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企業家讀後感-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企業家讀後感-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企業家讀後感-讀後感

該著作嘗試着從企業家角度來認識企業的本質,併力圖邏輯一貫地揭示企業的各種契約和組織關係形成與演變的一些規律,企業家讀後感。作者把企業家作爲企業理論的邏輯起點,抓住了中小型、創業型企業的本質特徵。長期以來,理論界一直充斥着主流企業理論對成熟企業的分析,而缺乏對創業型企業的深入理解。該著作的理論貢獻突出地體現在對企業家融資契約的分析上。作者不僅詳盡地考察了外部投資者(資本家)所擁有的各項權能的基穿內涵、外延、相互關係,和企業家的創意、能力、財富,並且將兩者結合起來,從一般意義上深入分析了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提出了很多有意義的觀點。

第一章

作者注意到主流企業理論基本上是以“資本家”作爲邏輯起點和研究焦點,在本質上是“資本家的企業理論”:要麼以“股東利益至上”爲理論基礎,着重研究制度應該如何安排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和增進股東的利益;要麼以“資本強權觀”爲理論基礎,着重研究財產所有權應該如何配置才最有效率。雖然該框架對很多現象具有強大的解釋力,但這並不意味它已有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嚴謹的邏輯,因爲該框架還存在着一些不應該被忽視的缺陷:第一,許多關鍵性的權利(rights)(比如剩餘索取權)或者權力(power)(比如剩餘控制權)都是先驗給定的,其內涵、外延以及存在基礎並未得到嚴格考察;第二,過分依賴規範分析方法,卻往往在有意或無意之間忽視了對企業實際的形成過程和運行規律的考察;第三,過分關注道德風險,尤其是與專用性投資相關的敲竹槓風險,以至於防止道德風險似乎成了企業制度安排或者企業治理的唯一內容;第四,基本上是以成熟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作爲研究背景,而缺乏對創業階段的研究。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日益呈現出“企業家經濟”和“知識經濟”的性質,大量缺乏初始財富的企業家成功創業。在這些企業中,企業家並非一個簡單地聽命於外部投資者的代理人,他們所獲的.權利/權力也難以單純地依靠非人力資本投資來解釋。與此同時,許多企業的關鍵資源不再是那些專用性很強的實物資產,而且不少企業制度也並非爲激勵專用性投資而設計。由於主流分析框架難以對這些現象給出滿意的解釋,因此有必要換一個視角來審視企業,以便爲企業理論找到一個更爲合理的邏輯起點和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穿

“企業家”及其“創業活動”也許就是一個好的切入點。人們必須特別注意這樣一個事實,即企業並不是天然物,而是企業家所創造的一種特殊組織。這就意味着,企業家及其創業活動是企業及其各種契約關係發生發展的天然起點,而且是一個相對潔淨的起點,因爲在這之前根本就不存在企業,當然就更談不上企業內部的權利/權力關係。鑑於此,作者嘗試着站在企業家的角度,採用比較徹底的個體主義的實證分析方法來研究企業內部的契約關係和組織。

從概念承繼關係來看,該章主要回顧了已有企業理論中“資本家”這一核心概念的承繼關係,以及從“資本家”角色中分離出來的“企業家”的視角討論企業理論的意義。在已有的企業理論中,新古典經濟學中強調的是“資本家”,後來發展起來的主流企業理論強調的是資本家與經營者之間的關係,最後由於新經濟時代的到來,作者認爲應該在主流企業理論的基礎上,討論企業的誕生過程,細緻分析企業家與資本家之間的契約關係。

由此討論,可以看出“企業家”在不同理論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很大區別的。在新古典經濟學當中,爲了描述價格機制對資源配置的作用,把企業抽象爲生產函數,把企業的決策功能簡單的概括爲確定產品的產量和價格,從而忽略了企業家的作用。此時,資本家是該理論默定的經營決策者,資本家既承擔了企業家的角色,也承擔了經營者的角色。

在主流的企業理論當中,爲了探究企業內部複雜的權利配置關係,把企業看成是一個可以節約交易成本的市場的替代合約。把企業內部的關係抽象爲資本家和經營者之間的關係,而且把企業家和經營者的角色重疊起來,把企業視爲實現資本家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此時,經營者從新古典經濟學的“資本家”角色中分離出來,得到了大量的分析,而且承擔了企業家的角色。

而在企業家的企業理論中,爲了探究新企業的創立過程,把企業看成是一個以企業家爲誕生邏輯起點的契約。把企業誕生過程中的契約關係抽象爲企業家與資本家之間的關係,而且把企業家與“經營者”的角色也分離開來,認爲經營者是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由企業家或者參加企業的其他關鍵成員扮演的一個角色。但在企業的創立過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企業家,讀後感《企業家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