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一件小事讀後感

導語:魯迅的《一件小事》最初發表於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一日北京《晨報·週年紀念增刊》。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魯迅一件小事讀後感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魯迅一件小事讀後感

魯迅一件小事讀後感1

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這篇文章,想必不少人讀過吧。講的是嚴冬早晨的一場車禍,帶給我的種種思考。

故事中,我一直堅信跌倒的老婦人裝腔作勢,所以不以爲然;而樸實、善良的車伕,卻扶起婦人,毫不躊躇。我將自己與低賤卑微的的車伕相比,卻覺得車伕如此偉大,而自己卻十分渺小。車伕在那時的社會,是屬於最底層的角色,他的社會地位低微,無論是文化程度,還是思想和涵養一定遠遠不及我。

然而現如今,又是怎樣一番姿態。新聞媒體頻頻報道,豪華轎車車主、有錢有勢的人將他人生命視作可以用臭銅錢等價交換的商品。他們憑藉着幾千上萬的所謂名酒的酒勁,將座下高檔的吃油機器加速到讓他們熱血沸騰、讓無辜百姓鮮血飛濺的速度,在紅燈高懸、測速器狂閃的公路上,醉醺醺地邪笑着,由魔鬼牽引着奔向地獄。

而一旦出了事故,不是逃逸,就是找人頂替。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傷者的生命安危,掏出的手機也不是堅定的撥打120,而是找找上頭有沒有人能夠幫個忙。奧迪、三菱、保時捷,這些讓人們津津樂道的名車,儼然成爲了奪命狂徒。它們優異的性能,似乎只能體現在能將受害者撞飛多高、多遠。

老實說,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魯迅先生如是說。一些不被察覺的社會弊病確實令他痛心。社會有黑暗面,這是無可否認的,但它也有光明的一面,這些黑暗面當然也只是五彩社會中的小部分。愛和關懷總是無處不在。生活中也有像車伕這般善良的人,他們擁有高尚的品質,寬容的心態。他不一定要用辛辣刻薄的語言嘲諷着愚昧的人們,刺傷他們,讓他們從沉睡中覺醒。那些可怕的事故發生以後,總是有熱心羣衆第一時間趕到搶救傷者,叫救護車,報警,拍下現場照片並指認肇事者。

身在他鄉,迷路,落魄街頭。總會有根本沒有印象的面孔對着你微笑,拉着你疾步穿行於陌生的城市,把你安頓下來,然後風一樣的消失。讓剛纔還在抱怨這個地方無趣冷漠的你心中油然一股暖意,對生活充滿了美好憧憬。

是的,我所描述的美好並不多。我們要做的,是更多的去譴責那些不道德的行爲,去發現美,去創造美。

魯迅一件小事讀後感2

魯迅先生誕生一百二十週年紀念日到了。我細讀了《一件小事》,想得很多、很多。

我想到了先生的那支筆,那是一支神筆,是一支有力的、戰鬥的筆。“正人君子”之流害怕從他筆下噴射出來的'怒火,因爲那會化作一支支利箭,直刺他們的心胸。而“無知”、“低能”的最樸實、最憨厚、處於社會最下層的人民的高貴品質,也被他的筆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魯迅先生的作品我讀得不多,但我想《一件小事》也許是先生對勞動人民樸實、善良、真誠品格的讚歌吧!他寫的是車伕,是一個下層人物,而且這件事也真夠“小”的,任何人都可以這麼說的。但奢迅先生把這件“小事”巧妙地同當時的“國家大事”對比,成功地映襯出“小事”的意義,多麼地愛憎分明啊!

在那個年代裏,車伕是被人瞧不起的,稱不上什麼“人物”的。他們天天要爲吃飯而奔忙,要時時同悲苦的命運抗爭。就是這樣一些不起眼的人,魯迅先生在他們身上發現了一種極可貴的素質:誠實、善良、富於同情心。他們沒有什麼驚人的語言,沒有奇麗的才思,甚至外形也顯得笨拙、憨厚,衣衫更是破舊的。可魯迅先生注意到了在他們破舊的衣衫內裹着的純摯的心,進而深刻地揭示了他們高尚的內心世界。

魯迅一件小事讀後感3

《一件小事》是一篇短小而精悍的小小說,人物關係也非常的簡單。在小說裏魯迅讚揚了車伕善良正直無私的優秀品格。本來車伕可以一走了之,但車伕並沒有這樣選擇,而選擇把那個女人扶起來慢慢的送到大門的那邊。而沒有再拉自己。在這個故事中魯迅一直在用車伕與自己比較。着重的刻畫了自己的內心活動。在自己看來很明顯那個女人可能是假裝摔倒。車伕本可以一走了之。當魯迅看見了車伕的舉動,才發現自己的自私與渺小。

《一件小事》發表於1920年7月,也就是五四運動以後,書中不僅讚揚了車伕的優秀品質而且着重刻畫了知識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現了向勞動人民學習的新思想。並表達了魯迅對勞動人民的尊敬與欽佩。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尊重農民工與工人。他們做着城市裏最髒最累的工作,他們無時無刻的在爲城市做貢獻但卻得着與自己付出不等值的回報。他們的身上雖然沾滿着泥土,雖然穿的衣服很破舊。但他們是最值得欽佩的羣體,他們是城市裏最樸實的一羣人。

魯迅一件小事讀後感4

在《一件小事》中,“我”從鄉下來到京城已經有六年了,別的影響沒有,倒是脾氣越來越大,愈發瞧不起人了,正是這件小事將“我”從中拖開:一日坐車,車伕撞到了一個女人,與其說撞,不如說那個女人“碰瓷”吧,車伕和“我”都清楚事實,“我”看四周無人,便讓車伕快些離開吧,反正她沒事,但是車伕沒有理會“我”,仔細詢問她,並帶她向巡警分駐所走去了……一會兒,一巡警走來說:“你自己僱車吧,他不能拉你了。”“我”拿出一把銅元,讓巡警交給車伕……

看起來,事似不大,但讓人深省。文中,她,一個高手(或者說是一個“碰瓷高手”),又或許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路人甲,也正是她貫穿了文章,使小事得以繼續吧。“我”一個普通人,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小市民,一個勢利眼,保住自己永遠是“我”的真理吧。車伕,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人民形象,老實,質樸,本文中明顯的主角,他沒有“肇事逃逸”,而是滿是耐心,要是放在現在,估計早就上了報紙頭條了吧!

當今,這類事發生的太多太多了,誠信也在人與人的關係上顯得尤爲重要。商家喂得到更大的利潤,他們要堅守誠信,人與人要想有更近的關係,他們要堅守誠信,國家與國家間也同樣需如此……

這樣的一件小事,卻代表了很大的一個羣體,由這樣的小事反映出了人類情感的光輝面與陰暗面。“我”的逃避,車伕的勇敢,一個小故事,將其演繹的十分真切。

這件事並沒有什麼特殊的,但就是任務所表達出的情感多震撼我,或許文末的一打包銅元,不光是對車伕體力上的回報,更是一種對樸實,善良,誠信的認可,欣賞與讚揚。

這裏,最後,我覺得引用原文中的一段話在合適不過了:

“幾年來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時候所讀過的‘子曰詩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獨有這一件小事,卻總是浮在我眼前,有時反更分明,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且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