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讀後感

《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讀後感1

爲了幫助小學數學教師轉變數學教育觀念,提高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運用水平,進而提高數學專業素養,本書主編王永春於出版了專著《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該書一經出版,便受到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歡迎,參與學習活動的老師們把自己的讀書心得寫出來,在教學中去實踐自己的學習收穫,主編王永春把這些鮮活的學習體會和寶貴的教學經驗案例結集出版,形成了本書,讓更多的老師分享通俗而深刻的理論解讀和接地氣的實踐經驗。

本書作者王永春,作爲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編輯室主任,長期從事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工作,致力於課程、教材的研究,對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基於對提高教育質量、落實教育目標的強烈責任感,作者撰寫了系列文章,就有關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作了專門的論述。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書。

本書是《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一書的讀後感,是一線教師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解讀和教學案例的研究。因此本書的內容結構和目錄與《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的內容結構和目錄是基本相對應的,其中第1章到第五章的.目錄與《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相對應,第六章教學案例部分,考慮到各年級案例分佈不均,沒有按照冊數分節,把一、二年級分爲第1節,三、四年級分爲第二節,五年級分爲第三節,六年級分爲第四節。對學生來說,數學思想方法不同於一般的概念和技能,概念與技能通常可以通過短期的訓練便能掌握,而數學思想方法則需要通過教師長期的滲透和影響才能夠形成。教師應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適時、適當地體現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日積月累,通過提高數學素養達到學好數學的目的。

數學思想方法不同於一般的概念和技能,後者一般通過短期的訓練便能掌握,而數學思想方法需要通過在教學中長期地滲透和影響才能夠形成。古語云“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教師應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適時、適當地體現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日積月累,通過提高數學素養達到學好數學的目的。希望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能夠像春雨一樣,滋潤着學生的心田。

《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讀後感2

其實,這本書擱置在書架上已經許久了,因爲裏面概念性的東西比較多,所以讀起來並不是那麼趣味十足,之前讀了幾頁,便沒有再讀下去。之所以重讀這本書,緣於這幾天和學生一起收看《名師同步課堂》,在電視上做六年級數學直播課的是經驗豐富的魯向前老師,我發現他在講課的時候,特別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這方面正是我所欠缺的。

魯老師在講解求體積的解決問題時,提到了把一個體積轉化成另一個體積,正方體熔鑄成圓柱體,小石子放入水中水面升高等等,體現了恆等變形的思想。

魯老師特別提到一種數學思想方法,由圓柱體積的求法猜想並實驗證明圓錐體積的求法,體現了類比的思想方法。類比思想是指依據兩類數學對象的相似性,將已知的一類數學對象的性質遷移到另一類數學對象上去的思想。

經常說教方法比教知識重要,作爲一名數學老師,需要系統的瞭解數學思想方法。所以我便想到了書架上的這本書。說實話,讀這本書是有些枯燥的,而且如果你不動腦子去思考書中的問題的話,那你可能僅僅讀的就是字了。

在《小學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這本書的封皮上寫着:數學思想方法不同於一般的概念和技能,後者一般通過短期的訓練便能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更應該是一個通過長期的滲透和影響才能夠形成思想和方法的過程。教師應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適時、適當地體現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日積月累,通過提高數學素養達到學好數學的目的。

這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介紹各類思想方法,下篇介紹各類思想方法在每一冊教材中的體現,這本書可以當成我們的一本工具書,在我們備課的時候,方便我們查閱。比如,在總結十以內的加減法或者乘法口訣的推導過程中,都體現了函數思想,作爲老師的我們,不必讓學生明確知道什麼是函數思想,但是我們應該明白這裏面體現了函數思想,並且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思想方法,讓學生在以後面對類似的問題,能夠聯想到這種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僅僅花費兩三天的時間,匆匆讀完了這本書,書中的一些思想方法或者內容,有些地方還不是太懂,需要慢慢去領悟,但是我知道,在以後備課,做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體現了哪些思想方法?我們應該向學生滲透哪些思想方法?爲學生考慮的再長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