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小學數學》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教小學數學》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教小學數學》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我教小學數學》讀後感1

今年暑假我再一次細讀了李烈校長的《我教小學數學》一書,受益匪淺。

作者的教育、教學思想深刻體現了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爲了孩子的發展。”其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觀點對我觸動較大,是我在教學中最需要的或者自己做得不夠的。從文中的字裏行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師愛,李校長不僅具有愛的情感,更有愛的行爲和愛的能力。在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思考……

以“愛”育“愛”的兒童觀。尊重和愛護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在李烈校長看來,以“愛”育“愛”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真摯、神聖無瑕的愛;而且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尊重、賞識、接納與寬容上。正是有了這樣的兒童觀,李校長的教學圍繞學生的發展爲核心,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心理體驗,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差異,學生在寬鬆的環境中愉悅地學習、生活。

在“首因效應”中重塑學生的自信。李校長每接一個新班,首先考慮如何使學生喜歡她、愛上她的數學課。因此她着重做好三個“第一”,即上好第一節啓導課、上好第一節新課、重視第一次個別談話。對照自己的教學,這三個“第一”我也重視了,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細細琢磨,與李校長的作法相比,我的真情投入不夠,我的語言缺乏藝術,效果當然相差甚遠。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李校長深信“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充滿自信,批評中長大的孩子感到自卑”。她對學生堅持表揚爲主,特別是對“學困生”。她深入學生,看到學生的優點和長處,真誠賞識孩子,幫助孩子發揚長處,充滿自信,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態度。對學生的要求,不做橫向比較,只要孩子在原來的基礎上有進步就給予表揚,甚至運用“誇張”的手法,及時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讓學生越做越好。想想自己對待學生,我真的太吝嗇表揚了,特別是對“學困生”,看到學生的進步,想好的語言,總覺“誇張”,於是只在脣齒之間徘徊,難於出口。

課下用愛心爲孩子補課。教學水平再高,在一個班中也會出現幾個不令人滿意的“學困生”。輔導這些讓老師焦心和煩心的學生,卻成了老師每天的苦差,於是怨聲載道是司空見慣了。李校長客觀地看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待教學中出現的“學困生”,課下用愛心爲他們補課,着實爲學生的發展着想,她認爲補課是教師的職責,是教師對學生愛心的奉獻。她經常利用課餘飯後的時間爲學生補課,做到既補課又補“心”,把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主動性結合起來,效果顯著。這些我感愛最深,四年級下學期,我們班的學生由來自37間不同學校的學生組合而成,學習成績參差不齊,“雙差生”較多,學校領導也傾注了不少熱情,我們科任老師更是煞費苦心。我每天都擠時間爲學生補課,有針對性的面對面的輔導,學生有了進步,我通過電話或親自登門家訪,給予真誠的鼓勵。學生得到老師的肯定,自信心增強了,學習的興趣也濃了,有幾個學生每天都追着我要數學題做,五年級下學期,她們的學習成績提高了不少。

李烈校長以“愛”育“愛”的教育理念我銘刻在心,它已指導着我的教學行爲,以後的工作中我將進一步踐行它,加深愛的情感,讓自己更具愛的能力,我有信心做得更好。

《我教小學數學》讀後感2

《我教小學數學》是李烈老師二十多年來教育教學實驗研究的結晶。書中全面論述了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具體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時代氣息的、符合現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深刻體現了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爲了孩子的發展”。書中那一個個源於教學實踐的真實而令人折服的故事,那一行行鋪滿了平凡而又閃爍着智慧之光的創新足跡,更讓我深深地佩服李烈老師的敬業精神,佩服她細緻的教學藝術,更佩服她睿智的頭腦與眼光。特別是書中講述的“以愛育愛”和“以會教會”的教育教學觀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貫穿“以愛育愛”的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平等、良好的氛圍,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朋友般地與學生交流,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各方面得到健康發展。而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我過多的重視了知識目標的落實和學生學習技能的培養,往往忽略了在課堂上與學生情感的交流,正是缺少了這點,所以我的教學儘管很努力但總覺得缺少了什麼,看了這本書後我才明白,教師的教學應該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作爲主線,伴隨着教學的始終。所以,“以人爲本”“以愛育愛”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真摯、神聖的愛,而且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尊重、賞識、接納和寬容上。充分相信學生、信任學生,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以學論教,因材施教。真是因爲具有這樣的兒童觀,使得李烈老師的教學能以學生的發展爲核心,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學生成長的寬鬆環境,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差異等,從而真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爲學生愉悅的生命體驗過程。讀了這本書,我才更加明白:愛不是空口號,而是發自內心真誠的行動,愛中融匯着教師的責任和技巧。向李烈老師學習,讓自己的學生處於一個充滿愛意的寬鬆和諧的環境中,讓愛滋潤每一個孩子。

“以會教會”是李烈老師從“以愛育愛”和以人爲本的教育觀出發,立足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本身,研究課堂教學活動,反思自身的教育、教育教學活動而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教學觀。以會教會的核心是教師的會,這就是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地自覺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發自內心地想方設法教好每一個學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學生學會。

而我認爲,教師的一言一行以及知識水平和教育素養等,都會對每一個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點點滴滴也都會成爲學生的表率,因此,我們的工作便顯得非同小可,來不得半點虛僞與馬虎。什麼樣的老師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同樣,學生怎樣也可略知學生的老師如何。正因爲學生的會就像一面明鏡,可以反映出一個教師的全部或者某個方面,爲此,我們都必須先達到“會”。而這個“會”不僅僅是指文化知識和各種學習能力,還包括着生活、做人做事等的方方面面。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小打好做人的基礎,使他們成爲真正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

在這本書中,李烈老師從數學課堂教學的細微處入手,揭示了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學習、實踐、研究、反思、總結,以自身的“會”引導學生“會”,提出了許多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心理活動特點、以及符合數學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體現了她深厚的課堂教學功底和紮實細緻的實踐作風。

書中的這些教育觀、教學觀都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實在的事例來體現的,有血有肉,親切自然。我想:這就是具體,這就是細節,細微處才能看出老師對教育、對學生的情有多深。從中可以看出李烈老師那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將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正如李烈老師所說:“這是嚴格要求也是愛”。是啊,愛學生就是要對學生負責。因此,我將進一步把自己對教育事業、對孩子的愛,化做具體的行動,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鑽教材、如何以新課程理念設計教學活動的思考中,以人爲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細節,落實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藝術上不斷學習實踐,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行動者。

《我教小學數學》讀後感3

讀了李烈老師的《我教小學數學》,對於小學數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又又了些想法。

李烈老師在文中指出,我們要把可用時間變爲有效時間。要想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效果,關鍵就是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減少時間浪費,使課堂更加的高效、有序。何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性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能使用恰當的教學措施,利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具體來說,教學的有效性包含三種含義:速度,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要少;結果,發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或取得的成績要顯著;體驗,所伴隨或生髮的心理感受要深刻。通俗地說,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情感上,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

如何使課堂高效運作具有一定的難度,經過教學實踐,我有這樣的幾點感觸:

1、課堂必須要讓孩子感到有趣。

2、孩子在課堂上都能自主積極的探索。

3、讓數學變得有趣起來。

4、讓孩子在課堂上感到學習的快樂。

當然,這四點是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堅持,去培養,並不是簡單的一天就能形成,需要我們能踏踏實實上好每節課,讓每節課都能做到這幾點,那麼是否做到這幾點就是有效了?也不僅僅是,我們每節課必須還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知識體系,讓學生都知道這節課要學什麼,要幹什麼。另外,還要注意課堂環節的優化設計,要充分考慮好每個環節,學生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你如何來解決?而這些都是我們在課下要精心準備好的。這就要求我們要牢固確立三維目標的意識,爲每一節課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並準確地加以描述,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這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二要依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實施對應的教學措施,同時還要能夠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三要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認真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即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要引導學生進行都能夠深入的進行思考和小組間的相互交流討論。四要在學生的行爲習慣養成下功夫,注重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自信心,不斷提升教學的層次和水平,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五要把預設與生成有機的結合起來,即能產生一個注重高水平的預設,又要注重在動態環境下的有效生成,使我們最終達到知識學習高效進行,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具體實施起來就是:

一是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探索的場。

所謂的創設情景,就是將課本上枯燥的知識搬到生活實際中來,讓學生能夠將所學應所用,這樣知識不在單調枯燥,而是變得生動鮮活起來,也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實際操作,能夠激發孩子自己探索的場。

二是設置問題,激發主動學習

通過問題的設置,實際上這是在激發孩子去主動探求,自我解決問題的過程,如何設置,就是需要我們的教師能夠滲透到教材中,巧妙設計每個知識點的問題,孩子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了,自然課堂的效率也提高了。

三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在這個過程中,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通過對孩子的鼓勵,激發,通過只是的從簡到難,一點一滴培養孩子學習的自信心,充分吸引孩子自發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能變得好學、樂學、願學。

四是要形成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意識,但要注意明確組內人員的分工,這樣,才能調動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共同參與和積極合作,也培養了孩子之間的協作能力。

總之,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引導孩子共同完成,教學是否真正有效起來,是需要堅持和不懈的努力來不斷完善的。

《我教小學數學》讀後感4

近期,全市在中小學數學教師中掀起了一次“讀名著、學名師”的熱潮。學習名師,我馬上想到了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烈,並認真拜讀了李烈老師所著的《我教小學數學》一書。

其實,我想學習瞭解數學名師李烈,其實最初源於一次遺憾。那是我幾年前赴武漢參加全國數學研討會,會議本來安排有李烈老師的一節教學觀摩課,由於李烈老師有事沒能來,最終我錯過了一次現場聆聽和學習李烈老師課堂教學的機會。但是,會後我認真看了李烈老師觀摩課的教學實錄文稿,一下子被李烈老師課堂實錄中所表現出來的挖掘細節、追求完美的教學風格所吸引,她的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教學演示,而是教與學的互動,是"學而不死,活而不亂,易中求深,情理交融"。

當然,現在的我也很幸運,通過拜讀李烈老師的《我教小學數學》一書,我自感收穫多多,感動多多。這本書是李烈老師二十多年來教育教學實驗研究的結晶,全面論述了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具體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時代氣息的、符合現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作者列舉了生動的教學實例,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理論分析。全書主要分“以愛育愛”、“以會教會”和“課堂實錄及教案”三大部分。作者充分表達了自己的兒童觀、教學觀,以及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們的愛。李烈老師認爲,正是在“愛”和“會”的良性循環中,老師和學生纔得到同步的提高。

如果老師沒有對學生、對學科、對事業的愛,是不會努力提高自己,高標準地去教會學生的。學生如果不是處於一個充滿愛意的寬鬆和諧的環境中,也是不能很好的去學會的。同時,老師的愛是通過教學生學會來體現的,而學生是通過學會來回報老師的。兩者也是互動的,老師通過對學生的愛,激起學生對學科的愛;學生對學科的愛,又激起學生學會的積極性,而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功,更進一步激起學生對學科的愛,對老師的愛。李烈老師還認爲,做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決不能只是研究數學學科,還應該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

這本書的許多小標題,我認爲富有個性,它不同於一般書中的章、節標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具體,如“第一印象不可忽視”、“站到學生中來”、“低起點、高終點”……對每一條經驗,作者不僅論述了其理論依據,而且還非常具體地介紹了她的具體做法和自我感受,操作性很強,因此到好學、好用。讀了李烈老師的這本書,我體會到:教學中,不僅要研究數學學科知識,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要研究如何真誠地愛數學,爲學生的成長創設寬鬆、健康的氛圍。只有這樣做了,你纔會成爲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數學教師。更加明白教師對學生的“愛”中融會着的教師的責任與技巧,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只有把“愛”與“會”融合在一起時,既有愛的情感,又有愛的行爲時,老師才當得有滋有味,也才能讓自己的學生處於一個充滿愛意的寬鬆、和諧的環境中,讓他們很好地去愛學習、愛生活。

《我教小學數學》讀後感5

翻開《我教小學數學》一書,那一身嬌豔的桃紅,蘊藏着內斂的沉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北京實驗二小校長李烈。也許她正是用那一抹桃紅去喚醒了學生緊閉的心靈,用那一份沉靜去摒棄了學生喧鬧的浮躁。她以一個數學名師的形象聞名中外。當我認真拜讀了這本書後,感受頗深。全書主要分《以愛育愛》和《以會教會》兩大部分,記載了作者二十多年來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涯,走的是一條既平凡又閃爍着智慧之光的創新之路,她在書中所闡述的觀點讓我興奮不已,更是激發我深入思考。走上了三尺講臺,就應不懈的追求精湛高超的課堂教學藝術,就應深情演繹自己的藝術人生……

第一篇《以愛育愛》似乎和數學學科沒有直接關係,但作者卻以大量篇幅來表述,李校長認爲,做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決不能只是研究數學學科,還應該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這是因爲人的行爲是認知系統和動力系統整合作用的結果。因此,當好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研究數學學科的有關知識,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調動孩子學好數學的積極性,要研究如何真誠地愛孩子,爲學生的成長創設寬鬆、健康的氛圍。只有這樣做了,你纔會成爲一名學生歡迎的數學教師。李校長把自己的兒童觀、教學觀,以及對事業的'愛、對孩子們的愛與數學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演繹了課堂的精彩、教育的精彩。我覺得,作爲一名教師,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濃濃的深情,纔會執着地愛自己的工作,愛自己的學生;纔會寫出最真誠、最美好的教育詩章;纔會真正無愧於教師這一光榮的稱號。《人人說“我行”》《人人來“表現”》《用“愛”教“會”》……在李老師的筆下,透出了濃濃的愛生之意;在李老師的眼中,每一個學生都是能者,充滿着自信。她對小學數學教育事業和對每個學生的真誠的情與愛,那具有時代的強音深深地感染了我,促使我不斷地尋找着自己與她的差距,努力地從中尋求我所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以會教會》闡述的是教師對事業的愛,對所教學科的愛,對學生的愛,必然表現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上,也就是以自身的“會”教會學生的“會”,這就是“以會教會”。李老師認爲,“以會教會”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新的兒童觀、教學觀,重新認識課堂教學;“以會教會”要求教師要以科學的方法,研究課堂教學活動;“以會教會”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快地從“經驗型”轉爲“科研型”。這與我們學校現在所倡導的做一個“科研型”教師是那麼地吻合。“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恐怕是目前每一個教師最時髦的教學目標了。我們教師把目光都盯在了眼前這些學生們的身上:怎樣才能讓學生們的素質得到提高?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但很少有人去想一想,培養學生有創新意識的前提是什麼?

前不久在批其末考卷遇到這樣一件事,使我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學期期末六年級數學測試卷中有這樣一道填空題:一件商品降價10%。請你寫出等量關係。有學生這樣寫:現價+降低的價錢=原價。閱卷教師毫不猶豫地打上了叉號,究其原因:標準答案是原價×(1—10%)=現價。對此結果,我感到困惑,以理力爭,我認爲,這道題的答案不是惟一的,看你怎麼想了。爲什麼一定要用“標準答案”把自己的思維捆住呢。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卻把自己的思想束縛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豈不是空話一句嗎?要學生會創新,教師首先要創新,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

第三篇是李老師的一些課堂教學實錄和教案。細細研讀每一節課,每一個教案,她都是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精心設計的。從課堂實錄上,可以看到,李老師上課時,講究教學節奏,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練習,教學中形成了發現矛盾、進行探討、加深理解、恰當運用的局面,學生覺得又主動、又生動、又活潑。

總之,《我教小學數學》一書是一本體現時代強音,富有哲理,富有真情實意,富有個性,可操作性和可讀性都很強的來自教學第一線的著作,是李老師二十多年數學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更是對人生、對教師、對學生、對數學學科強烈的愛的真實感受。名師,之所以成爲名師,必有他(她)成名的理由;強人,之所以成爲強人,必有他(她)過人的強處。我們是普通的教師,普通的人,所以,我們一直都不太閱讀名師,不太接近強人。當我們一旦走進名師,與強者爲伍的時候,我們起碼是半個名師,半個強者了。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願大家與我一起共享。

《我教小學數學》讀後感6

《我教小學數學》這本書是特級教師李烈校長寫的,是一部體現創新性教育、教學思想的一部力作。

研讀、思考,無不讓自己的眼晴一亮,在李老師的筆下,數學盡情的綻放着它獨有的魅力,處處都是讓我們學習、讓我們思考的地方和思想。

書中共有三部分:

第一篇:以愛育愛。李老師談到讓學生在自信和成功的體驗中學習數學,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談到“愛”中同樣融會着教師的責任與技巧,寬嚴相濟,實現不同學生的發展。

第二篇:以會教會。李老師眼中的數學是基於“學生”的數學,她倡導把“學生”作爲課程資源,要在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中激發思考,深挖數學思想,構建“淺出”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有機會進行“深刻思考,感受數學學科的真義與魅力,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中獲得不同的發展。

第三篇:課堂教學實錄及教案。這部分主要收錄了《數的整除》、《循環小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等五篇教學實錄或教案。從實錄中可以感覺到李老師課堂的精彩,從教案中可以體會到李老師對一節課思考的深刻。

讓我深記的一句話:優秀的教師之所以優秀,就在於能注意到一般教師所注意不到的現象,即使是在無意中也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我在想: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僅是他的課上得多麼精彩,也不是他多麼的追求進步。而在於這位教師的心裏是不是真正的裝着學生,是不是真正的尊重學生、善待孩子,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富有熱情和人情味的教師。

令人欣賞的一個做法:學生作業本的使用,李老師是這樣要求的:要求寫上“日期”、“作業出處”,要求劃上邊線,左邊寫題號,右邊寫題,還要求有寫算式草稿的地方,不準單用草稿紙。李老師這樣做的理由是:一是比較省事,再是減少眼睛疲勞,另外還便於自己檢查錯誤原因。想想自己平時的教學,孩子會經常出現計算性的錯誤,很多都是“無據可查”,現在想來,關鍵還在於我們對孩子的要求缺少一種充滿愛意的嚴格要求。像李老師這樣,嚴格抓作業本的使用,創造性的使用作業本,不僅僅是培養了孩子的良好習慣,更能夠大大降低計算的錯誤率,提升孩子的計算能力。

《我教小學數學》真是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