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課程》讀後感

《智慧課程》讀後感1

女兒小時候經常在我的故事聲中入眠一直讓我很有幸福感。感覺很長時間沒有給女兒講故事了,想來不是不想講,而是以前積累的故事講完了,不學習已經沒有什麼新東西可以拿出來了。再則女兒認識的字多了,理解能力強了,可以自己看書找樂趣了。不用再纏着我講故事了,讓我有種淡淡的失落感。

《智慧課程》讀後感

不用講故事了,我試着在書店給女兒找些她喜歡的書。故事情節生動感人,富有哲理,充滿力量,催人奮進而有適合小學生口味的書籍。

女兒把學校主編的《智慧課程》給我看,書中以一個個小故事彙編而成。主題 “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囊括萬千,包羅萬象。書中的故事精彩動人,富有閱讀樂趣,通過課後的問答互動可以學到很多道理。很多的哲理性的知識將會爲學生的成長提供積極的意義。我笑着對女兒說,我們抱着大西瓜不知道用來解渴還到處找水喝。

我的同學在三峽大學教書,他說一個月只上了一次課,但爲這一次課收集、整理,得準備二十多天。那麼編輯一本書呢,得花費編輯者多少心血呀。衷心感謝學校和參與編輯的老師們。您們辛苦了!

每讀完一本書都覺得感慨萬千,真正要下筆寫點東西的時候卻難以下筆。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是無時不刻需要更新學習。每次陪着女兒學習時我都在想,其實女兒何嘗不是也在陪着我們。等他們再大一些不需要我們陪伴的時候,我是不是會有“不用我講故事”般的失落呢。

我和女兒差不多天天看這本《智慧課程》,我們經常對一些觀點進行討論並交換觀點。通過閱讀討論,我們各取所需,她可能明白了在她思維邏輯下的道理,我也在書中找到了我想要和需要的東西。

這種感覺真奇妙!

《智慧課程》讀後感2

今天,再一次拜讀了華南師大劉良華系列專欄“關於教師成長”(一)《成爲有課程智慧的教師》,結合三年來的新課程改革實踐有很多感悟。

在改革教育傳統的過程中,總會提出一些教育隱喻或教育口號,新課程改革也不例外。這些教育隱喻或教育口號耳熟能詳、容易理解、便於操作,往往使教育工作者津津樂道。要成爲有課程智慧的教師,從一下教育口號談起。

(一)“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

中國曾經有多次教育改革(或教學實驗),其中很多教育改革實際上只是“教學改革”,也就是“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方法改革的實驗是很重要的,但教學方法改革的實驗抵達一定程度之後就會遭遇一個障礙:原有的教材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教學方法,舊教材成爲新教學方法的瓶頸。如果教材錯了,教學方法無論如何調整,終歸是一種“微調”,甚至會“助紂爲虐”。也可以說,如果只改變教學方法而不改變教材,至多隻有“正確地做事”的效應,而且很可能是正確地做錯誤的事。

真實的教學改革總會引起教材改革及相關的課程改革的渴望,有效的教學改革原本應該是課程改革,應該使教材和教學方法同時發生改變。教材改變意味着首先保證“做正確的事”。顯然,“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跟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

(二)“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新課程理念認爲,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首先是一個優秀的課程工作者。所謂課程工作者,就是說,他不是一個簡單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個“調整教材”、“補充教材”、“開發教材”的人。優秀的`教師一直在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三)“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課程標準”。

前幾天,北京大興縣教育考察團到泰安考察新課程推進情況。在長城中學座談交流時,我發現他們非常在乎教材選擇問題,他們認爲,如果兩個地區、兩個學校選用的教材不同,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競爭。比如,他選“人教版”我選“北師版”,如果高考偏重“人教版”的話,我們豈不是吃大虧了。其實這就是典型的理念問題,也就是說,新高考“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課程標準”,大可不必爲教材的選擇而耗費過多的精力。要結合自身實際,根據課程標準用好教材,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 整合教材。即保持教材的總量不變,根據教學實際適當調整教學單元的順序以便更好的因材施教。比如,泰安的數學教學,必修階段的學習在04、05級是按照必修1-3-5-2-4的順序學習的,06級根據學習的效果調整成了1-5-4-2-3更加符合泰安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如,現在高一數學必修5——“3、3、2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這一節,學習必修5時由於“直線的方程”沒有學暫時擱置。學完了必修2第三章“直線與方程”後再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學生感到得心應手、水到渠成。

(2) 補充教材。補充教材實際上使用“加法”的態度對待教材。他並不改變原有教材的內容,只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和高考的要求,適當增加相關的內容。使現有的“課本”與課外的教材互爲補充,既能保證教師不至於“照本宣科”又能增加學生應對高考的自信心。比如,立體幾何中“二面角”,課本內容較少且沒有求二面角的例題(僅在課後習題中出現了2題),而此知識點又是高考的重點,有經驗的教師一般要在這裏補充例題,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定義的理解,初步掌握簡單的二面角的求法。

(3) 更新教材。如果教師發現現有的教材絕大部分內容已經過時、落後;或者教材雖好但不適合自己學生的具體實際;或雖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但與高考的要求還有差距等。那麼,教師可以考慮用另外的教材替換現有的教材,以便更好的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應對高考。更新教材時一般先做“減法”後做“加法”,目的是一切爲了學生,一切爲了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教師只有積極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才能成爲有課程智慧的教師,才能跟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成爲新課程改革的研究者、實踐者、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