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讀後感(精選10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敬業與樂業讀後感(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精選10篇)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1

《敬業與樂業》是當年梁啓超先生在上海給他學生的一篇演講文章。下面我就談一談自我對敬業和樂業的理解吧。

就敬業而言我理解是凡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忠於一件事,將全部精力集中到這件事上,心無旁騖,便是敬。一個人是否有作爲不在於他能做什麼,而在於他是否盡心盡力地把所做的事做好。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這就是敬業。梁啓超以前這樣說過:“敬業樂業是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是啊,當敬業意識植根於人們腦海裏,那麼做起事來就會用心主動,並能從中體會到快樂,從而獲得更多的經驗和取得更大的成就。也只有敬業的人,纔會在自我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不斷地鑽研學習,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纔有可能爲社會爲國家做出崇高而偉大的奉獻。如果沒有敬業精神,《莊子》中的佝僂丈人就無法把承蜩這樣一件小事做到“經典”,做到“出神入化”;如果沒有敬業精神,孔子的爲人就不會做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境界。

作爲一名規劃戰線上的一員更能體會到敬業的內涵。城鄉的發展離不開規劃,城鄉規劃是城市發展的藍圖。一方應對於規劃工作的性、嚴肅性都要求我們務必要有敬業精神,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拓展也需要我們爲未來城鄉的定位、城鄉的性質、城鄉的文化、城鄉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指明方向定好位,同時也要求我們用正確態度的眼光去思考去研究,思想觀念的轉變和進步,工作方式的改善和提高,都會在城鄉的未來體現出來。所以好的規劃纔會有好的城鄉發展,這些都需要一份敬業精神。

下面來談談樂業。至於他的概念,我覺得書上寫的那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已經足以詮釋了。人生能從自我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纔有價值。凡做一件事,都要認爲它是搞笑味的,做工苦,不做工更苦;被動與主動,能產生兩種截然不一樣的結果。如果我們達不到樂業,那麼生活就會變得很單調。如果有人說,我的職業沒有可樂的地方。那麼它就是個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的單調人,因爲所有的職業都會有可樂的地方,只但是不容易被發現,而且很多人又不知如何去樂業。一個成功的規劃人,肯定是樂業的,對規劃事業的成功既不是家庭能帶來的,也不是先天條件比別人強,原因是能把規劃事業當作自我的樂趣所在,不管條件多麼艱苦,都會陶醉在事業中。

人生因競勝而快樂,樂業能夠讓我們把一切遊思都拋之腦後,豈不爲好?“大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後高”,沒有任何事是一蹴而就,沒有任何人一舉成名,也沒有人只耕耘無收穫。把握好心態,端正好態度。“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工作,我快樂。只要腳踏實地的把自我的工作做到位,持之以恆,永不懈怠。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從快樂的心境中不斷激發出自我的工作熱情,就會發現自我的心胸越來越寬廣,視野越來越開闊。

可見敬業與樂業能改變人的命運,成就人的夢想,實現人的價值。

所以敬業與樂業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它們,我們的生活纔會變得精彩,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和平完美。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2

梁啓超先生的演講《敬業與樂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人們對待職業的態度問題,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樑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係最爲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爲做事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於“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

“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說,便是褻瀆職業之神聖;從事實方面說,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爲必要,又於人生最爲有利。”啓超先生不愧賢達,於理於事,對問題分析得事鞭辟入裏,很有指導意義。教師於我而言是謀生的職業,因而我切不可因爲我自己的隨便和不敬而褻瀆教師的稱號以致於害了自己丟飯碗。

孔子“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生活,是人類生活的理想境界。“樂業”的心緒是對待職業的最佳心態,孔子又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每個人都能從自己從事的職業中尋求無限趣味,那工作起來能不負責任嗎?工作能做不好嗎?我如今從事的教師這個職業而言,辛苦是毋庸說的,哪個行業不辛苦那?但辛苦之中也有樂趣——與同事交流的樂趣、因學生成長的樂趣、自身發展成功的樂趣……衆多的樂趣充溢着我們的工作過程。設若我們把樂趣理解爲輕鬆、理解爲毫無約束的自由,恐怕這種樂趣是無法尋找的。

退一步講,假如我們沒有達到樂業這種境界(像我就存在差距),那就把“樂業”當作一種人生理想。可能明天我不做教師這個職業,“樂業”依然是我的職業理想,有這種職業理想,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職業責任。

讓我們爲了明天的樂業,今天開始敬業。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3

讀過樑啓超先生的《敬業和樂業》後,從文中受益至深,讓我清楚的瞭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但“敬業與樂業”的前提下必須“有業”,沒有它,“敬業與樂業”就無從談起,沒有“有業”,“敬業”哪來的“樂業”之說!特別裏面的“百行業爲先,萬惡懶爲首”,這句話說得多麼的精僻!

“有業之必要”於我們來說,“業”自是學習、工作。讀完“百丈禪師”的故事之後,初始覺得此人太呆板、太死心眼了,而隨後經逐一琢磨,卻覺得自愧不如,與“百丈禪師”相比,我們缺少的不僅是他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缺少老禪師的那種日日堅持,矢志不諭的品質。現在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無法完成自己的原先制訂的決心和計劃!我們的言行和行動都總是沒有相顧,並且無法堅持,而且總把希望寄託在“下一次”上,併爲今日的失言,自找臺階下,不願下功夫。

這則故事也啓發我們一定要好好深思熟慮,對於一個精力充沛的青少年,要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學習呢?現今的中國,改革開放,生產力得到全面解放,社會一片繁榮,市場化也越來越濃,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很難,要想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好工作就更難了。當你選擇了這份職業的時候,你想好了要爲他而付出嗎?我們一直在爲生活而勞動,其實也是爲了勞動而生活。不管做任何事情,處在某個位置,事和名稱都會有大小、高低;但從事的本質來說,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在事物的運行過程中缺少了任何其中的一個環節都會掉鏈子的。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裏,全看自己的才能如何去勞作,使之得到圓滿,自我感覺良好,別人看起來也不錯。這也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去勞作。這便是“百行業爲先,萬惡懶爲首。”我們雖不是沒有職業的懶人,更不是社會的蛀米蟲。

可是一次又一次不完成任務的我們,安然地回到家後,享受着父母創造的環境;總想着“下一次”的我們,悠然地面對着心切的父母和社會的期望……甚至跟“掠奪別人勤勞結果”的盜賊等同!真是“懶”字當頭,萬事不成啊,“懶”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而“放縱”這個敵人胡作非爲的又是我們自己,克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當我從這些句子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爲什麼要敬業”這一問題時,我覺得“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特別是最令我深受啓發的是《莊子》記佝僂丈人承綢的故事。“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一個佝僂的老人,幾句簡單的話語,卻道出所有道理的精華!凡做一件事,要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件事上,一點不旁騖,便是敬。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顆平常的心,一顆勇於探索的心。

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便把這件事情看作自己的眼睛去對待,無論別的什麼好處,都不要與之交換,換得一時的輕鬆、愉快;你敷衍它,結果它也敷衍你,最後,一事無成。怎樣把一件事情做得出色呢?唯一的祕訣便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便是敬。現在我們生活在這麼好的社會環境下,並擁有着健康的身體,我們起碼要把我們身邊的小事做好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事情。我們應把每一件事通過努力,做到出色,就算與他人之比,相差之,但我們無悔,因爲“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我們努力了!然這所有的前提見出於“專心致志!”唯有用心,我們纔能有成功,若“坐這山,望那山”,則“一事無成”!這便即要“盡職”又要“敬職”了。所以,我們要滿懷熱枕地認認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內的事情,腳踏實地,真正做到幹一行愛一行。

至於“樂業”,我認爲書中的那句話便足以詮釋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算對自己的職業如何不滿,但我們都必須去做。我們要從中尋樂趣呢?這使我想到了一句話:“你知道,你愛惜,花兒努力地開;你不知,你厭惡,花兒努力地開。”花兒總是在努力地開,美好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在流逝。而對於我們,爲何不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呢?從職業中體會快樂,從快樂中品味生活!對於有的人總嘆息“做工作好苦呀!”對於這種嘆息聲,無論任何人都曾經說過。反過來講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喝酒,去遊玩等還不是一樣淘神費力。有些人抱怨自己本行,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裏不願做。不願做是逃不了的,哭喪着臉去做和快樂的去做結果是截然不一樣的。我個人認爲做一件事情,就要身入其中,從起點、過程、終點中去體會每一個階段,回想自己付出的努力所得到的成就,就有一種歸屬感。要在工作中與同行比較、競爭,要時刻告訴自己是最強的,在不斷的工作中戰勝自我,領略出趣味,這樣,生活纔有價值。願社會的青年才俊們,抓住機遇,克服困難,迎接挑戰,面向未來。

總之,每件事都有其獨道的樂趣,我們要明白“敬業與樂業”並非是某種硬性規定的條款,而是一個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一種渠道。要在生活中真正做到“敬”與“樂”,只有這樣,相信信生活纔會更多彩!才使我們享受的無限的樂趣。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4

昨天,我們上了一篇名爲敬業與樂業的文章,作者是梁啓超,是近代維新派領西歐袖,是一位著名的學者,我便很有興趣地讀了下去。但讀完第一段,我的腦子裏便冒出來一大串文句:爲什麼要敬業樂業呢?爲什麼敬業樂業是生活的不二法則呢?我被一系列問題困擾着,便迫不及待地往下讀,才終於解開了我的迷惑。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由此展開了議論,先用朱子的說來解釋什麼是敬業,然後再用事例論證來證明“凡職業都可敬的”,再用兩組例子說明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接着再舉英國人和法國人的例子從反面論述“個人對自己職業不敬”的害處;最後再用引證法進一步強調敬業的重要性。第二點樂業,作者也是用了差不多的順序來證明樂業的重要,只是將什麼是樂業放在後面來說。本文的條理十分清晰,語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賞,用了許多的道理論證是本文一大亮點。

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懂是得了許多道理,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只覺得學習很苦,我們受到了這種思想的影響,不想做作業,然而卻必須要做,皺着眉頭,哭喪着臉去做,最後苦的還是我們自己,我們是專門替自己開玩笑,最後還是逃不掉現實,我們何不學習梁啓超所提倡的去樂業,發現學習的趣味,我們的學習便會輕鬆許多,不會再覺得學習苦了。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教育我們,只有做到敬業與樂業,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讀罷梁啓超的《敬業與樂業》,我更是有了深刻的體會。

人活在世上,就是在做事。沒有職業的懶人,做的是無意義的事,而有職業的人,若不敬業樂業,也無異於前者。

擁有職業的人,首先要敬業。一個人如果連自己從事的職業都不敬,那就是對自己不敬,他一定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凡職業沒有不可敬的,只有敬業,纔有可能把事情做好,纔有可能樂業;只有樂業,纔會除去負擔,把事情真正辦好。

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喜歡它,樂意去做,這樣就不會感到工作勞累,而是把勞累感轉化爲自己的快樂與做下去的動力。一事無成要耗費精力,積極的去完成該做的事也要耗費精力,而樂業還會有所收穫,提高自己,那爲什麼不樂業呢?人生是一個過程,只要將過程演繹得精彩就夠了,不用在意結果會怎樣。

而對於我們學生,要敬、樂的業,當然是學習。學習很累,而當你愛上學習,就不會覺得累了,會把學習當成自己想做的事來做,而不是受迫去學習。當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後,會由衷地快樂,那是自己學習後的成果啊!

不學習,整日碌碌無爲,只會讓自己變得自卑、承受各方面心理壓力。學習,雖然身體會勞累,但通過學習,獲得了知識和能力,獲得了自尊與自信,付出了,也有了回報,這些也值得了。

做到敬業與樂業,才能承擔責任,激發潛能,實現夢想。讓我們努力吧!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6

讀了梁啓超的《敬業與樂業》之後,讓我更清楚的瞭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但“敬業與樂業”的前提下必須“有業”,沒有它,“敬業與樂業”就無從談起,沒有“有業”,“敬業”哪來的“樂業”之說!

在梁啓超的這篇演講中,只要論述的是“敬業”與“樂業”的相互關係。“業”的內容很廣泛,不能僅侷限於某種職業,他還應該包括生活中我們所從是的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業。成人的工業是“業”,學生的學習是“業”,保衛國家也是“業”,助人爲樂還是“業”等等。

其中,“敬業”裏邊寫道:“主一無適便是敬”,那是引用朱熹的話,讓我真真正正認識到凡做一件事,將全部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就是所謂的“敬”,那我們作爲學生的忠於學習也是所謂“敬”的一種體現?接下來的一句話“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讓我聯想到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清潔工,他們每天起早摸黑,不怕苦,不怕累,總是滿懷熱枕地認認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內的事情,這種腳踏實地,幹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敬業的背後還隱藏樂業的這種角色,有的人說“做工好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人的`一生,還不都是先苦後甜;則有先甜後苦的,多數是無業遊民,他們的日子更難過,這也苦。做工苦,不做工也苦,勞苦總是免不掉的,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在此,湯做你們問我讀書苦不苦,我一定會說苦,但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正所謂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知。”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趣味,生活纔有價值。這即是樂業,人類理想的生活。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敬業與樂業”並非是某種硬性規定的條款,而是一個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一種渠道。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7

我今天學了一篇文章,就是梁啓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對待工作的態度和有業的重要性,讓我受益匪淺。

在這個世界上,有着許多職業,每一份職業都有着它自己獨有的特色,就像教師,教師的樂趣就在於他不僅僅照亮了他人,也充實了自己。我非常喜歡這篇文章,爲什麼呢?因爲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一些道理,樑先生在文章中說過:“我生平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敬業就是責任心,樂業就是趣味。”工作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認真對待,認真琢磨就會增長知識。雖然整個過程充滿着艱辛,但我們就應該竭盡所能去完成每一件事。

如果我們能忠實於自己的工作,就是敬業;如果我們能從工作中探索到樂趣,就是樂業。當你有了工作後,敬業與樂業就會改變你的人生。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8

時間真的好快呀,我又該講《敬業與樂業》這一課了,看到題目我就有些敬畏,我不喜歡這一課,甚至都希望這一課從人教版本刪去。

三年前的往事出現在眼前,記得08年的八月份,二中招聘老師我來試講,就選的這一課,我非常不喜歡這一課,但是進度是這一課我只好從命了。這篇文章是典型的議論文開篇提出了中心論點:我確信“敬業與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的不二法門。接着點出了:有業、敬業、樂業。結尾深化中心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記得我按照我的思路設計好了教學程序,上課時學生也不愛聽課,不聽你的,感覺用別人的學生就不如自己的學生順手,解決生字、讀課文、理清思路。我大膽想象,讓學生放手選,記得學生選的是喜歡樂業,我就先分析樂業,接着分析有業、敬業。但是我強調了有業是敬業與樂業的前提。結末的評課是:不能調換順序講,要按照邏輯順序來講。自然是名落孫山。

說句實話,我來的目的就是來當綠葉的,因爲我心裏明白的很也就是出來講課,鍛鍊一下膽量,學習一些經驗。雖然失敗了,但是我明白了許多,懂得要多充實自我,不斷地的豐富自己的知識,敢於挑戰,善於總結經驗,多寫文章,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可以說我在方方面真的有了很大的提高。吸取教訓,三中招聘我是講《木蘭詩》,面對新的學生我有了上次的經驗,課前我與他們交流談心他們很喜歡我,而且我最善擅長講詩歌,朗讀是我的強項,總結上次的經驗,結合自己平日的教學優點,整節課靚點不斷,各科參加講課的教師13名,我的分數最高,自然是成功了。可是我心裏的餘悸,就是不喜歡《敬業與樂業》這一課。

今天,我講了這一課了,才知道這一課對於學生真的是受益匪淺。學生面對自己的學業,應該怎樣的敬業,怎樣的樂業。這一課學生學會了:“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爲什麼呢?第一,因爲凡一件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爲親切有味。第二,因爲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鬥;一步一步奮鬥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感。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遊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閒煩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纔有價值。

看着孩子們臉上露出了笑容,真正的懂得了樂學的重要,我心裏無比自豪,想到我終於戰勝了自我,我心裏無比的驕傲。

用一句話結束就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9

就我們大家現在的身份來說,都還是學生,所以我們的職責便是學習,努力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首先,我們大家都有自己的身份——學生,那麼,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做事,做學生應該做的事,不能掛着學生的名義,表面上是在學,其實根本沒有在想,在思,書拿倒了,腦子裏僅是電腦遊戲,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先做好本職工作。

其次,只學習的學生還不是好學生。正如梁啓超的《敬業與樂業》裏面講的“第一,要敬業,現在的學生雖然在學習,但是卻不願學習,不喜歡學習,不甘於學習,想做更好玩的事情,雖然是學習,但是被其他原因所逼迫,雖然不喜歡學習,但抱怨之後,又回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

作爲一名中學生,我們的職責是學習,這無法避免,那麼爲什麼不能化壓力爲動力,用心去學習,去“敬業”呢?正如《莊子》中老人捕蟬的故事一樣,用心專一,用心專一就可以達到目的。

我認爲,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就是快樂地學習。大家想一想,你做你最喜歡的事情時,是不是真心想把它做好?而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件事情不但你圓滿完成,並且速度很快呢?學習也一樣,你如果認爲學習很快樂,學習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並且最後的結果也是非常可佳的,反之,學習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結果一定不盡人意,所以同學們要想學得更好,就需要在學習中尋找快樂。

綜上所述,我們作爲學生,應該樂於自己的學業,如此才能成大器,以上就是我作爲一名學生對梁啓超的有業,敬業,樂業與學習關係的看法。

敬業與樂業讀後感10

《敬業與樂業》是人教版初中三年級的一篇文章,讀完《敬業與樂業》一文之後,我有所感受:

明白樂:一個人就就應要敬業和樂業。而敬業和樂業的基礎是要有業,有業才能使人在經濟上能獨立,獲得生活的保障;才能擁有鍛鍊自我的潛力。有業纔會產生成就感,幸福感。有也還會是生活起居有規律……“對於不一樣的人來說業都不一樣。有業之必要”於學生來說,“業”自是學習。每個人都應有業。

待我讀完“百丈禪師”的故事之後,初覺得此人太死心眼了,而之後一琢磨,卻覺得自愧不如,與“百丈禪師”相比,我們缺少的不僅僅是他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缺少老禪師的那種矢志不諭的品質。他日日堅持,直到八十歲!多少個三百六十五天,又多少個24小時啊!而此刻的我們卻連自我的計劃都做不到!起碼的言行相顧都沒有,更不論堅持。而我們總把期望寄託在“下一次”上,併爲今日的失言,自找一個理由,不願下功夫。

敬業,每個人都就應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凡做一件事,便最後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事的名稱,從俗人眼中裏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從學歷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只是在於是不是把一件事做的是好是壞。

樂業,我們有了敬業就就應樂業,我們對我們的職業都應產生必須的興趣,因爲那些都是我們務必做的,我們就就應儘量把它們做的,同時也就應過的快樂,在職業中尋找快樂。

凡一件職業總是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爲親切有味。每一件職業的成就,離不開奮鬥;要一步一步的奮鬥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往往在職場中會有競爭,好會在競爭中得到快樂。

在職場中我們更需要職責,敬業既是職責心,樂業既是趣味。

每件事都有其獨道的樂趣,做到“敬”與“樂”,相信生活會更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