢?陶老師說:我專心地讀了二十年書。二十年啊,還是專心地讀,有多少本書禁得起二十年的專心的讀呀!難怪陶老師能多次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等多家這樣大型而擁有大量讀者的報紙上發表長篇評論,發表十幾萬字的報道,而每一篇文字的形成幾乎不用費力,兩三天即可完成五六萬字的文章,十幾萬字的文章也幾乎是信手拈來,不費多少精力。真是讀書破萬卷,寫文如神助呀!

二、學貴專注,更貴其精,用陶老師的話就是“取法乎上”。

當陶老師告訴他的同事他專心讀了二十年書時,他的同事說:這二十年我也在讀書呀,一刻未停。當陶老師大體得知同事所讀書的系列之後,告訴他,差別不在時間上,而在所讀書的質量上。他的同事所讀一般爲社會平普,而陶老師所讀的書則爲《論語》,《孟子》、《莊子》等大家手筆,即便國外的書籍也是非莎翁泰戈爾等名家原著不讀,凡其所讀,無不精心鑽研,甚至背誦如流,如此精專,豈有不上乎?

三、對於想要成功的人來說,耐得住寂寞是必須的。

看陶老師無論是專心地讀了二十年書,還是取法乎上,無疑都是在耐得住寂寞的前提下進行,試想一個窮樂極欲,追逐浮華的人,又怎麼會有心情去讀書,而且還是讀需要費大氣力才能搞懂弄明白的古文、外文原著?書到用時方恨少時,也不過會從時下流行的白話文裏隨便尋幾個詞來裝飾一下自己空洞無物的言語,從網絡上剪拼幾篇來湊夠自己的學術所需罷了。每篇文章都讓人覺得似曾相識,每個觀點都讓人覺得蒼白無力。只有耐下心性,修身養性,思想境界才能提高。

四、要淡泊名利,但不是不能追逐名利。

我覺得陶老師通篇講座中,最能打動我的地方就在於他的觀點源於生活而又貼切生活。比如,他說做學問要淡泊名利,這樣利於成功,但又不是不可以追求名利,他說名利是個附屬品,當你專注了,取法乎上了,又耐得住寂寞了,那不就成功了,名利不也就水到渠成地到來了?實在是高呀,自古就有人勸我們要淡泊名利,從沒聽過有人說可以追逐名利呀,看來陶老師不僅是位會讀書也是位精入世的智者。這樣的人是真實的人,也是值得尊重的人。

以上就是我聽了陶繼新老師的講座《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的個人之感,總結一下就是:要熱愛讀書,要精於讀好書,要耐住寂寞,更要認真地過有質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