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雪的讀後感

窗外飛舞着雪花,像千百隻蝴蝶似的撲向窗玻璃,在玻璃上調皮地撞一下,又翩翩地飛向一旁。以下是小編爲您整理的有關雪的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有關雪的讀後感

有關雪的讀後感一

我是一個來自北方的孩子,看到這篇文章,我第一時間想到了我的家鄉!  “雪”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散文詩,通過對江南雪景柔美和北方雪景壯美的細緻描繪,表達了魯迅先生對北方的雪的喜愛之情,寄託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體現了作者敢於直面慘淡人生的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這篇文章寫了南方和北方的雪進行了對比。南方的雪——滋潤美豔;而北方的雪——如粉如沙,是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

雖然我來自北方,但真正的雪也沒見過幾次,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家門口的那個大雪人。那時,我家開了一個服裝店。那天清早,剛打開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白色的世界,白色的樹,白色的大路。厚厚的雪彷彿雲朵一般,一踩就會陷下去。

後來,爸爸用那天的雪給我堆了一個似乎巨人一樣的大雪人(雖然只有兩三米)。那位“巨人”一直待了好久好久才肯離去。

所以,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我更喜歡朔方的雪。從這篇文章中,我體會到了作者敢於直面慘淡人生的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也學會了借景抒情,更加的喜歡北方的雪了!

有關雪的讀後感二

《雪》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詩,也算是一篇“絕好的眷念故鄉,回憶兒時的抒情小品文”,在故鄉的自然景色的描繪中流露了“魯迅心靈”裏一種“深刻的恬適的回味”。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繪中,象徵和寄託了更爲深遠的情感。

滋潤美豔的“南方的雪”,寄託了魯迅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這旋轉飛騰的“朔方的雪”。則蘊含了魯迅反抗冷酷現實的鬥爭品格。在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中,貫穿着魯迅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鬥來創造一個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這篇散文詩寫的是雪,卻是別出心裁地從描寫雨來開篇的。“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爲不幸否耶?”魯迅在這裏並沒有對“暖國的雨”流露出貶抑的感情。他是由北方落雪的自然現象引起感興,而想起來南國的溫暖,曲折地對於使“暖國的雨”變成“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的北方凜冽的嚴冬,表示了自己的不滿。開篇這一段抒情的設問,是與篇中這個抒情的主旨有機相連的。

爲了充分展露自己追求美好理想的心聲,魯迅以異常熱烈而深情的筆調來描寫江南落雪的景象。在一幅“冬花雪野”圖中,使人感到了春天的溫暖和生活的快樂。魯迅描繪了這幅圖後,又繪聲繪色地再現了爲江南雪天孩子們稚氣天真的創造而歡愉,也爲雪羅漢的'消融壞掉而惋惜。在這些“江南的雪”的情景描寫中,魯迅傾注了自己多少嚮往、景慕的深情!美好的圖景,寄寓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境。

柔美的江南雪,壯美的朔方雪,不僅寄託了魯迅對美好理想的熾熱追求,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同凜冽的嚴冬一樣的社會勇猛奮戰的激情。

有關雪的讀後感三

今天我讀了魯迅的《雪》這篇散文,它非常耐人尋味,蘊藏着很深奧的道理。尤其是最後一句話“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讓我永不忘記,時刻牢記在心。

這篇文章共描述了三種雪:一種是尚未化爲雪的“暖國的雨”;第二種是滋潤美豔之至的“江南的雪”;第三種是孤獨、自由、奮飛向上的“朔方的雪”。通過描寫北方的雪則是對北方局勢的不滿,並認爲要像北方的雪一樣通過奮鬥來爭取自由。作者對三個形象的基本態度似乎也與作者用語的感情色彩,作者的人生態度相吻合了。

俗話說雨是雪的最初階段,雪是雨的昇華,作者用肯定的語氣,讚揚了朔方飛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時對它的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讚揚了朔方的飛雪是雨的靈魂,也就是說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

作者表現了對南方局勢的擔憂,那是被美化和吹捧的一種暫時假象,是沒有生命力的“雪羅漢”而已。並指出,革命不是那麼容易成功,是需要無數革命志士通過奮鬥去爭取,纔會有光明的一天。

魯迅先生通過雪來告訴大家,要像雪一樣無論做什麼事,都必須要靠鬥爭才能取得勝利,只有這樣我們纔會有光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