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十篇

【篇一: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十篇

今年寒假,我得到了一本好書,名叫《佐賀的超級阿嬤》,翻開書,我便跟着作者洋七來到了四十多年前的日本佐賀。

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父親隻身“回廣島看看”,卻因受核輻射而死去。因無力撫養,母親只好把年僅8歲的昭廣寄養在佐賀的外婆家,沒想到,昭廣卻在這裏度過了8年快樂的生活,雖然極度艱苦,樂觀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辦法讓日子過下去,讓生活充滿創意、發現和快樂!

讀完這本書,我陷入了沉思。真正的快樂是什麼樣的?外婆是很窮,但她的生活卻是多姿多彩的;她的工作很累,但她的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卻是一般人難以達到的。這是一種多麼崇高的品質呀!外婆的生活也印證了一句話:經濟上的富裕和貧窮並不是幸福與否的關鍵,精神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比作者和父母那時的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呀!可如果我們總一味注重享受物質上的富有,忽略了精神和思想上的快樂,這能不能算是真正的幸福呢?不錯,我們都害怕貧窮,卻不曾想過貧窮中的自強與奮鬥是快樂和幸福的。正如外婆所說:“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得開朗,而且和由富變窮的人不一樣,不用擔心,要有自信,因爲我們家祖先世世代代都是窮人。”也許就是憑着這份開朗和自信,外婆養大了七個子女,又把作者培養成了一個優秀的相聲演員。

如今,我們雖不再要和書中的外婆那樣與貧窮作鬥爭,但外婆身上那種樂觀開朗、自強不息的生活態度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人生的道路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要多想想這個“佐賀的超級阿嬤”,學學她那股困難面前不服輸的堅韌勁兒,勇敢地面對困難,努力去克服困難,樂觀的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

有人說,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我會記住這位快樂、堅強、自信的“超級阿嬤”。

【篇二: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

讀過《佐賀的超級阿嬤》,我深深的佩服書中的阿姆,那是一位樂觀、不把貧窮當成問題、對生活有着超級智慧的、笑顏直麪人生的老人。

作者因父親在他沒出生時就已去世,母親沒有精力撫養兩個男孩,於是在他上二年級的那年春天,把他寄養在佐賀的外婆家。

外婆養育了七個子女,而且最小的兒子智力也有問題,外婆家住在鐵皮多處脫落的破茅房裏,家境非常貧困,她是一位清潔工,但是微薄的工資卻吃不飽飯,外婆並沒有因此悲觀、失望,而是積極想辦法應對。

外婆緊靠河面架着一根木棒,能擋住上游漂來的碎木片。然後把木片曬乾後當柴燒。河上游有個菜市場,賣不出去的畸形小黃瓜、形狀難看的白蘿蔔等有殘缺的瓜果蔬菜全被丟進了河裏,自然也被木棒攔住了。外婆把這些殘缺的蔬菜瓜果撿起來,並且對外孫說:“彎曲的小黃瓜切碎後用鹽醃一醃就看不出形狀了,開叉的蘿蔔切成小塊煮出來味道一樣;果皮受損的蔬菜和水果,只要把壞了的地方去掉,吃起來一樣;不用花錢,而且還是送貨上門。”

並且還告訴作者: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得開朗,所以不用擔心。外婆那不把貧困放在心上的極度開朗的性格,以及對生活的超級智慧,總是讓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正因如此,不論多麼痛苦,多麼艱難,作者從未消沉過,反而有機會過上別人絕對體驗不到的快樂生活。

從外婆的身上,我深深的明白一個道理:幸福和金錢無關,和自己的心態有關,只有自己笑對生活,纔會體驗到幸福和快樂!

【篇三: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作文

今天,我讀完了島田洋七寫的《佐賀的超級阿嬤》親子共讀版。

我想大家應該還不知道佐賀是誰?也不知道阿嬤是什麼吧!所以我就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吧!佐賀是日本的一個村鎮,而不是一個人,大家都有外婆,其實日本的阿嬤就是外婆的意思。

這本書是一本勵志小說,寫的是昭廣、阿嬤、還有智障的兒童小新、昭廣的媽媽等許多人物。他們都有自己的經歷和許多快樂。昭廣的爸爸因爲受到了原子彈輻射,在昭廣兩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八歲時跟姨媽來到佐賀的阿嬤家。

一開始,昭廣剛到佐賀時不太適應這裏的生活,因爲他要燒火做飯,還要受別人的欺負和責罵。後來他漸漸適應了那裏的生活,和同學們也搞好了關係。

在來說說外婆,天天腰上系一塊大磁鐵,出去吸帶磁性的釘子,等一切可以吸的東西,吸的不能再吸了,她就拿回去賣錢。因爲家裏買不起菜、肉、魚,所以他每天都要拿一根大木棒去河邊,並把那裏叫做“流動超市”,爲什麼呢?因爲人們經常在河邊洗菜,所以菜葉,爛水果之類的會流過來。她就用木棒截住,然後炒了吃。如果一天都沒有攔住東西,她就會掃興地說今天超市休息。

雖然外婆非常窮,還經常被附近的人嘲笑,可她對生活極其樂觀,總是笑着面對貧苦,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而且昭廣的事也值得我們學習。這本書的`作者是希望告訴我們要節儉、勤勞,不能浪費錢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讀了這本書我深有感受,對我的教育我會一輩子銘記在心。

【篇四: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

前幾天,老師讓我們買了一本書,名字叫做《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是日本的一本書。看到這個名字,我的好奇心就被鉤了上來:難不成作者的阿嬤有超能力嗎?直到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這個阿嬤真的有“超能力”呢。

作者八歲那年,離開廣島來到佐賀鄉下阿嬤家,迎接他的卻是一間破爛的茅屋,以及曾經帶着七個子女熬過艱難歲月的超級阿嬤。雖然日子窮到不行,但是樂知天命的阿嬤總有神奇而層出不窮的生活絕招,在物質匱乏的歲月裏豐富了昭廣的心靈,讓家裏也隨時洋溢着笑聲與溫暖……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其中的阿嬤太好玩了,她可以讓人輕鬆省下三餐,而且我也很喜歡阿嬤那樂觀的精神。記的阿嬤有一句話:“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這句話令我大徹大悟,是啊!無論遇到什麼麻煩,如果你以開朗的性格去看待的話,那一定會讓一件麻煩的事情變得簡單,正是這種樂觀自信的態度讓阿嬤與廣昭的生活十分溫暖、充實和快樂。還有一句話更是令我印象深刻:“游泳不是靠泳褲,靠的是實力!”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很好了,虛榮心也越來越強,總是追求美、好,買貴的東西,可這又有什麼用呢?就像這句話:你不會游泳,穿再好的泳褲,終究還是會沉下去的。所以,許多時候我們不注意、不重視的,往往就是最重要的。讀到這,我覺得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歡笑,還給我許多有用的道理呢。

書的最後寫到作者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堅持,考上了廣島的一所高中,可以回到母親的懷抱了,但阿嬤卻非常捨不得,是啊,那麼多年的感情是用點點滴滴積攢起來的啊!親情多麼可貴啊!我合上書本,頓時明白了什麼是親情,什麼是樂觀開朗,什麼是生活,什麼是愛。

【篇五: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

書中的外婆生活在日本戰敗後那個物質極其匱乏的時代,她是那個時代的窮人,一個普通的清潔工,而且還要撫養七個孩子,但她有非常樂觀的精神,從不認爲貧窮是不快樂的,幽默豪爽的她在窮困面前也保持着應有的姿態和神采,還對她的外孫說:“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別抱怨‘冷啊’‘熱啊’的!夏天時要感謝冬天,冬天時要感謝夏天;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得開朗;人到死都要懷抱夢想!沒實現也沒關係,畢竟只是夢想嘛……”正是這種樂觀的精神,讓她自己在貧窮的生活中感受快樂,也讓她所撫養的外孫島田洋七成爲了日本喜劇泰斗,也就是這本書的作者。

貧窮的人雖然要承受許多的苦難,但是樂觀可以成爲他的精神財富,在外孫和外婆相依爲命的8年中,他得到了許多優秀的品質,樂觀、堅強、勇敢、愛心、節儉等等,這都爲他以後的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不也是應該這樣嗎?這種明朗豁達的人生觀,是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十分難能可貴的。爲什麼相比與一些富貴的人,似乎有些窮人活得更快樂?祕密就在其中:因爲他們擁有樂觀的心態,只要有樂觀的心態,就能有神奇的辦法,讓艱苦的生活快樂地過下去。人生幾十年,快樂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渴求的嗎?幸福不是金錢左右的,而是取決與人的心態。

島田洋七先生在書中爲我們展現他外婆的智慧與精神,就是爲了讓更多的人聽聽超級阿嬤的人生經歷,從中感受到人生的真諦。讓我們一起擁有快樂,共同分享幸福的生活!

【篇六: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

今年暑假,我拜讀了《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父親受核輻射後離去,母親因無力撫養,只好將8歲的昭廣寄養在佐賀的外婆家。雖然生活極度艱苦,樂觀的外婆卻總是有神奇的法子讓日子過下去,讓生活充滿創意,發現和快樂。

那時,佐賀的外婆家很貧窮,外婆用木棒攔住順流而下的東西,攔截的食物成了“我”的美餐,攔截的樹枝和木片,曬乾後當柴燒。光走路什麼事也不做多可惜,腰上綁上磁鐵走,吸到一些鐵釘和鐵屑,賣錢可以賺到一些外快。外婆用她的智慧,快樂地生活。

在外婆家的日子,不能去商店買零嘴,只能去爬樹摘樹果充當零食。朴樹果酸酸甜甜的,還有茱萸,柿子等,這些都是不花錢的食物。爬樹遊戲和零食時間使“我”度過了快樂悠閒時光。沒有玩具,只能自制。我們會在樹上搭建祕密基地,或者做個竹筏,到河邊划着玩。作爲材料的木頭要多少有多少,而這些都是不花錢的。外婆給我推薦一項不花錢的運動——跑步,由此使我成了跑步英雄。以樹果爲零食,自己做的玩具,運動也只是跑步,實在是簡單的窮日子。上學時唯一值得赤貧的“我”炫耀的東西是二十四色的蠟筆和一雙釘子跑鞋。而我現在,生活充裕,零食富足,玩具也各式各樣,運動項目也很多,與昭廣相比,簡直如同生活在蜜罐裏,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外婆開朗的性格值得我們學習。“有錢人很辛苦,要吃好的東西,去旅行,忙死了。啊!貧窮真好。”我們只要樂觀看待一切,津津有味地享受眼前的一切,每天都笑着生活就行。外婆樂觀的生活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有攀比心理,只要笑對生活,學習阿嬤的笑容哲學,換個角度看事物,生活就會多姿多彩。

【篇七: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

暑假裏,我讀了《佐賀的超級阿嫲》這本書。

這本書是一位日本名叫島田洋七的作者寫的。書中寫出了他的幼年到中年的事情。在他小時假,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第一枚原子彈投向廣島時,他們一家躲到了母親的孃家佐賀。一個星期後,作者的父親回到廣島去看個明白,但這一去,便讓作者成了無父之子。因爲母親帶着年幼的弟弟還得上班而沒法生活下去,母親只好把他寄養在佐賀的外婆家。在外婆家,起初是沉默,後來是歡樂。雖然日子很艱苦,但樂觀向上的外婆總是有神奇的法子,使生活流滿溫暖,讓生活充滿希望。

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現在的我是多麼的幸福,我們生活在這麼和平的年代裏,自己的家是多麼的溫暖。書中提到,當作者遇到別人的白眼時,外婆對他說的話:“即使有兩三個人討厭你,轉過身來,還有一億人喜歡你。”這是多麼寬闊的胸懷啊,讓人總是要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一切。還有更讓人感動的是,因爲作者的外婆家很窮,學校的老師都瞭解後,他們都是默默地去關心,每年的校運會上的盒飯,作者一直沒有好的盒飯,但是他總是吃到老師說因爲肚子疼讓他幫他吃的美味盒飯。在後來,作者回家詢問外婆,爲何老師總是在校運會當天肚子疼,外婆才告訴他:“讓人覺察不到的關懷,纔是真正的體貼”。這樣的話語,從沒有多少文化的外婆嘴裏說出,說明外婆是一位了不起的達人。

這本書告訴我們,現在我們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中,如果不去拼搏,就會沒有希望……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了這本書,讓我對生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人生的齒輪永遠的轉動着,我們要積極樂觀去面對生活。

【篇八: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

寒假裏,媽媽帶我去書店買書。我挑選了許多書,結賬時,媽媽又遞給我一本書:“看看吧,對你有好處!”我將信將疑,接過書,瞄了一眼書名,原來叫《佐賀的超級阿嬤》。回到家後,我隨手翻了翻,沒想到,還沒看幾頁,書中的故事就像一塊磁鐵一樣吸引着我,於是,我一口氣就把它看完了。

這本書所講述的是日本相聲大師島田洋七先生與他的外婆一起在佐賀度過的那八年的快樂時光:原子彈在廣島爆炸後,父親只說:“回廣島看看!”,卻因受核輻射而死去。在戰後日本物質匱乏的日子裏,因爲無力撫養,母親只將年僅八歲的昭廣寄養到佐賀鄉下的外婆家。雖然生活極度艱苦,樂觀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辦法,讓艱苦的生活快樂地過下去,讓生活充滿創意、發現和快樂!在佐賀鄉下居住的八年時光裏,外婆除了把昭廣撫養長大,還教給他許多許多做人的道理。

看完這本書後,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聯想一下我們的生活,物質豐富,科技發達,哪像昭廣在佐賀那時一樣?阿嬤每天要從河裏攔住從上流菜市場上飄來不新鮮的蔬菜。現在,如果有人遇到不願意吃的菜,大多數人肯定會立馬扔掉,而那時,同學送了一個西瓜面具,阿嬤都要把它醃成鹹菜,這也可以看出來,阿嬤是非常節儉的。

阿嬤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無論遇到多大困難,她都會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還會在旁邊引導別人,不過,阿嬤還是一個助人爲樂的好阿嬤呢!在那個時代,有許多乞丐都會去找這位好心的阿嬤乞討,因爲,助人爲樂的阿嬤每次都會施捨一些東西給他們。阿嬤多麼助人爲樂呀!在那十分貧窮的時代,阿嬤這樣做真可以稱得上是一位“英雄”!

讀完這本書後,我知道了人生中會有坎坷,也難免會有小差錯,但是,我們只要記住,在哪裏倒下就在哪裏站起這句話。我一定要學習超級阿嬤那樂觀向上的可貴精神!作文

【篇九: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

暑假裏,我閱讀了《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讀完之後,昭廣的阿嬤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了我太多太多的啓示。

廣島原子彈爆發後,昭廣的父親回到廣島,因核輻射而死去,因無力撫養,母親只好將年8僅歲的昭廣寄養在佐賀的外婆家,隨然生活極度艱苦,樂觀的外婆總有神奇的辦法讓日子過下去,讓生活充滿,創意發現和歡樂。

外婆性格開朗,非常聰明。特別回利用資源,回收利用。如外婆用木棍橫着擋住從河上游下來的木片和樹枝,曬乾後當柴燒,木棍擋住的不只是樹枝和木塊,還可以擋住蘿蔔、黃瓜和受損的水果,每天,總有各式各樣的東西漂流而下,被木棒攔住,因此外婆稱那條河使我們家的“超級市場”就連外婆外出走路都覺得可惜,把繩子綁在腰間,另一端綁着一塊磁鐵,可以黏上釘子和廢鐵,收集多了可以賣不少錢。外婆的智慧讓我驚歎不已。

就這樣昭光從廣島一個大都市轉到了佐賀小學,因外婆的建議而埋頭苦練跑步運動,成果竟出意料地豐碩,在昭廣上中學以後,連續幾屆都是跑步冠軍,還當上了棒球隊隊長,運動全能的昭廣功課卻有點差。但外婆從來都不責備他。就是笑着說:“不要緊”。作爲棒球特優生進入廣陵高中的昭廣,卻因傷未能如願成爲棒球手,在外婆的支持下。不知不覺加入了相聲二人組,努力奮鬥,最後成爲了名人。

看完了《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我更深刻的領會到她帶給我的種種人生啓示,在那麼艱苦的日子裏,那麼樂觀,讓家裏充滿歡笑。

【篇十: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讀過不少書吧,一定會有書中的情節感染着你。我也讀過許多好書,其中我最有感觸的一本還是島田洋七寫的《佐賀的超級阿嬤》。

這本書是南海出版社出版的,作者島田洋七就是書中的主人公——昭廣。作者在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無力撫養年幼的小兒子,便將昭廣寄養在了佐賀的阿嬤那兒。阿嬤年紀也挺大,但她的手腳和頭腦特別好使。阿嬤的處事很嚴肅,但又十分通情達理。

有人讀了可能會認爲阿嬤很“小氣”,因爲她每天都會去小河邊撿東西看能否再次使用或撿一些吃;她買豆腐只買碎的,因爲這樣纔可以省錢。但並不一直是這樣節儉,在作者長大成爲棒球隊隊長時高興的阿嬤就掏出了一張一萬元的“大鈔”來爲島田洋七來買一雙好球球,這件事讓作者一輩子也忘不了。

阿嬤的“超級”,在書中也是隨處可見,例如昭廣考試成績很差,每次都只能考“1、2分”時,阿嬤卻從來不說打擊人的話,而是平靜地說:“不要緊,這些分加起來不就有‘5’分了嗎?”我相信這句話可不是每一個家長都做得到的寬容、大度。

如果作者的英語沒學好,考了一個“零蛋”的話,阿嬤也會鼓勵他:“那你就在卷子上寫‘我是日本人!’”可見阿嬤的幽默風趣。

每當看到這兒,我就很佩服阿嬤有這麼好的心態,如果自作我肯定早苦着一張臉了。

阿嬤的處事方式也讓人驚奇,有一次家中來個小偷,被逮着了。但阿嬤卻很同情他,還給小偷飯吃。這讓我不禁敬佩阿嬤的好心腸,能讓小偷都心服口服。

阿嬤說得好:“與其講究外表,不如內在下工夫。”我們不必太注重外在的穿着打扮,但是我們一定要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要做一個真正有內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