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澱讀後感範文(精選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荷花澱讀後感範文(精選1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荷花澱讀後感範文(精選15篇)

荷花澱讀後感1

人們永遠充斥着戰爭,因爲他帶來的只有悲痛與淚水,憤怒與哀鳴。可是,當我們把侵略者趕走時,那種喜悅安撫了戰爭帶來的創傷。

故事講了一位叫水生的漢子,因爲會上成立了一個地區隊,要各位踊躍參加,而水生又很積極,就第一個舉手報了名,回去與老婆一說,就匆匆走了。丈夫在外打仗,哪有媳婦不擔心?水生的老婆與其他戰士的老婆一商議,決定去看看水生他們。她們嘩嘩搖着船去了澱的對岸,才知道水生他們剛走。她們不得不失望的往回走。這時,一艘日本軍船,緊緊地跟上了她們。幸虧她們在白洋澱長大,不船搖得飛快,她們打算把鬼子引進荷花澱,因爲那裏水淺,大船開不進,當她們駛進荷花堆中時,槍聲響起了,她們想,陷在敵人埋伏裏了,準要死了,就一齊翻身跳入水中,當她們不得不上來換氣時,看到開槍的並不是鬼子,而是水生他們,最後,鬼子被逼無奈逃的逃,死的死,而水生老婆卻如願與水生見面了。

和平如大海般穩健,如藍天般深邃,如草原般令人嚮往,而戰爭永遠只能活在人們的唾沫腥子下。《荷花澱》寫出了人們多麼希望抗戰早日結束,因爲,生命只有一次,要是因爲戰爭而犧牲,那未來的美好年華豈不如被海嘯噬沒一般。我們只需要細膩精緻的人生,不需要污穢漫長的戰爭。我們只願趕走侵略者,永保和平。

荷花澱讀後感2

《荷花澱》這本書,是作家孫犁叔叔寫的。他描寫了中國人們與日本侵略者的頑強鬥爭,用明麗流暢的語言描寫出勞動人們的團結、樸實和勤勞。

在白洋澱事蹟之二蘆花蕩中,刻畫了一個爲八路軍送軍需用品的老頭。他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的穿過鬼子的封鎖線爲八路軍辦事。一次他送兩個要去參加八路軍的的女孩去部隊,在路上被鬼子發現,大女孩爲了保護小女孩受了傷,老頭爲了報復日本鬼子,他在鬼子洗澡的時候撐起小船,把鬼子引進了事先佈置好的魚鉤陣,鬼子們被魚鉤扎得鮮血直流,叫苦不迭。而老頭卻調轉船頭,用船篙搗鬼子的頭,那架勢真像搗老玉米,終於爲大女孩兒報了仇。老頭的動作雖然有些滑稽可笑,但也充分表現了他仇恨敵人的心情,也表達了他打擊日被侵略者無畏的精神和決心。大女孩爲保護小女孩受了傷,也許他們並不相識,但善良友愛使他們親如姐妹,患難與共,親熱無比,我相信參軍後,她們會在戰場上成爲出色的英雄小姐妹!

在紀念一章中,鬼子進入村子,八路軍爲了保護老百姓,和敵人打了起來,一位八路軍由於連續射擊,累得口乾舌燥,但此時水缸裏一點水都沒有,一位婦女就拉開門,冒着槍林彈雨去井上打水,險些送了性命,在八路軍衝鋒之前,還把家中僅有的一點糧食送給了他,她是多麼熱愛八路軍呀!

朋友,翻開這本書,你就會了解到當有外來侵略者的時候,我們是怎樣抗擊侵略的。這裏軍民一心,八路軍有勇有謀,一心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老百姓勤勞樸實,團結互助,擁護八路軍,配合他們打擊敵人,重建美好家園。當你讀這本書時,你的心情會隨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而變化,時而爲失敗而沮喪,時而又爲勝利歡天喜地。

閒暇時閱讀《荷花澱》這本書吧,我相信它會成爲你最愛不釋手的一本書!

荷花澱讀後感3

《荷花澱》是孫犁的短篇小說代表作,描寫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白洋澱地區的一個令人喜悅的故事。作品充分體現了孫犁鮮明的三大創作特色:描寫的是冀中一帶尤其是白洋澱地區人民的生活和鬥爭;善於用精練的筆墨,寫出人物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小說帶有濃郁的抒情味道,用散文詩的語言來寫小說。作品選取白洋澱一隅,在抗日戰火硝煙瀰漫的大背景下,主人公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就像白洋澱盛開的荷花一樣,美麗燦爛。

《荷花澱》不只是一篇小說,由此發端,形成了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的創作流派。它的不事雕琢和語言的簡潔清麗,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荷花澱》也不只是一篇課文,由此發端,給學生以清新的生活氣息、濃郁的語感和美感,讓語文課屬於學生,使他們有機會發表、有時間思考、有空間參與,在新課程標準下更注重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辨析能力、表現能力。因此,我把本文確定爲“文學鑑賞課”,採用“引疑———議疑———釋疑”的基本方式進行師生雙向交流。但因教學時間限制,僅就“夫妻話別”前的景物描寫和“夫妻話別”、“商量探夫”兩段對話描寫進行鑑賞討論,達到讓學生掌握學習小說一般方法(即根據小說的特點,從環境描寫、故事情節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進而理解小說的主題)的目的。

瞭解作家孫犁及“荷花澱”派的藝術風格;理解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和傳神的對話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掌握學習小說一般方法。

這就是我對《荷花澱》這篇課文的看法。

荷花澱讀後感4

《荷花澱》講述的是冀中白洋澱地區人民羣衆積極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爲代表的農村婦女的羣像。這些婦女勤勞、樸實、善良,識大體、顧大局,是在特定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幹,編葦蓆,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眼光卻不狹隘,她能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係。當她知道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也心疼丈夫,依戀不捨,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併爲丈夫準備好了行裝。

白洋澱的婦女代表瞭解放戰爭時期婦女的新思想,也象徵着婦女解放運動的初步勝利。這些被解放的婦女加入到解放戰爭的大潮中,爲全國的最後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荷花澱讀後感5

讀孫犁的《荷花澱》,感觸最深的,首先一定要是中國人。是中國人才能明白當年被蒙羞的恥辱;是中國人才會了解當年的英勇;是中國人才會懂得今日的來自不易。

《荷花澱》生動形象的再現了中國樸實的農民與日本侵略者之間的生死殊搏。從一個個字中展現出中國農民的樸實和英勇,同時也從側面烘托出日本鬼子的兇狠和殘暴。

講述這一個平凡的小村莊裏,生活着一羣樸實,純樸的農民,他們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因爲國家的落後,ZF的腐敗無能使這一切的平靜將被一羣殘忍,兇狠的“魔鬼”給打破。這就好似一個平靜的水面,伸出頭來往水裏探,可以清晰的在水裏看見自己的身影,如同一面鏡子,沒有任何的波動。可是有塊巨大的石頭從天而降,掉入水中,濺起巨大的漣漪,使原本清晰的身影變得模糊不清,原本清澈見底的湖水變得渾濁了,當時的情況,就如同這個比喻一般,這一點也不誇張,一點也不過分。

然而也正是因爲這個巨大的波動,使中國立刻團結成一個大家族。而在這個叫白洋澱的小村莊裏,樸實的農民因爲這個巨大的變化,而更加團結起來,齊心打倒敵人,還自己一個原本屬於自己安樂的家。在這裏,每個人每天都在提心吊膽的過日子,每天都準備着爲了鄉人,爲了家人而奉獻出自己的生命。聽過與敵人的一次次交手,他們變得更無所畏懼,更勇敢。敵人有的戰鬥武器,我們也有;他們可以做到的事,我們也可以做到;他們可以欺負我們,我們也同樣可以欺負他們。同樣都是人又何來的差距。他們變得更有信心,就連整天呆在家裏的婦女也來參與,而且都沒辦砸事情,這還真應了句古話“誰說女子不如男”。

也只是因爲他們的這種堅持,勇敢,和大無畏的精神,使得在那樣小的地方,讓敵人都不敢去攻擊,就是攻擊也都是被嚇得落魄而歸。每天早晨,公雞叫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起牀來,各幹各的活。沒有再怕鬼子的話,更沒有說不敢去捕魚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平靜。女人呢則是坐在自家的小院子裏手指上纏繞着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的懷裏跳躍着。

《荷花澱》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這樣一個關係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選取與小小的白洋澱。表現出農村婦女那種既溫柔又堅貞勇敢的性格特徵。在戰火硝煙中,夫妻之情,愛國之愛,純美的人生,崇高的品格,就像白洋澱盛開的荷花一樣,美麗燦爛。

荷花澱讀後感6

孫犁的《荷花澱》是典型的中國傳統的“婉約派”文本。作者以高度柔情化的敘述語調,描寫了一大羣冀中水鄉的婦女形象。無論是嚴酷的現實,還是激烈的戰鬥;無論是悽悽慘慘的分別。還是死亡的冷酷無情都籠罩在一層揮之不去的詩意氛圍之中,那月光下柔情修長的葦眉子,女人纏綿緋惻的情意,體貼得無微不至的話語,含蓄婉轉的內心波瀾,像靜靜流淌的水,讓月光沖刷得皎而潔,純而聖……全沒有“亂石蹦空,驚濤拍案,捲起千堆雪”和雄奇氣魄,也無“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壯懷激烈,也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意境只味一地“戲斟低吟”或“倚門口首”,留一個“攏抱琵琶半遮面”的淺笑讓人“輾轉反側,寤寐思服”地捉摸。

《荷花澱》的環境描寫可謂充滿了講情畫意,細節的點染強化了文章“柔情”的一面,語言的描寫,更值得回味。栩栩如生的畫意生動的細節傳神的對話,其風神流美之致,雖詩之《蒹葭》《西廂》之拜月,《紅樓》之葬花,也大致不過如此。

《荷花澱》看似無技巧,其實是技巧之極致。這種詩化的技巧把枯燥而殘酷的戰鬥場面描繪成一場詩情畫意的遊戲,甚至是一次蜜意柔情的浪漫故事。

荷花澱讀後感7

孫犁小說的獨特藝術風格就是追求散文式的格調,追求詩歌般的意境,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荷花澱》充分體現了這一風格。《荷花澱》所反映的是殘酷的戰爭年代,描述的是白洋澱地區人民的抗日戰鬥生活,但從作品中,我們看不到殘垣斷壁,聞不到硝煙味,聽不到聲嘶力竭的聲音;我們看到的是明月、湖水、荷花,聞到的是荷花的芳香、泥土的氣息,聽到的是嘩嘩的水聲、清脆的笑聲。一切都是那麼清新、明朗、美麗,讀後感覺彷彿置身於神話世界。小說之所以收到如此強烈的藝術效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成功地運用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小說開頭三段描寫水生嫂月下編席的情景爲全文定下了基調。“月亮升起來,院子裏涼爽得很,乾淨得很。”整個畫面的色調是潔淨的、清新的。接下來,作者抓住明月、薄霧、清風、荷香這些富有鄉土氣息的景物,展現了荷花澱的地方風貌,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境界。試想:溶溶月光下,農家小院裏,一位出水荷花般的少婦正在編著葦蓆等着丈夫,“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景美,人更美。景物描寫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美麗多情、溫順善良的形象。

幾個女人探夫未遇,羞紅着臉,不好意思從馬莊出來,搖開靠在岸邊上的小船往家趕。“現在已經快到晌午了,萬里無雲,可是因爲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涼風拂面,人的心情舒暢;湖面廣闊,人的心胸也開闊起來。此時此刻,此地此景,女人們忘記了未遇丈夫的不痛快,朝着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又說笑起來了。在藍天之下,碧水之上,一葉小舟在水面上輕輕飄蕩,水聲悅耳,笑聲清脆,充溢天地間,流淌荷花澱。

她們輕輕划着船,繼續往家趕,“順手從水裏撈起一棵菱角來,又順手丟到水裏去”。這一處描寫看似無意,實則有意,表明她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熱愛家鄉的一草一木。“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穩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菱角的生命力很強,我們的人民生命力更強,絕不屈服於任何外來的摧殘與侵略。

歸途中她們遇到了敵人,把船駛進了荷花澱,接下來有一段景物描寫,“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着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吧。”作者在這裏不是欣賞那“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而是透露出一種暗示,暗示出即將在這裏發生一場激烈的伏擊站。,其中關鍵詞語是“銅牆鐵壁”“哨兵”,具有象徵意義,表現了婦女們剛強的性格,還爲下文寫她們成立隊伍配合子弟兵作戰埋下了伏筆。

由此看出,《荷花澱》不是爲寫景而寫景,不只描繪出了一副副美麗的風景畫,而是通過寫景來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徵。《荷花澱》就是這樣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說,有人評價它是“詩中的小說,小說中的詩”。語言富有特色:樸素、清新、柔美,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裏的清泉。所以,閱讀《荷花澱》之後,感覺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鎮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聽了一首輕音樂。

荷花澱讀後感8

讀罷孫犁的《荷花澱》,就彷彿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樸鼻而來,一幅幅淡雅、幽靜的畫面展現在眼前,使人感到“詩體小說”的詩意:用詩一樣的語言,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

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嫂深夜編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作者讓畫面隨人物的視線推移:“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着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銀白的澱,使畫面淡雅,寫輕紗般的霧,又使畫面靜中有動,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這是作者通過周圍的景物抒寫了自己美好的感情、願望和理想。不僅如此,這幅畫還隱寓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卻不平靜。夜這麼深了,丈夫還沒回來,她正在焦急地在等他呢。可見水生夫婦的篤深情意和恩愛,這與後面描寫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壞了這美好的生活,這就奠定了水生嫂最後決定參加抗日鬥爭的思想基礎。這一段的景物描寫把寫景、抒情、心理刻畫融合在一起,象一曲隨風飄來的樂曲,又象涓涓流水奏出的完整的樂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言盡而意無窮。

這夜景的描寫作者抓住了“靜”,文中對中午的描寫卻抓住了“動”。“這風從南面吹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象無邊跳蕩的水銀。”廖廖幾筆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澱動態中的靜美,襯托出荷花澱的明朗。景物描寫的明快節奏使我們從中看到了這羣年輕婦女裝了一肚子的不快,那躍騰的浪花正暗暗反映出這羣婦女樂觀的精神。

荷花澱讀後感9

此書爲《白洋澱紀事》的姊妹篇。書中的散文絲毫沒有聯繫,但就這樣拼拼湊湊着,竟是一幅美麗又十分真實的鄉村油畫,雖作在艱難的抗日戰爭中,卻仍有一絲幸福、一絲溫馨纏繞在字裏行間。

雖是這樣,但我最喜歡的仍是與書同名的一篇散文《荷花澱》。文章中水生的陽剛,和水生嫂的賢惠開朗在抗日戰爭中構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水生和水生嫂生活在美麗平靜的村莊中,可最終還是因爲爲國戰爭而分離了,沒有轟轟烈烈的誓言,也沒有纏纏綿綿的不捨,平淡的如無味的白開水。但在這涓涓細流下,隱藏着多少洶波濤洶涌的情感?大概是中華民族的堅強勇敢的崇高精神罷。

然而,如果人物只顧個人對安寧的生活嚮往而置國家利益不顧,我們會對他們報以鄙夷;如果人物爲國家利益而完全置生活不顧,我們又多多少少感到一些遺憾。作者便將着兩種愛——對美好田園的愛,對安康祖國的愛——毫無矛盾的結合在一起,體現了一份真摯和諧美好的人情,也是對人性美好一面做出的詮釋。

在很多人認爲,“田園”是一個安逸平靜的象徵,如陶淵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雖然是如此,但我覺得“田園”不應該只存在安逸與平靜,也存在着深沉的家國精神。如果只有安逸與平靜,爲何桃源人在聽到漁人講述那亂世後“皆相嘆惋”的場面?

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的般安逸,也是“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的那般熱血。這,大概就是那時田園的模樣罷。

荷花澱讀後感10

爸爸常常給我講戰爭年代的故事,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荷花澱》一文讓我真正明白了抗戰勝利的原因。

在月明風清的夜晚,丈夫幹完活回家,妻子用葦眉子編席,聊聊家常,生兒育女,該是多麼幸福的事啊!可水生及他的戰友們卻要在這大好月色下奔赴疆場。爲了國家,爲了使中華民族不再受外來侵略,他們拋棄了夫妻感情,拋棄了個人恩怨,堅定地走上戰場。

每一位妻子都深深地想念着丈夫,無奈之下,她們決定去部隊探望。不料非但沒找到丈夫,反而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了“鬼子”。那時她們正乘着小船滑行在水中。看見鬼子後,她們便迅速地撐着小船,小船也不辜負他們,“嗖嗖”地向前竄。生長在這荷花澱裏的婦女們水性好,將小船停在水淺的蘆葦蕩裏。槍聲頓時響起,婦女們迅速鑽進水中,半晌才發現是她們的丈夫正向鬼子開槍。個個英姿颯爽,鬼子全部殲滅。一個個年輕的小夥子鑽進水中打撈戰利品,因爲有年輕婦女們的吸引,使這場游擊戰大獲全勝。以後婦女們也便跟着丈夫一起“解放中國”!

爲什麼小小的日本會侵略比它大得多的中國?因爲政府的昏庸無能,因爲封建思想在民間紮根,使得中國無法像其他國家一樣適時地進行革命。可中國爲什麼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因爲華夏子孫有着同樣的信念:解放中國!

回憶起電視上經常演的“甲午大海戰”。雄健的中國船隊輸給了日本,那是因爲北洋水師沒有嚴明的紀律,更重要的是那時的中國沒有團結的精神!像鄧世昌等人寧死也不投降,多少民族英雄犧牲在挺立的中國國旗下,但在那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也不乏像汪精衛這樣甘願臣服於日本的大漢奸。

如今的中國,可謂是世界強國,習近平主席對中國的偉大復興之夢更是振奮人心。這讓我懂得團結一心必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荷花澱讀後感11

《荷花澱》是孫犁的代表作,讀這本書讓我彷彿看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農村人民生活和戰鬥的場景,以及人性的美好。這部小說的語言質樸、簡明,但又內涵豐富。?

小說中的水生嫂是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她勤勞、善良,思想上追求進步,深明大義,支持丈夫的參軍決定,即使內心非常的不捨。?再比如說,丈夫參軍沒幾天,她心裏思念丈夫,又偷偷夥同大傢伙一起去看望丈夫。“聽說他們還沒走呢,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服。”水生的女人說。“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通過這些生活化的語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現出了人物的性格。

還有水生走之前仔細叮囑妻子“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拼命”。她流着眼淚答應了,這體現了她的忠貞。?

全文充滿詩意,被稱爲“詩體小說”。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這樣一個關係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在戰火硝煙中,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澱盛開的'荷花一樣燦爛。

荷花澱讀後感12

夏日的五六點光景,沿着天邊微白的亮,我順着一條青石磚的小路走近了荷塘。

曲曲折折的荷葉,小心地呵護幾顆晶瑩的露珠,清涼的晨風吹着整個荷塘舞了起來。這像是一次清晨的舞會,碧綠的荷葉自願充當伴舞的使者,一傾一轉都襯着美麗的新娘。它們中間有的優雅地展開粉色羅裙,有的害羞的還不敢自由的起舞,就僅僅露出了白皙的臉龐,像是一位剛出水的美人,亭亭玉立,在荷花中央蕩着蘭州,轉身對你回眸一笑……

我像是聽見了荷花深處的鷗鷺拍着翅膀飛走了,整個荷塘都從睡夢中醒來,抖去惺忪的睡意,精神抖擻地望着荷塘的邊緣,像是在等候着什麼。到底是誰,誰驚擾了它們的清夢?拍水聲由遠而近,一滴水快速地和水花濺在空中又迅速的落下,卻從不見有間隙,都和着一種急速的拍子快速前進,就在荷花的邊緣,我看見一隻小巧的木舟快速地駛了進來,船上人的黑髮被風吹亂,不一會兒就消失在了荷花深處……

可水面還是異乎尋常地熱鬧,幾個女人的小舟後面還有一艘碩大的日本軍船,他們筆直地向荷塘開來,卻又迫於水面低下,在荷邊停了下來,朝着荷塘隨意地放了幾槍,又驚起一排鷗鷺凌空而去。女人們在荷塘裏,手扶着小舟的邊緣,船上空無一人,只有一隻來時摘下的蓮蓬,穩穩地睡着。軍船想要掉頭走了,然而卻又有一排槍聲響起,有的打中了船,有的打傷了軍船上的日本人。船開始進水了,船上的人設法抽走已經進倉的水。又是一排槍聲,又有幾個日本人應聲倒下,野鴨都撲棱棱地飛走了。這一片荷花動了起來,槍聲一次比一次緊,比一次急,像急促的鼓點,又像滾坡的大石。軍船上的人也備好架勢開槍,然而卻看不見到底是誰在開槍,誰在射擊,只能胡亂地打到荷葉上,荷葉微微抖了一下便也就又和剛纔一樣,一聲一聲槍聲比暴風雨來的還猛,十幾分鍾後,槍聲總算歇了,一片沉寂,幾名戰士從荷葉下露出頭來,這些戰士當中也有幾個女子的丈夫,然而他們並沒有嬉笑,女人們又上了船,輕輕地拍着水面離開了荷塘,剩下一片靜靜的荷花……

又看見了荷塘上空一片廣闊的水田,那澱中的女人們在快速的彎腰,插秧。又望見了旁邊水田中的我和奶奶,奶奶的秧苗已經快要插到盡頭,而我的一排秧才插了寥寥幾行。她們的秧橫豎都成直線,被風吹着輕輕地舒展身體,像一道亮麗的風景。我插的秧橫七豎八,歪歪扭扭,像一堆亂草。望望她們,腰上彆着幾個秧糰子,一隻手按着糰子底部,另一隻手取下一小撮秧苗,伸長手臂插入田中,一取一插,一插一取,連續動作成百上千次,腰卻一直是彎着的。我試着按着這種辦法插秧,卻不一會兒就完全累的趴下了,腰又酸又痛,趕緊站起身伸了一個懶腰。再過幾日,這裏的田全被她們有生命的顏色裝點完了,一片綠色。過了幾個月,秧苗已經長大了,一片金黃,風吹着熱浪一層一層涌,女人們的背影又消失在田野中,只聽見刷刷的鐮刀聲,荷香夾着稻香飄到了我的鼻中。

我眼前的景色漸漸褪去了,剩下一片美麗的荷塘。我突然坐正了身子,感覺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情懷。我一直以爲革命,國家的存亡離我們很遠很遠,那是歷史的走廊的最後一節,而我們走在充滿陽光的外廊。那是經歷了幾十年沉下的歷史。就像一本發黃的教科書,如果不被翻起,將永遠被少年遺忘在歷史的角落。我原本以爲愛國,爲國捐軀是一種男子漢所特有的行爲,卻從不明白女子一樣可以驚天動地。哦,不,不是驚天動地,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着,本本分分地爲共產主義提供資本,也爲他們創造機會,那是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氣概,是一種捨生忘死的精神,是偉大亦是平凡。

九十年的風風雨雨,我們拼搏而又神氣的走過了,那一路的腥風血雨,艱難困苦都讓我們的先輩擋去了,留下了一個像血一樣熱情,蓮一樣清白高雅的中華大地。我們的生活多美啊,她像春天一樣絢麗。也許我做不了像他們一樣偉大,但是先輩們的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液,我將爲國貢獻出我全部的力量。當我聽見山區小學堂書聲琅琅,看見荒廢的土地變成田野,街邊不再有蓬頭垢面的異鄉人,我將多麼自豪,多麼大聲說:“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我回頭又看了一眼荷塘,晨間的陽光照在荷花上,我的臉上,一種別樣的溫暖襲上心頭。我偉大的母親啊,你多像這一池的荷花,而我就將永遠像露珠一樣,陪伴你度過每一個寂寞的黑夜。最終,化爲雨點,投入你永恆的芬芳中。

荷花澱讀後感13

“你走,我不攔你。家裏怎麼辦?”——題記

2019年7月11日,是孫犁先生逝世十七週年紀念日。作爲孫犁先生讀者,我想寫篇文章紀念他。2004年春季學期,學習抗日小說《荷花澱》,認識孫犁先生。《荷花澱》選自《白洋澱紀事》(中國青年出版社1958年版)。經作者同意,略有改動。

1945年5月15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孫犁小說《荷花澱》。《荷花澱》發表三個月後,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孫犁先生髮表小說《荷花澱》,就像慶祝自己32歲生日。後來,寫中國文學史的,追認孫犁先生爲“荷花澱派”創始人。2004年學習《荷花澱》,是什麼感受,只能翻當時的筆記。十五年後,重溫《荷花澱》,是什麼感受,只能麻煩讀者繼續看下去。

“月亮升起來,院子裏涼爽得很,乾淨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溼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着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裏跳躍着。”小說開頭很美,接着是白洋澱人的勞動生活:

“要問白洋澱有多少葦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也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澱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澱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女人們在場裏院裏編着席。編成了多少席?六月裏,澱水漲滿,有無數的船隻運輸銀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莊就全有了花紋又密又精緻的席子用了。大家爭着買:‘好席子,白洋澱席!’”

“女人低着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

“低着頭”表現水生嫂性格:傳統賢惠的農村婦女,對丈夫很順從;用不滿的語氣表達滿意的心情,有一點生氣,但沒反對,說明水生嫂深明大義。

“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她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家裏怎麼辦?’”

前面說過水生嫂深明大義,現在可以看到,水生嫂對家庭很有責任感,對丈夫依戀。

“女人鼻子裏有些酸,但她並沒有哭,只說:‘你明白家裏的難處就好了。’”

表現水生嫂堅強,對丈夫給予的理解感到欣慰。

“‘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拼命。’這纔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淚答應了他。”

說明水生嫂堅強和對丈夫的忠貞。這一句是小說中分量最重、內涵最豐富的一句話。

“她們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我們沒槍;有槍就不往荷花澱裏跑,在大澱裏就和鬼子幹起來!’

‘我今天也算看見打仗了。打仗有什麼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誰還不會趴在那裏放槍呀!’

‘打沉了,我也會鳧水撈東西,我管保比他們水式好,再深點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們也成立隊伍,不然,以後還能出門嗎?’

‘剛當上兵就小看我們,過二年,更把我們看得一錢不值了。誰比誰落後多少呢!’”

通過對話描寫,表現她們不甘落後、追求進步、追求平等、勇敢自信。“這一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小說結尾,就如《論持久戰》指出的那樣——兵民是勝利之本。

荷花澱讀後感14

作爲一部戰爭小說,《荷花澱》的意境是優美的,語言是詩化的,與傳統戰爭文學血雨腥風的場面大相徑庭。爲了體現這一特點,張興良教師以一個神話故事的誕生——荷花澱導入,加深了學生對“詩化”的理解幫忙學生融入到美麗的荷花、荷葉場景中去,獲得了感官上的多重享受。

《荷花澱》是最能代表孫犁小說風格的優秀短篇小說,很早就被收錄於高中語文課本,“荷花澱”文學流派由此誕生,華北明珠白洋澱所以名揚天下!

孫犁是一位以寫冀中農村人民抗日鬥爭而著名的小說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氣息,在藝術上,獨有一種清新、真摯、自然而又明麗的風格,其作品素有“詩體小說”的稱譽。

荷花澱讀後感15

翻開久置書架上的一本書,撲面而來的是那濃厚而唯美的鄉村氣息。讀起第一章,彷彿已走進那美輪美奐的水鄉,看到白洋澱中淳樸善良的女人,爲她們的傳統美德而讚歎。這,就是孫犁的《荷花澱》。

很早以前,就聽說孫犁的文章有詩意又有地道的鄉情,小說人物傳神,形象美好。讀此本《荷花澱》,使我真正感受到孫犁文章的美:詩美、鄉美、人美。

作者用清新、脫俗的筆墨描寫了白洋澱——這個位於抗戰前線卻寧靜、美麗的水鄉。這裏有一羣女人,她們的代表人物是水生嫂。水生嫂是小說的線索人物。她勤勞能幹,在月下織葦蓆,不一會兒就織出一大片;她體貼用心,爲丈夫參軍而擔心和不捨,卻又識大體顧大局地爲丈夫準備行李;她樂觀向上,雖丈夫參軍後未找到他,卻隨後又調侃地說笑起來;她勇敢,在遇到敵人時,寧願跳水也不願意投降……正如孫犁在《關於寫作》一文中寫的“她們在抗日戰爭年代,所表現的識大體,樂觀主義以及獻身精神,使我衷心地佩服到五體投地的程度。”

而讀這本書第三遍,再看到作者對水生嫂的描寫時,我想起了鄉下姑姑家邊一個阿姨,一個地道的鄉村婦女,今年也不過三十七八的樣子,長得不算清秀,但也耐看,個子不高,見她穿的最多的是一件普通的藍白色棉綢上衣。她的聲音也許是因爲長期農作,而有些沙啞,但脾氣卻很好,我和堂姐常去她家裏玩。曾經她還送給我她自己用衣服邊角料做的紫色荷花包,但以前搬家的時候無意弄丟了。前幾日去她家玩,因爲熟悉,就沒大沒小地說:“你脾氣這麼好,還這麼心靈手巧,真難得哈哈……”那個阿姨一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嘛!”想到這裏是她從小生活、眷戀的地方,我點頭說:“長江水養育了長江人的好脾氣,也培養了人們的心靈手巧。”堂姐笑着望着正縫衣服的她,半晌,她又擡起頭來,用指尖輕輕一彈我們的額頭,“你們兩個丫頭呦……”

我幾次想把作文的主角給她,想表達我對這個阿姨的讚美,卻寫不出來,因爲我覺得沒有什麼華麗的詞句來修飾她。而現在,我明白了,我想寫的就是她那不加修飾的淳樸,不加修飾的美。這是孫犁在書中告訴我的。

經典時能經過時間沖刷的,而《荷花澱》堪稱經典。它描繪了一個又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在抗日年代,這些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是懷着強烈的名族尊嚴,譜寫了一章輝煌。

詩文繪鄉,鄉土育人,貴人有鄉情。《荷花澱》,這本灌注了孫犁對家鄉全心全意的愛和讚美而成的一本經典,用詩情畫意打動了我,用對鄉村人民的歌頌,打動了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