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讀後感(通用7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通史》讀後感(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國通史》讀後感(通用7篇)

《中國通史》讀後感1

我本次讀的書是《中國通史》。這本書把中國有記錄的歷史,從盤古開天地直到新中國成立,全部記載在內。看完這本書,我頗有感受。

必須說的一點,是我收穫了很多很多知識。它講述了中國千年來的發展,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了中國古代各國家的興起,發展與衰落,記載了各種軍事謀略,讚頌了古代各國的英雄好漢,詠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詩人用自己的靈魂所書寫的詩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或喜或悲的故事…這本書,無愧爲"人類歷史必讀經典"。它把中華上下五千年,寫得淋漓盡致。

當然,讀完這本書後,我不僅是對中國歷史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我還發現了,瞭解中國的歷史,對於語文來說,是多麼重要的。先來說平時應用最廣泛的成語吧。中國文學裏基本上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來自於古代發生的一些事情。沒有這些事情,也就沒有現代豐富多彩的中文詞彙。我們要想充分了解一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就必須知道它背後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去哪裏找呢?不用看別處,就在這本書裏。

之後,再來談談對於背書的作用。

看完了這本書,瞭解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就能夠把那些平時背起來能煩死人的"作家作品"像糖葫蘆一樣串起來。其實背作家作品,從某一方面來說,就像吃糖葫蘆一樣。零零散散的詩歌作品,就像裹着糖的山楂。而歷史事件發生的順序,就像中間的那根棍。單獨吃糖裹山楂,的確挺好,但用棍子串起來,吃着就更方便了。

看完這本書,把糖葫蘆串起來後,瞭解了作者寫詩寫文章的背景,就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他的感情,以及詩歌想表達的思想。有些詩歌,寫的是在那個時代能體會到,而現在我們無法體會到的一些感情,比如說對官場鬥爭的痛恨,戰爭中士兵報國的忠心,和家人與外出者相互的思念。不知道爲什麼寫詩,詩理解起來就會困難許多。

最後,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尤其是老師,因爲它實在太經典,太值得讀了。看完了後,無論是誰,都一定會有收穫的。

《中國通史》讀後感2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文明沒有中斷的古國,擁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我爲了進一步探求、瞭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便翻開了《中國通史》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

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中國五千年曆程的風風雨雨,上迄三皇五帝的荒古時期,下至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歷史皆有史,一以貫之,詳細的展現在了我們面前,讓讀者明白,中華民族這五千多年,是如何走過來的。這本書與我國另外一本偉大的史書——《二十五史》不同的是,《二十五史》是以宗史着舊式的觀念、晦澀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道與歷史隔絕的鴻溝。說句實在的,要想全看懂就要邊看文字註解,邊看《二十五史》。

而《中國通史》則突破了古典模式,敘述內容的重點已由王朝轉向國家,在書中講述的不僅僅是政治、制度,而且擴展至文化、經濟、社會、宗教、美術。《中國通史》敘述內容不再是單純的褒貶人物、列舉事狀,而是逐級分編、分章、分節,有利於敘述內容自由剪裁、有機編織的靈活優勢,較之傳統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內容敘述的內在邏輯聯繫。

在它的故事裏我想起了那首朝代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懂得中國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爲中國人,正所謂讀史明智,其義同上。說到秦始皇,無人不說他是一個暴君,但誰又能否認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統一了我們中國,是他修築了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他,建築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馬俑,也是他建築了規模宏大的阿房宮。但部分史書卻未見其功,全間其過。這些對他的評價正對應了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楊慎的那首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在《中國通史》我感悟了: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臉,才氣見於事,義氣見於人。纔是明智的選擇。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高調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則是不變的法則!

《中國通史》讀後感3

在《中國通史》的世界裏遊歷了一番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獨特的魅力。感受到了在長江與黃河的孕育下,這種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怎樣誕生的。

中國文化的魅力是隨處可見的`,比如你吃飯用的筷子,過年長輩給你的紅包、壓歲錢,你在課本上見到的漢字……它們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變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離不開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也離不開我們的傳承,它豐富多彩而又高深莫測。

在《官制》一章,呂思勉先生提到:“人的見解,總是較時代落後一些的,時代只有新的,而人之所知,卻限於舊。“我感觸頗深,也十分贊同這個觀點。隨着時代的變遷,中國越來越興旺發達,很多老人卻還認爲:女人就應該好好待在家裏。可是女人不是一樣能夠在事業上闖出一片天地嗎?這只是有的人不能與時俱進罷了。

我覺得《語文》一章十分有趣:“中文構字,舊有六書之說,爲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又說:“轉註是增加字的一種方法,假借是減少字的一種方法。”我有些不明白,去百度上查了一下,才知道“轉註”是有相同意義的幾個字,“假借”是有多個意思的一個字,我恍然大悟,原來語文有着如此大的學問。

諸如此類......

呂思勉先生用自己畢生的學問,寫出這本《中國通史》,把中國文化展示給了每一位讀者,他讓我對中國文化充滿了敬佩之情。讓我在不同朝代看到了祖國大地的風光,讓我在戰場上看到了戰士的勇敢與堅強,讓我在京城看到了儒生們穿着長袍,下棋、評茶、奏琴,聊着更多的往事……

《中國通史》讀後感4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題目叫《中國通史》。

一打開《中國通史》這本書,就見到這麼一段話:在中華民族歷盡風霜的蒼茫大地上,燃燒着五千年來傳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點燃了千千萬萬個炎黃子孫的奮鬥之夢,照亮了中國歷史的前進之路。泱泱中華,滾滾逝水……當我看到這句話時,心靈有了極大的震撼,心想:在古時候,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膾炙人口的鴻篇鉅著,都等着我們後人去一一品讀,把這文明傳承下來,俗話說的好: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千萬不可以把中華民族的千年文明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中斷了代呀!

《中國通史》這本書主要講了從華夏起源文明開始——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統一——三國亂爭——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兩朝的大概的歷史過程。我認爲《中國通史》這本書很好,它幫助我們在先賢哲人的睿智和哲思中汲取智慧精華;它可以幫助我們探求無盡的知識寶藏;它可以讓我們看到從盤古開天闢地——明清兩朝這段距離的整個歷史過程;它還可以幫助我們……

總之一句話《中國通史》這本書是一個歷史的匯演!

《中國通史》讀後感5

今年小女已上中學,中學已開設歷史課程,小女很是喜歡,常在家中與我討教歷史問題,爲了不至於尷尬,我又從新從書櫥中翻出《中國通史》,粗略看了一遍。

《中國通史》上至唐堯,下至明清、民國,歷經三千餘年,這其中的朝代更迭,風雲人物的興衰,箇中滋味誰能評說。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歷史,演繹着一部中華民族生存、繁衍、發展的恢宏詩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兩千多年前的先哲孔子是如此的感嘆着時光易逝,如流水一般,一切都會成爲過去;而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又一位哲人兼偉人也發出了同樣的感慨,不過不是感慨着過去,而是想象着未來。

從過去到未來,流淌着歷史的長河。一個人的一生,在這歷史的長河中,至多像流水的一次涌動,當然也有的泛起一兩朵浪花,甚而推起一片波瀾,但隨即與流水同去。可能是這個緣故吧,人們常常對着歷史,撫今追昔,發出這樣那樣的感嘆,這正是: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不過,歷史的長河畢竟是向前流淌的,永遠不可能倒流。人們讀歷史,憑弔歷史,感慨之餘,總會深化着對今天,對明天的思考,這也是我讀《中國通史》最深的體會。

過去的歷史是今天的鏡子,但歷史這面鏡子,並不是一覽無遺地折射歷史之光的,這是由於,往事如煙,越遠越不真切,再加之寫史之人的個人觀念,幾千幾百年後,就不免鏡面如霧了。對此,現代大文豪,愛國主義戰士魯訊曾有過精闢的論述:“歷史上都寫着中國的靈魂,指示着未來的命運,只是因爲塗飾太厚,廢話太多,故很不易察出些底細來。”這就是說,歷史是面好鏡子,只是使用時,需擦去鏡面上的霧氣。

中國的歷史,悠遠漫長,有五千年之久。中國的歷史看上去風雲變幻,其實它總是在昭示着一種必然性,那就是社會在不斷進步,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直至現在社會主義社會,文明是在不斷進步發展,刀耕火種,駕轅鐵犁,火箭衛星等等,這是歷史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

中國的歷史,到現在廿一世紀,這其中的榮辱心衰,又有誰能訴說的盡。中國歷史的發展常常是流血來推動,來驗證的,特別是近現代,我們仍記憶猶新。歷史的血跡,展示着歷史發展的殘酷性,我們能從中領悟到什麼呢?只有吸取血的教訓,在前人的基礎上,加倍的建設我們的國家,增強我們的綜合國力,這樣才能無愧於我們的祖先,無愧於我們的後人。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現在讀歷史,就是要記住歷史的教訓,讓我們變得更聰明。要知道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我們的經濟現在是上去了,可在某些國際問題爭端上,還顯得太軟弱,像現在的南海爭端,與我們的大國身份不相符。經濟上去了,我們可不能就只顧享樂,要知道這樣下去,是要捱打的,會給後人留下罵名的。

因此,我們只有以史爲鑑,努力自省,發揚中華民族的韌性精神和進取精神,加快國家的建設,這樣我們才能成爲世界民族的強者。

歷史的腳步,儘管有些沉重,但終究是向前的。唐代詩人劉禹錫說得好“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我們應當記住歷史,面向未來。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中國通史》讀後感6

這個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套《中國通史》,這本書說的是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是秦始皇、劉備和曹操。我喜歡秦始皇的原因是:他不但統一了中國,而且還修了長城、統一了貨幣、長度、重量和文字。還有他修好了長城之後,他派了大部分的兵馬去守長城,免得被匈奴侵略。我喜歡劉備的原因是:他是一個愛民如子、除暴安良的好君主。他身邊有智勇雙全的關雲長和趙子龍;有出謀劃策的孔明;還有英勇善戰的張翼德和黃漢升。很可惜,最終蜀國還是滅亡了。我喜歡曹操的原因是:他智力超羣,在動盪不安、羣雄割據的漢朝末年,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他的努力之下,佔據了中國長江以北的廣袤地域。

我最不喜歡的人是秦始皇和曹操。因爲秦始皇修長城時暴力對付民衆,搞得生靈塗炭,修完之後留下了無數的骨骸,讓人觸目驚心啊!曹操是一個重軍事,輕政治的人,搞得民間亂七八糟,民不聊生。其實,政治和軍事同樣重要。

《中國通史》讓我懂得了許多中國的歷史知識,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讓我初步知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不要整天無所事事,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爲祖國的繁榮安定做出一份應有的貢獻!

《中國通史》讀後感7

假期裏,我讀一套書名字叫《中國通史》,深深吸引着我,感受很深!下面讓我給大家講講吧!

這是一套以繪畫爲主按照中國歷史朝代變遷的順序,以圖畫佩帶文字講述幾千年的歷史,按時代先後的順序有圖畫表示出來,讓我每天倒要讀上三個小時愛不釋手。我知道了人類的起源,有母系氏族的形成及繁榮,父系氏族的形成,知道了早期人類使用石器從打磨石器到磨製石器一步發展,這樣的時期叫做“石器時代”。知道了夏代是奴隸社會的開始還有大禹治水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奴隸制度是一種殘酷的剝削制度。知道商代的建立發展西周的興盛與衰落文化,社會生活,

知道春秋戰國認識屈原墨子。莊子。孟子道學派。知道了秦漢的建立,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文字。度量衡還有殘忍的焚書坑儒,還有中國的驕傲:萬里長城,秦始皇兵馬俑。還有魏晉南北朝等等好多的歷史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要多讀好書,知道歷史故事讓我們受益很大讓我知道自己的國家是多麼偉大,我們的民族多麼自豪,我會繼續讀下去繼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