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讀後感(通用10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狂人日記讀後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狂人日記讀後感(通用10篇)

狂人日記讀後感1

魯迅先生是我個人比較喜愛的一位作家,也喜歡他說過的一句話: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今日一讀周先生寫的《狂人日記》,看懂了一些俗世道理。

在夜間讀這篇文章,不禁有些害怕。題目挺狂的,資料也瘋狂至極。文中多次提到了他要吃我,把那個社會的人都形容成了可怕的吃人狂魔。他的哥哥,親戚,村內人,都對他的肉虎視眈眈,青黑的眼,慘白的臉,沒有一點人性。這也是讓我感到發顫的。我怕那令人惶恐的外皮,更不想碰觸那顆散發涼氣的心啊!在狂人眼裏,人的劣根性就這麼冒出來了。

我不敢去想象那些腦裏虛構出的場面,那樣會讓我頭皮發麻。我可憐那些吃人的人,沒有屬於自我的思想,被千百年來的封建禮教束縛着卻不屑去掙脫,我可笑那些吃人的人,不懂得身體髮膚授之父母,麻木如同行屍走肉。

文中的狂人也厭棄那些人,卻只能無奈地不一樣他們一樣。他們的腦子是混沌的,他們的雙手是罪惡的,他們的嘴是污濁的。誰去救救他們啊?他們是沉睡着的,就如同當時的國民一樣,他們的雙眼看不到身邊人,他們的耳畔也聽不見自由的真諦。

最終一句救救孩子!讓我體會到了一顆赤心在跳動,在黑暗中發出耀眼的紅光,在不安與急切裏交錯着,感嘆那個時代之下的浮華與蒼涼,同時也爲有魯迅這麼一位文學大師而感到驕傲。

我們有狂人的態度,卻沒有他們的精神。

狂人日記讀後感2

魯迅的話題講地話,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因爲魯迅是如此的獨特、如此的博大。

單單就以他的文學作品而論,也要說上老半天。我看過他的狂人日記。魯迅他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資料發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魯迅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在這生死悠關的時刻,他拋棄了學醫的夢想,拋棄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主義,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朝着文學殿堂爲他展開的大門前進,用手中的筆跟敵人做戰鬥,用手中的筆挽救中華民族的靈魂,讓人們明白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他是一個作家,也同時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着屬於他自我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而他爲了能夠飛的更高更遠,就拼命地讓自我的翅膀變得更加完美,更加無懈可摧。也正是因爲這樣,才讓世人能夠大飽眼福,欣賞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除了《阿Q正傳》,《狂人日記》就是魯迅最出名的小說了。這片短短的小說在今日被定爲向舊社會、舊禮教挑戰的“戰書”。與此同時,也成爲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必修課、必讀物。《狂人日記》“吃人普遍”這個“事實”在後邊屢屢出現,構成這篇文章的主題。趙貴翁、街上的人、打孩子的女人、兩個醫生、狼子村的佃戶,甚至自我的親哥哥、親孃也都吃人。最終,連“我”也未必沒有吃過人。整篇文章連接緊密、層層深入是一篇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文章。

我想魯迅先生已經找到了一片更加寬廣的天空。

狂人日記讀後感3

這是一部首次用白話文寫的日記,可謂是開創了天河。它描述的是一個狂人,並且是用日記的形式來書寫的,其實剛開始纔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以爲是真的狂人,可當自我真正去品讀這部作品的時候,才發現,魯迅先生筆下的“狂人”不僅僅是指狂人,更是體現出了當時社會的迂腐!

由狂人的日記能夠看出當時的“人吃人”極端情景,其實在那個時候,我想這類情景應當是很普遍的了,而魯迅先生卻敢於用筆寫下,他從一個“狂人”的角度,從他的心理,用日記的形式,抒發出當時百姓對統治者的不滿,更是抒發了作者魯迅的憤恨。作者寫的是狂人的狂態,實際上筆筆觸動的是當時社會和人生真理的心絃。狂人是有代表性的,他不是普通的狂人,他的命運代表着當時統治社會腐敗與百姓的影子。

其實,當我真正的投入身心地去讀的時候,我能夠感覺到,在文章中,魯迅先生不時地在暗示着當時統治社會的黑暗,有些也暗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謂是用心良苦!魯迅想說明的無非不就是“人吃人”的極端情景。“狂人”的命運也正揭示了這一點,從而對封建社會的歷史現象作出高度的概括。

或許,在常人的眼中,“狂人”就是一個瘋子,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可是,他們沒有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過,魯迅從他的心理着手,來描述他的變態,他的“狂態”,是爲了什麼?如果都按照常人的思路去思考的話,那麼也沒有寫這篇文章的必要了。在黑暗的籠罩下。沒有一個人能夠有反抗的資格,換句話說,一旦有人反抗,那那人必死無疑。在這樣統治下的百姓們也就預示着必須得受欺壓,而魯迅筆下的“狂人”可是是其中一個罷了,能夠說他的狂完全是被逼的,無奈的!

我想,這篇充滿哲理性的文章必須能夠在文壇繼續立足下去的,因爲真的很棒,在這個寒假,閱讀了這部作品,也早已讓我切身感受到以前社會的庸,《狂人日記》可謂是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狂人日記讀後感4

假期快結束了,對於漫長而艱苦的實習,我是一個字也不想提了。

然而今年暑假我與縣醫院似乎特別有緣,從7月4號開始實習,到8月20號實習結束,然後因爲姥爺20號發燒住院,至今還沒出院,我整整一個暑假不隔天地往縣醫院跑。然後,暑假就這麼結束了。

我開始思考這個暑假,然後發現,這個暑假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就是我發現我缺少一種平衡,在我與書之間哪怕暫時的平衡。

暑假伊始,我心血來潮,想要一星期讀一本書,因爲覺得自己從上了大學後讀書太少,甚至連讀者青年文摘都甚少看。覺得自己再不讀書就會枯萎,乾涸。以前讀書,最愛是小說,其次是傳記之類,其次是一些科普讀物。讀了四五本書之後,我又開始思考,讀這麼些個書,有什麼意義呢?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我是很愛思考的人類。不論是讀書還是做事,都需要思考。然而我卻從來沒有思考過讀書這件事。

我愛讀書,勿庸質疑,但卻從未思考過讀書對我的意義。袁枚說:書到今生讀已遲。這句話提醒了我,書是讀不完的!我幹嘛要執着於讀書?或許袁翁旨在是提醒人們要趕緊讀書,多讀書。好吧,好吧,我曲解了袁翁的本意,並且我不打算正解。

因爲讀書,我過早的認識了現實,因爲讀書,我過早的認清了現實。因爲讀書,我過早地走入現實,因爲讀書,我過早地脫離了現實。書就是這種東西,來自於現實,書就是這種東西,高於現實。

我開始覺得自己不能過多的讀書了,因爲我離現實越來越遠,又或者說我分不清現實中的世界跟書中的世界。在書中,我覺得這個世界太現實,在現實中,我覺得這個世界太不現實。

讀太多書讓我覺得混沌,不讀書讓我覺得空虛。不知道什麼時候,或者什麼人,才能讓我找到平衡。

狂人日記讀後感5

之前我讀過一些魯迅的文章,其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剛剛讀過的——魯迅先生創作的第一部白話文小說,是現代中國文學的一篇傑出的作品——《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中所謂的狂人,就是指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他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狂人出生於封建社會,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他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他處在“吃人”的世界中。雖說文章是虛構的,可也有點恐怖的味道。文中一個不懂世事的瘋子道出了世間的本質,而那些將“瘋子”稱爲“瘋子”的人卻故意裝作糊塗,明明幹出一些吃人的勾當,卻做起了“君子”。

文中寫道“他們一翻臉,便說人是惡人”,及其“翻天妙乎,與衆不同”的處世原則更是將封建統治階級顛倒黑白的本領描述的淋漓盡致。他們“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這正是他們缺乏勇氣的體現。他們“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正如瘋子對他哥哥的勸說中所說的一樣:“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

的確,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爲了吃人,竟連自己的同胞兄弟也要謀害。從中可以看出在封建社會中,少的是親情,多的只是殺害、暴力與兇殘。所以,小孩子,狗,醫生,陳老五以及大哥,都在以同樣兇殘的目光看着“我”這塊肥肉,他們要“育肥我”,然後再逼“我”,這樣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願”,多麼狡猾無恥與兇殘!

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孩子們,他們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無非是老子娘教的,“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而如此無知善良的“我”也在無意中成了吃人的人,成了吃人的人“銷贓”的同夥。所以他們將希望寄託於孩子身上,因此主人公在文章的`末尾高聲吶喊:“救救孩子!”

文中"吃人"這個驚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魯迅借狂人之口,令人們意識到封建主義“吃人”!《狂人日記》一種自由的流露,一次正義的爆發。魯迅先生的聲音在那個充滿惡臭、血腥味的封建社會,喚起了沉睡的人,沉睡的真的人,喚醒了整個世界。

狂人日記讀後感6

魯迅,一個衆所周知的人物。他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可是我瞭解魯迅先生直到我閱讀了他的《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見什麼人都以爲是要吃他:他看見鄰居交頭接耳地議論,就覺得是在密謀害他;醫生給他診脈,他也覺得那人不過是劊子手假扮,是來“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讓他靜養着,他卻懷疑是想養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還聽說鄰村狼子村有個“大惡人”,被佃戶打死,連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聯想起小時候大哥講書時說的“易子而食”、“食肉寢皮”的事,就越發相信了自己的判斷。最後他終於鼓足勇氣,發出:“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憤怒的吶喊。

當我讀了他的《狂人日記》後,當初真有蒞臨一位狂人的感覺,我們暫且拋開當時的社會背景,魯迅的文章可謂是別具一格。從那柔情似水的客套話,變成了犀利挖苦的痛罵;從那之乎者也的文言文,變成了通俗易懂的雜文。這些無不突出了魯迅的特別之處。他用他那銳利的筆尖理智的剖析了那些封建思想的維護者,以及整個社會。

其實,與其說魯迅是個革命家,不如說他是個瘋狂的革命家。《狂人日記》中狂人所謂的“瘋話”不正是魯迅用那“恍惚迷離”的手法來喊出他自己的心聲嗎?當他醒悟後,那種暢快、激憤的複雜思想只能用那“瘋話”來表達。這是任何一個動人的描寫都難以比擬的。也正是魯迅的這種瘋狂,批判了封建思想與封建禮教,推動了新文化運動,鑄就了魯迅的瘋狂的一生。

說到革命家,許多人都會想到那些西裝筆挺的人,或者是那一個個教室後的表情嚴肅的圖像。作爲新一代的我們不喜歡教條,相信自己的直覺,這難免主觀,可到底比帶這“老花鏡”看世界要強很多。

狂人日記讀後感7

談起中國現代文學,大家繞不開的,一定是魯迅先生;談起魯迅先生,大家繞不開的,又一定會是他的《狂人日記》。

作爲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開山之作——《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最具象徵性的,同時又是最具批判性的作品之一。我之所以把它的書評設爲公衆號的第一篇文章,也正是因爲如此。

說起《狂人日記》,其中最著名的話莫過於那段,“凡事總須研究,纔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這段的出現,將歷史上幾千年來的“仁義道德”進行了毫不留情地揭露。給通篇帶來了非凡的意義。

在封建禮教中,保守的傳統文化和思想觀念對人們的迫害,就像酷刑滴水刑一樣。

涼水一點一滴的墜落,打在無知的人們堅厚又薄弱的頭蓋骨上,如一隻只蠕動在腐肉裏的蛆蟲。隨着漫長的時間,蛆蟲滲進頭皮,啃噬頭骨,最後消化掉整個頭。剩下一個無腦的軀殼,沒有過多的掙扎……

滴水刑也是吃人的一種。

《狂人日記》全篇都在圍繞吃人來說,裏面一個個奇異的事件組在一起,構成一個無比荒誕的世界。作爲讀者,你無法肯定它是真的,你也無法否定它是假的。就只能稱它作,亦真亦假。

狂人,他擺脫那時代對世界正常的的方法。他對世界的看法,比任何人都透徹。確切來說,比任何人都要正確——那時代,何嘗不是一個真正吃人的世界。可就這麼一個真正看穿世界的人,在那時代卻被稱爲狂人~

對別人的勸道沒有起任何作用,所以纔會有狂人最後的那些吶喊:“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我想,這也是《吶喊》名字來源的一種。

狂人日記讀後感8

一提到魯迅的短篇小說,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狂人日記》。

民國時期,一位患有“迫害狂”症的病人寫下了一冊日記,日記中,他的世界到處充滿了恐懼。他覺得身邊所有的人都要吃掉他,不論親戚朋友還是街頭素不相識的路人,也包括他那此刻正在養活整個家的大哥。

狂人想:大哥對我講書的時候,親口說過能夠易子而食;有一回偶然議論起一個不好的人,他便說不但該殺,還當食肉寢皮。除了大哥的話,還有那些周圍發生的事也讓這個喪心病狂的人對“吃人”深信不疑。狼子村打死了一個惡人,幾個人把他的心肝挖出來油煎炒了吃;一個女人打她兒子,還罵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一想到這些,狂人便從頂上直冷到腳跟。之後,狂人甚至以爲自我也在不知不覺中吃過人,大哥把小時候死去的妹妹的肉體放在飯裏給狂人吃。

這位狂人生動的描繪出了一個人吃人的社會,而也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能夠說,狂人是被當時的非人道主義所逼瘋的。那些封建的想法,如:吃惡人心肝能夠壯膽,都在記中表現了出來。狂人痛恨那些封建禮教假借道德的名義,宣揚殘忍和。日記最終,狂人喊着:“救救孩子”,這是對舊社會的反抗和對新一代的擔憂。

最令我感動的是這樣一句話:“自我曉得這笑聲裏面,有的是正義和勇氣;老頭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的勇氣正氣鎮壓住了。”狂人所說的這一句話,讓我懂得,只要我們有勇氣,只要正義是站在我們這邊的,任何歪風邪氣、封建迷信都會迎刃而解。

狂人雖然是個喪心病狂的瘋子,但他並不傻,他懂得什麼是人性,什麼是真善美,他也明白:應當去追求一個真正完美的社會。也許更多像狂人的人出現,社會纔會更有朝氣吧。

其實,回過頭來再想“狂人”的“狂”,在那個變態的社會中,反而是真正的不“狂”。魯迅先生只可是想借“狂人”的“狂”來喚醒沉睡的人來推翻那個充滿血腥味的社會而已。

最終,借用一下某教材書上的話來作爲我的結尾,“犀利的思想與凝鍊老辣的語言融爲一體,撕開其潛意識裏面的自私,冷漠,懦弱等變態性的劣根心理,使他們在惶惶不安之中受到靈魂的折磨。”

狂人日記讀後感9

這個寒假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讓我震撼不已,裏面的主人公來到他哥哥的家裏,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歡吃人肉的。當他發現的時候,那個小鎮上的人已經開始籌備怎樣將他殺了。他的哥哥跟是殘忍,在幾年前就把他自己親生妹妹的肉吃掉了,並且夾在自家的菜裏,讓家人也吃了許多。

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事啊!將自己的親生妹妹吃了,連自己弟弟也不放過。如果,他將主人公也吃了的話,那麼他一定會感到還不知足。會將他的母親也吃了、將自己的父親也吃了。但是,小鎮裏的人也許也會將他吃了。“自己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這句話就是反應了那個小鎮的現狀。慘不忍賭啊!

一個“吃人”一詞。就表現了清政府的腐敗,“易牙蒸了他兒子,給王吃,還是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去年城裏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吃。”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時盡然沒人管。

小說的末尾那個“救救孩子”的呼聲,是何等攝人心魄。對於孩子們的純真,魯迅流露出了那麼沉重的凝慮,以爲終於無法逃掉大人的陰影,也仍然無改於一生工作的目標“救救孩子”

這本書讓我震撼不已,如果,我們的時代也發生這樣的事,那我們要怎麼辦?

狂人日記讀後感10

他,棄醫從文,一生以筆爲武器,被譽爲“民族魂”的魯迅。其諸多文學作品激發着當代的年輕人。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吶喊》中的一篇。以第一人稱的視覺向我們敘述了一個“狂人”的故事。日記中的“狂人”害怕所有人的眼光,認爲身邊的人都想害他,想吃掉它。醫生給他看病,讓他“靜養”,他便以爲是讓他養肥,可以多吃肉。“狂人”實際是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可是,它的周圍全是被封建思想所侵蝕了靈魂的人,而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則是封建傳統“吃人”的慣例。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樣的一句話“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這是作者對孩子的深深期望。“救救孩子!”這是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反抗和新一代的擔憂。在此,他一次次的吶喊“救救孩子!“那不僅僅是孩子的吶喊,那更是一箇中國的希望!更讓我體會到一顆赤子之心在跳動,在黑暗中發出光彩奪目的亮光,在不安與焦急中交錯着,感嘆那個時代的浮華與蒼涼,同時也爲有魯迅這位偉大的文學大師而倍感驕傲、自豪。

現如今,新中國已經成立,過去的封建傳統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像錢學森那樣的狂人陸續在沉溺的夢中醒來,他是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獲得者,被譽爲“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在錢學森心裏“國爲重,家爲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錢老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和知識分子的典範,是偉大的人民科學家,正因爲有錢學森這樣子的人,我們纔會有如此強大的國家。

我讀完《狂人日記》之後,內心思潮起伏。其中的“從來如此,便對嗎?”讓我明白了,懂得去大膽的提問去,去質疑,因爲“凡事總需要研究,纔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