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傾聽訴說有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傾聽訴說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傾聽訴說有感1

閱讀了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我深有感觸。這本書寫的是音樂家貝多芬,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和小說家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都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爲了偉人。作者並沒有注重寫這些名人的榮耀與成就,而是寫了他們光環背後不爲人知的辛酸與孤獨。

貝多芬出身貧寒,他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他孤獨的活着,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大部分都是他耳聾後創作的。他最後終於戰勝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衆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峯。

米開朗基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毀於戰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但他堅持自己的理想。

托爾斯泰出生於富貴家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曾經獲得成功,但他蔑視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要通過造福人類來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到作者是在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只要你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命運是自己掌握的。

讀傾聽訴說有感2

這兩天在翻閱王子君的小小說集《傾聽訴說》,被她書中美麗的憂傷與悲愁所打動。她通過她的筆向讀者展示了她的痛苦,敏感,對愛情的渴望與追求。作家的心是敏感的,是細膩的。無論是她抒寫快樂,亦或表達悲傷,都是那麼輕柔。她在《面對死亡》一文中,當她收到一個“白血病”讀者的來信後有這樣一段描述:“我看着白血病三個惡魔般的字兒,看着信末陌生的署名,心中覺得悲哀,人是多麼渺小!儘管他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已很坦然,可這坦然難道不上一種無可奈何的妥協麼?”當我一個人坐在窗前默默地讀着她的小說,她的那份哀愁也感染了我。

前幾天回家聽媽媽說“奶奶好幾天沒吃東西了,看樣子這次是逃不過了……”從小,我因爲母親生病,都是奶奶帶大的,白天,奶奶帶着我一塊兒割草,因爲身上長滿了痱子,祖孫倆拿着一個洗衣服的刷子互相擦着背,晚上,我常常從夢中哭醒過來,喊着要去看媽媽,於是奶奶摟着我直至我再次睡着。媽媽一直在醫院裏整整與病魔抗爭了三年,終於病癒出院了。一直記得,我的童年是在奶奶的祈禱聲和安撫聲中度過的。一直以來,奶奶在我的印象中是那麼的健康,那麼的硬朗,記得不久前,她還利索地捧着她的'被子來曬,儘管她已93歲高齡。當我迫不及待地來到奶奶牀前,不得不感嘆生命的脆弱,才幾天功夫呀,奶奶已判若兩人。她已不能起牀,平常我一直說我奶奶真神奇,因爲她儘管九十出頭了,可她的頭髮居然不白,而且奶奶平時總喜歡梳一個髮髻,可今天,她灰白的頭髮凌亂地散落着,目光有些呆滯,嘴角有些歪斜,全身的皮膚都腫了。我來到牀前輕輕地呼喚她,她已聽不出我的聲音了,當我告訴她我的名字時,她終於顫微微地地伸出手來讓我握住她。過了一會兒,我和媽媽倆人把她抱起來讓她斜*在牀邊,然後我去端來了一碗粥湯來喂她,當我把勺子送到她嘴邊,奶奶終於張開嘴,可送進去的湯水一半順着她的嘴邊流了下來,她無力地擡起頭,淚水從她乾澀的眼角流了下來。看到這裏,我把碗塞到媽媽手裏,不禁失聲痛哭起來。這哪裏是我的奶奶呀,她曾經是那麼硬朗,儘管纏着小腳,可走起路來,常常讓我喊等一等的呀。農忙時節,她總是拿着掃帚幫我們把曬着的穀子給推攏,儘管這活讓我幹起來都不覺得輕鬆。冬天裏,我常常因爲怕冷而不願洗澡洗頭,她卻三天兩頭擦身換衣服、洗衣服。可今天,奶奶的生命之燭似乎已燃盡,我似乎都已看到死神在向奶奶招手了。這怎能不讓我傷心,她可是我最愛的奶奶呀!

“生死當然只是一種自然現象。有生就有死,再富有,再顯赫,人最終都有一死,面對死亡,人是十分矛盾的。有時候,想到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無論如何輝煌得意,無論如何榮華寶貴,到最後都會成一場空,便疏於奮鬥,不思進取,甚至庸碌無爲,得過且過。有時候又想,雁過留音,人過留名,人生那麼短暫,總得爲後人留下點什麼,纔不枉這世人生,故而勤勉向上,只爭朝夕,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抵達人生的頂峯。”我想,我們活着的每一個人,不管你曾經歷過什麼,失去過什麼,最重要的是如史鐵生的母親說的“好好兒地活”,活得瀟灑,活得體面,活得自在,活得快樂。也許奶奶在哪一天就走了,去尋找她的天堂了,但我相信她不會傷心,不僅因爲她活得踏實,活得體面,更因爲她相信她的子孫因爲有她在天堂的祝福會健健康康、瀟瀟灑灑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