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敬業與樂業》的讀後感

敬業,即責任心,是對學業或工作專心致志。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敬業與樂業》的讀後感,歡迎大家的閱讀。

有關《敬業與樂業》的讀後感

有關《敬業與樂業》的讀後感一

《敬業與樂業》是當年梁啓超先生在上海給他學生的一篇演講文章。那次演講就是爲了讓學生知道怎樣去對待以後的生活。其實現在作爲學生也要敬業與樂業,只不過這個業代表的就是學習。現在很多的學生就沒有這種敬業樂業的精神,他們永遠是在課堂上想着其它的事,而且做作業時永遠覺得太累。如果他們總是這樣幹下去的話,那麼他們的未來就已經沒有希望了。家長不是永遠都會照看孩子的。因此,我們如果想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必須做到敬業樂業這一點,不要懶。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對敬和樂兩個字的理解吧。

先說敬業。什麼是敬業呢?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件事上,一點不旁騖,便是敬。很多低級層次的工作人員沒準會認爲,我的工作這麼低級,有什麼可敬的呢?其實,是工作都可敬,要專心致志的給做好。無論是當總統或者當民工都可敬。如果說哪個民族最敬業呢?那麼我會認爲它是德國。爲什麼呢?因爲德國人做什麼都會專心致志的去做,而且去做到底。就拿一個例子來說吧。爲什麼貝多芬失聰時還會作出那麼好的樂曲?就是因爲它有敬業這種精神。其實也可以舉一個更容易理解的例子。爲什麼什麼東西到了德國加工後就變得更加精緻,質量變得好得多呢?就是因爲德國人做事做到了敬這一點。我爸爸曾經也跟我說過一句話:“做什麼,像什麼。”這句話其實就是敬。所以我就是要做到敬這一點。

下面來談談樂業。至於他的概念,我覺得書上寫的那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已經足以詮釋了。如果我們達不到樂業,那麼生活就會變得很單調。如果有人說,我的職業沒有可樂的地方。那麼它就是一個很單調的人。因爲所有的職業都會有可樂的地方,只不過不容易被發現,而且很多人又不知如何去樂業。假如舉一個基本的例子,齊達內是法國足球藝術大師,他有如此高的成就,既不是他的家庭帶來的,也不是他的先天條件比其他運動員好,原因是他把足球當作自己的樂趣所在,正如一位偉人曾經說過,興趣是一半的天才,所以不管條件多麼艱苦,齊達內總是樂在其中,陶醉在足球世界裏,最終成爲天才的足球運動員。可見樂業能改變人的命運,成就人的夢想。

敬業與樂業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它們,生活會變得更加精彩,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有關《敬業與樂業》的讀後感二

讀了梁啓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我深有感觸,他從“敬”與“樂”兩個方面深入淺出的.闡述了對待職業所應有的態度。下面我就對“敬”談一下我的芻議。

樑先生在文章的結尾提到了:“我生平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敬業便是樑先生所要表達的”

對待職業所應該具有的責任心,如今很多的人對待職業缺乏的便是這個敬,尤其是我們的一些公職人員,該做實事的時候見不着人或是走馬觀花應付差事,吃喝玩的時候隨叫邊到,我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我幹嘛要做?不做工資不會少我一分。身爲公職人員的我常常思考爲何如今的幹羣關係如此僵化,爲何老百姓對幾乎所有的公職人員都心存反感?自我的生存需要職業,但從事職業不僅僅只是爲了自我的生存,在其位謀其政,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敬業者爲人所敬,不敬業者爲人所惡大概這就是我要的答案吧。

如今南方持續的乾旱導致多地農作物受災、老百姓飲水困難。國家緊急部署,出臺各項抗旱救災措施,措施出臺了就需要執行,執行的好與壞關係民生大事,執行的好與壞將直接反應我們廣大的國家公職人員敬業與否。吹着空調上着網是一天,走馬觀花視察視察是一天,與老百姓同甘共苦同

樣是一天。抗旱救災是與天鬥,同時也是與人鬥,想做好一件事總是要淘神、要費力,在這樣燒烤式的天氣下作業苦不苦?苦,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要拉近我們和老百姓之間的距離這種苦是必須的,不做註定失敗,做就有希望在,與老百姓站在一起並肩戰鬥,苦也是樂。 “要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惟一的祕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的便是敬”,所以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爲必要,又於人生最爲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