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讀後感(精選4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蘇軾》讀後感(精選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軾》讀後感(精選4篇)

《蘇軾》讀後感1

蘇軾在1037年出生在一個書香家庭,父親蘇洵是北宋頗爲成就的文學家,母親是一名有修養的婦女。

1061年,蘇軾參加了考試,蘇軾批評當時直言批評當時的政治的漏洞,就連當時赫赫有名的歐陽修也稱讚蘇軾,宋仁宗非常賞識蘇軾,邊讓蘇軾做了官。

1069年,王安石進京變法,開始大刀闊斧的改變政治,而蘇軾非常的反對。王安石主張理財,而蘇軾主張節儉,於是兩人非常不合,後來成爲了兩種分歧,是因爲蘇軾和王安石的對抗。

後來,蘇軾在杭州做官,在杭州訪問寺廟,在西湖邊喝酒,並且還作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爲杭州的據民民解決了用水的問題。

有一年,蘇軾被逮捕了,這個案子被稱爲烏巢詩案。既然是烏巢詩案,肯定是作詩引起的,其實情況是這樣的,蘇軾因爲在政治上和王安石有分歧,所以就親自寫了出來。因爲新舊黨的分歧很厲害,有一些小人就發現蘇軾是最好打擊的對象,便誣陷蘇軾,說蘇軾罵皇帝。於是皇帝大怒,讓蘇軾進了監獄。

因爲衆人的營救,所以蘇軾在被關押一百多天後,並沒有放下自己的筆,一直寫下去。

《蘇軾》讀後感2

在中國珍貴的文化寶藏中,詩詞所佔有分量一直是令人無法忽視的,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的。詩詞以其特有的美妙以及其深刻的寓意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而詩人詞人也如天空中的繁星閃耀在這歷史的天空。蘇軾即是我最喜歡的詞人。大家對於蘇軾肯定並不陌生,從小學、中學、甚至大學蘇軾幾乎貫穿了我們的學生時代。《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蘭亭集序》……蘇軾的詞以一種異常強勢的姿態闖進了我的生活也影響着我的生活,他的詞就如夏日裏冰凍的汽水,從肉體上和精神上給人以衝擊,他那傳奇般的經歷更是給了我不小的震撼。

蘇軾的一生是過分曲折與坎坷的,經歷過太多的大喜大悲,大概也正是因爲如此才造就了後來的蘇軾。二十歲之前的蘇軾是生活在一個相對較安逸的環境的,一家人過得倒也平淡,與弟從母程氏讀書,二十歲時娶妻王弗。然而古時的讀書人都是逃不開科考從仕的,弱冠之後蘇軾便於父,弟三人一同步入了仕途。或許那時的蘇軾並未想到此後自己的人生竟會遭遇到如此變故。初入仕途的蘇軾以起飄逸灑脫的文風收到了大文人歐陽修的青睞,也因此得以與其修有忘年之交。之後他又遇上造成他一生坎坷命運的主人公——王安石,這位不斷造成他貶謫的政敵……

蘇軾的一生遭受過貶謫五次,最遠的一次被貶謫現今的海南,最終喪於北歸途中,可以說他的一生都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豁達如蘇軾,在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貶謫,政敵的迫害,甚至幾欲喪命。於常人,怕是早已身心俱疲、萬念俱灰了吧,然而他卻像是那隨風的蒲草,落地便是家,總是在用一種樂觀積極的姿態來面對人生面對未來。這種精神體現在他的詞裏,形成了東坡居士特有的詞風。他的詞他的精神都在不斷的影響着我們。我們何不如蘇軾這般笑看人生,勇敢的面對挫折呢。

《蘇軾》讀後感3

認識了陸毅,便接着看了《甲午大海戰》,更加喜歡他,然後看了他主演的《蘇東坡》。正好前幾天去韓先生那裏去蹭課,他給我們講了宋朝的文化大奔流和其市井生活,而在《臺北故宮》短篇裏又看到了蘇軾、宋徽宗等宋代人物的書畫真跡,也聽了一些關於蘇軾的逸聞趣事,便對這個電視劇更加感興趣。看完後第一感覺並不是更愛陸毅了,而是喜歡上了蘇軾。而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饋贈。

《紅樓夢》中林黛玉彈琴的唱詞一句是“思古人兮俾無憂”,至今我心中只有三個古人能讓我在困頓或喜悅之時想起:

其一是楊戩,對,是《寶蓮燈》中的楊戩,我是因此喜歡了焦恩俊;

其二是李煜,對他的瞭解大多來自書本,我看過《李煜傳》及他的詩集,《問君能有幾多愁》的那個電視劇對我影響不大;

其三便是蘇軾。《蘇東坡》彌補了我知識庫裏宋代歷史的缺漏,讓我把記憶裏所有關於蘇東坡的東西連在一起,還附到了他的身上,於是他的形象愈加豐滿,到最後我目瞪口呆,五體投地。

百度百科: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游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現存詩3900餘首,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我喜歡他的原因之一:散文家、書畫家、文學家、詞人、政治家、詩人,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同時,也是著名的美食家,即全才。我以前也知道他是全才,卻沒有這麼深的感受到一個人如果是全才的話,他是多麼的出色,多麼的奪目奪心。當看到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的時候,心跳都要停止了。

我喜歡他的原因之二:豐富的情感。我們可以從其詩詞風格中可以看出,大江東去的豪放,《赤壁賦》的曠達,老夫聊發少年狂的執着,《記承天寺夜遊》的澄澈和《寒食帖》中的悲苦無奈。以前他在我心裏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另寫了紀念亡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而此次把他的所有作品歸於他身,才發現了一個完整的活生生的他,一個情感豐富,至真至誠的他,怪不得王弗、王閏之、王朝雲及天下那麼多女子無不傾心。

而原因之三,便是他爲民的功績,只說蘇公三堤和在海南儋州勸牛耕、掘水井,授鄉課,使黎漢兩族通好就已是千秋偉業了,他在宋朝被貶的地方最多,走過的路最多,但是每到一處無不盡忠職守、勵精圖治。因此,每到一處,臣民歡呼,每離一處,臣民跪地相送,每有危難,多義士拔刀相助。

這最後的原因之四,便是其曠達的性格。他雖嫉惡如仇,但是每遭被貶,從不沮喪墮落,反而說“吾心安處便是故鄉”,仍是盡己所能,爲民造福。“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是多麼曠達的性格啊,或許這就是爲什麼一個文弱書生竟能屢經挫折而不倒的原因吧。

看着最後畫面裏垂垂老矣的蘇東坡,我滿懷傷情,他說,他一生受制於人,不能自由而行,當道士勸解他時,他說,船外即是百姓,豈能不管。這幾句則正好概括了他的一生,本是大才子,生性自由,但自古文章憎命達,人生坎坷,受制於昏君佞臣,但爲了百姓,只能頑強奮鬥,終老一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蘇軾乃天縱奇才,不知幾百年纔能有此一人,吾等小輩,遠不及也,但吾應以其爲榜樣,以近聖人也。

《蘇軾》讀後感4

恰似飛鴻,千年的夢魘,夢迴千年。千年前曾有一位偉人牽動着歷史,他就是蘇軾。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詞至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爲主,至劉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蘇軾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如此想來,蘇之詩風、詞韻、文采在那個清切婉麗的宋朝詞韻中是足以獨支起一片天空的.。而蘇軾之意境、思想、態度在那個陰穢、密集、污惡的宋庭統治下卻膨脹不出一片可容身之地,以至於四處飄蕩,先後左遷杭州、密州、黃州等地,最後身老常州。

蘇軾生於寒素的地主家庭,其父爲著名的散文家蘇洵。幼年深受其父文韻的薰陶,嚴厲的管教,殷切的期盼。五歲誦詩書,十幾歲便已通今博古,十九歲上京趕考,一篇《刑賞忠厚評論》揮揮灑灑,文蓋羣英,一舉贏得主考官歐陽修之惜譽,高中舉人。從此便踏上了他那華麗、傳奇而又悲哀的人生旅程。

初踏仕途的蘇軾懷着滿腔拳拳報國熱忱,欲竭盡自己平生之所說,改易舊之惡制,補及新之明法,小則造福一方,大則兼濟天下,名流千古,萬年不朽。可他沒有看到現實的空虛,官場的污濁,他那天真的想法也許改變的知有他自己。是時,宋王朝才乏、兵弱、官冗、賦役不均、邊備空虛,如何使他懈下滿身之智勇,流泄滿腔之熱情。異己他鄉,獨浸於孤宦的寂落而無力得憂思。只是朝廷一個平常的形式,他被招慕還朝。興奮、感激、驚喜交加。積淤了多年的奮勇,埋葬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及時便整裝待行。

然而還朝後的他感到更大的不適。一來這時改革家王安石正雷厲風行地實行變法。蘇軾雖然主張變法,但對於超出了自己眼域的王安石的那種更大變異的更易改革卻表示異議,連續上書反對,並因此要求調離京師。二來官場的污穢更加明顯地顯現在他眼前。他天真的心容不得那些污物的存在,連連上書明譏暗諷刺,終惹衆人排擠,被調離京師。他好像明白了,廟堂之高並不是自己的舞臺,山川水域纔是自己的宿處。此後他寄情山水,銜殤賦詩。一個作家政治上的失敗往往會成就他文學上的不朽。杭州的西湖,穎州的穎水,黃州的赤壁等,皆在東坡的生花妙筆下久爲流傳。“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西湖的美深深打動了蘇軾:浩淼的水波,漣漪微微盪開,月光的反射使湖水泛着淡淡的白光,悠悠的黑暗使西湖更加浩遠遼闊。許仙的執着,白蛇的含蓄,感動了千萬人,也感動了蘇軾。他想他也有如此浪漫的愛情,想那喚魚池畔,仙山佳池,佳人才子,繾綣悱惻,悠悠乎不知天地之歲月也。妻子王弗成了他的驕傲與安慰,他想這樣的日子也是很值得會憶的。

還有武漢的長江:“江漢西來,高樓大,葡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又如穎州的穎水:“清穎東流,愁來送徵鴻去,融情亂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蘇軾對水的眷顧和憐戀不言而喻,而東坡居士對坡的情怨更是情有獨忠。蘇軾左遷杭州時,自家向東有坡,故曰東坡,蘇子常料理,並以東坡居士自居。曾作詩一首: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想來那東坡置於深山密林之中,人跡罕至。這時他也許想起了林逋,梅妻鶴子,超然於世。

而朝廷的招募又使他來了興奮,他千里迢,火速趕往朝廷。這時王安石已死,司馬光要廢盡新法。蘇軾認爲部分新法行之有效,不可盡改,因此又遭到舊黨的排擠,不容於朝。天真的他可知道在階級鬥爭中是不能有中立者的。

蘇軾被貶謫至密州,這天剛入睡,妻子王弗便託夢於他訴說相思之苦。如今想那十年相思,十年生死離別,如何捱得。於斯月明星稀夜,煞短松岡之上,獨自遙望夜空哀愁。次日,蘇軾左牽黃,右警蒼,錦貌貂裘。並有千滿山岡,傾城人隨太守,不勝壯觀。蘇軾頓生豪氣,像孫權般親射虎,挽滿弓射天狼。卻遲遲等不見持節者。

最後等來的卻是持枷鎖着。烏臺詩案,一邦小人的斷章取意便使他陷入深獄,幾盡喪命。他着實害怕了,他是一位詩人,可以詠明月之浩然,贊清水之潔然,抒真心之憤然。然而一入污穢,他就變得非常笨拙,無法調動起碼的言語,無法完成簡單的邏輯。只是在殘陽如血欲滴是時吟詠着:我謫黃岡四五年,孤舟出沒煙波裏,故人復通問訊,疾病飢寒疑死矣。

蘇軾那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入世精神在現實中被擊得粉碎。可他還有乘時歸化,反樸任天的養生態度和看穿憂患的禪宗思想。所以當他來到赤壁時,終於如醍醐灌頂,蘇軾完成了悽苦中的掙扎與超然。江水濤天拍岸,東逝去英雄。公瑾壯懷激烈,又指揮若定。小喬美豔伴英雄,自己只是空多情。唯江上之青風,與山間之明月,吾與子之所共使。

蘇軾一生四處輾轉,有憧憬與得意,有孤寂與抑憂。若問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